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4月

1990-08-28刘红

中国青年 1990年4期

刘红

编者按:从本期起,《在本月日历上》专栏与读者见面了。毛泽东同志曾经指出:了解中国国情,研究中国现状,“不但要懂得中国的今天,还要懂得中国的昨天和前天。”为此,我们想通过这个专栏,从中国的“昨天”—近代史开始,撷取中国历史上发生在当月的重大事件或有意义、有影响的活动、人物、著作等,作一扼要介绍。

从鸦片战争开始100余年的中国近代史(1840~1949),是帝国主义列强侵略中国的历史,也是中国人民救亡图存直至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历史。《在本月日历上》力求在有限的篇幅里,从政治、经济、军事、思想文化、科学教育等诸方面,揭示近代中国何以备受帝国主义的侵略,怎样一步步沦入半殖民地的深渊,以及中国人民经历了怎样的屈辱和苦难、流血和牺牲,最终找到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取得全国革命的胜利。如果读者通过这个小小的栏目,在加深对中国近代史了解的同时,不但激起爱国的热情,还更加认识到“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够救中国”,这将是我们的最大心愿。

1849年4月:葡萄牙殖民主义者强占澳门

葡萄牙人是最先来中国的西方殖民者。自1514年第一艘商船开到广东后,来华经商的葡萄牙人络绎不绝。1557年葡萄牙人贿赂广东官吏,获准在澳门建屋居住。第一次鸦片战争后,外国资本主义加紧了对中国的侵略,葡萄牙殖民主义者也趁火打劫,强行封闭清政府设在澳门的海关,驱逐中国官员,停付自16世纪以来按年交纳的地租,终于1849年4月强占了澳门。此后多次企图迫使清政府承认澳门归葡所有。1887年12月1日,迫使清政府签订了不平等的《中葡和好通商条约》,攫取了“永居管理澳门”的特权。

1895年4月17日:中日《马关条约》签订

1894年7月甲午战争爆发后,清军节节败退。1895年1月户部左侍郎张荫桓赴日求和遭到日本的拒绝和侮辱。随后清政府适应日本要求,改派李鸿章为头等全权大臣,仍聘请美国前任国务卿科士达为代表团顾问,再次赴日求和,3月20日在日本马关(今下关)的春帆楼与日本全权代表、总理大臣伊藤博文和外务大臣陆奥宗光开始谈判。3月24日,李鸿章在返回行馆途中遇刺,枪伤面部,清政府遂命其子李经方协助谈判。4月1日,日本提出极苛刻的媾合草案10款。10日,又提出最后通牒式的修正案。伊藤声明,日本条款“已让至尽头”,中国“但有允、不允两句话而已”。在日本的威胁恫吓下,腐败的清政府完全屈服,电令李鸿章“即遵前旨与之定约”,4月17日,李鸿章按照日方提出的条件,签署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初名《马关新约》,又名《青帆楼条约》)

《马关条约》共8款,附有《另约》和《议订专条》,主要内容为:中国割让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给日本;清政府承认日本对朝鲜的控制;赔偿日本军费银2万万两: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四处为通商口岸,日船可沿内河驶入上述各口;日本臣民可在中国通商口岸设立工厂、输入机器,日本在华制造的一切物品免征各项杂税。数月后,在俄、德、法三国干涉下,中国以3000万两白银赎回辽东半岛。次年又据本约有关规定,订立《通商行船条约》,承认日本在华享有领事裁判权和片面最惠国待遇。《马关条约》是继《南京条约》后又一极苛刻的不平等条约。从此外国列强加紧对中国的侵略和掠夺,把中国进一步推向半殖民地的深渊。

1898年4月22日:严复译《天演论》出版

严复是近代中国著名的启蒙思想家,是较系统介绍西方哲学和自然科学方法的先驱。他早年留学英国,在学习海军的同时深入研究西方资产阶级社会政治学说,辨析“西学”与“中学”的异同。中日甲午战争后,他痛心国势日危,积极主张向西方学习,提倡新学,实行改良。严复一生翻译过多种西方著作,《天演论》即是其中的一种。该书译自英国生物学家赫胥黎的论文集《进化论与伦理学》。“天演”即自然进化的意思。严复为表达自己的见解,特在译本中加了不少按语。他在序言中特别指出,此书对“自强保种之事”,反复加以强调。他介绍“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生物进化论,目的在于说明中国如能顺应“天演”规律而变法维新,就会由弱变强,否则将被淘汰,沦于亡国灭种之列。严复及其同代人不明白把生物进化论运用于社会政治生活,是不能解决社会的政治问题的,但该书的出版仍为资产阶级改良派的变法维新运动提供了理论依据,在思想界影响极大。

