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猪繁殖障碍性疾病的病因及防制

2007-01-10刘玉华陈光明

现代农业科技 2007年24期
关键词:病因

刘玉华 陈光明

摘要 论述了引起猪繁殖障碍性疾病的主要病因,并提出相应的综合防制措施,以期为有效控制猪繁殖障碍性疾病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猪繁殖障碍性疾病;病因;防制

猪繁殖障碍性疾病,又称猪繁殖障碍综合症,主要表现为妊娠母猪流产、早产、产死胎、畸形胎、产仔不足、产弱仔、长期不发情或屡配不孕。近年来,随着我国养猪业集约化和规模化的发展,猪繁殖障碍性疾病已成为猪场最主要的疾病之一,可以说凡是养猪的地方都有此病的发生,已严重影响了猪群的繁殖与改良,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因此,应当引起高度重视并认真对待。

1猪繁殖障碍性疾病的病因

1.1非传染性因素

1.1.1先天性因素。包括先天性生殖器官发育不全和生殖器官畸形。前者如卵巢小、子宫角细等可导致母猪到了配种年龄不发情或屡配不孕;后者如缺乏子宫角、子宫颈闭锁或畸形、输卵管阻塞等会使母猪不生育或产仔数减少。

1.1.2机能性因素。卵巢囊肿、卵巢内持久黄体的存在均会导致母猪不发情。子宫内膜炎会使母猪发情异常、不易受孕或易流产。种公猪的繁殖障碍有性欲减退或缺乏、不能交配、不能繁殖、阴囊炎、睾丸炎等。

1.1.3营养性因素。饲料搭配不当,营养缺乏或过剩,饲喂发霉变质饲料是造成母畜繁殖障碍的重要原因。饲料中能量过高,就会在输卵管、子宫角、卵巢中沉积脂肪,使卵泡细胞变性,导致肥胖性不育;日粮中能量、蛋白质含量不足,或缺乏维生素、矿物质,会影响母猪的发情、妊娠和胎儿的发育;长期饲喂发霉变质饲料,可能引起慢性中毒,对生殖系统有不良影响。

1.1.4饲养管理因素。猪舍建设不合理,卫生条件差。如空气中含有氨气、硫化氢等有害气体,影响母猪生殖;母猪舍饲密度大、过度拥挤,可引起母猪流产;人工受精操作不当及器具消毒不彻底引起母猪生殖道感染,使母猪不易受孕。

1.2传染性因素

目前传染性因素是造成繁殖障碍的主要因素。流行病学调查结果表明,引起猪繁殖障碍的传染病主要有猪伪狂犬病、细小病毒病、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弓形体病等。

1.2.1猪伪狂犬病。本病是最常见的繁殖障碍性疾病之一。该病病原为伪狂犬病病毒(PRV),对猪的危害较大。妊娠母猪感染PRV,病毒可经胎盘而使胎儿感染,引起流产、死胎、木乃伊胎,以产死胎为主。新生仔猪大量死亡,主要表现在刚生下第2天开始发病,3~5d内是死亡高峰,病死率近100%。哺乳仔猪发病率高、死亡率高。断奶仔猪发病率约40%,死亡率20%左右,主要表现为呼吸系统症状,呈呼吸困难、咳嗽、流鼻涕等,也有部分猪出现神经症状。育成猪症状较轻,病死率也较低。

1.2.2猪细小病毒病。本病病原是猪细小病毒(PPV),被公认为引起猪繁殖障碍的重要原因。可通过污染的饲料和环境经消化道和呼吸道传播,也可经交配、人工授精或胎盘感染,特别是购入带毒猪后,可引起暴发流行,具有很高的传染性。如果母猪怀孕早期感染,其胚胎死亡率可高达80%~100%。本病主要发生于初产母猪,母猪被感染后发生流产、死胎、胎儿发育异常、木乃伊胎、窝产仔数减少、母猪难产和多次发情而不孕等,但没有发热症状。

1.2.3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是由猪繁殖和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引起的,以繁殖障碍和呼吸系统症状为特征的一种传染病,又称蓝耳病。本病无明显季节性。以怀孕母猪和1月龄以内的仔猪最易感,育肥猪发病较轻。怀孕母猪感染初期表现发热、厌食、嗜睡等流感症状,多在妊娠后期发生流产、早产、死产、产木乃伊胎,所流产胎儿呈现脐带坏死—动脉炎。少数病猪躯体末端皮肤发绀,呈蓝紫色,尤以耳尖最明显,故称为“蓝耳病”,但发绀时间很短。康复后母猪产仔数减少,受胎率下降10%~15%。新生仔猪体温升高(39.5~41.0℃)、呼吸困难,少数仔猪耳部、体表皮肤呈蓝紫色,死亡率高达80%。断乳仔猪的死亡率至少为26%。公猪感染后除呈现一般临诊症状外,还可见精子质量降低。

