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太和县全方位深松技术的应用与推广

2007-01-10梁宇堂张春平

现代农业科技 2007年24期
关键词:推广

梁宇堂 张春平

摘要 阐述了全方位深松技术打破犁底层、改变耕层结构、改良土壤,促进作物根系良好生长,提高作物高产的科学性,并通过实践加以证实。分析了全方位深松技术在太和县推广难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 全方位深松技术;推广;犁底层;安徽太和

我省沿淮准北地区引进推广土壤全方位深松技术已经多年。实践证明,全方位深松技术通过打破犁底层,改变了耕层状况,提高了土壤蓄水、降渍、保墒、保肥能力,促进了作物根系的良好生长,能较大幅度地提高作物单产,被称为耕作技术的一次革命。

1打破犁底层——改造中低产田的呼唤

据统计,沿淮准北地区中低产田面积较大,约占耕地总面积的60%~70%。这些中低产田块多为粘重土壤,土壤容重大,质地粘重,易板结,理化性状差,不利作物生长;加之长期采用小型拖拉机和大中型拖拉机旋耕作业,年复一年地机具碾压,人踏畜踩,土壤受重力作用,耕作层中铁质胶体随水下移;大量不科学施用化肥,有机肥施用量低,冻、融、涨、缩等自然力的综合作用造成土壤板结,耕作层变浅,犁底层坚实度高,密度大孔隙变低,透水性差,大大减弱了耕作层和心土层之间水分与肥力的流通,作物根系难以伸展,不能全面利用土壤肥力和下层水分。遇到雨季集中,犁底层的隔水作用,使雨水不能及时渗入耕作层,蓄集到心土层,从而形成地表径流,使大量耕作土壤被冲蚀。在干旱天气,坚硬密实的犁底层又使底层水分难以向耕层移动,土壤自我调节水分能力差。而我省沿淮准北地区全年降雨不均匀,非涝即旱,造成一方面水资源缺乏,另一方面雨水严重流失。因此,打破犁底层成为保持水土资源、改良低产土壤、提高土壤肥力、提高作物产量的当务之急。多年来,有的市、县曾先后推广深耕和凿形铲深松技术,试图打破犁底层,但效果欠佳。连续的深耕形成较大的土块,造成土壤层翻乱,生土来不及熟化,反而影响作物生长。凿开铲深松,把靠近犁底层的土壤挤压变形,阻力大,松动区很小。在作业后方,宽厚的铲柱留下一道自底层至地表的沟缝,虽然土块的回落覆盖了一部分,但不能阻止土壤的水分通过沟缝向外蒸发,大量跑墒,不利于抗旱;而雨季,这些沟缝又成为排水沟,加剧水土流失。

2全方位深松——耕作技术的一次革命

正当农民苦于对打破犁底层尚无良策的时刻,北京农业大学谷谒白教授研制成功了全方位深松机。这种深松机由左右两侧刀、水平底刀组成V型深松铲,作业时对土壤的有限挤压作用被减至最小,不翻乱土层,不形成大的空隙。深松铲下达预定深度后,V型断面的土垡在后移过程中被抬升,通过两侧刀面和水平底刀面流出,然后下落铺放在田块里。土壤因受到剪切、弯曲、拉伸和无限挤压的作用,从而得到海绵状土壤,使土壤高效的松碎,并在深松断面底部形成一个鼠道。使用这种深松机作业,可在不耕翻土壤的情况下,打破犁底层,使深松度达到50cm,将深厚的松土层变成巨大的蓄水库,干旱时,蓄水量增加165~370m3/hm2,下雨时,土壤的渗透率提高5~10倍。多雨时,可利用深松底部形成的一条高5cm、宽12cm、纵贯作业行的鼠道,有效地排水,降低地下水位,从而达到防止水土流失,改善土壤理化性能,提高土壤保墒、蓄水、渗水、排涝能力,降低盐碱,充分利用自然降雨,满足作物生长需要,提高作物产量。因此,人们又把全方位深松技术称为“雨养农业”工程。

太和县推广应用全方位深松技术5年的实践证明,这项技术能改善土壤的通透性能,降低容量,增加土壤孔隙度,提高土壤保水、保肥能力,延长适耕期、适播期,增加作物抗旱耐渍能力。在土化方面,能增加全层土壤好气细菌的活动,提高对土壤有机质的分解和碳化能力,使有效养分释放,提高作物对各种养分的吸收。另外能抑制土壤中厌气细菌的活动,减少土壤氮素的反硝化能力,增加土壤硝态氮的浓度,从而提高旱地作物的产量和品质。