1906年4月16日:京汉铁路全线通车

1895年冬,清政府颁布上谕决定修筑从卢沟桥到汉口的铁路,本打算实行“官督商办”,但因集股不成,只好举借外债。1896年10月盛宣怀被任命为铁路总公司督办,统筹卢汉铁路的修建。1897年5月与法比银团签订了借款合同,同年7月和次年6月又两次续增合同,使该铁路的修建和经营管理权尽落入法比银团之手。从1897年起开工兴建,历时9年,1906年4月16日全线正式通车。由于筑建过程中由原来议定的北方终点卢沟桥扩展至北京的前门,故改称京汉铁路。1909年1月,清政府从比利时手中收回京汉铁路的管理权。

1911年4月27日:辛亥广州起义

辛亥广州起义,因起义那天是夏历3月29日,又称“3·29”之役,是孙中山领导的最著名的一次起义。1910年11月13日,孙中山在槟榔屿召开秘密会议部署起义计划,号召同盟会员以破釜沉舟之决心,“举全力以经营”。会后,由黄兴、赵声在香港组织统筹部,派人去广州发动新军、防营及警察,联络番禺、南海、惠州等地会党、绿林,选拔同盟会骨干800人组成“选锋队”(敢死队),并在广州设立秘密机关38处。原计划4月13日起义,分10路袭取广州城。因消息走漏,黄兴决定起义延期,改10路进兵为4路,集中力量攻打总督衙门。4月27日傍晚,黄兴率“选锋队”130人,猛攻总督衙门,击毙卫队管带金振邦,冲入督署。清两广总督张鸣歧穿墙逃走。起义军焚毁督署后即分兵攻袭督练公所等处,与清军展开激烈巷战。黄兴伤断二指,仍坚持指挥战斗。起义军彻夜激战,杀伤许多清军,终因实力悬殊,伤亡过重而失败。总计此次起义,被捕后就义者29人,战死者难以知其确数。后由党人潘达微设法收殓遗骸72具,合葬于城郊红花岗(即改名黄花岗),史称“黄花岗七十二烈士”。

1922年4月29日:第一次直奉战争爆发

直奉战争是以英美为后台的直系军阀和以日本为后台的奉系军阀争夺中央统治权而进行的战争。1921年12月,奉系军阀头子张作霖入京,推倒亲直内阁,抬出亲日派梁士诒组阁,使直奉矛盾趋于激化。梁士诒内阁亲日卖国行径遭到全国人民的反对。直系军阀头子吴佩孚趁机联合六省军阀,逼迫梁士诒下台。此后,直奉双方互相攻击,展开“电报战”;一面调兵遣将,积极备战。1922年4月中旬,奉军大举入关。4月29日,张作霖在军粮城下达总攻击令,第一次直奉战争爆发。直奉两军在津浦、京汉铁路沿线展开激战。5月4日,西路奉军16师临阵倒戈,造成全线崩溃。张作霖仓皇败退出关,宣布东北“自治”。经英美教士调停,6月18日直奉签订停战协定,以榆关为界,奉军撤回关外。但直奉之间的矛盾没有也不可能得到解决。

1927年4月12日:蒋介石在上海发动反革命政变

1927年初,正当北伐取得节节胜利的时候,以蒋介石为代表的国民党右派加紧了篡夺领导权的阴谋活动。3月21日上海工人第三次武装起义胜利后,蒋介石于26日匆匆赶到上海,立即同帝国主义者和大资产阶级勾结起来,密谋筹划反革命政变。4月2日,他指使在上海的国民党中央监察委员召开所谓全体会议,通过吴稚晖提出的查办共产党案,诬蔑共产党“谋叛”。3日至5日,连续召开一系列秘密会议,筹划“清党”、“分共”。为准备政变,蒋介石采用了反革命的两手策略:一方面下令民选的上海市临时政府暂缓办公,另组上海临时政治委员会,把政权控制在自己手里,并公布战时戒严条例,严禁罢工、集会、游行;另一方面又施放烟幕,向上海总工会赠送亲题“共同奋斗”四字的锦旗,麻痹工人的警惕性。一切准备就绪后,蒋介石即撕去面纱,开始对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进行惨绝人寰的血腥大屠杀。4月12日凌晨,蒋介石利用“青帮”头子黄金荣、杜月笙等雇佣大批武装流氓,冒充工人袭击工人纠察队。随后派军队以“调解工人内讧”为名,强迫工人纠察队缴械。工人纠察队死伤达300多人。13日,上海20多万工人举行罢工抗议,6万多群众示威游行。当游行队伍行至宝山路时遭到军队机枪扫射,当场死亡100多人,伤无数,时值大雨,尸横满街,血流成河。接着,蒋介石又下令封闭上海市临时政府、上海总工会和一切革命团体,捕杀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据不完全统计,到15日即有300多人被杀,500多人被捕,5000多人失踪。蒋介石势力范围所及之处,如广州、南京、杭州、福州等地也都发生了大屠杀。著名共产党人陈延年、赵世炎、萧楚女、熊雄等先后牺牲在蒋介石的屠刀下。4月18日,蒋介石在革命人民的血泊中成立了代表帝国主义和地主买办阶级利益的南京国民政府。于是,轰轰烈烈的北伐终于失败了。

