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见义勇为的风气是怎样形成的

1990-08-28王林

中国青年 1990年4期
关键词:船主营口市冰凌

王林

1989年5月6日,辽宁省营口市工、青、妇等13家单位联合发出了《关于成立见义勇为奖励基金会的倡议》。几年来,人们对各种名目的摊派、捐款已感到厌烦,他们将以什么态度回答这一倡议呢?结果也许使倡议者自己也感到了意外:在3个月的时间里,基金会筹备组就接受了18万元的捐款,而且捐款者无论是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还是普通市民,全都心甘情愿,无半句怨言,这种已久违了的一呼百应的工作局面,使不少人感叹不止。

营口市的领导者为此而感到兴奋和骄傲,这一结果让人惊讶,可是又确实在预料之中,这一预料并非空洞的猜测,而是建立在坚实的社会基础之上。

1989年2月4日,正月初二。营口市西部渡口辽河冰面上,串亲拜年的人川流不息,大人孩子的脸上洋溢着节日的喜悦,谁也没有想到,一场灾难正悄悄降临。中午12时20分,由于连日气温升高,辽河冰面突然发生断裂,转眼间裂缝处露出河水,西边的冰凌随着落潮的河水向入海口漂去。刹时,人们惊恐万状,被困在冰凌上的59个人陷入了绝望之中,哭喊声在河岸上下响成一片。在此危急时刻,辽河北岸的人民迅速自发地组成了一支抢险队伍,他们找来3只小船,冒着被冰凌撞碎的危险,向陷入危难之中的人伸出了救援之手。在抢险的队伍中,有年逾七旬的老人,也有年仅7岁的儿童,在危险面前,没有人退缩,争先下河救人,仅仅半个小时,59个遇险者全部从即将破碎的冰凌上救到了岸上,遇险者的物品也全部被取了回来,连一个鸡蛋也没碎。可以说,这是一个感人的奇迹。但河北岸的群众却只把这当成一件小事,他们说:这算什么,别人有难,我们不能不管。这感人的事件和普普通通的语言使营口市的领导者找到了一个寻觅已久的答案:社会风气的好转并非没有希望,雷锋精神就在我们身边。

我们不能否认,对于这一问题的思考,是建立在一种担忧之上。几年来,我们为生活发出过无数感慨,世事常新,因此悲喜交加。而对社会风气、人情炎凉的关注,由于我们在社会生活中每一举手一投足无不与他人有着或大或小的关系,因此其认真和敏感程度决不亚于对物价、工资、住房等问题的关心。可是,大量的信息曾使我们心中不安:哈尔滨飞行员李鹏礼事件,合肥售票员陆忠事件,山东教师于元贞事件,他们全都死于歹徒刀下,而围观者众多却无一人挺身而出;在成都,一女学生落水后却有人为救人讨价还价,致使女学生在众目睽睽之下溺死;在南昌,歹徒于车上行凶,百余乘客无动于衷;以及乡干部竟当着群众的面给歹徒下跪求饶,见人欲自杀不思解救反而起哄取笑,见义勇为者无人理解致使生活陷于困顿等等,让人真有“茫茫宇宙人无数,几个男儿是丈夫”之感。可是,人情是否真已淡漠如秋日薄云?见义勇为、扶危救难是否已成无人继续的传统?不可否认的雷锋精神是否只是一种美好的回忆?

营口市的实绩对这个问题做出了回答。1989年,在营口市感人的事层出不穷,营口人民似乎创造了一种见义勇为、救危济困的“营口精神”。青年工人徐佐民、徐佐良兄弟为解救被侮辱的少女,与两名持刀歹徒拼死搏斗,徐佐民身中4刀,仍抓住歹徒死不放手,徐家70岁的老母带领儿媳全家上阵,终将歹徒抓获;光明小学6名小学生齐心协力救出落水少年;营口造纸厂职工医院全力抢救一位身上只有两元钱、生命垂危的山东民工,当从山东赶来准备“收尸”的家属看到转危为安的亲人时,跪在医生面前痛哭;个体司机陈凯临危不惧,机智地将两名手持菜刀的盗窃犯送到派出所;市团委、市工会干部奋力帮助居民扑灭大火;工人刘长春赤手空拳勇擒持枪逃犯;69岁的老人关凤武为救两名落入海水中的孩子而献身;91岁的老人隋均华奋力救出掉入井中的11岁儿童……这只是记者在短暂的采访中收集到的材料中的一小部分,助人于危难之中、面对邪恶无所畏惧的事例可以说在营口市举不胜举,在与营口人谈及见义勇为时,他们那兴致勃勃的神情让人感受到了一种美好精神的恢复。