1.2.4猪弓形体病。是由龚地弓形虫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原虫病,多发于6~9月。怀孕母猪感染后发生流产、产死胎、畸形胎或产出的仔猪成活率低,很少产木乃伊胎,母猪常在分娩后迅速自愈。3~5月龄的仔猪感染后多呈急性发作,病重者发病1周左右死亡。

2猪繁殖障碍性疾病的防制措施

2.1重视科学的饲养管理

根据猪群情况,淘汰先天性不育的个体和有机能性繁殖障碍的个体。对种公母猪加强饲养管理,提高抗病能力和繁殖能力。搞好环境卫生,保持猪舍的干燥、清洁。作好猪舍的通风、降低氨气浓度,以保证和改善猪舍的空气质量。做好防寒防暑工作,减少应激,促进猪的生长繁殖。降低母猪舍的饲养密度,对怀孕母猪采取保护性措施,避免因外界因素造成的流产。猪场要加强消灭蚊、蝇、鼠等工作,禁养猫、狗、禽等。做好栏舍、环境及管理用具等的消毒工作,可以切断传播途径,阻止疫病蔓延。

2.2合理调配猪日粮

根据不同品种、不同时期猪的营养需要,合理调配饲料营养。既不使猪营养过剩,又要保证猪只的饲料营养齐全、均衡,忌喂发霉变质的饲料。

2.3加强检疫与防疫

2.3.1 力求自繁自养。需要引进种猪时,严禁从疫区引种。对引进的猪要严格检疫,运回后还要隔离饲养15d左右,经检疫无传染病才能混入原猪群饲养。

2.3.2 加强检疫。定期对猪群进行临诊检查与血清流行病学抽查,诸如流产、不孕、睾丸异常等临诊表现的采取血清样本进行伪狂犬病、猪细小病毒病、蓝耳病等特异性抗体检测,及时淘汰血清阳性个体,并采取综合性防制措施。

2.3.3防疫制度。通过流行病学调查,了解本场和本地区的疫病流行情况,有针对性地、合理地制定出本场的免疫接种计划(种猪场以灭活苗为主),对场内不同日龄、不同品种的猪进行全群免疫。在猪群免疫后10~14d,抽样再行血清学检查,检测血清抗体的消长情况,了解疫苗的免疫效果,对免疫效果不好的个体进行补免和加强免疫。

2.4疫苗免疫和药物治疗

2.4.1伪狂犬病。有弱毒疫苗、灭活疫苗及基因缺失苗等。但灭活苗安全性好,较常用。灭活苗在配种前免疫1次,间隔4~6周加强免疫1次,仔猪断奶后免疫1次。

2.4.2细小病毒病。初产母猪用灭活苗在配种前1~2个月进行免疫接种,免疫期可达4个月以上,仔猪母源抗体可持续14~24周。

2.4.3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目前有弱毒苗和灭活苗。弱毒苗有散毒的危险,只能限用于疫区污染猪场,灭活苗在感染场和受威胁地区均可使用。灭活苗在配种前2个月作首免,1个月后进行二免。

2.4.4弓形体病。弓形虫苗一般较少应用。常用的防治药物有磺胺甲氧嘧啶(60~100mg/kg体重)与三甲氧苄氨嘧啶(14mg/kg体重),每天口服1次,连用4d,首次剂量应加倍;在预防时,应持续用药1周以上。本病治愈后的猪,不能留作种用,应淘汰。

3参考文献

[1] 张次位,郑二欣,冯文霞,等.猪繁殖障碍性疾病调查与综合防制配套技术试验报告[J].动物医学进展, 2003,24(2):121-122.

[2] 张振兴.我国猪繁殖障碍疾病的现状与防制对策[J].动物疾病防治,2003(1):32-34.

[3] 王雪敏,王斌,菜宝祥.引起猪繁殖障碍的传染性疾病[J].动物科学与动物医学,2004,21(2):59-60.

[4] 刘道新,谈志祥,邱伯根,等.规模猪场母猪繁殖障碍综合征的病因调查[J].中国动物检疫,2003,20(12):25-27.

[5] 蔡宝祥.家畜传染病[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1.

猜你喜欢

病因
畜牧养殖中动物疾病的病因及防控对策
老年眩晕患者的病因分析及治疗
16例复发性念珠菌性阴道炎诊治体会
小儿急诊惊厥病因及其治疗效果
小儿病毒性肠炎的病因与治疗进展
62例破伤风的诊断、预防及治疗
汉字小门诊系列(六)
汉字小门诊系列(五)
寻找发热的病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