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文化大革命”的态度 导致邓小平再次落马

2003-04-29程中原夏杏珍

全国新书目 2003年11期
关键词:政治局正确对待态度

程中原 夏杏珍

内容提要

在“文革”十年内乱中,1975年是极不寻常的一年。作为从大乱走向大治的努力,作为拨乱反正,改革开放的尝试,作为历史转折的前奏,作为邓小平理论的孕育,1975年整顿的历史,值得浓墨重彩、大书特书。作者以严谨科学的态度和富有激情的文笔叙述这段惊心动魄的历史,有许多史料是首次披露,有较高的学术价值、史料价值和艺术感染力。

政治局17人会议讨论“文化大革命”的评价和“打招呼”问题

按照毛泽东的部署,11月20日,中央政治局开17人会议,批评邓小平,讨论对“文化大革命”的评价问题和向一些同志打招呼的问题。会议仍由邓小平主持。

关于“文化大革命”的评价问题。

毛泽东在11月3日同毛远新谈话时就做出了一个三七开的总评(即:“基本正确,有所不足”,“七分成绩,三分错误”),要求通过讨论,统一认识,作个决议。这时,毛又提出,希望这个决议由邓主持来作。

邓小平不同意毛泽东对“文化大革命”的这种评价。若干年后,他作过这样的批评:“毛泽东同志到了晚年,确实是思想不那么一贯了,有些话是互相矛盾的。比如评价‘文化大革命,说三分错误、七分成绩,三分错误就是打倒一切、全面内战。这八个字和七分成绩怎么能联系起来呢?”邓小平还说,“毛主席去世前一两年讲过,‘文化大革命有两个错误,一个是‘打到一切,一个是‘全面内战。只就这两点讲,就已经不能说‘文化大革命是正确的。”但在当时,对“文化大革命”的否定当然只能腹诽而无法明说。邓小平不愿在毛泽东这个三七开的指导思想下为“文化大革命”作决议,又不能直截了当地表述自己的不同意见,他只能寻找托辞。邓小平说,由我主持写这个决议不适宜。我是桃花源中人,不知有汉,何论魏晋。其中“不知有汉,何论魏晋”这句话,出自晋朝陶渊明的《桃花源记》,是毛泽东在前几天(11月13日)《关于打招呼问题的批语》中刚用过的典故。邓小平用这种方式把自己在“文化大革命”评价问题上丝毫也不妥协的态度清楚地表达了出来。毛泽东得知,大失所望。

关于“打招呼”问题

11月13日,毛泽东写了一段批语,指示向一些同志打个招呼,以免这些同志犯新的错误。批语全文如下:

过去只有河南省同80%的县委书记打了招呼,所以没有受冲击。在多数人身上复杂一点。桃花源中人,不知有汉,何论魏晋。要估计这种情况。一些老同志打个招呼,如周荣鑫、李昌、胡耀邦、刘冰、李井泉等几十个人也要打招呼。

11月20日政治局会议讨论了打招呼的问题。

会后,邓小平于21日给毛泽东写了报告,请示关于召开打招呼会的有关问题。

“打招呼”会议动员“反击右倾翻案风”

11月24日下午,中共中央政治局按照毛泽东的指示精神,在北京召开了一个“打招呼”会议。参加会议的有全体在京政治局委员、党政军机关一些负责的老同志,共130多人。会议仍由邓小平主持。邓小平宣读了经毛泽东审阅批准的《打招呼的讲话要点》。

宣读之后,邓小平作了几点说明。主要是:一、“三个正确对待”的问题,也就是毛主席所说的要正确对待“文化大革命”、正确对待群众、正确对待自己;二、毛主席说要以阶级斗争为纲,这是党的基本路线,有一种提法,说以毛主席“三项指示为纲”,这是不正确的。阶级斗争是纲,其他两项是目;三、要正确对待新生事物,应该支持和肯定,不要指手画脚,教育界和各行各业都要注意这个问题;四、老中青三结合,特别是对青年干部,采取一棍子打死的态度不对。最后,清华这场大辩论很快要扩大到全国,至少扩大到教育、文化领域。

毛泽东指示召开这次会议,除了给老同志“打个招呼”让他们转弯子,避免再“犯错误”以外,也有让邓小平就此机会当众作个检查的意思。

11月26日,中共中央发出《关于转发〈打招呼的讲话要点〉的通知》。

《打招呼的讲话要点》的传达和讨论,在党政军的高层领导中进行了“批邓、反击右倾翻案风”的动员。从此,全国开始了“批邓、反击右倾翻案风”运动,持续了九个月的整顿为之中断。

政治局会议的“批邓”和邓小平的“检讨”

在全国党政军高层领导中传达讨论《打招呼的讲话要点》的同时,12月份中央政治局连续开会,批判邓小平。会议场景十分奇特。主持者就是被批判者。邓小平到场宣布“开会”以后,就像一尊铜像一般,稳稳地坐在那里,不言,不动,一任“四人帮”一伙大张挞伐,诬蔑攻击。时间到了,说声“散会”,若无其事,离席而去。

