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雕龙雕虫

1980-07-15叶永烈锳

读书 1980年8期
关键词:专著王力大众化

叶永烈锳

最近,八十高龄的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王力即将出版他的文集《龙虫并雕斋文集》。这“龙虫并雕”是一个颇为古怪而又含义深远的措词。王力教授对“龙虫并雕”作了如下解释:“古人有所谓雕龙、雕虫的说法,在这里,雕龙指专门著作,雕虫指一般小文章、小意思。龙虫并雕,即两样都干。”

王力教授是一个“龙虫并雕”的作家。他既写《古代汉语》、《汉语诗律学》这样的大部头学术专著,象《文心雕龙》一样“雕镂龙文”;也写《诗词格律十讲》、《诗词格律》之类的普及小册子,精心致力于“雕虫小技”。我以为,王力教授这种“龙虫并雕”的精神,是很值得赞扬的。

“雕龙”与“雕虫”,实际上就是提高与普及。“雕龙”之作很重要,这不言而喻,毋需多说。然而,普及工作却常常被人鄙视,以为那是“雕虫小技”,微不足道,是“童子所习”,而“壮夫不为也”。

这使我想到了科学普及工作。有的教授、专家写了几篇“豆腐干”文章(人们对千把字的科学小品的贬称),便有人认为有失于教授、专家的“身份”,似乎教授、专家只宜“雕龙”,不可“雕虫”。其实,真正的科学名家,却是一向“龙虫并雕”的。爱因斯坦是二十世纪的科学巨匠,曾写了许多普及相对论的小册子。法拉第被恩格斯誉为“最大的电学家”(《自然辩证法》,96页),居然给孩子们讲解燃烧之谜,写作科普小册子《蜡烛的故事》。华罗庚也是名家,却写过许许多多“雕虫”之作,如《从孙子的“神奇妙算”谈起》、《从祖冲之的圆周率谈起》、《从杨辉三角谈起》、《谈谈与蜂房结构有关的数学问题》等等。朱洗教授那“雕龙之作”——没有“外祖父”的癞蛤蟆受到科学界的推崇,而他却曾写过一百二十万字的科学普及读物!

为什么要提倡科学家们“龙虫并雕”呢?这是因为学术专著固然重要,但是一般群众读不懂。为了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科学文化水平,应当大力普及科学,把科学通俗化、大众化。在一九三五年陈望道同志主编的《太白》半月刊创刊号上,曾发表柳同志的《论科学小品文》一文,其中有这样一段精采的论述:“所谓科学小品文并不反对‘大品科学文体的存在。……目前大众需要科学知识,科学要求大众化。而大众实践的生活不许可有长的时间去从事科学研究,去读大本头的科学书。……这譬如一个苦力需要烟草,但财力只能使他零支的购买,他没有撮合整条的购买力,于是烟纸店中就有开盒零卖的供给。我们现在也与这相似,大众在现状下接受科学的赐与只能是一点一滴的,我们自然也只能适应这种要求,不然科学大众化就会变成为完全无意义的空谈。”今天,广大工农兵虽然已不再是“苦力”,但他们仍旧需要科学通俗化、大众化。只有这样,整个中华民族的科学文化水平才能一步一步逐渐提高。

科普读物是面向广大群众的,读者面广,影响甚大,其重要性并不亚于“雕龙”的学术专著。一位胸外科医师写了科普读物《脏病基本知识》,深受广大群众欢迎。因为心脏病是多发病,成千上万的心脏病患者是多么迫切需要懂得一点心脏病的基本知识。读者称赞这本书是“不说话的医师”。有的患者看了这本书,懂得了与心脏病作斗争的方法,治好了疾病,深有感慨地说:“真是一本书救活了一条命。”如果说学术专著是“阳春白雪”,和者甚寡,那么象《心脏病的基本知识》就属于“下里巴人”,和者甚众。同样,仍以王力教授为例,读过他数十万言的《汉语诗律学》的人不多,而他的《诗词格律十讲》才两万多字,先在《北京日报》连载,后由北京出版社出版,竟一印再印,广大读者爱不释手,这也足以说明决不可小看“下里巴人”。

“雕虫”虽属“小技”,真正要把“虫”雕好并非轻而易举,却是“纤巧难工”。有人写学术专著很在行,写科普文章觉得无从下手,因为篇幅那么短,又要写得通俗有趣,并不容易。这,正如鲁迅曾说过的那样:“我觉得至少还该有一种通俗的科学杂志,要浅显而且有趣的。可惜中国现在的科学家不大做文章,有做的,也过于高深,于是就很枯燥。……我以为只要科学家肯放低手眼,再看看文艺书,就够了。”(《鲁迅全集》三卷20页)在这里,“放低手眼”是把“虫”雕好的关键。

“龙”与“虫”,是不同的动物。恐龙虽大,昆虫虽小,大有大的用处,小有小的特长。不可重大轻小,也不可因小失大。王力教授“龙虫并雕”、“两样都干”,兼顾提高与普及两个方面,为我们作出了一个范例。

好呵,“龙虫并雕”!

猜你喜欢

专著王力大众化
保险理赔知多少
专著《众神狂欢》节选(评论)
新媒体技术对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的影响研究
新时期高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推进路径研究
你到底是谁
厉震林和他的电影研究
大众化时代的内在困境
翻译专著与教材的成功嫁接
用大众化方式推进理论大众化
一份炒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