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解读福楼拜

2008-10-13

作家 2008年4期
关键词:包法利爱玛福楼拜

卢 岚

《包法利夫人》一经出版,福楼拜就在文学的最中心地带,插上他的具象征性的旗帜。他的“为艺术而艺术”,他的“言无大意”,给大家提供了无穷的诠释的可能性。“包法利主义”出来了,包法利式的人物也有了,所谓现代小说,就此诞生。

福楼拜弥留时候说:“包法利这个婊子是会风光的,而我就像一条狗那样死去。”

他的预言不错。这位夫人一早从他手中独立出来,将日子打发得风生水起。她摇摇摆摆,骚头骚脑,一直招摇到21世纪来。且相信,在这个世纪里,同样有赖昂和罗道勒弗这样的风流种子,争相前来拜倒在她的石榴裙下。她将自己的身份从过去一直扩展到现在。福氏曾说:“我所拥有的记忆,可以回溯到法老皇时代。”其实,他的记忆也在顺流而下,一直闯到电子资讯时代来了,既然他和他的“婊子”还活在当代人当中。

2007年是该书出版150周年。11月1 5日,卢昂大学和福楼拜读者协会,联名举办了一次国际研讨会,对该著作进行全面探讨。它的历史上下文,所派生出的作品,超时代的性描写,叙事的技巧和角度,作者在通信中如何谈及这部作品等,都是探讨的话题。

这部所谓现代小说的始祖,并非向壁虚构,而是来自一桩社会事件。1845年福氏旅行意大利,在热那亚一座皇宫看到Bruegel的画作《圣安东尼的诱惑》,得到启发,写信给朋友Alfred,说他有意借题发挥写一个剧本,就叫《圣安东尼的诱惑》。剧本完成后,给朋友Du Camp和L,Bouilhet过目。两者极力劝他放弃走钢丝,因为他写的性诱惑牵涉到圣人,是亵渎宗教,要解上公堂的。何不写大家熟悉的事物7刚好卢昂附近一条村子,发生了一桩事件,一位大名Delamare的医生,第二次结婚时娶了一位少妻,一个诺曼第农庄的女儿。她年轻美貌,爱做梦,且异想天开。婚姻生活使她失望,很快”一枝红杏出墙来”跟一个公证人的秘书搭上了。后为追逐豪华而债务缠身,无法摆脱困境,身心憔悴,最后以自杀来了结26岁的人生,遗下一女。次年医生也去世。朋友们干脆劝他以这个事件为蓝本,写一部小说。

素材在福氏心里酝酿了数年,到1851年落笔,决心走出前人的所谓善恶、邪正的窠臼,以全新的观念来写。手法上去掉全知式的叙述,以直接而自由的风格,从多种角度来看待事物。他要写一部没有寓意,没有教训,没有主题的书。要以最贴近现实的手法,来复制生活中的基本存在、人性中的本能和原始质素。不带诗兴,但文笔必须像诗歌般浓密,除了全方位的艺术,再没有别的野心。这部书必须有自己内部的力量,像地球的运转,无需外力支撑和推动,价值就存在于其内在风格。”我努力将钮扣得整齐,跟着几何直线走,免去思考,不带作者个性,宁可活剥皮,不将艺术作为损害激情的手段。”在这个前题下,色情与学问紧相连结,“诱惑”变成认识的渴望。福氏有意识地走出传统的标界。

他计划一年完成,但一再增删,花了四年半时间,手稿达5000页。从后来发表的信件中知道他写作过程困难重重,删去的文字竞达4500页。他对文学的虔诚,一如信徒对宗教。为风格的完美,可以死一千回。他给柯列特写信说,“我用五天时间来写一页纸”,是一个”难以理解而又耐心的珍珠的采撷者,潜入海底,回来时候两手空空,脸庞变青”。

