APP下载

韩国作家金史良的生平简介

2009-01-15李春梅

文学与艺术 2009年12期
关键词:殖民抵抗民族主义

【摘要】金史良是日本侵略朝鲜半岛时期的所谓殖民地作家,也是韩国近代文学史上非常重要的一位双语(韩日)作家和民族主义作家。他早年留学日本,1940年获得日本最高新人奖《芥川奖(芥川龙之介)》提名;1945年奔赴中国太行山抗日根据地,与朝鲜义勇军并肩为朝鲜的独立而奋斗;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后又以北朝鲜从军记者的身份前往战场,并在那结束了年轻的生命。金史良通过120余部作品描写了殖民地朝鲜的悲惨现实、抨击了殖民政策的虚伪性与欺骗性,与日本帝国主义进行了顽强的抵抗。

【关键词】金史良;殖民;抵抗;民族主义

1910年韩日合邦以后,朝鲜就彻底沦陷为日本的殖民地。20世纪40年代是日本对朝鲜的殖民统治最为高压的时期。韩国文学史上称这一时期为黑暗期或者空白期。而恰恰是在这样的一个黑暗期,金史良却进行了极为旺盛的文学创作。留下了诗、小说、戏剧、评论、随笔、报告文学等朝鲜语作品71部,日语作品55部,合计120余部作品。他通过自己的作品描写殖民地朝鲜的悲惨现实、抨击殖民政策的虚伪性与欺骗性,与日本帝国主义进行了顽强的抵抗。

2005年8月5日,为了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中韩两国的有关部门在金史良曾经战斗过的河北省元氏县黑水河乡胡家庄立了《金史良抗日文学碑》,提供了中国人也能了解金史良和他的文学的契机。

金史良作为韩国的一个有良心的知识分子,其成长历程大致分为以下几个时期。

(一)初中时期,参加朝鲜抗日运动

金史良,原名金时昌,1914年3月3日出生于朝鲜平壤一个非常富裕的资产阶级家庭。

1928年,14岁的金史良升入朝鲜三大名牌中学之一官立平壤高等普通学校。1929年11月3日,朝鲜爆发了光州学生运动。这个运动是两名日本学生在离光州60里的罗州车站调戏了上学等车的朝鲜女学生而引起的学生运动,这个运动迅速地扩散到整个朝鲜半岛。1930年1月12日,尚在初中就读的金史良也参加了平壤各中学联合起来举行的抗议游行,后来遭到警察的镇压,幸运的是金史良没有被捕。

1931年秋,为了纪念光州学生运动两周年,在海州、平壤、新义州三个城市的中学爆发了同盟休校事件,即罢课。这一事件是为了反抗歧视朝鲜学生的日本教师以及对日本教师阿谀奉承的个别朝鲜教师而爆发的。只剩几个月就初中毕业的金史良也参加了这一运动,并被认定是主谋之一,受到了勒令退学的处分,同时遭到警察和日本政府的追捕。情急之下,幼小的金史良来不及考虑太多,就匆匆逃到釜山,试图偷渡到日本。到釜山以后,没有学生证和渡行证明的金史良很快就被警察抓了起来,而这一次他又趁警察不注意逃了出来,藏身在一户百姓家。在这里他听到了一些关于偷渡很危险之类的谈话,就放弃了偷渡去日本的想法,给在日本京都帝国大学法学部留学的哥哥金时明发了个电报。金时明帮弟弟搞到了日本同志社大学的制服、帽子和伪造的学生证,来接弟弟去了日本。

(二)日本就读时期,利用文笔抗日

初到日本的金史良一边用朝鲜语写一些童谣、童诗发表在朝鲜的报纸上,一边跟哥哥学日语,准备参加高中入学考试。1933年4月,金史良考上了日本名校佐贺高等学校文科;3年后,当他高中毕业时,已经可以用日语发表小小说《行李》在毕业纪念集上了。

同年4月,金史良考入东京帝国大学文学部德语系。据他自己所说,选择德语系是因为高中时的德语成绩很优秀。他甚至还获得了驻日本德国大使馆为奖励德语成绩优秀的学生而设立的俗称《希特勒奖》的奖项。当时的日本对外扩张的野心勃勃,德国法西斯就是他们学习和模仿的对象。因此,大学里的德语系是个非常热门的专业。

