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考验

2000-02-10

财经 2000年11期
关键词:黑幕考验财经

----这个月的编辑部好像格外繁忙。当然不仅仅因为国庆节长假,让记者和采访对象们都凭空少上了一个星期的班,大家的有效工作时间一齐缩水;围绕《财经》10月号封面文章“基金黑幕”而起的一连串社会反响,本刊不能不为此做出继续关注和反应,实在要拿出一些的时间和精力去应对。

----但是,希望看到有关“基金黑幕”更火爆故事的读者们肯定要失望了。那天一位同行出于善意打来电话,问《财经》是否准备针对个别观点展开“反击”。因为当时主要稿件还没什么眉目,只好简单回答“就请看下一期吧”。不料话一出口又略觉唐突,弄不好,一句话也许就会对舆论产生误导,或者竟引来“商业炒作”的误解。凭良心说,类似带有火药味的词语本刊一直不敢受用,而且还没有到——也不大可能有——对各种观点全面作答的时候。道理很简单,即媒体的功能和职业使命使然。为了维护社会公理和对法律负责的精神,新闻媒体的基本追求只能是基于事实的客观报道和分析,而在形形色色的商业、权力利益交叉空前活跃的今天,各类媒体能否持守一种严肃的批判精神而“独善其身”,实在是一场无法回避而且为时长久的考验。我们愿意从加强“批评权”与“知情权”的意义上继续尽责于公众,以助全社会厘清对媒体角色定位的认识。关于这一点,本期“财经观察”栏目文章已有所论说,读者也可以参看我们发表在“读者来信”栏之后的声明。

----现在的时间是11月1日1时零7分,本期杂志的制作工作将通宵进行。编辑们仍在为封面文章的标题及封面的式样再三斟酌,最后的决定还没有做出。从创刊以来,《财经》杂志的每一期编辑制作都是这样在晨曦中结束。我们的长期读者也许从未了解这些细节,但他们肯定已经知道,不论最终推出的是什么题材的报道,我们都已尽心竭力。

猜你喜欢

黑幕考验财经
财经日历
眼力大考验
自媒体黑幕 到底有多黑?
你的阅读量经得起考验吗
财经阅读时代
华创证券卷入债券“黑幕”
财经神回复
考验
第 位首相考验日本耐心
财经简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