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风电建设项目经济效益评价与环境影响

2024-05-18陈博伦

大科技 2024年16期
关键词:风能建设项目风电

陈博伦

(中国电建集团成都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四川 成都 610072)

0 引言

随着全球能源需求的持续增长和环保意识的日益提高,风电作为一种清洁、可再生的能源资源逐渐受到广泛关注。然而,风电项目在建设和运行过程中极有可能会对生态环境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因此,环境影响评价在风电项目规划、设计、建设和运行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1 风电项目的优势

风能发电是一种利用自然风力来产生电能的可再生能源,其具有诸多优势。首先,风能发电是清洁、绿色的能源,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和排放,有利于保护环境和减少碳排放,从而减缓全球气候变化。其次,风能是一种可再生的能源,因为风能是永久存在的自然资源,只要在适宜的地点建设风电场,就可以利用风能进行发电。与化石能源相比,风能是无限的,不会受到短缺和价格波动的影响,因此,风能发电具有更长久的稳定性和可靠性。除此之外,风能发电还具有稳定性好的特点。由于风能是由自然风力转化而来,风能资源的稳定性和可靠性较高。虽然风能发电受到天气条件的影响,但是,随着风电技术的不断进步和风能资源的开发利用,其可靠性和稳定性越来越高,已经成为一种重要的电力供应方式[1]。最后,风能发电的投资回收期短,是一种具有良好投资回报率的清洁能源项目,与化石能源相比,风能的开发成本低。此外,政府也会给予一定的补贴和支持,降低企业的投资风险。风能发电作为一种清洁、绿色、可再生、稳定性好、投资回收期短的能源形式,在未来的能源结构中将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2 风电建设项目经济效益评价

在项目决策前的可行性评估中,通过现代的经济分析方法,调查、预测、研究、计算以及论证拟建项目计算期内投入以及产出等多种经济因素,就是风电建设项目经济评价。

2.1 根据风电项目运营周期特点,制定动态经济评价方法

风电建设项目是一次能源开发和建设同时完成的项目,其属于基础设施建设,同时也是盈利性项目。依据风电建设的建设方式和项目运行方式来看,其建成后运营周期比较长。所以,对于风电建设项目来说,在进行经济评价时,应强调考虑时间因素,要合理应用动态分析的方法。静态指标较为简单、直观,便于使用,在评价时,可以与工作阶段和不同深度相结合,对静态指标进行计算,从而进行辅助分析。风电项目动态经济评价方法主要是在将项目运营期内现金流入和流出的各种基础数据的测算都考虑时间价值的影响,从而合理精准的测算各类经济指标。

2.2 综合考虑风电项目宏观、微观成本效益水平

风电建设项目属于盈利型项目,因此,要考虑其项目本身的微观经济效益。但是,风电项目也属于可再生能源行业,其本身具有显著的社会效益,节能环保且为清洁电力的实现做出有效的贡献。因此,在建设、评估风电项目期间,要对其微观和宏观方面的成本效益进行充分考虑。需要注意的是,必须将微观与宏观的主体效益评价相结合,以此对风电建设项目进行经济评价。不仅要以风电建设项目的经济效益为基础,还要对当前我国风电行业整体经济效益水平以及未完全实现市场化竞争现状的经济效益水平进行充分考虑。现如今急需争取国家政策的扶持,所以,经济评价必须置于重要位置。除此之外,经济评价应包含项目经济利润比率分析和项目经济效益费用分析两个方面[2]。前者是为了对项目每年运营的经济效益情况和盈利水平进行考察,在项目达到预期的生产能力后,要对每一年的经济效益流量与投资比率进行分析、计算,其中投资净收益率就是主要的计算指标。后者是对项目在整个计算期内经济效益费用流量进行计算,包括的指标有经济净现值、经济净现值率和经济内部收益率,以此有效考察项目的经济效益。

2.3 合理评估项目抗风险能力

风电项目建设投入生产时期的不同,对项目具有重要影响,因此,在经济评价中,要加强对风电建设项目生存能力的重视。要确保项目能够抵御风险,资金能够正常运转,各种工作进度安排的制定更加科学、合理。在NPV≥0 的情况下,风电项目在投产初期不仅会因为资金方面的问题导致难以维持生产,同时,项目也会出现利润和权益资金的增长率较低的情况。因此,在风电项目评价的基本指标中,应设置特定指标,以此对项目的生存能力进行分析,简而言之就是资金来源满足率。

