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青年同志开始自修马克思李宁主义的几个问题

1954-08-23如潜

中国青年 1954年21期
关键词:马克思列宁主义经典著作列宁

如潜

同志们提出若干关于开始自修马克思列宁主义的问题,可是我没有解答这些问题的能力。因此,我只能借用我在书本上所仅仅读过的一些话来发言,以供同志们参考。如果我借用书本上的话借用得不恰当,那就说明我对于自己所借用的话还不理解,希望同志们指正。

有的同志问:“用自修的方法来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行吗?”我想,对于这个问题的答案应该是肯定的。

一九三八年十一月,“联共中央关于因‘联共(布)党史简明教程出版而应如何进行党的宣传工作的决议”中,曾一再地这样指出:“应当作为干部学习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的基本方法的,乃是已由老辈布尔什维克亲身经验所考验过的方法,即独立研究布尔什维克党底历史和理论的方法”,(见“马恩列斯思想方法论”三六六页)“必须打破那种有害的成见——以为只有在小组中才能学习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而其实,独立读书方法却是研究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时的主要方法和基本方法”(同上,三六九页)。

有的人或者还会这样想:这是十五年前的决议了,在那时也许是由于某种原因所以特别强调自修,现在就未必如此了。那么,让我们再看看今年二月一日《真理报》的一篇题为《更加提高党的教育的水平的社论》中所说的几句话吧:“不要忘记,老一辈共产党员自修共产党历史和理论的久经考验的方法,是我们干部和知识分子掌握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最重要的方法。现时我们的干部和所有的共产党员有着无限的可能来用自修的方法提高自己的理论修养。”可见无论是过去,或者是现在,自修的方法永远应当是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方法。这是久经考验行之有效的方法。

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是革命斗争经验的总结。这些理论,正如毛泽东同志所指示我们的,是人家所证明了的,面对于我们初学的人则是没有证明了的。我们若要掌握这些尚未被自己的经验所证明了的理论,要善于把这些理论运用于我们自己的生活和实际中去,就必须自己独立地深思熟虑这些理论,就必须自己独立地在生活和实际工作中去体验这些理论。在这一点上,是不能倚靠别人的,而别人也是《爱莫能助》的。因此,列宁认为自己用独立功夫的方法,乃是找寻真理的方法。他说:“不用相当的独立功夫,是无论在那一个严重问题中也找不出真理来的;谁害怕用功夫,谁就无法找到真理。”(见《列宁文选》第一卷,七三八页)用独立功夫,在一定的意义上说,也就是自修。

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方法是自修,这当然不是说在学习中一点也不需要别人的传授和指导。如果有那样的机会,有那样的条件,使我们能够得到别人系统的传授和具体的指导,那对于我们的学习当然是很好的了。可是,别人的传授怎样系统化,指导怎样具体化,那也只能推动与启发我们自己去从事一定的思维活动,推动与启发我们去实际中体验,而不能代替我们自己的思维活动,不能代替我们去实际体验。一个人掌握某一理论的过程。主要的乃是自己积极思维、自己实际体验的过程,只有经过这种积极的认识过程,才能把理论变为自己所能运用的武器。因此,就在得不到别人系统传授和具体指导的条件下,只要我们自己有决心,能够坚持不懈地去自修,那么,我们的学习也会是有效的。所以,“联共中央关于因一‘联共(布)党史简明教程出版而应如何进行党的宣傅工作的决议”中,也曾指出:“为着精通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理论,只要有志愿,有一定要达到这个目的的决心和坚毅品性就够了。”(见《马恩列斯思想方法论》,三六五页)

有的同志问:“自修马克思列宁主义是否就是自己阅读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经典著作?”如果这个问题是作为一个选择书籍的问题而提出的,那么,它的答案也应当是肯定的。自修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当然主要的应当阅读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经典著作。

列宁谈到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时曾说过:“其中每一句话都是可以信任的,其中每一句话都不是凭空说出,而是根据浩繁的历史和政治材料写成的。”(见:《论马克思恩格斯及马克思主义》,四○八页)毛泽东同志号召全党干部