入学后,金史良逐渐显示出文学方面的才华,陆续在报刊杂志上发表日语作品。1936年6月发表的描写朝鲜贫民生活的小说《土城廊》不仅受到了朝鲜留学生的关注,也引起了日本文坛的注意,很快被朝鲜留学生剧团“朝鲜艺术座”搬上了舞台。金史良也因此被拘留了两个月。因为1936年初夏,日本的左翼团体和文化团体均受到了日本政府的检举。“朝鲜艺术座”的9名成员也受无产阶级文学运动之牵连被捕,而他们的手册中记录着要表演的节目及原作者的名字。可是拘留不但没有威胁到金史良,反而激起了他的小说创作热情。金史良陆续把这次拘留体验写进《小偷》、《在拘留所见到的小伙子》、《走向光明》等诸多作品。

1939年1月9日,25岁的金史良在毕业前夕,与平壤屈指可数的富家千金崔昌玉结婚。3月,回到东京通过高中同学中岛义人提交毕业论文后,就独自去了北京,连毕业典礼也没有参加。此次金史良是以去看望在燕京大学读书的堂兄的名义去北京的,而他的真正目的是去探探路,看能不能去北京大学留学,进而通过中国去美国留学。金史良是一个思想非常开放而活跃的人,他在幼年时就梦想去中国学中文,再去美国用英语进行文学创作,他曾经还很认真地学过中文。是那一次学生运动使他的梦想破灭,使他的人生轨迹发生了变化。但是最终金史良觉得自己的中文水平还欠佳,放弃了去中国留学的念头,4月份开始便在朝鲜日报社当上了记者。

1939年6月,金史良和妻子一起去日本就读于东京帝国大学研究生院。其间,他陆续发表了评论、小说等作品。其中在《文艺首都》杂志上发表的小说《走向光明》,获得了1940年3月举行的日本最高新人奖“芥川奖”提名,引起了日本文坛的异常关注,金史良也因此登上日本文坛。之后的两年半时间是金史良文学创作的旺盛期,他继续用日语创作了一系列作品,包括短长篇小说、评论等。这一时期的作品基本上以日本读者为对象,如实反映了殖民地朝鲜的现实、朝鲜民众的生活及朝鲜知识分子的苦闷和彷徨,表现出了民族的抵抗态度。

1941年12月9日,金史良再一次以所谓“思想犯预防拘禁法”被日本警察逮捕。这一天正好是因日本偷袭珍珠港而导致太平洋战争爆发的前一天。当时的日本国内政治局势非常紧张,战争一触即发,因此也加强了对朝鲜人的监视。金史良被捕后,日本警察逼他从军当从军记者,报道战况、赞美皇军,遭到了金史良的拒绝,这一次他被关了50多天。后来在一些日本朋友的帮助下,于1942年1月29日被释放出来。

(三)归国后,委曲求生

恢复自由的金史良,2月份匆匆回到祖国朝鲜。而这时的朝鲜已经处于非常时期。日本早已提出了“内鲜一体”的口号,实施了一系列的同化政策。所谓“内鲜一体”,是指日本(他们把自己的国家称为“内地”,其他殖民地都称为“外地”)和朝鲜没有任何区别,完全是同一国家的国民,日本人和韩国人要一心一德共同生活。从字面上看,这并不是坏话。但从实际情况看,这只不过是一种口头标榜,无论是政治上、经济上、还是社会上、文化上,日本人从来不允许韩国人同之享有同等待遇。首先是“朝鲜语抹杀政策”。日本前后4次颁布了“朝鲜教育令”,禁止在媒体或生活中使用朝鲜语,同时推行“日语常用政策”。其次是“创氏改名政策”,即强迫朝鲜人把名字改成日本人名,企图抹杀朝鲜人的民族性。除此之外,日本还强迫朝鲜人进行“神社参拜”,企图剥夺朝鲜人的宗教自由。

而这时的朝鲜文坛情况也很紧迫。日本殖民者强迫朝鲜文人成立了所谓“文人报国会”(此处的“国”指日本),朝鲜作家们不与日本帝国主义合作的话,连生命都受到威胁,因此,文学也完完全全成了政治的附庸。

1943年7月,日本先是发布《朝鲜人海军特别志愿兵令》(目的就是强迫朝鲜人参军,替日本人卖命),后又在镇海开设了“海军兵志愿者训练所”。日本殖民者想利用朝鲜文人和艺术家,通过文学作品、绘画、演讲等艺术形式宣传海军思想和政治目的。因此决定组建一个由朝鲜文人构成的参观考察团,对镇海警备队、海兵团、海兵学校、潜水学校、海军航空队等一系列设施进行参观。金史良的名字也在此次参观考察团的名单中。无奈,金史良也参加了从8月28日开始为期一个月的参观。参观结束后,金史良写了《海军行》等作品。虽然是形势所逼,但金史良内心却充满了愤怒,从这些发表的文章也可看出其非出于本意。

