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牡丹亭》的生命力

2007-07-03

民主与科学 2007年3期
关键词:昆剧汤显祖牡丹亭

舒 展

文学作品成为经典,需要经历时间长河的检验,包括:当代的——“正在进行时”,成为后来的——“过去时”,以及至少百年以上的——“未来时”。我觉得《牡丹亭》的生命力,最能说明它经受的浩荡起伏历史长河的考验。

钱锺书引沈起凤《谐铎》卷二《笔头减寿》语云:“世上演《牡丹亭》一日,汤显祖在地狱受苦一日。”西方有论者扬言:“世上纪念莎士比亚生辰,地狱中莎士比亚正在受罪。”(《管锥编》二下卷第504页,三联版)卫道士们的诅咒,在公道的后人看来,恰恰是对经典的赞扬。钱锤书接着说:“宁与所欢同入地狱,不愿随老僧升天;地狱中皆可与才子、英雄、美妇得为伴侣。”

汤显祖四十九岁作《牡丹亭》,时为万历二十六年(1598),不料到了一百八十多年之后的乾隆朝,这部经典因涉及金人南侵而成了禁书。到了同治十一年(1872),它又成了淫书;在江西临川浒弯镇竖立了一块圣旨碑:“《西厢记》、《牡丹亭》和《红楼梦》严禁翻刻。”(《赣东史迹》)。乾隆和同治为《牡丹亭》的不朽价值,作了历史上最棒的无价广告,皇上“圣明”乎?蠢驴也!

我初读《牡丹亭》,是由于林黛玉的如醉如痴而引起的,《红楼梦》第23回,黛玉走到梨香院,听得墙内笛韵悠扬,歌声婉转。有两句唱腔使她为之一震,“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再侧耳细听:“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不觉点头自叹:“原来戏上也有好文章,可惜世人只知看戏未必能领略其中的趣味。”那个时代,《牡丹亭》是朝廷公开禁锢,却在民间暗中涌動的“淫书”,禁归禁,传归传,禁得愈严酷,传得愈久远。雪夜闭门读“禁书”,乃人生一大乐事也。《牡丹亭》一出世就产生了轰动效应。沈德符在《顾曲杂言》中说,此书“家传户诵,几令《西厢》减价”。明末清初,许多遭遇不幸婚姻的女子,因酷爱《牡丹亭》幽怨而死。著名的就有俞二娘、金凤钿、冯小青、商小玲……那是血泪凄婉的殉情啊!“以理杀人”达到极致的明末,其烈女之多,超越历代。《牡丹亭》却大唱反调:梦中欢媾,忧思而亡,阎罗冥判,拾画叫画,死而复生,终成眷属。这些绝不可能发生的事情,汤显祖却充分发挥了浪漫主义的强大威力!变不可能而为可信,以其幻象流变的特质唤起人性的感悟觉醒。人间竟有如此靓丽鲜活大胆怀春的杜丽娘,爱意里展现袅娜,灵动中洋溢着春光。汤显祖真是一位侠胆柔肠的戏曲语言大师,难怪钱锺书把他放在与文章巨子李白、杜甫、曹雪芹同等的地位。(《管锥编》一上卷第294页,三联版)同时代的评论家王骥德在《曲律》中说,汤显祖艺术语言之妙何在呢?“在于深浅、浓淡,雅俗之间”。歪打正着,无意中竟点到了昆剧改革的要害穴位。

我生也晚,无缘看到大师们——俞振飞先后与程砚秋、梅兰芳合作的《牡丹亭》。不久前,有幸观赏到上海昆剧院《游园·惊梦·寻梦》,心灵为之震撼。近日,又喜见苏州昆剧院青春版《牡丹亭》百场纪念在京的演出盛况。青春版《牡丹亭》三年间在中国两岸三地以及美国的百场演出几乎场场爆满,观众中60%是青年人,《牡丹亭》中“美”和“情”的两股文化救赎力量,感染了千万青年学子的心,竟成为牵连两岸三地炎黄子孙的独特文化纽带。《牡丹亭》的红火在于培养了青年观众,昆剧源源的后起之秀预示着昆曲艺术的春天。

王蒙老兄评论昆剧《牡丹亭》的一段话耐人寻味:“昆曲是精致的,是纯美的则含蓄的。……斗红了眼的人无法静下心来看昆曲,暴发户无法静下心来听昆曲,被股市或楼市套牢了的倒霉蛋无法好好欣赏昆曲,整天忙着搞文化大革命拉选票的人也与昆曲无缘。”诚如斯言,但愿精品艺术能如俗世中吹过的一股清风,唤起世人心底的真情、纯情。我也坚信,具有普世精神价值的优秀的民族文化,必然具有不朽的生命力。

猜你喜欢

昆剧汤显祖牡丹亭
从零做起,创造与突破
白先勇:不强人所难
《牡丹亭》: 在每个人的心中,播种一颗美的种子
《牡丹亭》:在每个人的心中,播种一颗美的种子
抚州市积极推进汤显祖名篇进教材
张生与柳梦梅爱情观之比较
汤显祖为戏成痴
汤显祖逝世四百周年纪念
汤显祖为戏成痴
待从头,盛情说不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