3 风电建设项目环境影响

3.1 生态环境影响

风电项目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涉及多个方面,如土地、植被、野生动植物和景观等。首先,风电机组的建设和运行需要占用大量土地资源,可能导致土地的破坏和占用。在建设风电场的过程中,需要进行土地平整、基础设施建设等工作,可能会破坏原有的土地生态系统。而且,风电机组的运行还需要一定的维护和管理,可能会对土地生态系统产生一定的压力。其次,风电项目对植被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风电机组的建设和运行需要清理植被,可能导致植被的破坏和减少。另一方面,风电机组的布置和运行可能会改变植被的分布格局,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原有植被的生长和繁殖,而且这些影响极有可能会导致生态系统不稳定,进而影响野生动植物的栖息地和迁徙路径。最后,风电机组的布置和规模可能对周边景观产生视觉影响,导致生态环境的整体质量下降。尤其是在风电场规模较大的情况下,大量的风力发电机组可能会破坏原有的景观格局,对周边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产生一定的影响[3]。这些影响可能会引起公众的不满和抵触情绪,对当地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带来一定的挑战。为了将风电项目对生态环境的影响进一步降低,可以在风电项目的选址和规划过程中,充分考虑土地的生态功能和敏感性,选择对生态环境影响较小的区域进行建设。在风电机组的建设和运行过程中,采取有效的措施能够减少土地的破坏和占用,保护和恢复植被资源。

3.2 水资源影响

风电项目对水资源的影响主要包括施工期和运行期两个阶段。在施工期,风电项目可能对地表水和地下水造成破坏。由于施工过程中,需要进行开挖、填埋、运输等活动,这可能导致土壤和岩石的破碎和改变,进而影响地下水的流动和水质。由此可知,风电项目的建设和运行可能对周边水生生物产生影响,导致水生生态系统的破坏。另外,风电机组的建设可能会破坏水生生物的栖息地,使其失去合适的生存条件。例如,山地风电项目与平原和海上风电项目相比,其在施工期和运行期对水资源的影响可能更加显著。由于山地地形的复杂性,施工过程中可能需要进行更多的开挖和填埋活动,可能会导致更多的土壤和岩石被破碎,进而对地下水的流动和水质产生更大的影响。此外,一些风电项目的建设和运行可能会对水源的供应造成影响,进而影响生态系统的平衡。与之相比,平原风电项目在施工期和运行期对水资源的影响可能较小[4]。又如,海上风电项目在施工期间会对海洋生态系统、海洋生物的栖息地和迁徙通道等方面产生影响。在运行期间,风电项目可能会对海洋生物产生噪音和振动干扰,进而对海洋生态系统的平衡产生影响。为减少风电项目对水资源的影响,可以在施工期间,严格控制废水和废弃物的排放,确保不对地表水和地下水造成污染。与此同时,应加强对水生生物的监测和保护,确保水生生态系统的健康。

3.3 土壤影响

风电项目对土壤的影响主要表现在施工期和运行期。在施工期,项目对土壤的破坏主要包括开挖、填埋、运输等环节。此外,施工活动可能导致土壤污染,如化学品、油污等渗入土壤。风电机组运行期间,对土壤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基础工程对土壤结构和性质的改变,以及对土壤侵蚀和风化过程的影响。同时,风电项目的建设和运行可能对周边土壤生物产生影响,会在一定程度上破坏土壤生态系统。

3.4 噪音与景观影响

风电项目的噪声主要来源于风电机组运行过程中产生的机械和空气动力学噪声。风机的噪音对周边居民和野生动植物可能产生一定的干扰和影响。为了减轻噪声影响,需要采取相应的降噪措施,如设置隔音屏障、优化风机布局等。景观影响主要体现在风电机组的建设和运行对周边自然和人文景观的视觉冲击。为减轻景观影响,可采取优化风机布局、降低风机高度、选择与周边环境相协调的风机设计等措施。

3.5 生物多样性影响

风电项目可能对生物多样性产生一定的影响。施工期间,土地开挖、植被破坏等工程活动可能对野生动物的栖息地、迁徙路径和生存环境产生不利影响。运行期间,风电机组对鸟类和蝙蝠等飞行动物的碰撞风险可能造成生物多样性的损失。为减轻生物多样性影响,可采取设置野生动物通道、优化风机布局、安装鸟类雷达等措施。

