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教育的人性在于告别压抑

2004-06-12潘凤亮

人民教育 2004年4期
关键词:健康成长人性化体质

潘凤亮

有消息称,北京部分小學正在推行“肯定教育”,老师批改作业时对错题不再打红“x”。同时,今年北京中小学将取消体育达标,北京的每名中小学生都将建有体质健康报告,中小学实施多年的体育测试标准将逐渐由《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代替。

这些措施的相通之处,在于尊重了受教育主体的成长规律和科学标准,让学生告别压抑的教育环境而释放出自身足够的能量。教育过程中的“成绩”或分数不能以伤害孩子和压抑孩子天性为代价,否则这种得不偿失的做法会扼杀孩子的创造力和人格发育,在孩子心路历程中埋下阴影。如果一小部分孩子的“杰出”是以绝大多数孩子的“牺牲”为基础的,那么这种教育是相当残酷的。每个孩子都是优秀的,都有可塑的人格和天赋,如果我们不是帮助孩子去发现自身潜能,而总是通过打红“x”、判低分之类的做法打击其学习主动性,那么我们的行为实质上就在毁灭人,而非造就人。

孩子作业中错误多、不爱学习,喜欢体育运动却不爱上体育课,这些现象都与教育方式的压抑有关。正因为老师总是否定孩子的劳动成果,总是以程式化的教学束缚孩子主动性的发挥,使孩子看不到成功的希望,享受不到学习的乐趣,其积极性和上进心一再被打击,久而久之也就习惯于“不求上进”了。被动式教学带给学生的压抑感是我们都经历过的,针对这些弊端,教学改革的方向就在于告别压抑,真正让孩子成为学习和创造的主人。

不再打红“x”仅仅是教育更趋人性化的一种示范,在这个方向之下,还有很大的创新空间,比如倡导讨论式课堂教学,取消分数改为评级并不再张榜公布,成绩不理想可申请重考,等等。在建立适当激励机制的基础上,这些举措都是为了给孩子营造一个宽松、自主的学习环境,只有实现学习上的自主和宽松,学生才会拥有更大的创造空间。

同时,对学生评价体系的建设也需要逐步走向科学化和人性化,学生优秀与否不能只是一纸分数说了算,学生的体质健康也不是体育成绩就能够替代的。体质与体育成绩之间存在明显的科学界限,体育得高分证明不了对疾病的免疫力,也不能说明是否已被病毒侵袭。重视体育不宜通过设置升学门槛的方式进行,这与教育的人性化方向相悖,因为这对孩子没有任何帮助只会适得其反。而今年北京将推行的《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则以指导和激励为第一要义,为每个孩子建立健康报告,指导和关爱他们健康成长。

不论是批改作业不再打红“x”,还是取消体育成绩达标,都旨在使孩子告别压抑,走向自主,还自由成长的权利于孩子。教育只是一种帮助孩子实现目标的方式,应该以尊重主体的权利为宗旨,任何压抑孩子成长、损害孩子权利、违背身心成长规律的做法都是失败的。只有当我们的教育工作者的观念普遍走向人性化时,教育的本义和孩子的健康成长才会得到必要的保障。

猜你喜欢

健康成长人性化体质
骨科护理的安全隐患及人性化护理的探讨
人性化护理在急诊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骨科护理的安全隐患及人性化护理的探讨
内科老年病实施人性化护理的应用效果探讨
好好谁觉,赶走黑眼圈
兼加体质
中日青少年体质PK
针对产妇体质特定食补
Children and media
A Mother’s Day in the hospita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