1856年完稿,在《巴黎杂志》分六期连载。Du Camp是该杂志的编缉,要求删除某些段落,为太碍眼,或太长。他写信给他”为能够在杂志上发表,让我们来为你的小说出主意。我们将有必要删除的地方删去……你不妨拿出勇气来,闭起双眼就是。”该书被删去71个段落,福氏坚持取回部分,只作某些让步。与此同时,皇家检察官已闻声而至,福氏和杂志社被指伤风败俗,亵渎宗教,福氏被解上法庭。法官,律师,作者、杂志社、出版商、批评家,拥趸闹作一团。在律师的得力辩护下,最后宣判无罪,反而为福氏的名声起了鸣锣开道作用。但丑闻带来的声誉不使他感到荣幸,结集出版时,一味坚持以原来面貌出现,拒绝所谓”健康品味”。在已付印的一本书上,将删除的段落复原。丑闻刺激了读者的好奇心,第一版印了15000册,数星期内销售一空,成为文学史上的特殊事件。这一版距离现在150年。

在事件的过程中,福氏一再声言“包法利夫人就是我!根据我个人经验写的!”是一部“言无大意”的书,写的都是琐事。问题在于这些琐事不但不高尚,行为水准可谓十分低下。密封的马车在街上碰碰磕磕:旅店里的温馨缠绵;密林深处的鬼混。十九世纪那个年代,无论作家。读者,所追求的都是“文以载道”,是学院式的“高尚”、史诗式的“英雄”。出发点总是古希腊,古罗马,总是荡气回肠;要么是雨果式的浪漫;连巴尔扎克的现实主义,也嫌琐碎了些。而《包法利夫人》,浑身带着污秽发霉气味,那些平庸的小资产阶级,要么妒忌,要么寻衅,蝇子般嗡嗡其鸣。他们在梦想和现实中,在希望和失望中消磨自己,在糊里糊涂中认命,放弃,逐步走向失败。为最后失败感到含糊的痛苦,如此而已。

爱玛是典型的福楼拜式人物,耽于梦想,为丈夫的懦弱无能失望。一场豪华舞会后,发现存在”另一种生活”,一种充满激情、浪漫、浮华而“高尚”的生活,她要成为另一个女人,过另一种日子。追求的结果,是陷入了哈哈镜般的局面,成了通奸的淫妇。为支撑豪华生活而举债,为三千法郎债务走投无路。最后自问:“我为什么要结婚?”情人们呢7她最需要帮助时,都背她而去,要情人来做什么7她对罗道勒弗说:“没有你,我会活得幸福些!”她既使人怜悯,也教人倒胃:她失败得可笑,又有点悲怆。从罗道勒弗的古堡出来,“她感到墙壁在摇动,天花板压到头上来”。她到药房买了砒霜,塞到嘴里。

整一系列人物的平庸,与大伙习惯的“英雄”,“高尚”,“优雅”的世界,产生了强烈的反差。为此,他成了时代的叛儿。都说福楼拜从全方位艺术出发,将风格变成面对事物的惟一手段,以内容的所谓空虚,情节的缺乏作为形式,从人的低劣面切入,把庸俗炼成晶体。

然而,当我们从这种概念出发,为福氏和他的作品定格时,发现自己在迷宫里丢失了一部分重要的福楼拜。一切就从他第五卷书信集的出版,和30000页工作笔记的整理开始。在大多数读者没有看过的资料当中,在那些直接而坦率的书信中,我们发现了一个新的福楼拜。如果我们相信他单纯为艺术而艺术,就像瓦莱里的纯诗,只探讨语言的使用和语言之间的关系,不能说错,但决非是福楼拜的底线。福氏一早发现”荒唐”、“鄙劣”,“低俗”、“人云亦云”,以现成的见解来代替思想等,是我们最大的敌人。他从小对这些十分敏感。小学时代给朋友E.Chevalier写信,如