对全方位深松示范田的作物进行观察测试表明,深松地的玉米秆粗叶茂,双穗率在20%左右,秃顶减少84.08%。玉米株高增加8.7cm,穗位增加4.5cm左右,穗长增加1.6cm左右,基节间径粗增加0.5~1.0cm。收获后测产,深松地玉米产量6 720kg/hm2,非深松地单产5 355 kg/hm2,增产1 365 kg/hm2,增产率25.5%。深松地红芋茎叶黑茂,红芋个大体长,个体均匀,产量51t/hm2,非深松地产量39.45t/hm2,增产11.55t/hm2,增产率31.8%。深松地小麦穗数增加56.1~62.1万穗/hm2,平均增加59.7万穗/hm2,增幅为18.23%。小麦穗粒数平均增加1.4粒,增幅为4.15%。小麦千粒重增加0.7~2.4 g,平均增加1.5 g,增幅为3.31% 。平均增产1 024.5 kg/hm2,增产率为18.95%。另外,深松地的小麦株粗壮,具有抗病抗倒伏能力。因此,在我省沿淮准北大力推广全方位机械化深松技术是农作物增产的有效途径,也是农业节能降耗、环保的绿色工程。

3服务产业化——加快深松推广的必由之路

全方位深松技术,不仅能大面积提高中低产田的粮食产量,在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上也十分可观。中国农科院的小麦专家认为,实施土壤全方位机械深松与修建农田灌溉网比较,机械深松具有节省、长效、科学的优点。各地推广全方位机械深松的效益分析表明,全方位深松技术的投入产出比为1∶5。但这项效益高、见效快的先进技术,在太和县却推广缓慢。原因主要有三点:一是投入严重不足。要把我县16.7万公顷耕地深松1遍,按3年深松1次计算,每年作业量要达到3.78万公顷,需要大型深松机械100多台,而现在全县大型深松机只有3台。深松机械以大型拖拉机为动力,1台东方红802拖拉机10多万元,这样大的一次性投入,目前不依靠集体力量是很难实施的。现在,虽然国家对农民购买农机有补贴,但是由于农民对深松的认识不到位,很少有农民投资购买深松的机具。没有足量的机械,全面推广只能是一句空话。二是农机服务组织不健全。在农业家庭承包经营体制下,大机械与小地块的矛盾将长期存在。从目前作业情况看,由于地块分散,茬口不一,机械空行严重,1d实际工作量只有理论工作量的1/10。这就需要服务组织加强统一的功能,实行作物连片种植,统一收种,统一安排作业次序。土壤深松受季节制约,1年可作业时间只有50多天,一次性投入10多万元,要想提高效益,尽快收回投资,需要在非深松季节进行综合利用,比如参加挖河、修路、农田建设等。这也需要服务组织进行联系协调,统一组织跨区作业;而我县农机服务组织不健全且又缺统一的功能。三是推广缺乏后劲。全方位深松技术是一项全新的技术,要经历一个“政府示范群众看,群众见利跟着干”的过程;而现在示范推广缺乏机械,户营深松机械由于利用率低,作业成本高,作业价格群众难以接受,严重制约了推广范围的扩大。

为此,我认为要加快全方位深松技术的推广进程,尽快把这一先进的技术转化为实际生产力,必须走服务产业化的路子。一是政府、集体加大资金投入,通过集体购买,对个体购买给予补助,集体购买深松机和户营大型动力机械配套等形式,为全方位深松技术推广提供足量的机具。二是健全服务组织,把当地的深松机械组织起来,实行统一管理,统一安排作业。县农机局成立工程开发公司,吸收乡镇和个体深松机械组建集团,形成规模生产能力,农忙深松,农闲开沟挖塘、修堤筑路,兴修水利,搞综合开发。三是乡村二级搞好土地规划,实行连片种植,区域种植,统种统收,合理安排作业秩序,解决机械与小地块的矛盾,为提高深松机械作业效率和经济效益创造条件。四是建立全方位深松技术推广基金,对深松作业实行价格补助,提高农户接受深松技术的承受能力,为大面积实施深松技术提供资金保证。五是农机农艺结合,把深松和灭茬、化肥深施、精量播种同步进行,降低作业成本。做好以上五个方面的工作,才能实现服务产业化,进而实现全方位深松技术推广的产业化,使深松技术走出示范田,走上大面积推广之路。

猜你喜欢

推广
国产小成本电影全媒体推广的边际效应探究
农村地区进一步推广非现金支付工具的有效途径
在医疗卫生单位推广运动处方的研究
关于汉韵文化主题餐厅的设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