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应以《苏联共产党(布)历史简要读本》这部经典著作为中心材料时也说过:“《苏联共产党(布)历史简要读本》是一百年来全世界共产主义运动的最高的综合和总结,是理论和实际结合的典型,在全世界还只有这一个完全的典型。”(见《毛泽东选集》第三卷,八二三页)列宁对于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所作的评价,毛泽东同志对《苏联共产党(布)历史简要读本》这部经典著作所作的评价,也正是对于为什么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要读经典著作这个问题的答覆。

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经典著作是普遍真理,是客观世界的真实反映,因而它是人类高度发展了的科学,“是关于自然和社会底发展规律的科学,是关于被压迫和被剥削群众革命的科学,是关于社会主义在一切国家中胜利的科学,是共产主义社会建设的科学”(见斯大林:《马克思主义与语言学问题》,六二页)。因而对于缺乏一定的各种基本科学常识的人来说,就不是“一目了然”地一读就懂的。因此,为了读懂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经典著作,就应该获取一定的各种科学的常识。例如:关于马克思主义的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常识,和一定的历史常识与必要的自然科学常识。这些常识愈多,就愈有助于理解与掌握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原理。我们从经典著作中所学得的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原理,就像禾苗,而各种科学常识就像养料。要使我们的禾苗能够发育滋长,能够开花结实,就要养料。因为马克思主义“是共产主义从人类知识总和中产生出来的标本”(见《列宁文选》第二卷,八○二页)。

自修马克思列宁主义主要应阅读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经典著作,当然不可了解为就是死读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书。加里宁说:“当人们说到学习马列主义的时候,往往以为只应当读马克思主义书籍,即马恩列斯底著作。其实,不仅是读这些著作。任务在于无论是哪种书都要按马克思的方法,按列宁的方法,按斯大林的方法去阅读。”(见《论共产主义教育》,五○页),因此,当我们自修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经典著作时,不仅要读他们的书,而且要用他们的方法去读他们的书。克鲁普斯卡娅写道:“列宁从头至尾在革命斗争的各阶段上研究马克思著作的道路,不仅帮助我们更好地、更深刻地了解马克思,而且还帮助我们更好地、更深刻地了解列宁自己,了解他研究马克思著作的方法和把马克思学说实现到实际生活中去的方法。”(见《向列宁学习工作方法》,三○页)

应当特别强调的就是“把马克思学说实现到实际生活中去的方法”,是一切学习马克思主义的人所必须采取的方法。列宁指示说“如果说,研究共产主义只限于通晓共产主义著作、书本和小册子里的东西,那末我们也就很容易造就出一些共产主义的书呆子或吹牛家,而这是往往会使我们受到损害的,因为这种人虽把共产主义书本上的东西都读得烂熟,却不善于将这一切知识融会贯通,也不会按共产主义的真正要求去实际行动。”(见《列宁文选》第二卷,八○○页)毛泽东同志教导我们中国的同志们说:“对于在职干部的教育和干部学校的教育,应确立以研究中国革命实际问题为中心,以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则为指导的方针,废除静止地孤立地研究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方法。”(见《毛泽东选集》第三卷,八二三页)有些人读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书所以读成了书呆子,和他的读书方法是分不开的。因为他用的不是马克思列宁的方法,而是静止的孤立的方法。因此,马克思列宁主义经典著作是好的,但他却没有从其中得到好处。俄国有一位批评家早就说过:“问世的优良书籍很多,可是,这些书籍之所以优良,是仅仅对于那些会读这些书的人们而说的。”我们读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经典著作,也要会读。怎样才算会读呢?对于我们的读者来说,就是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之失,射中国革命之的。”

有的同志问:“怎样才算有系统地读书呢?”我想:“顾名思义”,所谓有系统地读书,就是说不可“杂乱无章”地、“东鳞西爪”地、无目的地抓起什么来就去读什么,而是要围绕着自己在一定时期内所学习地问题,有目的、有计划地去读有关这些问题的书,要历史地、全面地去了解我们所学习的问题。

