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怎样叙事才能写出波澜来

2008-06-26沈龙明

作文世界(小学版) 2008年5期
关键词:波澜误会写作文

沈龙明

叙述,是表达方式的一种,就是把人物的经历或事物发展变化的过程交待介绍出来。叙述是记叙类文章的主要表达方式。小学生写作文,主要是写记叙文,因此,叙述这种表达方式是必须要掌握的。

具体说来,叙述有多种不同的技巧,其中最为基本、运用最多的是顺叙、倒叙和插叙三种。顺叙是指按照人物成长过程或事情发生、发展、结局的先后顺序进行叙述,是一种最常用的叙述方式。倒叙是指把事情的结局或某个最精彩的场面提到文章的开头叙述,然后才使文章的叙述回到“顺叙”,按事情的发生、发展顺序一一道来。插叙是指作者有意将正在进行的叙述中断,插入另一段叙述,插入的叙述结束后,再继续原来的叙述。

按道理说,小学生只要掌握了这三种最基本、最常用的叙述技巧,叙述起事情来便得心应手了,但实际情形并非如此。不少小学生的叙事作文平铺直叙,缺少曲折变化,写出来的作文没有什么“滋味”。有些事情本身倒是有起有伏的,但写出来时却变得平淡无奇、淡而无味了。例如:叙述一次乒乓球比赛,那气氛是很紧张的,一会儿叫人提心吊胆,一会儿又叫人高兴无比;一段时间内似乎“风平浪静”,刹那间却“高潮突起”。但到了有些小学生的笔下,却成了一笔“流水账”:“开始我先发球”,“接着他发球”,“我把他‘扣死了”,“他的球出界了,”“最后我赢了,他输了”。这样的作文,当然就不会有什么滋味了。

古人说:“文似看山不喜平。”你如果站在高高的山顶上,远望着群山,群山高低起伏,连绵不断,没有尽头像海浪那样翻腾咆哮,你会不由自主地发出赞叹之情的:啊!多美的风景!而如果看到的群山平平整整,毫无起伏之势,你一定感到十分扫兴了。写作文的道理与看山是相通的:作文要写得好,就要写得有起有伏,一波三折。下面向大家介绍几种能够使作文波澜起伏的叙述方法。

先抑后扬叙述法抑,是压制,贬低。扬,是抬高,赞扬。先抑后扬这种方法在我们平时说话时是经常用的:为了介绍一个人怎么怎么好,往往先讲自己过去对他如何不了解;为了说明做成某件事非常不容易,往往先讲这件事开始做时如何如何困难。抑的目的在于扬,这一抑一扬,便使作文有起有伏了。请看一名小学生写的《爬竿》一文:

这一节是体育课,教体育的姚老师宣布:今天的内容是爬竿测验。

我吓了一大跳,因为我上次爬过一次,怎么也没爬上去。唉,今天怎么办呢?我正想着,姚老师就宣布爬竿开始了。

还好,第一个不是我。可是,我看见大多数人没有爬到顶,就又灰心了。

终于,轮到了我。我敏捷地往竿上一跃,然后就两手交替着往上爬。可是我只爬到半当中,力气就已经用完了,不想再往上爬了。

我停在了半当中,向对面的一根竹竿上一望,我的好朋友张蔚波也和我爬得一样高,但他没停下,还是在使劲地往上爬着……

顿时,我受到了鼓舞,增添了力量,也学着他的样,使劲往上爬。呵,我终于爬到了顶端。

通过这次爬竿,我懂得了一个道理:做一件事,一定要有信心;有了信心,事情就做得好。

小作者写作的目的是写“我”如何克服困难爬到竹竿顶端的,但开始时却大写特写自己的害怕心理(“我吓了一大跳”)和气馁心理(“看见大多数人都没爬到顶,就又灰心了”),也就是说,一直在“抑”,而在快要到结尾处,再奋力一“扬”:“我终于爬到了顶端。”这样一件较为平常的事,用“先抑后扬”法叙述,就掀起了波澜。

制造误会叙述法作者有意制造人物之间的理解或不理解、信任或不信任的误会,到最后误会消除,矛盾解决。用这种方法叙述,极容易造成作文的波澜。

小学生写作文时运用这种方法的话,最好用第一人称方法来写,要制造“我”对另一个人物(这个人物的思想境界要比“我”高)的误会,写“我”对他的种种不正确的看法,到误会消除时,要着重写自己的思想受到深深的触动。请看,下面这篇短文(作者是一个十一岁的小女孩,小学四年级学生):

吃完晚饭,我兴冲冲地往学校奔去。

当我走进大礼堂时,里面已有不少人了。我用足力气往前挤。越在前面,看得越清楚啊!好不容易挤到稍微靠前的地方。我还没有站稳脚跟,只听得一个小孩“哇”的一声哭了起来。定睛一看,原来是一个四五岁的小男孩,大概被挤痛了。

眼看演出要开始了,小男孩还是在哭,我心里烦死了。正在这时,一个跟我一样扎着两只“羊角辫”的女孩挤了过来,一边说“不要哭”一边把他抱走了。我看了她一眼,心想:带弟弟来看戏,也不领领好!

不一会儿,演出开始了。节目一个比一个精彩,我看得特“扎劲”!

散场时,我随着人流往外走。刚走出礼堂,听到一个小孩说:“是她!”我扭头一看,只见一个阿姨抱着一个小男孩——嗨,正是刚才在我身旁哭的那个,正用手指着我。阿姨说:“谢谢你!”我有点莫名其妙。她又说:“刚才亏得你抱他出来……”这时,我明白了,是小男孩认错了人。我连忙说:“我没有……”“不要谦虚了,”阿姨打断了我的话,“做了好事应该得表扬。”

我的脸热辣辣的,这时如果地上有个洞,我一定会钻进去的。

上面这篇短文,叙述的事情并不复杂,但由于小作者运用了误会法加以叙述,结尾处突然起了波澜,给人留下了十分深刻的印象。

巧设悬念叙述法在作文的开头(或者在作文的中间)提出问题,摆出一个令人关注的“疑团”,然后把它“悬”在那里,故意不加理睬,而仍然顺着事情发展的顺序加以叙述,直到最后时,才把“谜底”揭开。用这种方法叙述,整篇作文起起伏伏、波折不断,便会吸引读的人兴趣很浓地看下去——因为急于要知道结果嘛。请看一名四年级的小学生写的《记一次航模比赛》的开头、中间和结尾处三个自然段:

我小心翼翼地从墙上取下C-110号小飞机,自言自语地说:“宝贝,您在初赛中为我争了光,今天是复赛,可不能给我丢脸啊!”

……

突然,小飞机头猛地往下沉。“哎呀!”我急得直叫。

……

这次,我获得了学校“飞行杯”航模比赛第一名。

这篇作文,小作者在开头和中间两处地方巧妙地设置了悬念:初赛通过了,复赛会怎么样呢?“小飞机头猛地往下沉”,会不会落地呢?叫人的心老是“悬”着,急于想知道结果,非看下去不可。

大家看一看,用这几种方法叙事,波澜不就比较容易掀起来了吗?

猜你喜欢

波澜误会写作文
写作文的烦恼
用中医诊疗法写作文
写什么都可以,就是不要写作文
Response of the North Pacific Oscillation to global warming in the models of the Intergovernmental Panel on Climate Change Fourth Assessment Report*
一石千层浪 思维起波澜
写作文等
《你误会了》等
大陆援台物资遇波澜
既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