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针刺治疗胸腰椎压缩性骨折致肠胃功能障碍的临床观察

2000-06-13周海旺指导:仇裕丰

中国针灸 2000年8期
关键词:椎体显著性腹痛

周海旺 指导:仇裕丰

(南京中医药大学,江苏210029)

摘 要 针刺中脘、天枢、足三里,对34例患者进行预防性治疗,并与对照组相比较。结果:治疗组腹胀痛发生率为44.1%,对照组腹胀痛发生率为94.6%,两组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同时损伤后至第1次排便时间间隔,两组相比差异亦具极显著性。提示:针刺方法能有效预防或改善肠胃功能障碍症状的发生。

主题词 脊柱骨折/并发症 胃肠疾病/病因学 胃肠疾病/针灸疗法 胸椎/损伤 腰椎/损伤胸腰椎压缩性骨折(以下简称压折)患者在损伤早期,由于腹膜后血肿对植物神经的刺激,往往出现肠蠕动减弱所致的一系列肠胃功能障碍症状,如腹胀、腹痛、便秘、恶心、呕吐等。西医目前对此作对症处理。笔者自1995~1998年6月利用针刺方法对此类并发症进行预防性治疗,并与西医对症处理作对照,效果显著,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病例收集为椎体压缩达1/3以上的胸腰椎压折患者,均于伤后1天内入院,共81例,随机分为两组。A组为针刺治疗组共34例,男15例,女19例;年龄最小26岁,最大68岁,以38~58岁为多,占24例。其中屈曲型32例,伸直型2例;单椎体压折25例,多椎体压折9例。B组为西医对症处理37例,男18例,女19例;年龄最小28岁,最大71岁,以40~57岁为多,占30例。其中屈曲型32例,伸直型5例;单椎体压折27例,多椎体压折10例。两组年龄、病情无组间差异,具有可比性。

1.2 排除标准所有病例均排除脊髓损伤及损伤前有消化系统疾患。

2 治疗方法2.1 一般处理所有患者入院后均以平卧硬板床等常规处理。饮食嘱以软食为主,并多饮水。

2.2 针刺治疗组(A组)取穴:中脘、天枢、足三里。针刺方法:30号2寸不锈钢毫针直刺,以得气为度,行平补平泻手法,留针30分钟,每10分钟行针1次。自患者入院后即开始治疗,每天1次,至排便为止。2.3 西医对症治疗组(B组)不作特殊处理,仅在腹痛剧时予654-2注射液10mg肌注。

3 疗效观察3.1 疗效标准根据损伤后腹胀或痛出现与否,及损伤后至第1次排便的时间间隔判定。

3.2 治疗结果针刺治疗34例与西医对症处理37例治疗效果及统计处理见表1~2。

针刺治疗组中腹胀痛发生率为44.1%,与对照组中发生率94.6%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χ2检验,P<0.01)。

经t检验,两组之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说明针刺治疗能显著缩短胸腰椎压折患者损伤后至排便的时间间隔。

4 典型病例王××,女,38岁。1997年10月16日16时入院。主诉:因坐跌伤致腰背痛1天。X线片:L1椎体压缩达2/3。诊断:L1压折(屈曲型)。经常规处理后即行针刺治疗。取穴:中脘、天枢、足三里。操作:30号2寸毫针直刺,以得气为度,平补平泻手法,留针30分钟,行针3次。留针期间腹内肠鸣作响,起针后约15分钟,矢气频频,3小时后有大便排出,质稍硬。5 讨论据以往临床观察,胸腰椎压折凡椎体压缩达1/3以上者,有95%以上均可并发程度不同的肠胃功能障碍,而尤以腹胀、腹痛、便秘为突出症状,程度与椎体损伤情况有一定关系。探讨一种能提前阻止或减缓此并发症发生的治疗方法,从而尽可能地减轻患者的痛苦,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目前已清楚,胸腰椎压折患者所引起的肠胃功能障碍是由于植物神经功能紊乱、肠蠕动减弱所致。其引起的一系列症状中医辨证当属"气滞"范畴,故治疗当以行气通滞为主。取穴以任脉和胃经穴为主。其中中脘为任脉经穴,又为胃募,能治疗腹胀、腹痛、便秘等;天枢为大肠募,属胃经,可疗腹痛、肠麻痹等;足三里为胃经合穴,善治腹痛等多种消化系统疾患,现代研究以上3穴均有促进肠蠕动作用。诸穴相配,可达行气导滞、通腑消胀之功。由以上两表可知,针刺治疗组能显著减少腹胀痛发生率以及使损伤后至第1次排便的时间间隔缩短。对照组中腹胀痛发生率高达94.6%,且排便时间明显延迟。而且,在针刺组发生腹胀痛的患者中,当腹胀痛发作时即刻进行针刺,一般症状能立刻缓解。其机制可能是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而实现的。

(收稿日期:1999-11-07,赵昕发稿)

猜你喜欢

椎体显著性腹痛
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脊柱压缩骨折
经皮椎体形成术治疗老年性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疗效探究
请收下这份腹痛指南!!!
经皮穿刺椎体后凸成形术与保守疗法治疗骨质疏松性多节段椎体压缩骨折的价值研究
欧盟法院判决明确欧盟商标通过使用获得显著性的地域认定标准
浅谈商标的显著性对于商标应用的影响
突发腹痛,你要知道的……
商标显著性的司法判断(一)
基于视觉显著性的红外与可见光图像融合
10例PKP术后手术椎体再骨折原因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