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忽然想到——说粗鄙化

2008-02-11

杂文选刊 2008年11期
关键词:棍棒粗口知识分子

柳鸣九回忆钱钟书,说在大楼门口遇到,钱先生总是面带微笑,点一点头,侧身让对方先走,不管先来后到,不管熟识与否,也不管是后生晚辈。

这是一种优雅。这种优雅在有教养的前辈中十分普遍。同学生交往,他们总是谦和容让,循循善诱,即便冒失者有些语言冲撞,也不曾见他们疾言厉色,更不要说动手动脚把学生扭送校方了。

今之学者,小有名气,便高视阔步、神气活现、毫无礼让。冲门而出,见者躲闪;入室喧哗,闻者避席,似乎只有如众星捧月般热闹或闲人回避般寂静,方称“大腕儿”。这看起来是名流的不羁,实则是暴发小人的粗鄙。前人有诗曰:“红帽哼来黑帽哈,风流太守赏梅花。梅花低首开言道:‘小的梅花接老爷”。不图昔日官场之鄙俚,今日复见于学界。

政府官员,位居上流,西服革履,俨然“领导”,但满嘴粗口,不以为耻:“你不让我好过,我也不让你好过”;“谁耽误× ×一阵子,我就耽误他一辈子”。竟似全无文化。

如果那人犯法,裁断自有法律;如果那人失德,评判自有公论。公共权力,社会之公器,官员只能依法行使,岂能凭一己之好恶,图个人之报复?看似快人快语,实则毫无政治理念。此类语言出诸市井,如《水浒》中牛二之流,不足为奇,出自政府官员,则正是官场粗鄙化之一例。更有甚者,黑白勾结,雇凶杀人;官商一体,枉法贪赃。此辈等而下之,不足费口舌了。

粗鄙化,由来已久,其缘起,在于鄙视文化。

以为学校传授的知识九分无用、一分捏造,是外来的思想;以为读书比做饭、杀猪更简单,是本土的创造。为了打击知识分子,剥夺所谓知识分子的“资本”,数十年如一日不间断地强化知识无用、读书无用,知识分子无用,使得社会弥漫着以“大老粗”为荣、有文化为耻的氛围。张嘴粗口,闭嘴“国骂”,成了“工农化”的标志。优雅似乎只属于资产阶级。

鄙视文化,至“文革”而登峰造极。

文物、典籍、书画、建筑—— 一切作为文化象征的物事,都被当作“四旧”而付诸一炬;

专家、教授、作家、教师、艺术家—— 一切文化传承者,统统打翻在地,备受凌辱;

学校、图书馆、博物馆,一切文化传承的机构,一概停办;

一个没有文化的社会,似乎便是“红彤彤的新世界”。于是,粗鄙更成潮流。

粗鄙之一端即是暴力。“君子动口不动手”——无人愿做“君子”。倒是棍棒、皮带,长矛以至枪炮有了更大的发言权。只会动口的“君子”惨死于棍棒、皮带之下无人怜惜。高层的煽惑——“要武嘛”——助长了暴力的气焰。“革命是暴动”,于是,纸面上的“文斗”成了事实上的“武斗”。

口头的暴力并不亚于棍棒刀枪。“滚他妈的蛋,罢他娘的官”,“马上叫他见阎王”一类暴力语言,成了“革命者”的口头禅。

十年的暴力膨胀,养成了一代人行为、言语的粗鄙。到了这个份儿上,正如永厚先生画跋所言——不横也不行了。

“四人帮”可以粉碎,心灵的粗鄙化不会随之消失,语言、行为的粗鄙化也在继续传承。文艺作品的粗俗,网络的语言暴力,对各种丑恶行为的见怪不怪甚至同流合污,追根寻源,仍旧脱不开鄙视文化造下的恶孽。社会文化的水准,总是相应于社会成员的平均水准。

市场经济在西方已经有几百年的历史,一切运作规则已经趋于完善,制度文明完全可以借鉴。但是,在我们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时,许多成熟的制度文明却似乎无法借鉴。其原因在于经过了几十年鄙视文化的折腾,尤其是“文革”的无法无天,粗鄙已经弥漫于社会。西方的制度文明到中国经过粗鄙化的改造,规则已经不成其为规则。不加警惕,完全可能成为经济学家所斥责的“权贵市场经济”即权钱勾结的无法无天的市场经济。

或曰,资本主义在原始積累阶段也一样充满着血污与不洁。不错不错,但我们是在几百年之后。如果历几百年而毫无长进,历史还有什么用处?

几十年粗鄙化的改造,要恢复那份优雅,恐怕要双倍的时间,这就是粗鄙化的代价。

【选自《龙源期刊网》本刊有删节】

题图 / 木木

猜你喜欢

棍棒粗口知识分子
燧石和棍棒
燧石和棍棒
对知识分子的希望
对知识分子的希望
知识分子
好玩的冰棍棒
你是知识分子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