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老店》:“下九流”们的歌

1991-09-27徐军

中国青年 1991年4期
关键词:食文化全聚德老店

徐军

在人们的心目中“全聚德”的名字早已和烤鸭密不可分了,即便对许多外国人来说也是如此。然而绝大多数人在品尝这美味的时候,对于这家名闻遐迩的百年老店却几乎谈不上有什么认识。它的历史和兴衰,其中包含的创业者们的喜怒哀乐,在电影《老店》出现以前,曾一直是个谜。如今,看过这部电影的人以后若再去吃烤鸭的话,滋味儿怕是会不太一样了。从这个意义上说,电影为“全聚德”做了一次免费广告,尽管电影本身在某种程度上正是依赖“全聚德”而成名的。

《老店》在1990年岁末的出现,引起了一片赞誉。评论家们对影片丰富的文化内涵大加赞赏的同时,还推崇影片导演的大家风范。但是令不少人惊讶的是,该片导演是位名不见经传的人物——35岁的青年导演古榕,《老店》还是他的处女作。

通常外国人来北京,一要登长城,二要吃烤鸭,在他们的心目中这就是中国文化的象征。对于国人来说,长城早已是中华民族勤劳、自强品质的体现,也是炎黄子孙创造力和凝聚力的重要象征。然而如果烤鸭子也硬要成为图腾的话,人们的心理准备恐怕还不够充分。尽管人们对“食在中国”可以说是津津乐道,而且早就冠之以“食文化”的尊称,本质上却多少抱着一种矛盾的心理,在这里也可以看出传统的影响之大,渗透力之强。一方面,历代的人们都以满足口腹之欲为乐事,对美味佳肴的要求之高、口味之精,真是讲究到了极致;另一方面,那些富有创造力的人们——厨子,受到的待遇却极不公平。例如在本世纪初(正是影片故事发生的年代),当时被泛称为“五子行”的五种所谓“最下贱”行业中,厨子即名列其中(其它是指窑子、戏子、澡堂子和剃头挑子)。即使是在职业不分高低的今天,我们对“食文化”的理解仍是十分狭隘的,对“食文化”的创造者们的研究也几乎是空白。文艺作品中对他们的描绘即使不能说没有,至少也是十分罕见的。以烤鸭店以及它的创造者们的历史为素材,讲述其中的故事,《老店》在银幕上是头一一份儿(《天下第一楼》只是话剧,且跟影片有很大不同),用古榕的话说,拍摄这部影片就是要为那些被贬为“五子行”和“下九流”的人们树碑立传,以体现我们的民族精神和文化底蕴。

《老店》故事发生的年代距今已有近一个世纪,反映的又是老北京的生活,这对生长在山明水秀的杭州的古榕来说,的确显得很陌生。尽管小时候他常来北京看望外婆,以后又上了中央戏剧学院,要拍这么一部类似市井风俗画的京味影片,光靠平时的生活积累显然是不够的。他为此曾埋头研究“全聚德”的史料,影片中不少细节正因他的挖掘而散发出独特的魅力。从掌柜的听从算命先生的话将昔日的“德聚全”招牌倒个个儿改成“全聚德”(样样“全”又能“聚”财“聚”才聚“德”),到那一大段绕口令似的报菜名,尤其是“全聚德”的功臣、影片中挂炉烤鸭的独创者孙铁杆移动炉架上烤鸭时的“步法”,一招一式有板有眼,不仅使观众“眼见为实”,也赋予影片浓厚的传统文化色彩。