4 风电建设项目环境影响的应对措施

4.1 加大对风力发电建设项目的日常监督力度

规划和生产企业必须为发展该省的风力发电行业制定特别计划,充分利用环境评估规划的价值,从根本上防止环境污染和生态损害。应严格按照计划环境评估的要求选择和建造风力发电项目,并在完成自然环境影响评估和接受评估的基础上充分实施所有自然环境保护措施环境股应加强对风力发电项目的日常监测,并将其划分为基本监测对象。对于不依法进行环境影响评估、环境影响评估文件不准确、环境影响评估结果不准确的工作人员,必须严格追究有关部门的法律责任[5]。

4.2 施工期间严格控制和处理污染问题

对风电建设项目而言,为了降低对动植物的影响,要进行统筹安排,对施工周期和施工内容进行合理部署,确保能够合理地进行施工,并且要对施工方案进行不断完善。另外,风电场的生态影响恢复、防护对策的落实,要以不同分区、水土流失特点为依据。水土保持对策的制定,要以风电建设项目存在的水土流失问题为基础,严格遵守因地制宜的原则,制定科学、有效的生态保护对策。除此之外,在风电建设项目施工的过程中,要对扰动占地面积进行严格把控,采取有效措施对水土资源进行保护,最大程度降低对植物的破坏程度,对于已经被破坏的植物要尽量去恢复。同时,为了防止强降雨或大风天气产生水力和风力侵蚀,要全面整治防护挖掘、排弃及堆垫等场地,选择合理的护坡与给排水对策。

4.3 增强风电项目建设单位环保意识

增强风电项目建设单位环保意识,确保工程建设和环境保护,做好施工过程中的标准化建设,科学建设,清除山坡垃圾填埋场和填埋场。根据风电项目的潜在污染问题和当前生态系统影响,要对施工企业进行自然环境保护管理方面的培训,以此确保能够遵守我国环境保护和自然保护区的相关法律规定,并选择尊重生态系统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景观多样性的科学发展。要严格划分施工区,最小化施工范围,在该范围内开展所有风电施工活动,最小化地面面积。如有必要,应使用可见的黄色条标记运行带,并严格限制操作人员和运行机的活动范围[6]。此外,为了避免风电项目建设影响自然生态环境,要加强监测风电场建设阶段的生态环境,监测总体的生态影响,以此获取相关监测数据,构建完善的数据库,并制定科学合理的管理对策。

4.4 开发生态风电

对于风电建设项目而言,要牢固树立生态发展观念,坚持生态发展和恢复、生态补偿和生态建设,重点选择风电场选址和后期的运营维护,有效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1)必须妥善规划初始阶段,风力发电场必须尽可能远离居民区,避免环境敏感地区,同时,要对水系、景观敏感性、动植物、自然保护区域、水源保护区域、地貌地形等原因的影响进行全面考虑,同时,风电机组的布置要与植物分布、土地使用规划及地形地貌相结合。

(2)应在风能资源丰富、风向稳定的地区,为了让风电建设项目很好地融入环境,要对风能设计进行优化,并且要对环境、经济和社会影响等因素进行全面的考量,对风能项目的环境影响进行适当评估,针对不同的风能项目采取合理有效的措施。

(3)建设场内道路时,要降低新建道路,尽可能使用原有公路,尽可能降低对自然生态环境和生态景观的影响。

5 结语

综上所述,在当前全球面临能源危机和环境污染困境的背景下,倡导绿色、低碳、可持续的能源理念,风能已经被很多国家视为重点发展的清洁能源之一。风电项目作为风能利用的核心部分,建设和管理难度较大,需加强环境保护、安全管理、质量和效率管理等方面的措施,加强管理创新、人才引进、技术研发等多个方面的支持和突破,进一步推进我国清洁能源产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猜你喜欢

风能建设项目风电
基于环保竣工验收对建设项目环评的分析
为什么风能变成电?
推动工程建设项目“非禁即入”普遍落实
海上风电跃进隐忧
分散式风电破“局”
风电:弃风限电明显改善 海上风电如火如荼
神奇的风能
为什么风能变成电
为什么风能变成电?
重齿风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