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史论结合 提高能力

2008-10-18栾天河

中学政史地·初中 2008年7期
关键词:农奴凡尔赛殖民地

栾天河

初中历史课程标准对学生的学习目标从三个方面进行了规定,分别是: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过程与方法中又提出:通过收集资料、构建论据和独立思考,能够对历史现象进行初步的归纳、比较和概括,并做出自己的解释。历史教育的目的,不仅仅在于让学生掌握必要的知识和能力,而且在于让学生依据有关史料,通过独立思考,对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和历史现象产生个人的认识和判断,得出相关的历史结论。而在日常的教学中,笔者发现相当——部分学生在这方面的能力有所欠缺,在构建论据、对某一历史问题阐述见解时,或者无话可说,或者浅尝辄止,理论与史实相脱节,难以实现有机结合。针对这一问题,结合实例,笔者谈一些粗浅的见解。

例证一: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上册课本在叙述俄国1861年改革的意义时提到:改革有利于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加快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那么学生是否能真正理解这一结论呢?这就需要结合史实——俄国1861年改革的措施加以理解。法令规定:“农奴在法律上是‘自由人;地主再也不许买卖农奴和干涉他们的生活;农奴在获得‘解放时,可以得到一块份地,但他们必须出钱赎买这块份地。”但是在后来的实际执行过程中,农奴付出了高额的赎金。正如列宁所说:“农民获得‘自由的时候,已经被剥夺得一干二净。”部分农奴只能依靠出卖劳动力为生,转变为工人,从而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大量的自由劳动力;巨额的赎金积聚到政府手中,又可以作为资本主义发展的资本积累。有人身自由的劳动力和资本积累都是资本主义发展的必要条件。这样结合史实来理解俄国1861年改革的意义就比较容易了。

例证二:在学习一战爆发的根本原因时,我们必然要讲到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经济、政治发展的不平衡,新老帝国主义为重新分割世界和重新瓜分殖民地而展开争夺。那么这一结论由何而来,怎样理解?我们要结合相关史实——第二次工业革命来加以证实。

在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推动下,19世纪末20世纪初,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美、德、英、法、日、俄等相继进入帝国主义阶段(垄断资本主义时期)。而这时,殖民地对各资本主义国家有很强的吸引力。殖民地丰富的资源、广阔的市场和廉价的劳动力,成为垄断资本家拼命追逐的目标。19世纪末20世纪初,整个世界已基本被帝国主义列强瓜分完毕。

而在第二次工业革命及此后的发展中,资本主义国家发展的不平衡性加剧。美、德、日等后起资本主义国家跳跃式发展,尤其美、德两国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中走在其他国家前面。(通过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的重大发明可以看出)英、法等老牌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展速度缓慢下来。帝国主义国家之间力量对比的这一变化,同当时它们对殖民地和势力范围占有的状况极不相称,通过以下表格可以清晰地看出来:从前两组数据中我们可以看出美、德在经济上已领跑世界,但它们的殖民地面积却少于经济实力低于自己的英、法,它们当然不会甘心。

在当时世界已基本被瓜分完毕的情况下,后起的帝国主义国家不能容忍这种状况,重新瓜分世界的帝国主义战争也就不可避免地爆发了。

例证三:我们在学习凡尔赛体系时往往要提到这一体系并不稳固。为此,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下册课本引用了法国元帅福煦的话:“这不是和平,这是20年的休战!”还引用了列宁的看法:“靠《凡尔赛和约》来维持的整个国际体系,国际秩序是建立在火山口上的。”那么我们能否从相关史实中得到印证呢?《凡尔赛和约》无疑是构成这一体系的主要内容,课本从领土、军事、政治、赔款、殖民地这五个方面进行了介绍。综合看这几个方面,我们可以明显看出,和约对德国的制裁过于苛刻了,很容易激发起德国人民的民族复仇情绪,也就是说它加深了战胜国与战败国的矛盾。根据和约规定,德国的全部海外殖民地由英、法、日等国加以瓜分,这必然会激起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强烈反抗,也就是说这种做法加深了战胜国与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之间的矛盾。另外在瓜分殖民地的过程中,难以做到绝对平均,也就是说由于分赃不均,必然会加深战胜国之间的矛盾。这些潜在的矛盾无疑是一颗颗定时炸弹,遇到时机总会爆发。这样结合史实分析之后我们再来理解凡尔赛这一体系并不稳固就比较容易了。

“史由证来,论从史出”,这是史学,也是历史教育的首要意识。历史教学提出的事实和结论应该讲求证据,让学生懂得有多少证据说多少话。凭证据说话是理性的民主和法治社会公民的基本素质,可以说历史课程是培养学生证据意识、知识和能力的最佳途径。

猜你喜欢

农奴凡尔赛殖民地
新语
“凡尔赛”的意义与用法
凡尔赛C5X
流行语镜像中的文化面相(二十四)
殖民地时期南北美洲农地制度为什么大相径庭
早期华侨文学中的东南亚地区殖民地状况
北美独立战争爆发原因初探
二战后英属各殖民地分离倾向探因
纪念西藏百万农奴解放50周年
头一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