当然,这些令人回味的细节都离不开演员的出色表演,古榕十分幸运,《老店》的创作班子之强少有能与之相比的。从摄影、剪辑、美工、作曲,直到演员,在国内均名列上乘。而最可贵的莫过于剧组成员认真合作的创作态度。全片实拍仅用了60天,加上准备阶段和后期制作也才10个月,效率之高可见一斑。这些常常使古榕回忆起当初在戏剧学院学习时受到的熏陶。他插过队还当过兵,还干过记者,但进入戏剧学院学导演却十分偶然,只不过在《杭州日报》社时需要有张文凭而已。然而在学校的那5年里,中戏深厚的文学传统,严谨的治学态度和不断否定自我的艺术精神,都对他产生了极大的影响。有一次学校汇报演出,头天晚上古榕忽然发现道具出了点毛病,原来篝火支架上的饭盒是用绳子给挂起来的,这显然违背了真实。就为这他半夜里满学校找铅丝,最后总算赶在演出前补上了这一漏洞。谁知正在演出的当儿,另一道具——一棵大树却突然倾倒在台上。虽然古榕坚持演完而不中断,这一突发事件却使他受到很大打击。他时时不忘这一教训,精益求精成了他艺术的准则。

古榕很早就声称有一天要拍出真正的“作家电影”来,就像他尊崇的伯格曼和法斯宾德那样。而在《老店》里,他说自己只是力图兼收并蓄,使写实和象征趋于和谐。《老店》无疑是写实的,它的黑白灰的摄影基调更突出了当时社会的特殊氛围;而同时它又是颇具象征意味的:贯穿影片始终的大钟、鸟笼和小玉人时时在向观众提示着导演的意图,即通过对那些下层劳动人民的描绘展示民族坚韧不拔的自强精神,同时也揭示其一味忍让以至懦弱的性格。总之,是要对人们进行一次精神分析。在玉环嫂的身上集中体现了中国妇女心地善良,坚毅而又忍让的传统美德,而杨老板的性格要更复杂些。对伙计他有傲慢的一面,也有良心发现而自责的一面;对流氓地痞和警察,他更多的是逆来顺受,虽然面对趾高气扬的洋人他却敢大喊大叫;对时髦女郎他既想接近又恐惧其“开放”:他对玉环嫂有感情,但又缺乏理解(这种种性格、行为上的矛盾构成了古榕对“下九流”们以至更大范围人们性格的理解)。与玉环嫂的善良、杨老板的精明相比,伙计们虽然有互相排挤、忌妒等“窝里斗”的现象,却更多地表现出下层人民对逆境的极大承受力和自强、独立的性格。而像堂头张八、孙铁杆和吴一勺等人,还表现某种现代意义上的敬业精神,没有他们脚踏实地、勤勤恳恳的努力和高超的职业技能,也就谈不上今日蜚声世界的“全聚德”了。当片中的年轻女编导——当年“全聚德”创始人的后代,沿着先人的足迹来到长城脚下,看到的是凄凉的坟茔和守墓已半个世纪的百岁老人——当年曾因伙伴的死而对杨老板满怀怨恨,却一直苦苦单恋着玉环嫂的伙计田顺。她听到的是一个没有结尾的故事,也是一段辛酸而悲壮的历史。如果观众离开影院时也和她一样在思考的话,古榕说他的目的也就达到了。

影片的高潮——“全聚德”上下面对前来挑衅的官警和流氓恶少,在忍无可忍的情况下进行了反击。混战之中,玉环嫂中弹身亡,“全聚德”也陷入火海之中。尽管行家们对场面的处理评价很高,古榕仍念念不忘留下的遗憾。在他心目中,高潮场面原本可以拍得更悲壮,更完美些,玉环嫂中弹镜头的拍摄效果也可以更好些。对于这些,他的夫人、影片中一人身兼玉环嫂和女编导两个角色的徐松子很能理解他。作为当年的同学和今日的夫妻,他们俩的正式合作这还是第一次。然而这第一次,却使他们备尝甘苦,古榕的玩命劲儿使她心疼不已。不过,有了第一次也会有第二次,他们的目光已移向他们的下一部作品——《人生舞台》去了。

猜你喜欢

食文化全聚德老店
百年老店 传承创新——记山西鑫炳记食业股份有限公司
北京华语视听牛永胜 以客户为主,20年老店的“生意经”
《蒙古秘史》中的奶食文化研究
百年老店
琵琶老店琵琶声
股份卖不动的全聚德
浅析俄罗斯饮食文化
对现代食品包装设计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