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河道侵蚀与岸线稳定性分析

2024-05-18李杰

大科技 2024年16期
关键词:水生栖息地泥沙

李杰

(安徽省亳州市谯城区河道保护管理中心,安徽 亳州 236800)

1 河道侵蚀的成因

1.1 水流速度和流量的影响

水流速度和流量的变化不仅能够加速侵蚀过程,还与泥沙输移、水质和水生生物的健康有关。①水流速度的增加对侵蚀过程产生显著的影响。快速的水流能够有效地切割和侵蚀岸线,导致土壤和岩石的逐渐消失。水流的速度与动能相关,速度越高,动能越大,对岸线造成的侵蚀作用越强烈[1]。②流量的变化也对侵蚀产生影响。高流量通常与大量的泥沙和碎屑物质一起被悬浮和输移,增加了侵蚀的概率。③水流速度和流量的变化还与水生生物的栖息地和繁殖条件相关。过高或过低的水流速度和流量可能破坏鱼类产卵地点或水生植被的栖息地。

1.2 沉积物输移与泥沙沉积

沉积物输移是指河流中颗粒物质的悬浮和运动,通常包括泥沙、碎屑和岩石碎片。①泥沙和碎屑的输移:随着水流速度的增加,水流能够悬浮更多的颗粒物质,使其沿河道输送。这些颗粒物质在河流中磨擦和撞击河岸,导致岸线的物质流失。泥沙的输移通常与侵蚀程度成正比。②泥沙沉积对水生生物和水质产生重要影响。虽然泥沙是自然的河流成分之一,但过量的泥沙沉积可能导致水混浊,影响水质。这对于水生生物的生存和繁殖条件产生负面影响,尤其是对于底栖生物和鱼类来说。③泥沙沉积也影响了河床的地貌。随着泥沙在底部沉积,河道的形状和深度会发生变化,从而进一步影响水流速度和岸线侵蚀过程。这种地貌变化可能导致水流受阻或加速,对岸线稳定性产生不同的影响。

1.3 人类活动与土地利用的关联

不适当的土地管理、城市化和农业扩张都与河道侵蚀紧密相关,产生了复杂的影响。①城市化对河道侵蚀产生显著影响。城市地区的道路、建筑和排水系统改变了地表的渗透性,增加了径流,导致河流的水流速度和流量波动。城市化还导致了土地表面的硬化,减少了土壤保护性覆盖层,使岸线更容易受到侵蚀。②农业活动与土地侵蚀紧密相关。农田的开垦和植被的清除会导致水流速度的增加,泥沙的输移和岸线的侵蚀。过度的农业化肥和农药使用还可能导致水质恶化,对水生生物产生不利影响。③不适当的土地管理和土地利用规划可能导致岸线稳定性问题的恶化。缺乏维护和保护岸线的政策和实践可能加剧侵蚀问题,对生态系统和社区产生负面影响。

2 岸线稳定性与土地利用的关系

2.1 城市化对岸线稳定性的影响

城市化过程中的道路建设、房屋建筑和城市基础设施的发展改变了沿岸土地的性质,进而对岸线产生影响。①城市化增加了硬质表面的覆盖,这导致了雨水径流的迅速排放,增加了洪水风险,同时减少了土壤保持和岸线稳定性的能力。城市地区的大面积铺设混凝土和沥青会导致水流速度的显著增加,从而加剧了岸线侵蚀。②城市化改变了岸线土地的土地利用类型。这种土地用途的改变导致了岸线植被的减少,失去了植被提供的护岸效应。城市化还伴随着土地改造和填海活动,直接破坏了自然岸线。③城市化增加了污染物输入河流的可能性。这不仅对水生生物有害,还可能导致岸线沿河道部分的腐蚀和污染。

2.2 农业活动与土地侵蚀

农田开垦、种植和灌溉等农业实践对岸线和河流生态系统产生多方面影响。①农田的开垦和植被清除导致了土壤的暴露,使岸线更容易受到侵蚀。植被的根系在保持土壤结构的同时,还有助于减缓水流速度,减轻了岸线侵蚀。然而,农田的大面积开垦破坏了这一天然护岸系统。②农业实践涉及大量的化肥和农药使用,这可能对岸线稳定性产生负面影响。过量的化肥和农药可能被冲刷到河流中,污染水体,对水生生物产生害处。同时,这些污染物可能导致水质恶化,加速了岸线侵蚀。③农业灌溉也与岸线稳定性紧密相关。农田的灌溉可能导致水流的改变和增加,进而影响河流的水流速度和流量。这可能加剧岸线侵蚀,特别是在干旱地区,水资源有限的情况下。