邓小平这时仍然牵挂着重病中的总理,关心总理的病情,不断听取医疗组的汇报,安排治疗事宜。重病中的总理,也为处在批判狂潮中的老战友担心。他特意把小平找来,关切而郑重地问道:“态度会不会变?”邓小平回答总理:“永远不会!”总理听了,说:“那我就放心了!”面对凶险的政治风浪,他们坚如磐石,义无反顾。

12月20日,晚上,邓小平在政治局会议上作“检讨”。他没有预先写好稿子,要说的话早已久久萦回心中,好在存有会议记录,使我们得以知道邓小平这一篇充满政治智慧、坚持原则立场的“检讨”是怎样讲的。

照例,他先表示感谢,“首先感谢主席的教导,感谢同志们的帮助,特别是青年同志的帮助”,并说“我自己对这些错误的认识也是逐步的”。接着“谈谈我的思想状态”,也就是他这次所作的“检讨”。

邓小平在“检讨”中谈到了对派性,对工业生产,对文教系统,对老、中、青三结合,对新生事物,特别是对“文化大革命”的态度等问题。

邓小平“检查”原因,坦诚地说——

最主要、最根本的,是对“文化大革命”的态度问题。“桃花源中人”,八年未工作,不是主要原因。主要原因是思想认识问题。

当天会后,邓小平连夜给毛泽东写信,并附上他在会上所作“检讨”的记录。

显而易见,邓小平的这篇发言是申辩而并没有检讨,用谈思想状态的方式对1975年整顿作了回顾和肯定,通过检查原因,委婉地表明了对毛泽东批评的异议,说明了在“文化大革命”评价问题上存在的原则分歧。

在毛泽东那里,邓小平的这篇发言当然无法通过。毛泽东没有批示,从此,邓小平也再没有“取得主席的当面教诲”。而“批邓,反击右倾翻案风”的运动很快就在全中国开展起来了。

领导1975年整顿的邓小平,在政治局内进一步受到批判,连续检讨,不能过关。“四人帮”处心积虑,搜集材料,罗织罪名,为公开批判直至把他再一次打倒而磨刀霍霍。

“把几个方面的工作整顿得很有成效”、受到邓小平重用的那“几个人才”,这时都受到追查、批判。“四人帮”对他们“残酷斗争,无情打击”,并想从他们那里打破缺口,逼出材料。

在“反击右倾翻案风”中受迫害最为深重的是周荣鑫和刘冰等人。教育部长周荣鑫重病在身,被残酷批斗50余次。至1976年4月12日,在连续批斗五天的情况下,心脏病突发,昏厥在批斗会上,13日凌晨离开了人世。刘冰等四位同志,在短短几个月内,被批斗220多次,撤销了他们的党内外一切职务,停止了他们的组织生活,并且把他们送到清华大学农场等地监督劳动。

1975年的冬天是一个严寒的冬天。“反击”的旋风把整个中国搅得周天寒彻。邓小平部署的全面整顿被迫中断。整顿带来的各个领域、各个方面的复苏、好转和秩序又一次遭到破坏。人们刚刚升腾起来的希望,被困惑、迷惘所取代。“四人帮”妖雾重来,邓小平再次挨批,周总理病重垂危,中国将怎么办?1976年元旦,尽管广播喇叭中响彻着“到处莺歌燕舞”的豪迈诗句,却无法驱散全国人民心头的惨雾愁云。

1976年1月,新年伊始,“四人帮”控制的舆论工具全部开动起来。全国报刊充斥着“反击右倾翻案风”的文章,其气势不亚于“文化大革命”初“横扫一切牛鬼蛇神”的时候。

但是,不论上面怎样一再“打招呼”、发文件,不论“四人帮”怎样拼命鼓噪,除了帮派势力、反潮流战士之外,应者寥寥。相反,人民不满和愤怒的情绪,通过各种方式宣泄出来,汇成反对“四人帮”的浪潮。随着“四人帮”对周恩来、邓小平诬蔑攻击的加剧,对人民压迫、钳制的严酷,反对的浪潮汇聚成声讨“四人帮”的汪洋大海,终于在丙辰清明节爆发了“四五运动”,鲜明地表达了中国人民坚决支持邓小平1975年整顿,拥护中国共产党正确领导,反对“四人帮”倒行逆施的坚决态度,实现“四个现代化”和社会主义民主的强烈愿望,为1976年10月粉碎“四人帮”的伟大胜利奠定了坚实的群众基础。

《历史转折的前奏:邓小平在1975》

程中原,夏杏珍著中国青年出版2003年8月定价:38.00元

猜你喜欢

政治局正确对待态度
疫情当前,我们该如何正确对待野生动物?
正确对待地方人大工作实践创新
态度
别人对你的态度,都是你允许的
夏天好烦 懒也能穿出态度
正确对待幼儿的情绪宣泄
态度决定一切
解密政治局常委会会议
退休常委公开活动需在中办报备
陈毅没有出席中共中央1948年9月政治局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