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腹部推拿治疗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临床疗效观察

2008-09-27王金贵王艳国

按摩与康复医学 2008年9期
关键词:医者拇指腹部

王金贵 王艳国 谭 涛 卢 燚

关键词肠易激综合征,便秘型推拿治疗腹部推拿

肠易激综合征为临床上的常见病和多发病,笔者自2007年采用腹部推拿法该病45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1资料

1.1诊断标准参照罗马Ⅲ功能性胃肠疾病分类及便秘NIBS的诊断标准(2006年),内容如下:

1.1.1反复发作的腹痛或不适,最近3个月内每个月至少有3天出现症状,合并以下2条或多条症状:排便后症状缓解;发作时伴有排便频率改变;发作时伴有大便性状(外观)改变。

1.1.2以下症状不是诊断所必备,但属常见症状:排便频率异常(每周<3次):粪便性状异常(块状硬便);粪便排出过程异常(排便不尽感、费力);胃肠胀气或腹部膨胀感。

1.1.3缺乏可解释症状的形态学改变和生化异常。

1.2纳入标准符合罗马Ⅲ诊断标准的便秘型IBS患者;年龄上8~65岁的患者;近1个月未采用中西医治疗;自愿加入本试验,并签定“知情同意书”者。

1.3临床资料90例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腹部推拿组和传统推拿组,每组各45例患者,腹部推拿组患者平均年龄为40+11.5岁。男性20例,女性25例;病程平均为2.34~0.6年。传统推拿组患者平均年龄为44+15.22岁,男性23例,女性22例:病程平均为2.8+1.1年。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方面均有可比性(P>0.05)。

2方法

2.1腹部推拿组治疗

2.1.1按腹:腹部掌按中脘、气海、关元穴:然后用右手掌小鱼际部重叠在左手食指掌指关节的背面,并随患者的呼气徐徐着力向耻骨联合、脊柱方向按压,当按压到一定深度时,应按而留之,并维持此时的压力及其所达到的深度,待患者腹部、腰部、会阴部及双下肢出现酸、麻、胀的得气感觉后,医者的右手随患者的吸气徐徐上提。

2.1.2揉腹:患者仰卧位,医者位于患者左侧,用拱手状双手的掌面重叠扣放在中脘穴上,使右手掌大鱼际重叠在左手拇指的背侧面,左手拇指悬空不接触腹部,通过腕关节婉转回环的绕动,使右手掌小鱼际尺侧和小指的尺侧、小指至食指的指面,顺沿至左手食指至小指的指面、尺侧、小鱼际的尺侧,直至左手掌腕部、右手掌腕部依次接触腹部,此为双掌揉法一次揉动的完整动作。而后,再顺沿至右手掌小鱼际的尺侧,周而复始地操作;并以中脘穴为圆心在中下腹部逆时针方向旋转揉动。揉动频率宜缓,每分钟20~30次,治疗时间约5min。

2.1.3运腹:腹部掌运神阙穴:患者仰卧,医者位于患者左侧,用拱手状右手掌食、中、无名、小指的指面和掌根的大小鱼际部,沿垂直机体纵轴方向,对置地扣放在神阙穴的两侧,通过腕关节的伸屈活动,先使掌根的大小鱼际部着力,将腹部向右侧作弧形推动,继以手指的指面着力,将腹部向左侧作弧形回带,如此反复,周而复始地操作8次。

2.1.4推腹:腹部指推任脉,患者仰卧,医者位于患者左侧,用双手拇指指腹的挠侧面偏峰,对置地按在巨阙穴处,双手的四指分别附于两侧固定,当患者呼气时先用一手拇指着力沿任脉循行推至神阙穴,在患者吸气时,医者将手收回原位,待患者再次呼气时,另一手拇指着力进行第二次推动。如此交替操作36次。

2.2传统推拿组治疗参照推拿学(五版教材,俞大方主编)中便秘的操作方法。

2.3疗程每周治疗5次,连续治疗4周共20次。

3疗效及结果

3.1疗效判定标准参考1994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制定的《中医病证诊断及疗效判定标准》制定标准治愈:排便规律,每天1~2次或1d~2d1次,排便通畅,每天便量正常;有效:排便次数增多但少于正常,排便较前通畅,便量基本正常;无效:排便次数、便量均无改变,排便不规律。

3.2结果见表1。

4讨论

肠易激综合征是一种常见的胃肠功能紊乱性疾病,临床表现为腹痛、腹胀、排便习惯改变及大便性状异常,但缺乏形态学和实验室异常的依据。肠易激综合征的病理生理机制还不十分清楚,中西医治疗手段较多,但缺乏安全、高效、经济的治疗方法。

肠易激综合征属中医学“便秘”、“腹痛”等范畴,推拿治疗肠易激综合征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经验,历代医籍中有关摩腹法治疗“腹泻”、“腹痛”等类似肠易激综合征病证的记载较多,成为防止胃肠病较为经典的传统推拿手法。但近年来有学者对摩腹法改善胃肠动力进行了研究,其结果与传统预想的有一定差距。

笔者在借鉴传统推拿治疗胃肠病的特色优势,并在推拿专家胡秀璋教授创立的“胡氏腹部按摩”法的基础上,根据脏腑经络学说,挖掘并创新性总结出按腹、运腹、揉腹、推腹等独特手法为技术核心的具有分层补泻特色的腹部推拿法,该方法在传统的点按相应穴位的基础上,运用按、运、揉、等手法作用于胃肠体表投影的腹部区域,通过手法力的直接作用,以有效激荡肠腑,促进胃肠道蠕动,疏通肠胃升降之枢。从治疗结果看,该方法能够有效改善便秘型IBS患者的临床指征,总有效率为93.3%,疗效明显优于传统推拿法,且方法简单,无药物源性和毒副作用的不良后果,值得临床应用。

猜你喜欢

医者拇指腹部
腹部创伤的CT诊断及其临床意义分析
降落伞(翻绳)
后疫情时代《医者2020》上线,是致敬也是治愈
祈祷而已
笑笑不说话
“拇指西瓜”
有趣的拇偶
医者与病者
医者与病者
祝您健康处方(6) 上腹部饱胀、隐痛、嗳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