1928年4月:井冈山会师

1927年9月,毛泽东率领秋收起义部队向罗霄山脉中段的井冈山进军,建立革命根据地,实行工农武装割据,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崭新革命道路。到1928年2月,井冈山根据地已发展到茶陵、遂川、宁冈三县,建立了三县工农兵政府。1928年1月,由朱德、陈毅率领的部分南昌起义部队辗转开入湘南,发动湘南起义。在国民党7个师的三路围剿下,朱德、陈毅为保存革命力量,毅然决定撤出湘南,向井冈山地区转移。毛泽东亲率井冈山工农革命军两个团,分两路迎接并掩护湘南部队转移。4月26日,朱德、陈毅率领的部队顺利到达宁冈砻市,

28日毛泽东也率部返回砻市,两支工农武装胜利会师。会师后的部队改编为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朱德任军长,毛泽东任党代表,陈毅任政治部主任,下辖3个师,约1万余人。朱、毛井冈山会师开创了中国革命的新局面,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

1938年4月6日:台儿庄大捷

1938年春,日本侵略者为打通津浦铁路,急欲夺取战略重镇徐州。为阻止日军的进攻,国民党第五战区司令长官李宗仁亲自坐镇徐州,调集七八万军队于台儿庄地区同日军展开了一场大会战。台儿庄素有徐州门户之称,故战斗异常激烈。3月中旬,日第10师团孤军深入,沿台枣支线向台儿庄突进。3月23日,担任台儿庄守备的孙连仲部同日军濑谷旅团在康庄发生遭遇战。次日,日军2000人在飞机大炮的掩护下猛攻台儿庄,摧毁了北部城墙。27日晨,日军攻破台儿庄北门冲入庄内,敌我双方展开激烈的拉锯战。4月3日,日军攻占台儿庄东南门,施放催泪瓦斯弹,全庄2/3陷入敌手。我守军虽死伤大半,但仍拼死抵抗待援。4月6日,汤恩伯第20军团在弊阁、杨楼大败日第5师团坂本旅团,与孙连仲部会师,形成对台儿庄内外夹攻之势。当晚8时,我军发起全线反击,战至深夜,庄内残敌全部肃清。次日凌晨乘胜出击,又歼灭刘家湖、三里庄日军。濑谷旅团残部向峄县、枣庄败走。此役计歼敌万人左右,缴获大批枪炮弹药,是继平型关大捷之后中国军队的又一次胜利。这一胜利,提高了军队的士气,振奋了民族抗战精神,鼓舞了中国人民战胜敌人的信心。

1949年4月:渡江战役

1949年4月20日,南京政府电复在北平与中共谈判的国民党代表团,拒绝接受中共提出的《国内和平协定最后修正案》,从而彻底暴露了国民党当局假和平真内战的面目。4月21日,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主席毛泽东和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司令朱德发布向全国进军的命令,命令人民解放军“奋勇前进,坚决、彻底、干净、全部地歼灭中国境内一切敢于抵抗的国民党反动派,解放全国人民,保卫中国领土主权的独立和完整。”是日晨,人民解放军第2、第3野战军百万雄师,在刘伯承、邓小平、陈毅、粟裕、谭震林等率领下,在西起湖口东至江阴长达500公里的战线上,分三路强渡长江,在人民群众强有力的配合下,凭借帆船、舢舨等原始的渡河工具,一举战胜长江天险,迅速彻底摧毁了国民党政府苦心经营三个半月、海陆空立体防御的长江防线。4月23日,人民解放军胜利占领南京。从4月21日至27日,渡江各路大军共歼敌40余万人,解放城市120余座。渡江战役的胜利彻底打破了国民党反动派“划江而治”的美梦,为人民解放军迅速解放大陆全境奠定了基础。本期作者:刘 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