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站在入海口的畅想

2001-04-29韩军

人民教育 2001年2期
关键词:水手世纪时代

韩军

跨进新世纪的门槛,就如同驶入一个巨大的入海口。

在我的眼前,突现出来的是一个汹涌彬湃、海浪激荡的宏大洋面。

我算不上一个勇敢的水手,面对风急天高,面对裂岸惊涛,竟然显得有些浪恐,有些不知所措。

这是一片怎样的汪洋?这是一个怎样的时代?

前行的海员告诉我,这个大洋的名宇叫“21世纪”,叫“知识经济”,叫“全球一体化”。

中国料学院院长路甬祥告诉我,21世纪“是经济全球化、科技创新的国际化成为必然的世纪,是知识经济成为主流的世纪,是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的世纪,是人与自然协调、可持续发展的世纪,是东西方文化激荡、融合的世纪,是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交融统一的世纪,也必然是祖国实现和平统一,成为世界最宏大的经济实体和文化族群的世纪。”中国将很快步入WTO,融入一体化的世界经济潮流之中,直接参与国际竞争与合作。邓小平同志所预想的中国第三步战略——达到中等发达国家的目标,将在这个世纪的中叶实现。一个繁荣富庶的华人经济文化家园,将灿烂地凸现在地球的东方!

我的电脑中备份着这样一组数据:

当今一份美国《纽约时报》一天的信息量,等于17世纪一个人所能得到的信息量的总和。在一片指甲大小的芯片上,可以存放两年《人民日报》的全部信息;利用信息高速公路,把两年的《人民日报》传输完仅需要1秒钟。用一张光盘可以存储一都大百科全书的所有内容,一束光纤将可以传输全世界每一天的电话通讯量。

人类的科技创新与发明的速度越来越快,近500年的世界重大科技发现发明,16世纪有26项,17世纪有107项,18世纪有156项,19世纪有546项,20世纪仅上半叶就有961项!那么我们眼前的这个世纪呢?人类发明创造将如“雷崩”般涌现,恐怕并非夸张。

“天地转,光阴迫,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

想一想,“突飞猛进”、“天翻地覆”这些词汇,在不久前还是文学家、政治家用来描绘社会变革的美妙的形容词。而今,一个突飞猛进的时代真的到来了.一个天翻地覆的时代已经开始了。甚至这些词汇还不足以描绘当今这个时代了。

如果把这个时代比做一幅画卷,那么,它现在刚刚展开一个角;后面,它将展现一个怎样波澜壮阔、动人心弦的画面?实在难以预知。

如今,一个波翻浪涌、激流滚滚的宏大洋面,展现在了中国的面前,展现在了中国人的面前,展现在了中华民族的面前,也展现在了每一个中国教师的面前!

我想起了西方一位聪慧的老人,他从19世纪70年代一宜生活到20世纪70年代,在这个星球上度过了98载!他就是著名哲学家罗素。他说:“科学成为重要力量只有300年的历史,150年的科学比过去5000年更具开拓性。”我又想起当代著名科学史家李约瑟的话:“就我们的世界现而言,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我们对文艺复兴以后所产生的现代科学技术的看法。”

这不正是一场无声的革命呜?

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个时代的革命已经不再是硝烟,已经没有了枪声,推动今日革命的因索是数据、是网络、是基因!它们将使人类的生产方式变革、生活方式变革、思维方式变革。

我不禁们心自问: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我能跟上这个时代吗?在我们大脑中还根深蒂固地残存着哪些旧的教育理念,不能适应当今这个时代呢?

在这个壮阔的洋面上,我自己不但是一名水手,我还要培养和训练出新的水手。作为水手,我能合格吗?作为培训水手的水手,我能在新的世纪里教给孩子们些什么呢?

在我们大步奔向那个宏大的海洋的时候,在我们面向真正的现代社会的时候,我们教育工作者的确应反思一下,我们头脑中哪些旧的教育观念应该丢弃。

在一些地方,我们的基础教育在一定程度上,实际上只面向少数人,面向那些能考上大学的人,面向那些出类拔萃的人,只维持那个“宝塔尖”。教育的大众意识、平民意识十分淡薄。在网络普及的时代,家家户户的桌子上都可能有一台联网的电脑,获取知识将不受时空的限制、不受课堂和学校的限制。全球各个角落的人,坐在家里就可以享受到优等的教育资源和知识资源。知识已经不是少数人独有的专利,成为了全民共有、全人类共享的财富。那时,教师职业已经模糊,人人可以互帮互学,人人既是学生又是老师。教育大众化、平民化、走向普通人是必然趋势;教育终身化、活到老并学到老是必然趋势;教师职业模糊和淡化也是必然趋势。迎接一个真正大众化、平民化、终身学习的时代,迎接一个全人类共享知识和教育资源、互帮互学的时代,是今天教育工作者值得认真思考的问题。