为什么要历史地了解我们所学习的问题呢?因为每一种现象以及研究每一现象的理论,都有它自己的历史发展过程,只有了解了它的历史发展过程是怎样的,才能更清楚地了解它现在的是怎样的。因此,历史地了解第一个问题的方法,是学习社会科学的一个重要的科学方法。列宁说:“在社会科学问题上最可靠的方法,为真正获得正确看待这个问题的技能而不致迷失于许许多多细枝末节或各种各色争执意见中所必需的方法,为用科学眼光看待这个问题的最重要的方法,就是不要忘记基本的历史上的联系,而要对于每一问题都根据某种现象在历史上怎样产生出来,以及它在发展中经过了怎样一些主要阶段的情形去观察,并根据它的这种发展情形去观察究竟这个现象现在成了什么。”(见《论马克思恩格斯及马克思主义》,四○七页)“……观察任何一个问题,例如资本主义以及人与人间的剥削关系怎样产生的问题,社会主义问题,社会主义怎样出现以及它是从怎样一些条件中产生出来等问题一样,——为要能切实地,确信地观察每一个这样的问题,都要从历史上把它的全部发展过程考察一下。”(同上,四○八页)因此,当我们学习某一问题的时候,如果能够有计划地把有关某一问题的历史发展过程的必要书籍,都读一下,那就是有系统的读书了。

为什么要全面地了解我们所学习的问题呢?因为每一种现象都不是孤立存在的,某一现象的构成,也不是单纯的一种因素,可能有许多因素;因而反映每一现象的理论,也不是单纯的一个方面,可能有许多方面。列宁指示人们研究国家问题时说:“……每个想切实思考和独立领会这个问题的人,都必须再三加以研究,反覆加以探讨,从各方面加以思考,以求获得一个明白透彻的了解。”(同上,四○六页)所以当我们研究每一问题时,就不应只注意问题的某一方面而忽略问题的其他方面,更不应该抓住问题的个别部分而当作问题的全部。加里宁说:“当你们独自阅览时,你们只了解到一面,即令了解了三面,还

是没有了解到第四面。终于把四面全都了解了。那知这东西不是一个平方体,而是一个立方体,却总共有八面。”(见:《论共产主义教育》,四八页,因此我们应当尽可能地注意某一问题的各个方面,只有把问题的各个方面都研究过了,才能避免“只知其一,不知其二”的片面性,虽然每一问题的各个方面,并非都是主要的,但也只有把问题的各个方面都研究过了才能抓住问题的主要的方面。如果我们研究某一问题时能够有计划地把有关这一问题的各个方面的必要的书籍都阅读一下,那也就是有系统的读书了。

当然,有关每一问题的历史发展过程的书,和有关每一问题的各个方面的书,不是“一口气”就可以读完的,也不是一下就都能懂的,还必须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去读。从这种意义上来说,那么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读书,也算是有系统地读书了。

有的同志问:“记读书笔记是否就是抄书?”我想:笔记虽然有多种多样,但不论哪一种,都不可把它当作只是一件单纯地、机械地抄写书本的事情来做。

例如,有一类读书笔记,是把自己读书时的理解、体会、心得,用笔记的形式有组织、有系统地表达出来的笔记。这类笔记是反映自己读书的收获的,显然不应当是抄书了。又如,还有一类读书笔记,虽然是把书中的基本内容和个别重要的地方记了下来,便于复习或备用的笔记,但是也不可把它当作只是一件单纯地、机械地抄书的事情来做。因为一本书也好,一篇论文也好,都不会是“三言两语”而是“千言万语”。我们要从书中的“千言万语”中掌握其基本思想,那就必须用自己的思想去概括,而不应当照抄原书。由于笔记是概括书中的基本思想的,因而就须要简明扼要地去记;由于笔记是自己的,因而就应当在不失书中原意的条件下用自己的语言去记。如果一字一句照抄原书,那就成了原书的抄本了,怎么能算是自己的笔记呢?

