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所看见的苏联青年

1954-08-23梁步庭

中国青年 1954年21期
关键词:实习生苏联工厂

梁步庭

苏联青年熟爱劳动也善于多动

我们访问新西伯利亚的老工人那乌莫夫时,他这样说:“如果我不劳动,我就感到寂寞。”他非常热爱自己的工厂,一天也离不开她。他的母亲七十三岁了,去年还要求工作。巴库七十四岁的老工人阿里也夫,一生都在孜孜不倦地工作,几次拒绝了退休,而且现在还进行着第十八个重要的发明。

苏联青年没有辜负党和这些前辈的教养,他们把自己的青春和建设社会主义的伟大劳动紧密地联紧在一起,从劳动中寻求快乐,创造幸福。在建设列宁运河的伟大工程中,发生过这样一件小事情,这个故事成为这个伟大工程中的一段美丽的插曲。在千万个建设运河的劳动者中,有一个普通的姑娘,她是建筑学院的毕业生,共青团员,她的父亲原是苏军中的师长,卫国战争中牺牲了。姑娘忍受着这个沉重的打击,参加了列宁运河的建筑工程。在工程快要完成的时候,突然,她摔伤了腿。她在医院里度过的那些时日里,她感到离开劳动比失掉父亲更难忍受。不管姑娘怎样焦急,她的健康的恢复仍然比她所希望的要慢的多。通航典礼开始了。许多人都为这个姑娘不能参加这个典礼而感到遗憾。但是,人们想错了,在他们的欢呼声中,有一个熟悉的然而非常微弱的声音,那正是姑娘的声音——原来她还是挣扎着来了。姑娘固执地拒绝了人们的劝阻,激动地说:“我终于看见了我们苏维埃人民这一光辉劳动的成就!在这个伟大的劳动中,也有我的一份,我有权利看见它。看见了它,我多么高兴!多么幸福!对于我,这要比任何治疗都更有效。”从这个普通姑娘的身上,我们可以知道苏联青年是怎样看待劳动的。在不久前,在苏联青年中展开的参加开垦荒地的运动,也告诉了我们这一点。他们临行时誓言多么豪迈:“苏联青年从来不找轻松的生活——我们的共产党就是这样教导我们的。”

苏联青年从来不满足于已有的劳动成就,时时刻刻都要求自己劳动得更多、更好些,为了劳动得更多更好,在工作时他们就设法使每一个劳动日中的一分一秒时间,都能被充分利用,并努力提高自己的劳动质量。在业余,他们就努力的钻研和提高技术,以争取更大的劳动成就。他们认为墨守成规,只是在前人开辟的路子上走呀走的,这是一种懒惰的行为,是青年人的耻辱——假如你是青年,你就耍创造、就要开辟出新的路子来。

为了帮助青年学习与掌握技术,苏维埃国家给予他们各种方便。工厂里设有技术学校,各种技术专修班,夜校和函授学校,每年均有一大批专为学习用的拨款。较大的工厂,还有专为一定技术和文化水平的工人设立的夜大学,夜大学的课程和正规大学差不多,讲师也是从大学中将来的有声望的教授。

青年工人的业余时间中,有相当部分是用在技术学习中的。他们除了根据自己的要求分别参加上述各种学校和专修班进行学习外,还在文化宫的帮助下,组织各种业余的技术学习和技术研究小组,进行学习、研究和创造发明。

由于劳动的熟练和技术的提高,他们在劳动时,就不是那样地繁重与劳累,而是越来越轻松、越愉快。他们几乎每个人都能合理地、有计划有节奏地安排自己的劳动、学习和休息,像钢琴家有节奏有韵律地敲打着自己面前的键盘一样。

苏联青年十分尊重自己的劳动,也十分尊重别人的劳动。不论他担负的是哪一种劳动,从作家到擦地板,他都那样安心与认真。如果他劳动得好,他自已就会因此感到极大的幸福和愉快。巴库旅馆的一位伙房工作人员就对我们这样说过:“我的劳动能为中国同志鉴赏,我感到十分高与,我要把我的工作做得更好,使大家吃着对口,看着对眼。”这是一种多么高尚的情感。

