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提高农村初中数学教学实效浅探

2008-02-20张金兵

中学理科·综合版 2008年12期
关键词:初中生数学教师

张金兵

数学不仅是自然科学最基础的学科,更是“思维的体操”,具有其他任何一门学科都无法替代的地位,在数学教学中,应注意:(1)通过对以往数学教学活动中存在的问题和取得的成绩的回顾和反思,总结经验教训,发扬优点;(2)深入到初中生学习数学的心理活动过程中,使数学教学活动更有针对性,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与积极性;(3)让数学教学与新课标接轨,真正地实现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化。

初中生消极心理现象,是指初中生在学习过程中因“困惑”、“曲解”或“误会”得不到及时的解决而产生的惧怕学习和讨厌学习的一种心理现象,下面本人从三个方面粗浅地探讨消除农村初中生消极心理现象的对策。

一、提高教师自身素和教学能力

本人认为,在所有的学科中,数学最难引起学生的兴趣,其他学科,比如自然科学、社会、语文、英语等等都可以到大自然或社会上去体会,去实地接触,在游戏玩乐中去领悟,学生的兴趣自然高涨,而数学却是一门较抽象的学科,它需要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好动爱玩的初中生自然会觉得数学枯燥无味,要改变这种现状,就必须让数学教学变得生动有趣起来。

1、培养自身素质,提高教学能力

事实上,教师不能有趣味地教数学,学生也就无兴趣学好它,能不能有趣味地教数学,教师本身对数学的兴趣和爱好是影响的因素之一,比如,我以前的数学教学就没能做到这一点,主要原因是我自己对数学的兴趣不够,因而就不能做到有兴趣地教,学生也就不是很有兴趣地学,找到原因之后,我就开始努力培养自己对数学的兴趣,并且改善自己的教学方法,结果我发现,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也就不知不觉地浓厚了,另外我们要深入调查研究,了解学生实际情况,包括学生学习、生活、家庭环境,兴趣爱好,运用风趣、幽默的语言,生动感人的故事进行教学,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2、认真备课与教学

(1)教学内容与难易程度的选择,应取决于学生的实际水平和他们的接受能力,教学内容不能太难也不能太容易,否则都将会起到负面作用,让学生失去学习兴趣,所以教师课前必须认真备好课。(2)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千万要注意,当学生表现出超常能力,我们在及时鼓励的同时,可以适当增加难度,促使其快速发展;如果学生的表现欠佳,不要着急,要尽力激发他们的兴趣,让学生在成功的体验中不断进步。(3)为了让学生的兴趣更加持久,我们就应该想以下办法:①在学生具有浓厚兴趣的时候诱导学生用看、听、说、做、尝试等方式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②在教学中还应注意对学生数学语言的指导,我们都知道,语言是思维的基础,要学好数学,必须通过数学语言关,只有这样才能促使学生用数学语言去分析感知到的知识,才能把知识真正转化到头脑里,这样他对这部分知识的兴趣才能持久,形成良性循环。③培养学生的注意力,我们知道,注意力是一种心理特征,它伴随着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想象等心理过程,注意力的集中和分散,直接影响学生的兴趣的稳固与否,其他学科的教学,我想也应当如此。

二、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主动性

1,改变农村学生学习教学的盲目性

农村学生学习数学的盲目性表现在:在农村学校,学生普遍比较被动,对教师比较依赖,缺乏学习的主动性,教师怎么讲,学生就怎么听,怎么记,教师布置什么作业,就完成什么作业,更别说什么课前预习与课后复习了,由于受传统教育的影响,大多数数学教师课前不要求学生预习,上课不要求学生阅读课文,课后不布置学生复习,习惯于一块黑板、演算讲解几个例题,长此以往,学生的自主学习过程被忽略,自学探索欲望被压抑,创造能力更是得不到发展,直至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完全丧失,这样,若老师不对数学问题进行归纳概括并分门别类地一一讲述,不突出重点难点和关键,学生就无法学习;且习惯于一步一步地生搬硬套老师提供的详尽的解题示范,否则,就根本无法解题,在这种情况下,学生体验不到数学学习中那种“攀上顶峰”的感觉,更不可能在学习过程中意识和感觉到自己的“智慧”和“创造的快乐”。

要改变这种情况,我们就必须杜绝填鸭式的教学方式,在我看来,填鸭式教学就好像给树浇水,只浇到了树叶上,没有深及根部,就很难达到预期的效果,领会新课标的精神,在教学过程中,尽量创设情景,让学生身临其境地去感觉,并在这个过程中“自己发现”知识,形成知识体系。