有的同志认为:要从书中丰富的内容里,自己简明扼要地概括出它的基本思想来,这实在是太困难了。我想,应当承认这样做是有困难,但有困难并不等于不可能。大家知道:《共产党宣言》这部经典著作,全书四章共约二万余字,而恩格斯在一八八三年为《宣言》的德文版所写的序文中(原文见《共产党宣言》,莫斯科一九四九年中文版,一五页),仅仅用了二百多字,就把《宣言》的基本思想概括出来了。这是《宣言》的作者之一自己概括的,可见他们一切的巨著,也是《允许》人们这样去概括而且能够这样去概括的。至于说到要我们也这样去做,实在不容易,这确是事实,可是,正因为是不容易的,所以才须要用艰苦创造的精神去做,而且也只有这样去做,才能达到记笔记的月的——掌握书中的基本思想。

写笔记不可以抄书,这也并不是说在任何情况下任何一句也不可抄。对于某些重要的个别地方,某些对于自己有特殊用途的地方,是可以摘录的。但是,就是这种摘录,也必须是有目的、有意义地去摘录。否则,一部《洋洋数万言》的著作,你该去摘录哪一段哪一句呢?为了找出那些重要的地方和那些对自己有特殊用途的地方,也就非用一番思考不可。有经验的人告诉我们说,读书笔记的记法应该是:“从许多当中取一点,从一点上反映许多”。我想,所谓“从许多当中取一点”,就是说不能把全书一字一句都记下来,只能简要地记一点;所谓“从一点上反映许多”,就是说不是随意取一点,而要取那能够反映在许多字句中所包含的基本思想的一点。可是,如果不用一番思考,又怎能从许多当中取出能够反映许多的那一点呢?就是选定了某一点要摘录,也必须注意一下在你所摘录的那段话的前面和后面,讲的是些什么,如果不顾全篇基本精神,不注意你所摘录的那段话是何种情沉下讲的只是《断章取义》地,或“不求甚解”地摘录下来,那么到了将来引用这种摘录的时候,就有发生错误的危险。为了避免错误,也就要在摘录的时候用一番思考了。

此外,同志们还提出了许多关于读书的困难问题,这里不能一一都谈了。总之,在自修中,不同情况的同志,都会有些不同的困难的,但是不要害怕困难。列宁号召青年学生们要读马克思、恩格斯的著作时说:“……也许有人起初又会因为遇到叙述上的困难而感觉害怕,所以我又要预告你们不要因此懊丧,初次阅读时不甚明了的地方,下次再读的时候,或是后来稍微从别一方面来研究这个问题的时候,就可明白的。”(见《论马克思恩格斯及马克思主义》,四O五页)当列宁指示青年学生们要读恩格斯所著《家庭、私有财产及国家底起源》一书时又说:“当然,这部著作不是所有各部分都叙述得一样浅近易懂:其中有几部分,是预计到读者已具有相当历史和经济知识的。可是我又要说:“如果你们读这部著作时不能立刻全部了解,那也不必懊丧。这种情形几乎是每个人都不免要遇到的。可是,当你们以后一旦发生兴趣而再来加以研究时,就一定会达到即令不是全部通统明了,也能明了其中绝大部分的。”(同上,四○八页)列宁的这些指示,我们在读书中必须遵守,不要害怕困难,不要因暂时读不懂而懊丧,不要急于求成,而要苦心钻研,循序渐进。

过去曾有人集了几句古词,用以比喻做学问所必经的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昨夜西风凋碧树,独登高楼望尽天涯路。”这是用以比喻开始学习时,只觉得知识像登高楼望远路一样,茫茫然,无边无际;第二阶段是:“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惟悴。”这是用以比喻在学习中,由于渴望求知,艰苦努力,弄得身体疲弱了,但仍坚持不懈;第三阶段是:“众里寻他千百度,回头蓦见那人正在灯火阑珊处。”这是用以比喻曾经千百次钻研未得的知识,终于有一天“豁然贯通”地找到了。打这个比方的人最后还强调说,没有个不经过第一、第二阶段就能一下子跳到第三阶段上的。我们免得这个比喻,确保经验之谈,它在一定意义上,在某种程度上,是反映了人们获取知识的过程和规律的。

猜你喜欢

马克思列宁主义经典著作列宁
走进经典著作的深处
大学生经典文献阅读情况调查
列宁晚年意识形态思想及其当代启示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确立
论毛泽东的马克思主义观
论共产党员的修养(四)
一部需要所有中国大学学生和教授阅读的经典著作
阅读经典著作的重要性
民意调查:列宁和斯大林及其在历史上的地位
列宁的赠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