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学者的责任

2000-06-04何自英

博览群书 2000年9期
关键词:科学史科学

何自英

刘兵的文风一直是我喜欢的,语言朴实、严谨、准确而又不失幽默。他不用过激的词语,但他的见解却有独到、深刻之处,给人以启发。刘兵的一个十分可贵的特点,就是他的文章中没有情绪化的东西,但却于冷静中投射出一种激情。我想这得益于他所受过的良好的科学训练和历史训练。

通览《触摸科学·刘兵学术自选集》,从科学哲学、科学史、科学家传记这些专深的论文到科学与艺术、书话、随笔、通俗易懂的评论,形成了一个谱系,虽然他们都是单篇而做,且涉及的内容广泛,但在一个“灵魂”的统领之下,似乎化作了一个有机的整体:以历史的眼光“触摸”科学。刘兵一直在不懈地努力致力于科学文化与人文文化的交流与沟通,这种愿望、这种精神在这部自选集中高度地体现出来。

(一)

吴大猷先生说过:“一种真正的科学态度要求一种开放的精神。”而开放精神正是刘兵作品的一大特点。这尤其体现在科学史的理论研究这一部分。当作者在介绍两种完全相反或极易相互冲突的理论与方法时,把它们放到具体的历史背景下讨论,从而引导读者作出自己的判断,作者自己不下定论,表现出作者强烈的历史意识。我认为历史意识也是一种开放意识。关于科学哲学与科学史的关系,科学哲学家拉卡托斯说,“没有科学史的科学哲学是空洞的,没有科学哲学的科学史是盲目的”。此名言准确、生动地说明了科学哲学与科学史之间相互依存不可分割的关系。但是在具体分析了各种情况之后,作者向我们指出,本质的问题是目前似乎并无一个能令科学史家满意、真正与现有历史研究方式相协调并能适用于各种复杂历史细节的科学哲学理论。还有怎样认识历史的辉格解释问题,作者通过具体分析所呈现出的问题意识,使读者不是在被动接受一种理论或方法,而是要用自己的头脑思考、去认识、分析它们。以前在读《克丽奥眼中的科学——科学编史学初论》时我就最喜欢“历史的辉格解释与科学史”、“科学哲学与科学史”这两章。不但因为作者用简洁晓畅的语言对其代表人物的各种观点进行了全面、充分、具体的阐述,典型地体现了作者怀疑、批判精神和建设性的思考,而且我认为这两章所讨论的问题,也反映了科学编史学中最重要、最本质、最敏感、最富有挑战性的理论。它们在实际运用中也面临着无数的问题、风险和陷阱,更需要发挥人的创造力、想象力和智慧,因此很有意思。作者在评介理论、阐发观点时清晰、严谨的表述与开放的态度,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在“基础科学教育改革与科学史”一文中,作者没有仅仅停留在一般介绍美国在基础科学教育中引入科学史内容的情况以及意义,还进一步具体分析了科学史教学所涉及的深层困难和问题,进而揭示了产生这些困难和问题的本质。我从中体会出,这些深层的困难和问题正是科学文化与人文文化相互分裂,甚至相互冲突的一种具体表现,这预示着在科学教育与科学史教学实践中如何在分化的两极间保持一种微妙的平衡,一定是很艰难的,需要人们不断地探索,谨慎前行,但正是由于科学史对沟通科学文化与人文文化的意义,因此这种努力又是非常值得的。从作者那种坦率、深入、细致、具体的分析中,我能感受到什么是真正的科学态度以及学术理论研究对实践的重要意义。也许这种阅读不是轻松的,但“却是有益的滋养”。

(二)

作为业余从事环境研究的学者和“自然之友”的一员,刘兵非常关注环境保护问题。在这部自选集收录的几篇关于环保的文章中,作者针对我国的环保现状,从不同的视角,发表了自己独到的见解。尤其《休闲的真谛——读<沙乡年鉴>随感》一文引起了我强烈的共鸣。文中指出,在我国,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休闲已经成为社会生活的一种时尚,“但是,关于休闲的真正意义,以及关于休闲的正确方式,可能不论在那些媒体的撰稿人那里,还是在休闲的广大参与者的心目中,却都还没有被认真地思考,从而导致了我们在休闲方面的种种误区。在时尚的诱惑下,当人们一窝蜂地涌入高消费的保龄球馆,乘着飞机去新马泰烧香求佛,或摩肩接踵地留连于国内越来越多的人工景点时,也有人问:“那就是理想的休闲吗?”作者非常赞赏利奥波德提倡的另一种休闲,就是“独处于自然的感受”,他特别引用了利奥波德的话:“提倡感知,是休闲事业上惟一创造性的部分”。“在缺乏相应增长的洞察力的情况下,交通运输发展正使我们面临着休闲过程中的实质性的崩溃。”作者在文章最后发出的忠告更具有特别的现实意义:“关于休闲,面对我们今天的现状,几十年前利奥波德在《沙乡年鉴》中表述的这些深刻而闪光的思想,难道不值得我们去反省,去深思吗?”