他们不仅因自己的劳动成就而感到愉快、也为别人的成就而高兴,不仅关心个别人的成就,而且首先更加关心着集体的成就。在社会主义竞赛中,就是贯串着这种精神的。任何个人或小组如果获得了新的经验和发明,就立即传播到全车间、全工厂中去。先进单位完成了任务,就尽力帮助那些较落后的单位赶上去;老工人都以培养青工为自己的光荣职责,他们都在自己的日记中记录着自己为工厂培养了多少青工的数字。

苏联青年的劳动精神和劳动态度使我们受到极大的感动,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们每个青年人,如果认真地问问自己:你的工作日是否充实?你是否真正掌握了自己的劳动?你是否在安心和认真地劳动着?你是否关心着别人的和集体的劳动?那么,你就会知道,苏联青年在劳动中所表现出来的这些高尚的品质,多么值得我们学习。

苏联青年的文化生活和业余休息

在苏联,如果你不善于休息,那么你的生活就会被认为是不健全的生活。苏联青年是善于劳动、善于学习又善于休息的。

苏联青年的休息生活是多样性的!富有文化内容的。参观博物馆、逛公园、郊游、旅行、看戏、看电影、进行各种体育的和文学艺术的活动等等。

许多人家里都订有各样报纸和杂志。我们到工人

沙甫诺夫家里去作客时,就看见他为自己、妻子和自己的小孩子订的真理报、新西伯利亚真理报、星火杂志、女工杂志、少先真理报等。在自己的书橱中,还放置着许多文艺的和政治的书籍。书籍和报纸是他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东西。

每个学校和工厂都有自愿组织的各种体育和文艺小组。在我们参观的日丹诺夫印刷厂、斯大林汽车工厂、莫斯科大学以及其他一些工厂和学校中,都组织有这种小组,其中包括音乐小组、戏剧小组、吹奏小组、歌唱小组、舞蹈小组、朗诵小组、手工艺小组、绘画小组、雕塑小组以及滑雪、滑冰、冰球、摩托、射击等体育小组,这些小组除了日常的练习之外,还定期组织比赛和演出。这些业余的文化活动,不仅培养了他们的艺术鉴赏能力,扩大了他们的文化视野,而且也使他们更加热爱生活,更加热爱自己的工作了。

政府文教部门,文学艺术团体和文化界的著名人物,对于他们的业余文化活动,给予极大的重视和帮助。许多作家、诗人、艺术家和著名演员经常到工厂、学校中去进行指导,还帮助他们修改创作,训练骨干,推荐演出节目,出版指导手册。全苏和各地的群众艺术馆、青年团、文化宫和少先宫等组织在这一方面也作了巨大的工作。

在这种环境中生长起来的苏联青年,每个人都是有一定文化教养的,他们的天才和智慧可以得到发挥。他们有着高尚的情操和志趣。

在莫斯科,一天夜里,我们碰见一个小姑娘,冒着雨走到普希金像前默默地献了一束花。这是件小事,但我们可以从这个小事中看见苏联青年和儿童的有教养的生活。

在列宁格勒日丹诺夫少先宫里,我们看见了许多优秀的儿童创作。雕塑像“十年级生”是个很好的作品。参加过全苏联展览,作者只有十六岁。三一四校九年级生卡聂耶夫的油书《列宁格勒的春天》,引起了我们代表团中所有美术家的喝彩。

在访问巴库音乐小学时,一个只有十岁的三年级生,用钢琴为我们弹奏了他自己作的两首曲子。

在参观罗斯托夫儿童铁路的时候,站长告诉我们,在他们那里曾有一个小司机,提出过关于运转系数的合理化建议,这个建议受到极大重视,并提到科学院讨论。

我们沿途碰见过许多十岁左右的儿童,他们都读过普希金、莱蒙托夫、托尔斯泰、屠格涅夫等人的作品,高尔基、奥斯特洛夫斯基和马雅可夫斯基的就更不必说了。如果你喜欢的话,他们随时可以给你背诵出一些优美的诗句来。

