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几点反思

2008-09-08朱忠山

中学生数理化·教与学 2008年5期
关键词:新课程情境数学

朱忠山

新课程实施以来,教师更新理念,积极探索,勇于实验,数学课堂教学发生了可喜的变化.在新课程改革的实施过程中,教师作为课程的建设者、教学的研究者,面对学生、课程、教学形式的变化,有着太多的疑问和困惑.在新课程改革实验中,我有如下反思.

一、新课程可喜变化

1.学生更喜欢数学了.新课程重视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比传统教材更关注学生的兴趣与经验,更关注学生的现实世界,将教学目标转化为学生的“自我需求”,密切与学生生活及现代社会、科技发展相联系,引导学生亲身体验主动参与、亲身实践、独立思考、合作探究.课堂呈现勃勃生机,教学方式灵活多样,师生之间平等交流、共同学习的民主关系逐步形成,学生更喜欢数学了.

2.教师面临新的机遇与挑战.新课程改革对教师来说,既是挑战,也是机遇.教师是新课程的开发者,是“用教科书教,而不是教教科书”,应重新认识、定位自己的角色.教师更新理念,提高整体素质,重研讨、重实践、重反思、重互助的新型教研氛围蔚然成风,新课改有力促进了教师的专业成长.

二、新课程实验中的困惑与思考

1.课堂变“集市”,教学过于追求“情境化”.教学情境的创设是引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启动环节,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有目的地创设教学环境,不仅可使学生掌握知识、技能,更能激活学生的问题意识,促使生动形象的数学问题与认知结构中的经验发生联系.有些教师在教学中过于追求情境化,“上游乐场分组玩”、“上街买东西”,单纯用“生活化”、“活动情趣化”冲淡了“数学味”,忽略了数学本身具有的魅力.新教材提倡设置问题情境、活动情境、故事情境、竞争情境等,但教师不能简单化机械理解新课程理念和教学方法. “境由心造”——富有时代气息的情境的设置只有在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及认知规律的前提下,学生才能学会从数学角度观察事物和思考问题,真正由情感体验激发有效的数学认知活动.

2.教师由“独奏者”过渡到“伴奏者”.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学习的主人,教师的教学方式发生了变化.有些教师常重教案的精心设计,注重从如何教的层面考虑,照“案”宣科时,更关注的是教学进度和当堂的教学效果,忽略了学生思维的发展和“做数学”的过程,置学习过程中的 “想不到”于不顾,只是形式上的牵着学生去合作、探究,不愿放手让学生去体验问题、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淡化探索,重模仿,教师实质上还是“解题的指导者”,背离了新课程倡导的学生是探索知识的“主动建构者”的意境.

3.分组合作学习、讨论“热闹”充当新课改“标签”.学生是否积极主动参与学习活动,乐于与他人合作交流是新课程教学中评价学生的重要指标,但评价要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尤其是定性部分更要关注学生是否真的有效参与、独立思考,真正获得解决问题的策略与方法.有些教师刻意追求上课气氛热闹,笑声越多越好,小组讨论流于形式,讨论问题数学思维层次低,指向不明,为讨论而讨论,以问代讲,“双向交流”太多,教学出现盲目性、随意性,教学过程缺乏整体性.课堂教学贯穿新课程理念必须重视“三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学科基本思想方法;重视教学目标多元化: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4.电脑代替“人脑”,鼠标代替粉笔,计算机辅助教学.现代化教学手段能处理好静与动、局部与整体、快与慢的关系,适时选取有探索意义的课件和内容能调动学生的学习情绪,提高兴趣,扩大知识的信息量,启迪思维,提高效率.有的教师整天忙于制作的课件只是课本搬家,替代了小黑板,有的数学课应用多媒体手段,视听图画晃动频繁,学生眼花缭乱,仅仅让五彩缤纷的图画增强学生的感官刺激,课件只是一种点缀,不利于学生思维能力培养和理性思考.教师应把现代化教学手段与传统的教学手段结合起来,优势互补方能使教学手段整体优化.

5.“课堂教学反思”与“反思型教师”不能画等号.常有教师专心课堂教学后记,把教师本人的教学实施过程与教学设计比较,描述课堂中出现的异常与教学目标的状况差异以及今后需改善之处的一些经验与教训,把课后体会混同于教学反思,其实这只是教学反思的一个方面.专家提出:“反思就是行为主体对自身、对实践活动过程及相关的主体认识的再认识.”可喜的是不少教师以研究者的心态置身于教学情境中.需明确的是:真正反思,不仅要对我们采取的那些教学行为进行批判性的思考,而且要对支配这些行为的潜在的教学观念进行重新认识.本次课改也是教育思想的“启蒙运动”,教师不再是“习题的讲解者”,作为课程的建设者的教师案桌上除了数学习题集,还应添置的是理念和理论.

6.评价的多样化与呈现形式与中考指向“短路”.新课标指出:“评价的方式应多样化,可将考试、课题活动、撰写论文、小组活动、自我评价及日常观察等多种方法结合.”数学学习评价多样化,评价形式要求通过评分+评语形式呈现,而现实的升学压力和功利性,教师忽视了对学生基本素养的培养,“考什么,教什么”,“怎么考,怎么教”,“不考,不教”成为课堂主旋律,更关注中考命题走向、题型分值,而对全新的中考命题新框架、新思路、新亮点,有些教师只能“摸着石头过河”,缺泛细致深入的专业化研究.

新课改的精神、理念要转化为实践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精研、精思,方能晓其义,识其神.教师应深入开展对新课程的研讨交流,让课堂教学与研究“共生互补”,不仅反思自己的课堂教学行为,而且要从主体认识上找根源,树立“问题意识”,积极实践,找差距,找问题,找不足,提高自身的教学素质,真正走进初中数学新课程,为实现新课程的理想而努力.

猜你喜欢

新课程情境数学
2021聚焦新课程 专注新高考 欢迎订阅全新《新高考》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护患情境会话
特定情境,感人至深
发挥自制教具在初中数学新课程实施中的作用
我区初中化学新课程实施中典型问题的思考
高中体育新课程实施“碰壁点拔”式教学模式初探
错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