2.3 自然生态系统的保护与岸线稳定性

具体内容如下:①湿地和河岸林等生态系统具有出色的护岸效应。它们的根系能够稳固土壤,减少水流速度,有效地减轻了岸线侵蚀。这些生态系统还能够吸收过多的水分,降低洪水风险。②海滩和滩涂是自然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提供了有效的岸线稳定性保护。它们能够吸收波浪能量,减轻沿海侵蚀,同时还是重要的野生动植物栖息地。③维护和恢复这些自然生态系统对岸线稳定性的保护至关重要。通过合理管理和保护这些生态系统,可以有效地减轻岸线侵蚀问题,同时提供生态系统服务和生物多样性保护。

3 环境影响评估

3.1 河道侵蚀的生态影响

生态学家们一直在研究河道侵蚀如何影响生态系统,以下将详细讨论其中的3 个方面。

(1)河道侵蚀对水生生物的生存和繁殖条件产生了直接影响。岸线的侵蚀可能导致水中泥沙浓度的增加,这可能会影响水生植被和底栖生物的生存。一些水生生物,特别是鱼类的繁殖需要适当的水质和栖息地,而岸线侵蚀可能改变这些条件,对鱼类的生命周期产生不利影响[2]。

(2)河道侵蚀也会影响栖息地的稳定性。河流和湿地等生态系统提供了重要的栖息地,支持多样的植物和动物。然而,侵蚀过程可能导致栖息地的破坏和丧失,这对于依赖这些栖息地的野生动植物种类来说是一项威胁。河道侵蚀破坏了栖息地的完整性,可能导致一些物种的数量下降和生态平衡的破裂。

(3)河道侵蚀还可能导致土壤和植被的丧失,影响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沿着河流的土壤和植被扮演着固定泥沙、过滤水质和减轻洪水的重要角色。岸线侵蚀可能导致这些生态系统元素的丧失,对水循环和生态系统的功能产生负面影响。

3.2 岸线稳定性对水质的影响

(1)岸线侵蚀可能导致土壤和沉积物的输送到水体中,增加了水中的泥沙浓度。这种情况对于水质不利,因为高泥沙浓度可能导致水混浊,降低了透明度。此外,泥沙中可能含有污染物,如重金属和有机物质,这些物质对水生生物和水体生态系统产生有害影响。

(2)岸线侵蚀还可能导致养分的输入增加。土壤中的养分(氮和磷)可能被输送到水体中,从而引发水体富营养化的问题。富营养化通常导致水体中藻类的过度生长,形成藻华,对水质产生不利影响。此外,藻类的死亡和分解可能导致溶解氧的减少,对水生生物产生有害影响。

(3)岸线侵蚀还可能影响水体温度。岸线稳定性的改变可能导致水体加热,尤其是在城市地区,城市岸线的混凝土和沥青会吸收和储存更多的热量。水体温度升高可能影响水中生物的生态学,对鱼类和其他水生生物的生存和繁殖条件产生不利影响。

3.3 基础设施和岸线稳定性的关系

(1)河流和海岸地区的城市化和基础设施建设通常需要填土、堤坝和河堤工程。这些工程可以改变河道的水流模式,可能导致水流速度和流量的改变,从而增加了岸线侵蚀的风险。此外,堤坝和其他基础设施可能会改变河道和岸线的地貌,进一步影响了岸线稳定性。

(2)基础设施建设通常需要大面积的土地开发,这可能导致土壤暴露和植被的清除。这些因素使岸线更加容易受到侵蚀。土地的硬化和城市表面的覆盖也增加了降水径流,使洪水事件更频繁,加剧了岸线侵蚀。

(3)基础设施建设可以通过人为措施来改善岸线稳定性。例如,防波堤、护坡和护岸等结构可以减少岸线侵蚀的风险。这些工程可以改变水流动力学,减轻波浪和流动对岸线的冲击。然而,这些结构需要定期维护,以确保其有效性。

4 河道侵蚀的监测与预测方法

4.1 遥感技术在监测中的应用

(1)遥感技术可以提供大范围和高分辨率的数据。卫星和飞机遥感能够覆盖广大地区,获取大规模的数据,这对于监测广泛分布的河道侵蚀现象非常有利[3]。这些技术还能够提供高分辨率的图像,能够捕捉到小尺度的变化,帮助识别侵蚀迹象。

(2)遥感技术具有时间序列的能力。通过反复的遥感数据获取,可以跟踪河道侵蚀的发展趋势和速度。这使得监测人员能够更好地理解侵蚀的演变过程,及时采取措施应对风险。

(3)遥感技术可以整合多源数据,包括可见光、红外、雷达和地形数据。这多元化的数据源有助于全面了解河道侵蚀现象。通过不同波段和传感器的数据融合,可以提供更多的信息,用于分析和监测侵蚀过程。

4.2 数值模拟和模型预测

(1)数值模拟和模型预测可以提供详细的侵蚀过程分析。这些模型能够模拟水流、泥沙输移、土壤侵蚀等复杂的物理和地质过程。通过模型,可以分析不同条件下的侵蚀速度、热点区域和风险因素。