果你想我们相约写作,我将写人间的戏剧,而你就去写你的梦想吧。有一位来看爸爸的女士,她经常给我们讲些荒唐的故事,我将它们写下来了。”少年福楼拜,已经想到要将人的荒谬作为主题来研究,青年时代就在这上头下功夫。他抓住种种荒谬的表达形式,收集陈词滥调、老生常谈,或者麻木不仁、得过且过、小丑作态的行为,就像某些人收集动植物标本。他把收集到的愚蠢行为,编成一部《人云亦云字典》。对“呆子”的解释是:“想法跟你不一样的人。”“小说”、“诗歌”是:“搞笑。为无知的人而写。”他对同时代的人的道德、政治、宗教、文学等不留情面地进行嘲讽,挖苦。他写信给乔治桑说,“我们只为一件东西受苦受难:荒唐。它是这样可怕而普遍”,且宿命般不可战胜。“我知道什么是荒唐,敌人就是这个,甚至没有别的敌人。我尽可能在这上头穷追猛打,我的作品的副题该应是:人类荒唐大全…。福氏第一个发现了“荒唐”这片半明半暗的大陆,对它进行探索。指出荒谬行为损害了生活,将人降得低俗,使人变得可笑、恶心,甚至造成牺牲。

谈到《包法利夫人》,1 855年9月30日给Bouilhet的信中写道:我对我的时代那种荒唐,感到一种窒息性的仇恨,像疝气塞着肠子,粪便一直升到嘴里。但我要将它留着,将它凝结,把它变硬,做成一团,我以它来将1 9世纪弄得脏兮兮,就像印度人将牛的便溺涂到墙壁上。”他写《包法利夫人》,就是要将蠢事收集起来,将人的愚蠢所引起的他的倒胃,“吐回到他们的脸上”。原来向荒谬开战,是解读福楼拜作品的锁匙。他挥笔秋风,将天上的神,地下的人,都一股脑儿开罪了。福楼拜就这样成了福楼拜。

但福氏说:“我不为今天的读者而写。”Fayard出版社就将他的作品列入”明日之书”系列。150年以来,《包法利夫人》引起无数评论,派生了许多作品。2007年P.Doumence出了一部《爱玛·包法利的死因调查》,将该书引向侦探小说的分路。评论家总喜欢把它跟托尔斯泰的《安娜·卡列尼娜》、易卜生的《玩偶之家》相提并论。直到今天,该书依然畅销。爱玛追求另一种生活,要做一个并非她自己的人,这类人在我们的时代依然存在,也存在于任何时代。作家Mohrt跟爱玛是同乡,他说福楼拜所写的,跟他童年时代的见闻相去不远。赖昂、罗道勒夫、爱玛就跟你擦肩而过。连神父布尔尼西安这种人,与他的青年时代有交往的神父中,就有好几个。当年的检察官们,为”伤风败俗”而将福氏闹得一佛出世二佛升天,有谁知道他们没有”另一种生活?“高尚”、“幽雅”之类,只像奶油般浮在荒谬的政治、宗教、社会生活的表层,福氏将它一勺子揭走,类似爱玛的“第二种生活”这种沉积物就现出来了。虽说跟人类与生俱来的荒唐,法律不能入罪,哲学家也认为不一定是过错,天生戆就是戆。查理面对妻子的结局,以另一种戆来开脱:“这是宿命的错。”真理已道出,就像道出太阳从东边出来。但荒唐像莱恩河上洛列莱的歌声,使人迷醉,教人难以抗拒,却使人沉船。唯是,自古的沉船,自古的船过。这是人的悲哀,连使坏的洛列莱,也为此感到悲哀。

责任编校孙京华

猜你喜欢

包法利爱玛福楼拜
爱玛
包法利夫人的悲剧命运解读
理解一个窝囊废
——谈《包法利夫人》的包法利
一块棉布造就莫泊桑
福楼拜的『笨学生』
浅析《包法利夫人》的医生身份设定
福楼拜叙事艺术探究——以《包法利夫人》为例
福楼拜的「笨学生」
《包法利夫人》赏析——人物多样的爱情观
《爱玛》书中的完美配偶形象
——奈特利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