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颈原性枕大神经痛的手法治疗

2008-09-25

按摩与康复医学 2008年2期
关键词:椎间棘突神经痛

南 鸣

关键词:枕大神经痛;推拿治疗

枕大神经痛是常见病,以颈椎部和头颞部持续性、阵发性的刺痛、跳痛、胀痛为主要症状的疾病。病人极为痛苦,严重影响到工作、学习和生活。笔者总结了2000-2007年的56例经按摩治疗的病例。效果比较满意。现介绍如下。

1、解剖特点

枕大神经是由第二、三节颈脊神经后枝的内侧枝组成。从椎间孔发出后,穿过横突,绕过关节突。向后走行,经斜方肌—孔隙,分布于颈枕部、头颞部的皮肤。是所有颈脊神经后枝中最大最长的神经,因该神经粗大,分布又表浅,故易受压而损伤。

2、发病原因探讨

枕大神经痛多由颈椎关节退变、劳损和外伤原因引起。人到中年以后,椎间盘开始退变。厚度变薄,椎间隙变窄,关节囊韧带松弛,造成关节的不稳定,骨赘开始形成。由于内平衡失调,关节周围软组织因颈脊柱长度相对缩短而张力增大,易发生代偿性损伤。由于无菌性炎症波及到枕大神经可出现疼痛。长时间低头工作者或有高枕习惯者,由于颈曲时间过长,颈后肌群处于静止的张力状态。肌肉代谢发生障碍。由于代谢障碍,肌肉张力会进一步增大。形成恶性循环,造成肌肉劳损。由于枕大神经和斜方肌的特殊关系,炎症的侵润和神经的受压成为必然。外力的作用可导致椎间关节错位,第二椎间关节的损伤对本病的影响较大。因椎间关节解剖位置的变异,关节周围的软组织受炎症、疼痛的刺激而产生保护性痉挛,枕大神经受压或刺激而发生疼痛。本病多发于左侧,可能与用右手的用力习惯有关。颈椎相当于杠杆的支点,右侧上肢相当与杠杆的重臂,左侧颈肌相当于杠杆的力臂,故左侧颈肌负荷较大,受损伤的机会较多。

3、手法操作

3.1患者俯卧在有换气孔的按摩床上,双手放于头的两侧,术者站于患者的左侧。用揉拿法、掌揉法施术于头枕部、颈肩部和肩胛间区,以放松温热为度。用拇指反复揉按风府至大椎,风池至肩井和肩胛骨内侧的软组织数次,以阳性反映点为主。按风池、肩井、天宗、手三里、合谷等穴。

用双拇指推揉颈枕结合部的肌群数次。可在第二棘突旁扪及到结节或条索状物,并向头部放射。可在此反复揉按,以患者忍耐为度。(慢性者手法稍重且时间稍长,急性者手法稍轻且时间稍短)。当结节、条索状物质地柔软时,患者自感疼痛比初按时稍有缓解。然后做颈椎牵抖法数次,以拓宽椎间隙,放松颈肌紧张。再作旋扳法(卧势),左右各一次(以有弹响声为佳)。

3.2患者仰卧位,术者坐于患者头上方。用双手大鱼际、掌根分揉、对揉前额及头颞部数次。单、双拇指由前致后揉按头上三条线数次。双手四指对揉头颞部数次。点按印堂、攒竹、鱼腰、太阳、角孙、悬颅、百会等穴。双手拇、食、中指捏揉耳廓数次。用双手指腹摩擦、抓揉、叩击数次结束。

3.3在令患者横坐在按摩床上,木者站于患者身后,如果卧势旋扳未见弹响,可作颈椎侧扳法(先扳向健侧)。用揉、拿、叩击手法放松结束。本套手法操作15-25分钟为宜。

4、典型病例

4.1杨某某,女,48岁。以持续性右侧偏头胀痛,反复发作近20年为主诉,2000年3月来我院就诊。患者每年反复发病半年以上,曾诊断为偏头痛。经按摩头部、针灸、药物等治疗,疼痛有所缓解。但发病时长没有改变。检查:颈部肌肉僵硬。颈脊柱生理弯曲变直,第二棘突向右侧偏歪,活动稍受限,第二棘突右侧旁有条索状物,质地较硬。压痛明显,并向右侧头颞部及眉上部放射。诊断:颈原性枕大神经痛。经本套手法治疗lO次,症状完全缓解。后偶有发作,用本手法治疗症状消失。

4.2张某,女,30岁。以阵发性左侧偏头跳痛两天为主诉,2005年6月来我院就诊,患者晨起时发病。检查:颈肌紧张,活动受限,颈部向左侧弯曲,颈曲变直。第二颈椎棘突左偏,左侧椎旁压痛明显。可扪及收缩痉挛的肌束。收缩1次,头部就跳痛1次,患者极为痛苦。诊断:颈原性枕大神经痛。用本套手法治疗1次症状明显缓解,第2次治疗后痊愈。

5、疗效统计

56例中,男26例,女30例;最大年龄58岁,最小23岁:左侧35例,右侧21例。痊愈:症状全部消失:有效:主要症状缓解,时常出现隐痛;无效:症状无缓解。56例中,痊愈43例,占77%;有效10例,占18%;无效3例,总有效率占95%。治疗次数最多者25次。最少者1次,平均为7次。

6、小结

本套手法是以中西医理论为基础,以按摩为治疗手段。以调整颈部内外平衡,恢复颈部原有的生理状态,从而达到活血化瘀、通经活络、软坚散结、解痉镇痛之目的。疗效的优劣取决于手法的技巧和力度的掌握。急于求成则欲速而不达。

颈上段阳性反映点(结节、条索状物),可能是由于颈椎关节解剖位置的变异而发生颈肌保护性的痉挛:或颈椎关节慢性损伤而发生颈肌代偿性紧张;或由于交感神经受刺激而反射性颈肌张力增大。对阳性反映点的刺激是本手法主要操作之手段,加之配合颈椎旋扳法,可使局部的毛细血管扩张,改善血液循环,提高局部代谢水平及修复再生能力,促进水肿的吸收,无菌性炎症可随即消失。由于内平衡恢复,肌张力进—步下降,软组织上的结节或条索状物的体积不断缩小。硬度降低,从而解除了枕大神经的受压症状将明显缓解。且疗效巩固,不易复发。本文是笔者初浅的体会,望批评指正。

猜你喜欢

椎间棘突神经痛
脊柱椎间孔镜治疗在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价值
竞相模仿“青绿腰” 当心损伤腰椎
中医康复护理在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治疗护理中的应用
壮药酒的涂擦联合药熨法在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中应用观察
消除疲劳拔罐法
使用X线站立侧位片鉴别峡部裂性腰椎滑脱的分析
浅析椎问与横突问植骨融合治疗腰椎滑脱合并椎管狭窄症的效果
治新生儿黄疸治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
桂枝汤加减内服外敷治疗肋间神经痛56例
5.人的脚,晚上较早上要大些。身高也有早晚的区别吗?若有,则又相差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