可悲的是,这种状况,不但没有改善,似乎愈发恶化了。现在我们休闲的时间更多了,但是我们的洞察力似乎不但没有增长,反而被旅游消费的浪潮追逐得更加头脑发昏。在刺激消费,促进经济增长的诉求下,商业炒作铺天盖地,一味地刺激人们享乐的欲望,在各种媒体中,它们从来没有占领得这样彻底,这样的不容置疑。也许人们只是实现某种目标的工具,又何必要发展感知能力,增长洞察力呢?也许社会丧失了平衡发展的能力和洞见,但是大自然的警告又能触动我们多少呢?生存环境在恶化,这是每一个普通人都能感受到的。今年春天多次肆虐北京的沙尘暴,越早来临、越加炎热的夏天,越来越多的癌症患者,越来越多的到处与行人争路的轿车(更不要说尾气的污染)。可是,就在这样车满为患的状况下,在媒体中听到的仍然只有一种声音:加快轿车消费。有人说,也许时间会证明,今天的轿车政策产生的后果就像当年的人口政策给今天的中国造成的影响那样严重。我们的国情并不容许我们只是简单地模仿西方发达国家的发展模式和生活方式,更何况他们那种高能耗、高消费的生活方式早已受到西方有识之士的批判,有越来越多热心环保的公众在自觉地追求一种简单的生活。我们确实需要反省。对一个社会的健康发展来说,可怕的不是人们追逐利益,真正可怕的是这个社会整体上不再具有反省、反思的能力。

(三)

因此,读这部自选集,最能够打动我的,是从中体现出的知识分子的良知、使命感和责任感。这在“科学与艺术”、“随笔书话”中尤为突出。这些文章不仅倾注了作者的真情实感,而且讨论的几乎都是涉及到现代科学化的社会发展出现或可能会出现的重要问题。尤其“科学与艺术”中的几篇文章,作者对寓于科幻小说、戏剧中思想的阐发,更加生动、形象,有较强的感染力与可读性,令人回味,也引人深思。比如,在“幻想与现实”一文中,作者指出:“要避免对科学的滥用,就要对科学的力量进行合理的控制。”并谈到关于训练与控制的关系,一般来说,获得一种具有内在控制力的力量,需要一段持续多年的刻苦修炼,而在这种修炼中人往往会获得一种力量,以致不会滥用它。作者类比到科学,尤其是今天的科学,我们往往不必修炼,通过购买就可以获得科学的成果以及它所带有的力量,但却不了解科学,“这样,便会进一步地造成对科学技术成果的滥用。”文中有一大段富有想象力的描写,形象地揭示出这种现象的愚蠢和危险,但却是对现实的真实反映。比如,农民为了高产,缩短作物成熟期,滥用激素,已成为普遍的现象。而为了能让科盲农民更便捷地用上新技术成果,人们还在呼吁多出“傻瓜技术”。

在我们这个普遍缺乏科学修养,而又囿于科学的力量将其奉若神明的国度,尤其需要更多的像刘兵这样受过良好的科学训练并具有良好的人文修养,且有强烈社会责任感的学者。从刘兵一系列的作品中,我能够感受到他对自己从事的学术研究工作的热爱,对艺术的热爱,对阅读的热爱,对社会发展的忧患意识以及对这个色彩斑斓的世界的独特的感受力。

猜你喜欢

科学史科学
点击科学
点击科学
点击科学
科学大爆炸
浅谈科学史在初中科学生物教学中的作用
高中生物HPS教育融入科学史的校本课程开发
利用生物学史组织探究性学习的案例及反思
科学史教育在初中科学教学中的实践与探索
科学教学中挖掘科学史的有效途径
高中生物概念教学策略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