(四)弃笔从教,赴中国抗日

彷徨和愤怒的金史良在1944年4月,放弃写作,当上了一名德语教师。后利用暑假去了一趟中国,此后便开始寻找离开朝鲜的时机和途径。1945年5月,金史良终于等来了一个机会。《朝鲜日报社》为了慰问中国战场的朝鲜学徒兵,派出了由文人组成的战况宣传报告团。金史良随他们来到中国。活动结束后,他独自去北京寻找机会,看能不能去延安参加抗日革命。几天后,金史良终于和华北朝鲜独立同盟的同志取得联系。在他们的护送下,金史良于1945年6月2日安全到达了太行山抗日根据地。

金史良在太行山抗日根据地主要从事战事记录、朝鲜义勇军的对华宣传等工作。工作之余,他把自己穿过日本军的封锁线,进入游击地区,最终到达朝鲜义勇军的根据地太行山的经过以及根据地的生活、见闻、所感等写成长篇报告文学,取名《延安亡命记》。1945年8月15日,朝鲜迎来了光复。1946年1月开始,金史良应出版社的邀请,把这个作品连载在《民声》报上。从3月份开始把作品改名为《驽马万里》,继续连载至次年7月。

《驽马万里》是第一部由韩国作家创作的,反映中国革命的作品。这部作品对抗日时期中国的社会、经济、政治,以及中国共产党及八路军在与日本帝国主义、国民党进行斗争的同时建设解放区的现况都有详细的记载和描述。这期中还包括太行山抗日根据地的风土民情、生活习俗等。《驽马万里》还真实记录了朝鲜独立同盟及朝鲜义勇军的抗日武装斗争的历史。

(五)朝鲜解放,活跃文坛

1945年8月15日,朝鲜解放,金史良回到了自己的家乡平壤。先后担任《北朝鲜艺术家总联盟》执行委员、国际文化局局长、艺术委员会委员、朝—苏文化协会中央委员等职。《北朝鲜艺术总联盟》更名为《北朝鲜文学艺术总同盟(简称 文艺总)》后,金史良担任了中央常任委员、中央委员、《北朝鲜文学同盟》书记兼中央审查委员、中央委员。他还在金日成综合大学教授德国文学。

这一时期金史良发表的作品可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1) 在太行山抗日根据地构思或创作,解放后发表的《蝴蝶》等戏剧作品。

(2) 赞美北朝鲜的社会主义体制、北朝鲜民主改革的《七弦琴》等小说、诗歌作品。

(3) 宣传南朝鲜革命活动的作品,如《队伍向着太阳》。

(4) 赞美领袖金日成的作品。

1950年,抗击美国的“朝鲜战争”爆发,金史良作为第一批从军记者被派往前线,发表了一系列从军日记和报告文学。这些作品的文学性、艺术性、宣传性都很高,曾被评为最优秀的战争文学作品。

1950年9月17日,金史良在马山写了《我们看见大海了》的报告文学作品。这是今天能够确认的有关金史良的最后的消息了。后来由于美军登陆仁川,战事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北朝鲜军队不得不撤退。据说金史良是在这次撤退的过程中死亡的。但是关于他的死因至今也没有一个明确的解释。现在学界普遍持此观点:认为金史良是在撤退途中心脏病发作,掉队、失踪、死亡。

【参考文献】

[1]金史良.金史良选集[M]. 朝鲜平壤:国立出版社,1955。

[2]文正日.奋斗在中国战线的朝鲜义勇军的抗日战争[J]. 历史批评,1990,(3):367-385。

[3]毛泽东选集第2卷[M]. 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4]赵润济著. 张琏瑰译. 韩国文学史[M]. 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8。

[5]安宇植著.沈元燮译. 金史良评传[M]. 韩国首尔:文学与知性社,2000。

[6]张丰之.中国历史(满清民国卷)[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7]孟华.比较文学形象学[M].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

[8]金史良著.金在涌编. 驽马万里[M]. 韩国首尔:实践文学社,2002。

[9]王聚英.八路军抗战简史[M]. 北京:解放军出版社,2005。

作者简介:

李春梅(1978--),女,朝鲜族,吉林长白人,青岛农业大学外国语学院讲师,文学博士,研究方向:韩国文学

猜你喜欢

殖民抵抗民族主义
做好防护 抵抗新冠病毒
浅析民族主义研究现状及发展方向
全球化背景下的民族主义(观察家)
“民族主义”的老问题与新困惑
拥抱改变
煽动民族主义情绪 被疑与政府演双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