健全的生活,培养了苏联青年的健全的智慧、健康的体魄和优美的性格。我们所看见的苏联青年,都是那样的富有才华,那样的活泼、健壮、乐观、开朗、纯真和朴实。在城市如此,在最偏远的西伯利亚的农村也没有两样。

苏联青年熟爱中国人民和中国青年

我们访问苏联的五十天中,每时每刻都是生活在伟大的深厚的友谊中。这种友谊,有时鼓舞得我们跳起来,有时又感动得我们流泪。直到现在,我还找不到能够正确而充分地表达这种情感的适当的词汇。

在任何地方,只要发现我们是中国代表团的团员,他们就会自动地跑过来和我们打招呼、握手、献花和问候。在列宁山上,我们碰到一个青年,因为语言不通,他就用他粗大的手把我的手紧紧地捺在他的心上,直到我向他表示:我巳经知道了他的心怎样在跳动时为止。

在列宁格勒日丹诺夫少先宫里,陈列着三一八校九年级生、十六岁的小姑娘叶菲莫娃。伊丽娜的作品——名为《新中国青年》的雕塑像。小作者没有到过中国,也没有更多地看到中国青年。她却相当成功地通过她的作品,表现了中国青年的勤劳、勇敢、聪慧和充满着对于未来的信心的光辉形象。这就可以想像,如果没有对中国青年的深刻了解和热爱,是不可能创作成功这个作品的。

当那些普通的苏联儿童,自动跑过来问候我们,并要我们转达他们对毛主席,对中国人民、中国青年和中国儿童的祝福的时候,我们每个人的眼里就立刻充满了泪水。在新西伯利亚,我们的车子快开的时候,一个九岁的女孩子阿尔卡契娅,好像有天大的事情一样,气喘喘地跳到车上来,她问我们“毛主席有女儿吗?”并要我们给毛主席和他的女儿带好。我们只有以热烈的吻来答谢她。

可能在我们每个人的友谊生活中,都有过这样的经验:当别人给了你帮助,为你牺牲了一些个人的幸福但又不肯告诉你,而且还像对你没有做什么事情一样的时候,你就会立即觉察出这种纯朴的友情有多么深厚,有多么难得!可是这样的事情,在中苏两国人民的友谊中却是常常发生的。

莫斯科斯大林汽车工厂,接待了一百个中国实习生,这件事忙坏了苏联的技师和青年团员们,他们常常牺牲自己的休息和星期天来教他们俄文,教他们技术或带他们出去玩,好像他们除此之外再无别的事情,除中国实习生之外并无更亲近的人一样。这样,他们还恐怕实习生因为紧张的学习累坏了身体,于是就背着实习生暗暗地将自己的伙食结余补助给他们,而且当实习生发觉之后提出询问时,还摇着头不肯承认。

每个苏联技师,都喜欢回答实习生提出的任何问题,假如他“从你的眼睛里,还知道你有疑问”(一个苏联技师的话)时,他是无论如何也不会放你走的。如果别人来找他,他就推辞他在另外的时间再来,如果电话响了,他就乾脆把实习生带到室外去,并且说:“只好让他等等了,你的时间最宝贵!”难道真的只有实习生的时间最宝贵么?这只不过是友谊!

例子是说不完的。让我们以斯大林格勒一位老太婆和莫斯科两位小姑娘的话来作结束吧!

“我有两个儿子,在保卫斯大林格勒时牺牲了。我信任你们,我了解你们,我们过去过着一样悲惨的生活,现在又一起来建设新的生活,我们有多么亲近啊!”

“我没有去过中国,但爸爸妈妈和老师常常讲中国。我了解中国,我爱中国,我们两个国家团结起来了,帝国主义永远也不能破坏我们的友谊!”

猜你喜欢

实习生苏联工厂
儿科临床医学实习生与住院医师结对带教模式的探讨
为什么工厂的烟囱都很高?
苏联出版节的由来及其变迁
中草药房实习生带教工作探讨
儿科实习生四诊能力的培养
离散制造MES在照明工厂的实施与应用
最牛实习生
苏联克格勃第五局
挥之不去苏联人心态
关于苏联解体:你所了解的一切都是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