2、对于学生的提问,教师回答的形式要适宜

要处理好学生的提问,学生在七年级时会比较多地向老师提问,但随着年龄的增长,提问却越来越少了,是他们长大了,知识增加了,问题少了吗?其实不然,有很多教师不仅不为学生的提问感到高兴,反而觉得厌烦不已,比如:这不是很简单的吗?我上课不是讲过了吗,谁让你不认真听的?哎,这跟学习无关,以后别问这么无聊的问题了等等,或者对学生提出的问题随随便便敷衍了事,并不给予耐心的说明和解释,对孩子的问题敷衍了事实际上是在否定他们的学习过程,是在压抑孩子的探索欲望,若这个问题处理不当,就会让学生已经萌发的探索精神白白枯死,相信这种情况是任何一位教师都不愿意看到的,而事实上正是教师扼杀了孩子的潜在能力,到学生考试结果出来才大惊小怪地嚷嚷:为什么他们的成绩这么糟糕呢,稍微灵活一点的题目就不会做,连这么简单的问题也要搞错?哎,失败!

我们对学生的提问应采取的态度是:不管自己有多忙多烦,都应该做到有问必答,绝不敷衍学生,在教学过程中与学生们应该平等相待,不要以权威来压制孩子的天性,否则孩子的辨别能力会萎缩,就不可能有独到的见解和首创精神,要知道,教师是人而不是神,教师也有出错或不懂的时候,有一次学生问了我一个关于篮球规则的问题,我不是很懂,我就干脆老老实实地告诉他:这个问题老师也不懂,于是我就与他一起去问体育老师,一起把那个问题解决了,同时,我在全班学生的面前感谢他:如果不是你今天提问,老师也不会弄懂这个问题,以后同学们要多多提问,我们一起来学习知识,之后,学生们的提问果然源源不断,学习数学的热情也自然高涨了,这样学生学习数学的主动性也就上来了。

三、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

有的学生学习数学时急功近利,急于求成,要让学生树立这样的观念:学习是长期而反复的过程,不可能一朝一夕就能取得成效的,记得有一个学生曾经问我;老师,我在数学上的学习自认为已经很用功了,为什么我的成绩就是上不来呢?这是一个成绩中等偏下的学生,同时我也感觉到这是困扰着大多数学生的一个问题,于是在那周的班会课上我特地安排了一次讨论,主题就是“一分耕耘,就有一分收获吗?”

在班会课上我说:“我们的老祖宗留下来的这句话其实是错的,它害了一代又一代的人,人们开始时充满了雄心壮志,最后却都失去了信心,为什么呢,问题就出在‘一分耕耘未必就有一分收获上,甚至九分耕耘都没有收获。”

看着他们愕然的眼神,我给他们讲了我初中时的一位同学的故事,他小学升初中的成绩是极差的,在班里50来位同学中,他排在第40几位,他一直都非常努力地学习,但成绩就是上不来,我们还经常讥笑他,说他这么用功,成绩还这么差,说他笨,一直到初二下学期的期末考试,他都还是在班里排40来名,但他从没有放弃过努力,直到初三上学期的一次月考,突然我们的班主任兴高采烈地跑进教室,气喘吁吁地说: XXX考了全校第二名,当时我们都惊呆了,都诧异地看着他,但是他却是一脸的平静,当时我们都怀疑那是不是他的分数?甚至认为,只不过是他运气好,瞎猫逮着了死老鼠而已,但后来他的成绩却一直保持在全校前5名,一直到考上高中的那一天,他的分数也比我足足高出了23分,当时我们都很困惑,他是怎么从一个差生突然成为一名优秀学生的,直到我当了老师之后才明白,他之所以成功,是因为他的一直努力,他可以说是在九分耕耘都没收获的情况下,一直坚持到了十分,同学们,所以“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其实是错的,应该把它改为什么呢?应改为“十分耕耘,十分收获”。

由此建立了相当一部分同学对数学学习的信心,同时我因势利导,让他们消除消极心理并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不论是数学作业还是考试要有这样的观念:要么不做,要做就应做得最好,这才是“十分耕耘,十分收获”的真正内涵,所以我要求听课认真的同时,更要多思考、多问为什么,以求把所学知识真正搞懂、搞透,同时要求他们养成做完作业后检查一遍的习惯,以保证作业质量是最好的,学习效果是最佳的,而且要对数学问题进行解题后的整体思考、回顾和反思,例如,“该数学问题解题方案是否正确?是否最佳?是否可找出另外的方案?该方案有什么独到之处?能否推广?

总之,由于目前初中生普遍存在着学业负担过重的现象,教师要落实“减负”要求,必须正确引导教学,解决农村初中生学习数学的消极心理,这个任务很艰巨,需要漫长的时间去探索,去实践,并要有社会、学校、家庭、学生等方面的支持及配合,才能达到最佳效果。

猜你喜欢

初中生数学教师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一例多境”培育初中生法治意识
秋天在哪里
美育教师
我为什么怕数学
数学到底有什么用?
浅谈如何有效地学习初中语文
探究初中生数感的培养
错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