(2)模型预测可以用于制定侵蚀的未来预测和风险评估。通过输入不同的气象、地质和土地利用数据,模型可以预测未来侵蚀趋势,帮助决策者采取有效的管理措施。这对于河道管理和防洪规划非常有帮助。

(3)数值模拟和模型预测可以用于评估不同管理措施的效果。模型可以模拟不同工程和保护措施的影响,帮助决策者选择最合适的措施来减轻侵蚀风险。

4.3 实地调查与数据分析

(1)实地调查提供了真实的地理信息和监测数据。通过实地测量,可以获得河道侵蚀的实际情况,包括河道宽度、河床高度、泥沙深度和水质信息。这些数据是监测和研究的基础,有助于建立模型和验证遥感数据的准确性。

(2)水质采样和沉积物样品的收集是评估水体和泥沙中污染物浓度的关键步骤。这些样品提供了关于水体健康状况、污染程度以及悬浮固体物质的信息。数据分析可以揭示与水质和泥沙相关的生态风险和环境问题。

(3)地理信息系统(GIS)分析有助于整合和可视化多源数据。通过GIS 技术,可以将遥感图像、模型模拟结果、实地调查数据和水质数据集成到一个统一的平台中。这提供了更好的数据管理和分析工具,帮助决策者更好地理解河道侵蚀的复杂性。

5 岸线稳定性保护措施

5.1 岸线工程与防护结构

(1)岸线工程和防护结构可以有效地减少水流和波浪对岸线的冲击。例如,堤坝、护坡、防波堤和护岸等结构可以分散波浪能量,减少波浪对岸线的侵蚀作用。这些工程可以有效保护沿岸土地、房屋和基础设施,降低侵蚀引起的损失。

(2)这些结构还可以改变水流动力学,有助于维护河道和海岸的稳定性。堤坝和护坡可以减慢水流速度,有助于减轻土壤侵蚀。防波堤和护岸结构可以在河口和沿海地区减少泥沙淤积,维护导航通道的通畅[4]。

(3)岸线工程和防护结构的设计需要考虑生态系统的保护。一些结构,如生态堤坝和人工珊瑚礁,旨在保护岸线稳定性的同时提供栖息地,有助于生物多样性保护。这种生态友好型的设计有助于平衡岸线保护和自然资源保护之间的关系。

5.2 植被恢复与保护

植被的根系有助于稳定土壤,减缓水流速度,防止泥沙侵蚀,提供生态系统服务。以下将探讨植被恢复和保护的重要性以及方法。

(1)植被的恢复有助于减少泥沙的输送到水体中。植被的根系能够有效地捕获土壤颗粒,阻止它们被水流冲走。这减少了泥沙的输入,有助于改善水体质量。

(2)植被提供了栖息地和食物来源,有助于维护水生生物的生态平衡。岸线植被和河岸林是许多野生动植物的栖息地,它们提供了食物和栖息地,维持了生物多样性。

(3)植被的恢复有助于改善水质。植被能够吸收养分和污染物,净化水体,提高水质。这有益于水生生物的健康,并有助于维护生态系统的平衡。

5.3 社区参与与可持续管理

(1)社区参与可以提供本地知识和资源。当社区居民参与岸线稳定性管理时,他们通常拥有对当地地理环境的深刻了解。这些知识可以用于制定更有效的管理策略,根据当地情况调整措施。

(2)社区参与可以增加管理措施的可持续性。当社区居民参与决策制定和资源管理时,他们更有可能支持和遵守管理规则。这有助于保持长期的岸线稳定性,避免短期和非可持续的解决方案。

(3)可持续管理需要跨部门合作和跨界合作。政府机构、科研机构和非政府组织需要共同努力,制定综合的管理计划[5]。这包括规划和管理土地利用、水资源管理、岸线保护和生态恢复等多个方面。

6 结语

通过对河道侵蚀与岸线稳定性的研究,我们深入了解了其成因、影响因素以及保护措施。河道侵蚀的成因多样化,包括水流速度、人类活动和泥沙沉积等。土地利用与岸线稳定性之间存在紧密联系,城市化和农业活动对岸线稳定性产生重要影响。环境影响评估揭示了河道侵蚀和岸线稳定性对生态系统和水质的重要影响。监测与预测方法的不断发展提供了更好的管理工具。保护措施如岸线工程、植被恢复和社区参与是维护岸线稳定性的有效手段。

猜你喜欢

水生栖息地泥沙
四川大熊猫栖息地
泥沙做的父亲
新疆多泥沙河流水库泥沙处理措施
土壤团聚体对泥沙沉降速度的影响
BEAN SCENES
抵达栖息地
三氯生对4种水生生物的急性毒性研究
山水谣
依托科技创新 打造现代水生蔬菜产业
跟我进城的兄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