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扌衮)法的教学方法探究

2008-09-27张建国

按摩与康复医学 2008年9期
关键词:腕关节前臂手背

张建国

摘要(扌衮)法是教学和操作难度最大的手法之一。我们在教学实践中,从三方面入手:深刻理解定义和动作要领;严格功法及手法训练;不断进行操作检验。成效显著。

关键词(扌衮)法推拿教学手法

(扌衮)法是(扌衮)法推拿流派的主治手法,为丁季峰先生在继承家传一指禅推拿的基础上,于20世纪40年代所创。其刺激面积大、作用力强、深透性明显,是临床最常用的手法之一。具有舒筋通络、祛风散寒、温经祛湿、活血化瘀、解痉止疼、松解粘连、滑利关节等功效,适用于伤科、内科、妇科多种疾病的治疗,尤其以治疗运动系统与神经系统疾病见长。但是其操作难度大,学生掌握困难。我们积极探索,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取得了可喜成绩。

1深刻理解定义和操作要领

结合操作方法诠释定义,以定义指导动作训练。使二者相得益彰:既准确理解定义,又掌握了操作要领。

1.1定义新世纪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推拿手法学》对攘法的定义:“以小鱼际及手背尺侧为着力面,沉肩、垂肘、立臂、竖掌、肘关节与前臂做周期性的屈伸与内外旋臂摆动,并带动腕关节屈伸,使弓成半圆形的手背在施术部位做来回(扌衮)动的手法。”定义中包含了(扌衮)法的着力面,预备姿势,操作过程中各部位、关节的协同关系,手形等内容。要逐句、分层次详细分析。如着力面一以小鱼际及手背尺侧为着力面;预备姿势——沉肩、垂肘、立臂、竖掌。又如操作中前臂与腕关节的关系:前臂的旋转和摆动来带动腕关节屈伸(而不是后者主动)。

1.2操作要领讲解时,用准确、生动、形象的语言描述,并配合规范、熟练的手法演示,使同学明晰攘法的动作要领。对某些理解困难、不易掌握的复杂动作,避重就轻、避繁就简,用分析还原法,先分解成为几个简单姿势,逐一练习,最后有机组合成为系统套路。我们把整个(扌衮)法过程分为两部分:静态预备和动态操作。前者由身体姿势和手臂姿势组成;后者分解为外摆与内摆两个阶段。期间,我们主要是抓住“一二三”。进行分析。

1.2.1预备姿势

1.2.1.1身体姿势:本法在操作时,一般取站位,也可用高凳坐位,悬顶拔背、含胸舒臂、沉肩垂肘、松腰收腹,呼吸自然,站势时,两下肢分开与肩等宽,或略宽于肩,屈膝圆裆、五趾抓地;或取丁字步势,或弓步势,上身保持正直并略向前倾,以利于发力。

1.2.1.2手臂姿势:沉肩、垂肘,立臂;肘关节屈曲大约160°左右,腕关节伸直,前臂处于中立位;竖掌:手掌冠状面竖起,以小指掌指关节及手背尺侧按压在治疗部位,手掌冠状面与治疗部位垂直。掌指与手指关节呈自然屈曲状。第1掌骨与拇指略内收,拇指的掌指关节与小指的掌指关节相对,从而使手背弓成半圆形。

1.2.2动态操作:在分解为外摆与内摆两个阶段基础上,抓住“一二三”:具体是一个面、二个臂、三个关节。

1.2.2.1一个面——手背面。提醒同学注意三点,第一:着力的具体部位:以小指掌指关节,从小鱼际到手背尺侧1/3~1/2处;第二,作用方式:始终吸定、柔和的攘动。没有粘动、跳动、拖擦、滑移、敲击等不良刺激;第三,力的性质:主要是在作用部位的垂直压力;力的大小可分为轻、中、重三种,一般3~7kg,并且回摆力与前摆力的比值是2/3~3/4。频率120~160次/分。

1.2.2.2二个臂——上臂和前臂。攘法深透力强的主要原因,是能量以波的形式传递,其来源是肱三头肌和肱二头肌的舒缩配合,在肘、前臂肌群的协调下,通过腕关节屈伸,令手背滚动,使作用力深透到机体组织的不同层次。上臂发力是(扌衮)法的力量源泉,是产生深透的前提和保证。外摆时以肱三头肌发力,肘部略向前伸,前臂旋后肌与肱二头肌协同收缩,使前臂向前摆动并且旋后至约45°内摆时,肱二头肌发力,肱三头肌与旋后肌群放松,前臂旋前肌群收缩,使前臂回摆并且旋前转臂,经过中立位后,再向内摆动至旋前约15°。因此,学生须避免单纯的前臂主动旋转、摆动。

1.2.2.3三个关节——肩、肘、腕关节。重点理解三者的状态改变和相互关系。首先,始终沉肩、垂肘;第二,操作过程中,肘关节屈伸角度在160°左右灵活变化,使身体和上臂之力通过肘关节顺利下达;第三,外摆时,腕关节在前臂带动下,前屈约80°,使手背完成向外半周的滚动;第四,内摆时,腕关节由屈曲位置返回,经过中立位,过渡到伸位约40°,令手背完成向内的半周滚动。如此周而复始,连绵不断。

