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铸造辉煌

1999-01-13周德训王媛华

中国三峡建设 1999年8期
关键词:葛洲坝三峡电厂

周德训 王媛华

“年光似鸟翩翩过,世事如棋局局新。”镶嵌在万里长江上的第一颗明珠——葛洲坝水力发电厂,转眼已投产发电18年。在这18年里,葛电人以其辉煌的成就,骄人的业绩,迎接新中国50华诞。

葛洲坝水力发电厂,是新中国成立20多年后,中国人民依靠自己的力量兴建起来的大型电站。她的每一台机组、每一件设备,每一个元件,都凝结着中华民族的智慧和汗水。她一经投产发电,就以其众多的全国第一而闻名于世。

——装机容量和年发电量位居全国第一。葛电共有21台机组,总装机容量为271.5万千瓦,年发电量155亿千瓦时左右。截止1998年12月31日,葛电厂已累计发电2162.2亿千瓦时,雄居全国水电、火电、核电之首。

——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显著。截止1998年底,实现销售收入102.47亿元,上缴利税53.52亿元,上交三峡建设基金20.44亿元。为国民经济建设和工农业发展以及改善人民生活作出了巨大贡献。

——送电范围广、电压等级高。她以500千伏的电压等级,把强大电能送往华中四省,并采用超高压远距离直流输电技术,通过葛洲坝换流站,直接送往上海,成为华中、华东两大电网的联络纽带。

——作为万里长江第一坝,她首次实现中国人腰斩长江的梦想,成为三峡工程的实战准备。

——自动化程度在全国百万千瓦水电老厂中最先进。1997年10月,葛洲坝二江分厂通过电力工业部无人值班(少人值守)验收。1998年,葛洲坝大江分厂实现无人值班(少人值守)运行管理。“一厂两站”先后顺利实现百万老厂新突破,受到了国家电力公司的高度好评,给全国的水电老厂树起了一面勇于创新的旗帜。

葛洲坝电厂的建设和管理成就,倾注了党和国家三代领导人的心血。1970年,毛泽东主席在听完水电专家的汇报后,欣然提笔批示:“赞成兴建此坝”。1982年12月,党的第二代领导集体的核心,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同志视察了正在建设中的葛洲坝电厂。葛洲坝工程全面投产以后,1989年7月21日,江泽民总书记上任后到湖北的第一站就是视察葛洲坝电厂,并在建党70周年纪念大会上,把葛洲坝工程与原子弹爆炸、卫星上天相提并论。

葛洲坝电厂职工非常珍惜这份光荣。在企业的改革和发展中,不断开拓进取,坚持两个文明一起抓,两个成果一起要,使葛洲坝电厂这个特大型企业始终处于全国行业领先地位,成为全国工业企业500强之一,并居57位,同时,她也是全国电力系统首批“安全文明生产达标企业”和“双文明单位”并连续两年荣获湖北省委、省政府“最佳文明单位”。

成绩的背后是辛勤的劳动和艰辛的付出。

机组投产之初,葛电厂设备运行极不稳定。由于自动化程度低,设备故障率高,每一次事故葛电人都像救火队员,成批成批地赶赴现场处理事故。最高的事故年中,竞有28次跳闸停机事故发生。1986年,葛电职工决心大打一场设备翻身仗,彻底改变这种状况。他们说:“保障安全生产,要从依靠人海战术向依靠科技进步转变”。只有提高设备自动化的稳定性、可靠性和灵敏性,不断提高设备健康水平,才能做好设备的主人。

在这一思想指导下,葛电人坚持安全性与可靠性第一的原则,对发电机励磁系统和水轮机调速器进行了改造。坚持先进性与实用性相结合的原则,对水轮机推力瓦更换成金属弹性塑料瓦,并取消了清洁水系统和高压油系统,而且允许惰性停机,既提高了机组的安全可靠性,又减少了一些辅助设备操作和维护。对直流系统的绝缘监视,他们自行研制和投运了一套DZJ微机直流绝缘监视装置,使系统即使发生多个接地点,也能准确地报告出故障支路接地电阻值,提高供电设备可靠性。

他们还坚持国产为主、联合开发、以我为主的原则,走厂、院、所合作之路,为各方提供互相学习机会,大大缩短了开发、研制、试用周期,加快了新产品新科技的推广应用。有力地推动了企业的科技进步。