很难说这些大量的感人事迹在一年中集中涌现只是一种巧合。它的出现,是因为我们民族嫉恶如仇、见义勇为、助人为乐的优良传统并未失去,有时它深深地埋藏于人们的心中,它等待着一种社会的呼唤和感召,而这呼唤、感召的实现则是社会工作者不可忽视和推卸的责任。当辽河抢险、徐佐民一家勇斗歹徒的事发生之后,营口市委立即指示新闻宣传机构进行了密集的宣传报道,同时组织了“辽河抢险报告团”,让群众自己教育自己、感动自己,并对见义勇为的英雄给予了隆重的表彰和一定的物质奖励,奖励的消息传出后,营口市民们说:“人家把命都豁出去了,奖励得再多咱也心服!”在此后的两个月中,营口市一下子涌现出了20多件见义勇为、助人为乐的感人事件,这无疑对营口市的社会工作者们是一个积极的启示:良好的社会风气的形成离不开社会的提倡,惩当惩之人则众人服之畏之,奖当奖之人则众人喜之趋之。在1989年3月2日到4月3日的一个月时间里,营口市委常委三次开会研究弘扬社会正气、宣传积极因素的问题,决定每季度一次在全市评选见义勇为、助人为乐的新人新事,并进行隆重的表彰和宣传,这项工作同时在基层普及,建立了对新人新事的发现、评选、表彰、奖励、宣传的完整系统,使之成为一项弘扬社会正气,有利于稳定、鼓劲的系统工程。俗话说:好事不出门,恶名传千里。而这项工程的目的,却是要好人好事扬名于世,让每一个人知道自己做一件好事的价值,让人们心中埋藏着的善良和美好一点一滴地发挥出来,让我们生活的社会中充满人与人之间的关怀和爱。

当营口市的社会工作者们一步步实施着他们的工程之后,我们似乎可以理解1989年在营口出现的见义勇为、助人为乐的良好风气是怎样形成的了。

这种良好的社会风气的形成,是来自两个方面的结合。第一个方面,是人们对社会安定、对友爱、关怀的渴望,以及人们心中并未泯灭的善良和勇气。可以说,每个人心中都有善的一面,在一定的机缘下,它可以形成一种崇高的表现。我们做一个假设。假如你是那位在辽河抢险中将自己价值万元的小船主动推下河救人的船主—当街道干部事后要给予这位船主经济补偿时,这位船主说:“您千万别掏钱,一掏钱就伤了我的心了!”假如你是这位船主,你此时体验到了什么?是不是自豪?因为你给别人带来的欢乐根本无法用金钱衡量,那是无价之宝!是不是愉快?因为你奉献出的东西得到了社会的肯定和称颂。这种奉献的愉快胜过得到的欢乐,因为这种体验可以使你感到自己的崇高,因而你可以感到一种充实的骄傲。可以说,谁也不愿拒绝这种体验,这种体验是人们可以一生拥有的财富,而且不可否认的是,每一个人都有获得这种财富的基础。第二个方面,是社会的提倡和激励,无疑这是形成社会良好风气的重要条件。我们提倡什么,称颂奖励什么,必定在人们心中产生相应的趋同意识,而这种提倡和有效的激励措施与人们心中固有的美好希望相一致时,便会在社会中形成良好的环境气候。营口的现实已证明了这一点。

我们的民族素有见义勇为、扶正抑邪、救贫济困的美好品德,长时间令人担忧的社会风气是否可以好转,我们完全可以做出肯定的回答,但作为社会工作者,必须做出不再犹豫的努力。为了进一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善党对工会共青团妇联工作领导的通知》的精神,帮助农村基层团干部提高政治素质和业务水平,从而健全和巩固农村基层团组织,促进农村团组织在新的形势下发挥更积极的作用,团中央组织部、团中央青农部和《农村青年》杂志特联合举办刊授乡村团校。

猜你喜欢

船主营口市冰凌
营口市材料价格补充信息
清唱剧 冰凌花 永远的赵一曼
冰凌花
顺手修补与救人一命
下船比上船更重要
下船比上船更重要
冰凌
冰凌花的梦
营口市材料价格补充信息
营口市材料价格补充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