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诊脉内环拥堵结点”献疑

2006-11-24张雷红

现代语文 2006年8期
关键词:动宾结点新闻标题

《文汇报》2005年12月19日第2版有一篇文章引标是“记者昨日和市交警总队负责人一起”,主标是“两小时诊脉内环拥堵结点”,这题目让人感觉不够顺畅。再读正文,发现还有两处用了“诊脉”:一是“昨天7时30分,记者随市交警……试图给这条路的拥堵结点‘诊脉找出‘病因。”另一处是“于是,我们沿着内环线外圈开始了两小时的‘诊脉之旅。”这两处与我们的用语习惯相符合,但标题中的“诊脉内环拥堵结点”却值得思考。

由于词和短语的界限还有些模糊,“诊脉”是动宾式复合动词还是动宾短语我们暂且不论,姑且将其称之为动宾结构(包括词和短语),那“诊脉内环拥堵结点”则可看成动宾结构带宾语。动宾带宾这种语法现象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就受到了语言学界的广泛关注。杨伯峻先生的《古汉语之罕见语法现象》一文最早涉及,其后李临定、刘大为、高更生、杨文全、王刚等人都有专文对此现象的特点、动宾带宾的条件、流行原因及是否应该规范等问题进行了论述。但都未提及“诊脉”带宾语一例,我们现据以上各家观点对此例进行分析,以祛疑解惑。

首先,我们考虑“诊脉内环拥堵结点”这一结构是否具备动宾带宾的语义条件。刘大为《关于动宾带宾现象的一些思考》运用配价理论研究动宾带宾的语义要求。他认为“如果把支配性论元理解为一个动词为保证词汇意义完整而必须支配的名词性成分,那么一个要求带有两个或两个以上支配性论元的动词也即通常所说的多价动词就有了带宾语的语义要求。”“诊脉”一词就是多价的,除了主语位置上的支配性论元,还需要带一个对象性质的论元,即需要说明给××诊脉。所以,就语义来说,“诊脉”有带宾语的语义要求,在语义上是合格的。

除了语义上的要求,动宾带宾在语法上也要合乎规范。刘大为认为这主要跟词化程度有关,“词化程度是对语素组合的整体性、定型性、也就是作为词的资格的衡量”。笔者以为,这实际就是指一种结构的粘合程度,粘合程度高,则扩展能力相对就低,那么其作为一个词运用的可能性就小。“诊脉”一方面给人以词的主观感觉,另一方面它又可以进行有限扩展,可扩展为“诊了一次脉”“诊完了脉”或“诊了脉”等,况且它本身已带有宾语“脉”,可以说是一种相对封闭自足的句法成分,组词造句时便会受到其中宾语“脉”的影响,不易带上宾语。所以,“诊脉”一词既受句法关系的干扰,本身又具有一定的扩展能力,因而其词化程度就低,作为整体动词再带上宾语就会受到排斥,即使带上宾语也会给人一种不顺畅感。

既然“诊脉”再加宾语受到语法上的制约,为什么有人还会自觉不自觉地让其带上宾语呢?这应该是为了简省。“诊脉”如果不带宾语“内环拥堵结点”,则只能以“给内环拥堵结点诊脉”或“对内环拥堵结点进行诊脉”等复杂形式出现,本文开头点出的《文汇报》此篇文章正文中的用例就是如此。而这对于讲求简洁明快的新闻标题语而言有缺陷,对正文而言就没有问题。吴锡根(1999)就认为“动宾带宾”一般出现于文章标题(特别是新闻标题)、广告词、标题口号、名人题词、诗歌歌词和对称性词语中。张博(1999)也认为“动宾结构+宾语”句式符合新闻标题和赛事报道凌厉快捷的语体风格,体现了语言的经济原则。从这个角度说,主标中用“诊脉内环拥堵结点”也无可厚非。但这里要考虑读者接受、理解的问题。刘大为将动宾带宾现象的合语法度分为四个等级,“诊脉内环拥堵结点”属于第二个等级,即“语义理解没有任何问题,但有不同程度的不顺畅感。”并且他认为这一等级最值得重视,任何新起而又逐渐被人们接受的语法现象,通常都是由这一等级逐渐向“语义理解没有任何问题,也无任何不顺畅感”的等级过渡的。所言极是。至于“诊脉内环拥堵结点”能否过渡到还一等级,还要看在传媒中的应用能否扩展到日常用语,成为人人可以接受并自觉应用的搭配形式。而语言文字工作者也应采取相对宽容的态度,谨慎对待,没有必要避开,也没必要强行加以规范,还是让实践来进行取舍吧。

(张雷红,曲阜师范大学文学院)

猜你喜欢

动宾结点新闻标题
不定式语态选择新思路
汉泰语动宾结构研究综述
2018世界杯英文体育新闻标题的及物性系统分析
浅谈英语新闻标题的翻译
从物性结构和语义特征看“动宾式动词+宾语”的语义基础
试论对外汉语教学中动宾式离合词的教学
基于地理位置的AODV路由协议改进算法的研究与实现
试论网络新闻标题的独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