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苏轼的“乌台诗案”

2008-05-14

知识窗 2008年3期
关键词:沈括乌台诗御史

吴 蔚

北宋元丰二年(1079年),苏轼被贬调湖州。贬调的原因是他不赞成王安石的新法。在奉调时,苏轼依例向宋神宗上表致谢。本是官样文章,但他知道自己被外放,是新党的御史们作了手脚,因此心中的不平之气便按捺不住,不由得在表中写出了略带牢骚的“知其生不逢时,难以追陪新进;查其老不生事,或可牧养小民”一句。当时朝中政敌章、蔡确等人借此指责苏轼以“谢表”为名行讥讽朝廷之实,妄自尊大,发泄对“新法”的不满,请求对他加以严办。御史李定、何正臣、舒亶等人,举出苏轼的《杭州纪事诗》作为证据,说他“玩弄朝廷,讥嘲国家大事”,更从他的其他诗文中找出个别句子,断章取义的给予定罪。

总之,是认定他胆敢讥讽皇上和宰相,罪大恶极,应该处死刑。于是朝廷便将苏轼免职逮捕下狱,押送京城交御史台审讯。此时,沈括还出来告密,说苏轼诗作有讥讽朝政之意,章等人还以苏轼的《咏桧》诗作为证据。令苏轼倒霉的诗句是歌咏桧树的两句:“根到九泉无曲处,世间唯有蛰龙知。”这两句诗被人指称为隐刺皇帝:“皇帝如飞龙在天,苏轼却要向九泉之下寻蛰龙,不臣莫过于此!”指控他“大逆不道”,想置他于死地。一场牵连苏轼39位亲友,100多首诗的大案便因沈括的告密震惊朝野。这就是著名的“乌台诗案”。

猜你喜欢

沈括乌台诗御史
流水今日,明月前身
沈括
明朝御史不好当
沈括真的害过苏东坡吗?
与苏轼相遇
丢御状救李靖
《南歌子黄州腊八日饮怀民小阁》
古代的“十万个为什么”
人民的名义:古代人民也有最高检
明朝御史日子不好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