2功法手法训练

2.1模拟操作在领会定义和要领基础上,进行初步练习。

2.1.1手法演示:演示手法时,教师要边讲解,边演示,分解姿势和系统动作相结合,做到操作规范、熟练,利于学生模仿。

2.1.2观摩名师手法:利用多媒体教学,展现历代推拿名家的手法技巧和大家风范,使学生形成初步印象,感悟手法的操作。

2.1.3模拟训练:养成良好的姿势和操作习惯。如悬顶拔背、含胸舒臂、沉肩垂肘、松腰收腹,呼吸自然,动作大方得体。逐渐达到在今后的治疗过程中,姿势端正、操作规范、淡定从容、执一守中,有大将风度。

2.1.3.1首先进行前期的功法训练。主要练习两个功法:三圆式站桩功——体会(扌衮)法的预备姿势,纠正操作过程中的体态不当;易筋经——在整个功法锻炼基础上,重点练习韦驮献杵、倒拽九牛尾、摘星换斗、卧虎扑食,以增强上臂肌力、腕关节屈伸与前臂内外旋转的柔韧性、绝对肌力与耐力,以及肩带肌肉的悬吊支持力。

2.1.3.2功法锻炼和手法训练相结合,交叉练习。(扌衮)法操作中,反复穿插三圆式站桩和易筋经功法的锻炼,令学生增强体质,掌握姿势锻炼的要领,随时纠正不良姿势。

2.1.3.3沙袋练习:学员站位,首先训练定点操作,然后练习走线操作。教育学生以掌握动作要领为主,练习初期,节奏明快、频率适当,动作转换自然,诸肌群与关节协调适度,着力部位吸定,不急于加力。对个别不能掌握要领者,我们分解动作,先让其练习其中的部分,待单个动作姿势熟练后,再串连起来,进行整体操作。初时,一手持续3min,双手反复交替练习,逐渐加大训练量,最后达到每手持续操作15min,甚至30min。

2.2熟练掌握在人体练习时,注重及时发现和纠正错误动作。

2.2.1分析和纠正常见的错误动作。旋转:没有屈伸腕关节,使前臂摆动时直接带动手背在治疗部位上操作——在上臂肌群发力的前提下,加强腕关节的屈伸运动。

跳动:特别在外摆与内摆交替阶段,第五掌指关节没有吸定治疗部位,从而产生跳跃——上身保持正直或略向前倾,以借助身体部分重力,增加摆动时向下的垂直压力,注意在外摆与内摆交替阶段,腕关节的屈伸交替过渡自然,第五掌指关节和小鱼际始终吸定治疗部位。

敲打:外摆至极限位时,腕关节过度屈曲,造成手背敲打治疗部位——增强腕关节的悬吊支撑力,把腕关节的屈伸幅度控制在120°左右:外摆至极限时,屈腕约80°;内摆至极限时,伸腕约40°。

拖动:手背着力面在治疗面上来回拖擦和滑移—加强定点练习,第5掌指关节始终吸定治疗部位,使腕关节的屈伸运动自然、有力。

粘动:上臂主动摆动带动肘与腕关节的运动,着力面在治疗部位作旋转揉动——肘关节屈曲160°左右,以前臂的主动旋转、摆动,替带腕关节的主动摆动,腕关节屈伸幅度控制在120°左右。

2.2.2教师演示。应该注意两点:第一,教师尽量在每个学生身上示范;第二,正确手法和错误动作进行对比操作。让所有学生都能切实体验正确手法与错误动作的区别。

2.2.3分组练习。学生分组练习,教师巡回检查。指导并及时纠正学生在操作中出现的不良姿势、错误动作。体会手法之间的细微差异,即活跃了课堂、激发学习积极性,又提高了操作技巧。另外,重视间隔练习。我们把手法、功法训练融入之后阶段的课堂学习:在其他内容的学习间隙,多次进行短时间的强化训练,收效颇佳。

3检查与考核

经过一段时期的学习与训练后,有计划进行阶段性考试与检测,鼓励和鞭策学生加强锻炼,提高操作技术。

3.1老师检查主要通过看、听、试等方法,检测学生操作能力。要求老师有扎实的基本功和熟练的操作技巧。

3.1.1看:俗语云“行家一出手,便知有没有”,老师用眼睛观察学生在操作过程中的姿势、动作情况,如有无身体晃动、弯腰、耸肩,一定时间内的频率是否均匀,手背着力面、两臂及三个关节是否协调自然;

3.1.2听:主要听学生在沙袋练习时,动作节律、前摆与回摆的力量比较等等;

3.1.3试:让学生在老师身上操作,切身体验其(扌衮)法是否达到均匀、有力、柔和、深透;有无旋转、拖擦、跳动、撞击、粘动等错误动作,前摆与回摆之间的转换是否自然,以及力量的大小比例是否合理。

3.2实验检测利用运动学、动力学研究的新技术、新成果,对学生操作过程进行客观描述和检测,分析其错误动作的原因,避免老师主观检测带有的主观性、随意性,让学生正确认识错误而及时纠正,减少盲目性。

总之,(扌衮)法是教学和操作难度最大的手法之一。只有在深刻理解定义和操作要领基础上,进行长期、正确的功法及手法训练;并且不断总结经验教训,及时改正错误动作,才能练就高超的操作技能。

猜你喜欢

腕关节前臂手背
研究多层螺旋CT联合核磁共振成像应用于腕关节损伤的影像诊断价值
1.5T与3.0T核磁共振对腕关节软组织损伤影像诊断探讨
腕部外伤别只看骨折不看脱位
洗手歌……
银河系“吃”麦哲伦云
手脚冰凉按阳池穴
滚滚红尘
腕关节痛:骨关节疾病中不能承受之轻
超薄前臂皮瓣在鼻颌面缺损修复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