教育,当然离不开书本知识,知识和书本在任何时代都是重要的。但是教育教学却不能走向“知识本位”、一书本中心”,不能对知识和书本过于迷信,不能以知识和书本为中心进行教学。知识经济时代,教育并不等同于读书,并不等同于积累知识,并不等同于开卷有益、博览群书。对于受教育者来说,至关重要的,是“适度的知识”、是“导引走向深入的知识”,是“创造新知识的知识”。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早在十几年前发表的《从现在到2000年教育内容发展的全球展望》一书中,就已经对新旧两种教育在教育目标上的不同进行了比较。

传统教育目标的层次:1.传授知识;2.训练实用技术;3甲培养情感、态度、技能。

新的教育目标的三级层次:1甲培养情感、态度、技能;2.训练实用技术;3.傳授知识。

显然,知识不能放在教育教学的第一位。知识太少,当然会限制人的视野;而知识过多,也有可能束缚人的手脚,有可能使人成为书呆子;而更多情况下,坚定的情感,自信的态度,全面的技能,将胜过那些凝滞的、捆绑人的知识。情感、态度属于情商的范畴,美国心理学家戈尔曼认为,情商是个体最重要的生存能力。情商主要包括:自我控制能力,自我认识能力,自我发展能力,认知他人能力,人际交往能力,等等。所有这些,绝非单纯在书本上、在四面围墙的课堂上所能学得到的。

这个日益全球化、全面创新的时代,必然是一个充满朝气的时代;这个宏大的海洋,必然是年轻海员大显身手的领地。时代,正由一个后辈向前辈学习的社会,转为一个后辈与前辈相互学习的社会。如今,我们正在逐步走向的,却是一个前辈向后辈学习的社会。在这样一个特殊的时代面前,我们应该非常理性地对传统的教育理念进行反思。

我们既要继承传统教育的精粹,也要正视传统教育的某些缺憾。传统教育过于强调学生的循规蹈矩,过于强调师长的尊严,过于强调下一代对上一代的尊崇,无视学生的独立人格尊严。所以直到今夭,我们许多教育观念中,仍渗透着传统教育的‘元素”。比如我们过于强调严整的纪律,尊祟鸦雀无声的课堂秩序和学校秩序,注重集体的整齐划一,有意无意地视个性、不一致为出风头、出格。我们教育出的孩子,大多谨小慎微、胆小怕事,甚至自我封闭、自我压抑。在发明电话而闻名的贝尔实验室的门厅里,安放着一尊贝尔的半身塑像,下面镌刻着一句话:“假如你能偶尔偏离正轨,钻进丛林,你一定能够发现从未见过的东西。”而我们今天.的教育领地中,又有多少空间允许我们的学生稍微偏离一点正轨呢?在我们善意的、全力以赴的教育控制下,学生个体自我的主体地位受到了忽视。

有位年轻的教育学者说过,我要跪下来向我的学生学习,因为在他们身上,我感受到了时代的气息。我们知道教育是服务于社会、服务于人的。对所有从事教育工作的人来说,“服务”两个字很重要。教育者一且真正有了“服务”意识,就会在育人的时候做到以人为本,时刻注意尊重受教育者应有的权利。我想这应成为育人者的训诫。

如今,一个世界一体化的幽灵正在地球上徘徊。它在改变着地球,改变着地球的每一个角落的人的生活。无疑,是一体化激发了我们对新时代面貌的想像,是一体化为我们教育理念的更新增添了燃料。

在中华民族的教育发展史中,曾涌现出被西方国家尊崇的教育家孔子,近现代的教育家蔡元培、叶圣陶等一大批有识之士,至今仍不愧为教育工作者学习的典范。无论是中华文明灿烂辉煌的历史,还是今天日新月异的科技创新发明,都曾经并且正在为人类社会的发展贡献着巨大的财富。作为跨世纪的一代人,我们有信心在新的时代里,为中国和世界的繁榮与发展,谱写出无愧于前人的更加精彩的乐章。

我们的内心因幻想而轻盈,我们的神情因期待而凝重。就让我们昂首阔步,迎着风浪,沐浴着新世纪的朝阳,勇敢地奔向那辽阔的海洋。

猜你喜欢

水手世纪时代
老水手的愿望
20世纪50年代的春节都忙啥
My School Life
世纪中国梦
错过这些复古店,要等下个世纪
e时代
e时代
e时代
水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