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三步推拿法治疗急性腰扭伤的临床疗效观察

2008-09-25胡桂兴等

按摩与康复医学 2008年2期

胡桂兴等

摘要:目的:探讨三步推拿法治疗急性腰扭伤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符合标准的门诊患者67例,随机分为治疗组35例和对照组32例,治疗组运用三步推拿法治疗,对照组采用复方氯唑沙宗片治疗。结果:经治疗1疗程(5天),治疗总有效率97.1%。对照组总有效率68.8%。结论:三步推拿法治疗急性腰扭伤,见效快,不良反应较少,疗效优于药物治疗。

关键词:急性腰扭伤;推拿治疗;三步推拿法

急性腰扭伤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病证之一,系指腰部用力不当、负荷超重、或其他原因引起腰部肌肉、韧带、筋膜、关节囊及滑膜等软组织的急性损伤和腰椎后关节紊乱。临床表现为腰部疼痛急性发作,活动受限为特征。推拿手法是治疗本病的很好方法,常规推拿主要在腰部操作,我科在常规推拿疗法的基础上进一步改良,采用三步推拿法治疗本病,并以口服复方氯唑沙宗片作为对照组进行对比研究,现将研究结果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本组67例,均系门诊患者。随机分2组。治疗组35例中,男21例,女14例;年龄最小18岁,最大56岁,平均42.7岁;病程最短2h,最长4天,平均1.5天。对照组32例中,男19例,女11例;年龄最小20岁。最大52岁,平均38.2岁;病程最短1h,最长3天,平均1.2天。

1.2诊断依据: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的《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①有腰部扭伤史,多见于青壮年:②腰部一侧或两侧剧烈疼痛,活动受限,不能翻身、坐立和行走,常保持一定强迫姿势,以减少疼痛;③腰肌和臀肌痉挛,或可触及条索状硬块,损伤部位有明显压痛点,脊柱生理弧度改变。年龄在18-65岁之间,严格排除手法禁忌症和其它合并严重内科疾患。

2、治疗方法

2.1对照组:就诊起1周内每天口服复方氯唑沙宗片,鲁南制药有限公司生产,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10940040,每天3次,每次2片。

2.2治疗组:就诊后5天内每天治疗1次,每次约20min。具体手法治疗分以下三个步骤:

2.2.1缓解腰骶部肌肉痉挛:患者俯卧于治疗房;上,医者站于一侧,先以滚法、揉法等轻柔手法施于腰背部。以缓解肌肉痉挛。然后用拇指或肘尖点压肾俞、腰阳关、大肠俞、环跳、委中及阿是穴,以酸胀为度。

2.2.2腹部推拿平衡稳定腰椎:患者仰卧位,屈膝屈髋,先用轻柔缓和的摩法、揉法在腹部操作,再用拇指点按中脘、下脘、天枢、气海、关元等穴位,然后点按腹直肌的压痛点并弹拨腹直肌,最后拿抖腹直肌,以缓解腹直肌痉挛,以提高腹肌参与平衡稳定腰椎的能力,加快恢复。

2.2.3腰椎斜扳调整后关节:患者呈侧卧位,采用腰部斜扳法。常可听到“喀喀”关节弹响声(或手指感到后关节有移动),提示整复成功,可以调整后关节紊乱,使错位的关节复位,嵌顿的滑膜回纳。

以上2组病例。患者在治疗期间均停止工作且每天卧床休息不少于15h;下床时用腰围固定。

3、疗效观察

3.1疗效标准: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颁布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治愈:腰部疼痛消失,脊柱活动正常:好转:腰部疼痛减轻,脊柱活动基本正常;无效:症状无改善。

3.2治疗结果:2组疗效比较见表1。

从表1可以看出,治疗组与对照组痊愈率比较经X2检验,X2=18.55,P<0.01;总有效率比较,经X2检验,X2=9.82。P<0.01,两组痊愈率及总有效率疗效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说明治疗组的疗效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

4、讨论

在中医古典医籍中并无急性腰扭伤的相应病名,依据其主要临床表现,可将之归属于“腰腿痛”等范畴,多属督脉、足太阳膀胱经脉受损,气滞血瘀,不通则痛。故《金匮翼·卷六》中述:“瘀血腰痛者,闪挫及强力举重得之。盖腰者,一身之要,屈伸俯仰,无不由之,若一有损伤,则血脉凝涩,经络壅滞,令人卒痛,不能转侧,其脉涩,日轻夜重者是也。”

腰部脊柱是一根独立的支柱,其前方为松软的腹腔,附近为肌肉、筋膜、韧带等软组织。无骨性结构保护,承担着人体二分之一的重力,也是日常生活和劳动中活动最多的部位之一,而腰骶关节是脊柱运动的枢纽,体重的压力和外来的冲击多集中在这些部位因此最易受伤。推拿治疗急性腰扭伤,操作简单、方便,疗效显著。目前认为,手法缓解肌肉痉挛的机理在于:①手法能加强局部组织血液循环:②提高局部组织痛阚;③牵张拉长紧张和痉挛的肌肉。且推拿手法可以进损伤组织修复和血肿水肿吸收。并可纠正解剖位置异常,因此具有很好的治疗效果。

从目前的文献报道看,推拿治疗急性腰扭伤主要在腰部局部操作,2周内的治愈率约80%-84%。据笔者体会,急性腰扭伤患者,除腰肌紧张外,其腹肌也常常紧张。因此,我们在常规推拿方法基础上进一步改良,形成三步推拿法,注重腹部推拿,缓解腹肌痉挛,恢复腰椎平衡稳定,与常规推拿方法相比。取得更好的临床效果,值得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