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粽子诗话

2004-01-05蒋金妹

烹调知识 2004年6期
关键词:端阳仲夏佳节

蒋金妹

农历五月初五是我国传统的端午节,在这天吃粽子和元霄佳节吃汤圆、中秋节吃月饼一样,多少年来,这早已成了中华民族影响最大、覆盖面最广的民间饮食习俗了。历代文人墨客在端午节这天,饮酒品粽之际,还为后人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佳句。

唐代诗人郑谷在诗中写道:“渚闹渔歌响,风和角粽香。”

只用了十个字,岛上渔家欢度端阳的热闹场面便跃然纸上,一个“闹”字,一个“香”字把端午佳节的情趣写尽了。

谢墉的《粽子》写道:

“玉粒量米水次淘,裹将箬叶丝韬。

炊余胀满角,剥出凝成细纤膏。

土俗清明供祀墓,诗家端午吊离骚。

年年令节春徂夏,丙舍南瞻念母营。”

这首诗描写了粽子的制作过程和制成后的形态,赞誉了“剥出凝成细纤膏”的粽子的美味,寄托了“佳节思亲”的深厚情怀。

魏晋时的《风土记》中有“仲夏端午,烹鹜角黍”的記述。书中说:“古人以菰叶裹黍米煮成尖角,如棕榈叶之形。”包粽子南方多用箬叶,别的地方也有用菰叶、芦叶,甚至笋叶的。每当端午临近,家乡菜场便出现了青青的芦叶,这时没包粽子,眼睛先已一青。记得儿时的家乡,自家包粽子吃。家里放一个大水桶装半桶水,当嘴咬麻线包扎出来的赤豆粽、红枣粽、肉粽渐渐放满水桶时,便顿时来了节日的气氛。糯米做的生粽,要用水浸泡疏松了,再放入大锅烧熟,要好半天时间,否则就会米生不熟。于是我想到了张春华《沪城岁时衢歌》咏新芦箬粽说:“二月春风送嫩寒,空新角黍早登盘;摘来半户青芦叶,香里晶莹玉一团。”吃自家的粽子,芦叶清香,青青入眼,吃的就是那份情味、那份热闹。

开始,人们只是吃纯米白粽子,吃的时候撒白糖或淋蜜。“采缕碧云粽,香粳白玉团”指的就是这种白粽子。后来人们吃得讲究了,就在粽子里加入果仁、果料,其味别具一格。再后来又发展到将猪肉、牛肉包入粽中。明清时又有了火腿粽。“不独盘中见卢桔,时于粽里得杨梅。”是苏东坡赞果脯粽子的诗句。在吃法上,除了吃热粽子,由于仲夏天热,人们还喜食凉粽。

“冰团水浸砂糖裹,透明角黍菘儿和。”即说食凉粽的情况。

端阳节为什么要吃粽子呢?唐代诗人文秀在《端午》诗中写道:

节分端午自谁言?

万古传闻为屈原。

堪笑楚江空渺渺,

不能洗得直臣冤。

这些楚国民歌表达了广大人民对昏君诅咒及对爱国诗人屈原的同情和怀念。然而端午节吃粽子是为纪念屈原,这仅聊聊一说,其实端阳吃粽子的风俗,远在屈原投汩罗江之前就已经形成了。端阳节的产生自然比吃粽子还要早。据有关史料记载,端阳节的产生大概原于古代吴越民族。他们把龙作为本族象征,每年五月初五举行盛大的“图腾祭”,把食物包起来或置于竹筒内投在水中以祭龙神,乞求龙的保佑。并用独木刻舟,以龙舟戏为乐。现在沿袭下来的龙舟竞渡,大概就是源于此俗。

由于粽子方便人们食用,所以吃粽子已经不仅仅限于端午节了,这比起仅在中秋节风光一时的月饼来,简直成了两个天地。现在在一些规模稍大一点的超市都有速冻粽子,带回家加热一下便可食用。在粽子家族里,还有一种宴席中当点心的小粽子,粽子包得像麻将牌那么大一只,这类粽子的原意并不在于让人吃饱,而是让人在席上多一种品味,多一份情趣。

猜你喜欢

端阳仲夏佳节
佳节到
《传宋苏焯端阳戏婴图》
庚子端午吟
仲夏
仲夏的休闲放松
派对时分
仲夏梦
端阳
每逢佳节胖三斤
快快乐乐过佳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