经过近十年的艰苦奋战,葛洲坝电厂21台机组,于1997年,全部实现计算机实时监控,所有操作维护实现远方自动化控制,自动化水平迈上新台阶,二江分厂、大江分厂先后顺利实现无人值班(少人值守)运行管理,一举减掉运行人员400多人。为减人增效,创一流企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90年代初期,为深化企业内部改革,葛电坚定地走“一业为主,多种经营”的发展道路,先后从主业中分离出1000多名职工从事多种经营寻找电力市场,开展科研开发,搞好后勤服务。在走向市场经济的过程中,大家认识到“欲富钱袋,必先富脑袋”。大家积极自学,用聪明才智使多种经营搭上时代快车。现在多经公司已成为职工转岗分流、家属配偶就业的大市场。

1992年全国人大通过兴建三峡工程的决议后,葛电积极服务三峡工程建设,努力争取拿到进军三峡的入场券,先后接管了三峡供电,三峡水厂和三峡水情预报中心等单位,为葛电企业内部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在抓经济建设的同时,葛电党委始终坚持“发电育人”的办厂方针。他们响亮地提出:“开发水力、人才两种资源,建设人才、能源两个基地,完成电力外送和人才外送两大任务”。在这一目标激励下,企业职工的精神面貌发生着越来越深刻的变化。

在改革形势的教育下,职工认识到:电力系统的垄断地位正在打破,随着电力出现买方市场,减人增效、下岗转岗成为现实,这就使我们的干部职工不断地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加强各种学习。为此,他们适时开办夜大、函大、电大和研究生班等,为400多名职工再次充电创造条件。1992年,国务院总理李鹏为葛洲坝电厂亲笔题词:“管好葛洲坝,进军大三峡”,使葛电职工倍受鼓舞。大家认为世界科技日新月异、知识经济初见端倪,要想进军三峡,惟有多学技能,掌握真本领。于是,他们在加大职工技能培训力度同时,先后开办水电知识课堂、英语角、计算机普及等培训班,使大批职工在生产之余走进培训课堂,接受强化训练。1999年,葛电厂与法国、委内瑞拉签订培训合同,将选派30多名运行骨干和管理骨干赴国外培训。激发了葛电职工新一轮的学习热潮,从而在厂内再次形成了一个崇尚学习、尊重知识、创新技术的好风气。

而今,葛洲坝电厂已逐渐成为全国水电人才密集型企业,并开始向全国辐射人才300多名。1997年,二滩电站为接机发电,成建制地聘请葛电职工到二滩工作,这既为二滩培养了大批管理人才和运行骨干,也为葛电接管三峡电站积累了大机组大容量高科技的管理运行经验。

葛电党委抓文明建设十分注重硬件的投入,特别是对于改善厂区的生产、生活环境,葛洲坝电厂舍得投资,使昔日的工地变成绿地成茵,花艳鸟鸣的名副其实的花园式企业。为彻底治理职工生活区的脏、乱、差,提高职工生活的质量,葛电下大力气创建了一座国家级文明示范小区和一座省级文明小区。1994年,为奖励精神文明建设的有功之臣,葛电党委设立20万元精神文明建设奖励基金,专门奖励为企业精神文明建设做出贡献的单位和职工。1997年,葛电开始在全厂范围内开展文明创建“八创一评”活动,(创文明分厂、文明公司、文明处室、文明车间、文明班组、文明宿舍、文明小区、评文明职工),受到职工热烈拥护,使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深人人心,家喻户晓,成为推动物质文明建设的巨大动力。

18年来,葛电厂经过拼搏奋进,走过了一条辉煌而又不平凡的道路,逐渐形成了以安全生产为主,大力发展多种经营和第三产业,积极服务三峡工程建设的发展格局,为企业将来的改革和发展创造了美好而广阔的前景,凭借葛洲坝电厂运行管理方面的经验、特殊的地位以及人才方面的优势,我们有理由相信,葛电人能管好20世纪中国最大的电厂——葛洲坝水力发电厂,也必将有能力管理好21世纪世界最大的电厂——三峡电站!

猜你喜欢

葛洲坝三峡电厂
下饺子喽
Say Goodbye,葛洲坝
葛洲坝的最后一份年报
电厂热工控制系统中抗干扰技术运用分析
张文发扎根葛洲坝
我们可能读了一个假《三峡》
电厂烟气脱硝装置对锅炉运行的影响研究
葛洲坝情结
电厂热工自动化技术的应用及发展探析
人民三峡人民建,建好三峡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