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建立新型师生关系 促进写作教学发展

2008-02-09李川林

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 2008年3期
关键词:主体意识写作创新

李川林

【摘 要】教师对作文话题、题目、技巧等的“指导”,束缚了学生自由发挥的思想,出现了新“八股”。写作应该在民主、平等、和谐的氛围中进行,这样才有利于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的发挥。同时,教师最好与学生同题作文,真正领会其中的甘苦,总结出一些规律和方法,对学生进行科学的指导。

【关键词】写作;主体意识;创新

随着教育改革的逐步推进,在语文教学活动中,传统的教学方法已为各种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所代替,学生的主体地位已得到了部分体现。但是,笔者通过对一些学生、教师的调查发现,在写作教学这一领域,依然存在严重忽略学生主体地位的现象,写作的主人翁处于较为被动的局面,这的确是一个令人担忧的事实。

传统的作文课虽然表面上看起来是学生在活动,但实际上学生在写作的题材、范围,甚至作文的题目、时间的安排等方面,缺乏应有的自由。老师的要求如同圣旨,学生不敢轻易越雷池,一味求同的意识,严重束缚了学生的思想,限制了学生的自由表达。主体地位的丧失,从而导致文章个性的缺失,这就难怪为什么一上作文课,学生就紧皱双眉,抓耳挠腮,难怪那么多的学生作文缺乏真情,索然无味,难怪学生发出了“作文课,想说爱你不容易”的叹息。

过分强调一些方法、技巧指导,造成了作文的“新八股”,使学生作文无法真正做到书写“性灵”,无法做到“我手写我心”。前几年,面对高考材料作文,有的老师总结出“引——议——联——结”四步法,功过是非,已有定论。面对话题作文,面对高考作文阅卷老师朱笔飞速判分,我们告诉学生,话题作文在开头、结尾要注意点题,要把有思想的句子放在醒目的位置,岂知“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岂知写作是纯粹属于个人的思维活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往往是极具个性特征的,忽略学生写作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孤立强调方法、技巧,使学生作文时不是根据内容的需要去运用技巧,而是削足适履,机械套用,这样最终会弄巧成拙。

传统的评改作文的方式也容易泯灭学生的个性,学生写作的主体性可以说是在这个环节丧失殆尽的。因为评改作文时,老师通常是离开了学生个体而独立完成的,难免会以自己的喜好评判学生作文,将个人的意志加于学生身上,学生没有自主权。评改时,如果老师的态度简单粗暴,往往更容易抹杀学生写作的积极性和文章的个性。

华东师范大学教授叶澜说:“没有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教育就有可能蜕变为‘驯兽式的活动。”学生写作中丧失了主体地位,写作的主动性当然无从说起。强化学生在写作教学中的主体地位,真正让学生参与到写作活动中来,能动地、创造性地完成写作任务,提高写作能力,教师应进行角色的转换,摆正自己在写作课中的位置。

在写作教学活动中,营造民主、平等、和谐的教学氛围,建立朋友型的师生关系势在必行。为了启发学生的主体意识,魏书生老师就十分强调教学民主。他认为“民主是师生关系的桥梁,民主的程度越高,这座连通心灵的桥梁就越坚固,越宽阔”。在民主、平等、和谐的氛围中,人的大脑处于极度放松、极度活跃的状态,有利于进行创造性思维,创新的火花在这个时候就会迸射出来。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首先是教师要尽力使自己成为一名优秀的听众,乐于并善于听取学生关于写作课的意见和建议。新学期开始,就告诉学生本学期的写作目标——是学会观察思考、感受生活呢,还是培养联想、想象能力。在此总体要求的前提下,让学生畅所欲言,提出有效完成写作任务的方法。在作文的题材、范围、文体选择甚至时间的安排上,给学生广阔的空间和应有的自由。同是进行观察能力的培养,学生既可以选择写一篇介绍某事物的说明文,也可以观察人物肖像,写一个人物描写片段。进行语言表达能力训练,学生可以写阅读心得,也可以写日记随笔。只要能够达到训练的目的,形式尽可以丰富一些。只有教师充分尊重学生的意见,他们的主体意识才能不断发展和成熟,才能在作文课上真正回归自己的主体地位,他们的学习才会逐步减少功利性的成分,写作才能真正成为他们的需要。

写作教学中,教师还要尽可能坚持与学生同题作文,体会写作的甘苦,成为学生学习的同伴。这样做,一方面可以提高教师自身素质,另一方面还可以改变以往界限森严的师生关系。教师通过亲身的写作实践,总结出一些规律、方法,站在学生的角度体味写作的艰辛。这样,和学生谈起写作的技巧和理论就更真切,也更贴近他们的实际。例如:我在给学生讲到词语的锤炼和句式的选用时,就举了自己写作的实例,在一次“我为教育做贡献”的演讲中,我开始写了“夏天,我努力工作在教室里;冬天,我在灯下辛勤耕耘”这样的句子,但总觉得没有气势,力度也不够。后来定稿为“炎炎夏日,我在教室挥汗如雨;三九隆冬,我在灯下辛勤耕耘”,句式整齐,也更有气势,上台演讲获得很好的评价。学生听了以后,感到非常亲切,他们觉得修改文章,锤炼语言,并不是十分艰难的事,“跳一跳就是可以摸得着的”,对于写好文章就不至畏如狮虎。若以名家大师的作品为例来谈这个问题,也许效果并不这样好。教师参与了写作的实践以后,也可以让学生到讲台上阅读评点老师的作文。在这一点上,老师要能够放下面子,相信“师不必贤于弟子,弟子不必不如师”,确有中肯的评论,老师要鼓励,要赞扬,并虚心接受。在写作的过程中,教师写作下水文,成为学生学习的伙伴,可以让教与学互动起来,师生共同获得进步和发展。

在新型的师生关系中,教师同时也是学生作文的阅读者、欣赏者和评论者。只是在评改时,要充分尊重学生的意见,不要越俎代庖,将个人意志凌驾于学生之上。因为我们的教育毕竟不是生产统一型号、统一规格的“标件”,而是以培养人格健全、极具个性的新人为第一要著的。太多地强调整齐划一,就有可能培养出更多的“人形鹦鹉”。我班有一位同学参加环保征文比赛,内容写一只鹤因为偷喝了人们好不容易过滤出的一点水而被打死,命题为《偷点纯净水》。交给我看之后,我将题目改为《一只偷水的鸟》。她在誊写的时候,并没有按照我的意思改变题目,依然用了自己拟的题,并且告诉我,她觉得这个题目更贴近文章内容。我开始心里一迟疑,随后对她大加赞许,后来这篇作文在省级评比中获一等奖。试想,如果我坚持要求学生用这个题目,会给她带来怎样的影响啊,所幸的是我们的学生有主见,敢于坚持自己的意见,并未轻易地服从权威。

应该指出的是,在强调学生主体地位的同时,也不能忽略教师的主导作用。一味放任自流也不行,教师还应从理性的角度加以指导。在写作教学中,教师摆正自己的位置,扮演好自己的角色,努力强化学生在写作活动中的主体作用,有效地提高学生的主体意识,激发他们当学习主人翁的自豪感,写作教学必然迎来“万紫千红都是春”的喜人局面。

猜你喜欢

主体意识写作创新
思想品德教学中对学生主体意识的挖掘
浅论小学写作教学存在的问题及改进策略
如何让小学生写作返璞归真
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从《沧浪诗话》看严羽文论中主体意识自觉性
高中英语阅读与写作有效结合
积极课堂气氛的营造与大学生主体意识的培育
写作教学策略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