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数学实践性作业设计探究*

2024-05-07朱倩玉

安徽教育科研 2024年11期
关键词:实践性数学知识作业

朱倩玉 刘 娜

(合肥市天水路小学 安徽合肥 230000)

引言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提出:“习题的设计要关注数学的本质,设计丰富多样的习题。”实践性作业将数学知识与生活情境相联系,注重动手实践,让学生在小组合作、操作体验、分享展示等实践活动中,巩固与内化所学的数学知识,形成创新思维,让数学核心素养的种子生根发芽。

一、小学数学实践性作业的现状

(一)对实践性作业理解不足

部分教师对实践性作业理解不足,往往只考虑数学知识点本身,在课后仅会布置书面作业,通过大量反复的机械训练,试图让学生记住所学内容,没有将数学知识与生活情境相联系,导致学生难以理解和应用所学知识。这样极易使学生处于被动学习的境地,不利于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

(二)对实践性作业思考不深

部分教师在布置实践性作业时思考不深,学生在完成教师布置的实践性作业时需要家长的帮助,甚至完全由家长代完成,使得实践性作业成为家长的额外负担。一些教师布置形式相对单一枯燥的实践性作业,缺乏挑战性和探索性,导致学生缺乏创新意识,不能很好地发挥实践性作业的积极作用。

(三)实践性作业缺乏实效

由于欠缺有效的目标引导和足够的实践机会,一些实践性作业往往无法真正达到预期效果。有些教师没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去组织学生进行实践操作,只是简单地让学生回家做某个实践操作,没有给学生明确的目标和指导,学生无法真正掌握相关知识和技能,导致实践性作业形式化。

(四)对实践性作业评价固化

许多实践性作业没有一个固定的标准答案,部分教师仍以考试成绩来判断学生是否理解、掌握了知识。通过对、错等固化的评价模式给学生实践性作业进行评价,不但无法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需求,甚至有可能影响到学生的身心发展和综合素养的提高。

二、小学数学实践性作业设计的原则

(一)发展性原则

新课标明确指出,数学在培养理性思维、科学精神以及促进个人智力发展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通过学习数学,学生能够认识世界的本质、理解事物间的关系和规律。布置作业不仅是为了帮助学生复习巩固课堂知识、检验学习效果,更是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

(二)层次性原则

在设计作业时,教师应充分考虑到不同学生的知识水平、智力发展水平及数学学习能力等方面的差异,为不同层次的学生提供适合其发展的作业,从而满足学生学习数学的需要。

(三)创新性原则

在数学作业设计过程中,要注意挖掘数学知识的内在联系,通过多种途径,采用多种形式,不断创新,以使学生的思维得到充分发挥。在实践性作业设计中,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使其充分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主动探索,积极实践,勇于创新。

三、小学数学实践性作业设计的策略

(一)挖掘信息资源,拓宽作业内容

目前,小学数学的教学内容通常都是以课本为基础,学生的知识来源渠道比较狭窄,他们仅仅是依靠课本上的教学例题和课后的作业来掌握所学的知识,忽略了在生活中的运用。长此以往缺乏有效的实际操作,使得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得不到锻炼。基于此,优化数学作业应当将数学知识生活化,通过实践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信息收集类的实践性作业不但可以帮助学生丰富数学知识,还能使学生基于数学视角重新审视生活,挖掘生活中的数学知识和资源作为课堂教学知识的补充,更能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记忆和运用。例如,在学习了“小数加、减法”之后,可以引导学生利用周末时间去农贸市场和超市里购物并结账,要求学生记录所购物品的名称、数量和单价等信息,最后计算购物总金额并进行核对。通过商品价格牌和电子秤的显示数字,学生能够感受到生活中到处都存在着数学元素,同时提高他们的生活技能和实践能力。又如,学习了“认识多位数”这一单元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利用网络和信息技术来收集生活中的大数,以增强他们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例如,中国约有14亿人口、一天有86400秒、珠穆朗玛峰高约8848米、太阳直径大约是1392000千米等。通过参与信息收集类的实践性作业,将数学知识回归生活。在“课内向课外延伸,课外向课内汇集”这样一个动态化生成的过程中,开拓学生视野,为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提供良好的支持。

(二)创设游戏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在实践过程中,将游戏化内容引入课堂练习,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其积极主动参与到学习中,有效地提高了数学课堂练习的效率,引发学生进行深入探索的欲望。例如,在教学“可能性”后,教师可以设计一些类似于“放球摸球”“猜牌”“掷骰子”这样的游戏,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所收获,从而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又如,在学生学习过四则混合运算后,为了促使学生准确熟练地进行四则混合运算,教师可以设计“计算涂涂乐”游戏。在游戏开始前,教师可以准备一些图形卡片,在卡片上写上不同的计算题目。学生根据计算题目,迅速计算出答案,根据不同的得数在图形上涂上各种颜色,最后形成一个美丽的图案。活动中以涂色游戏为载体,锻炼学生的计算能力和思维能力,在手、眼、脑的运作和协调下,让学生在“玩”中学习,在“趣”中练习,实现数学学习由被动向主动、由枯燥向有趣、由单一向丰富的转变。

(三)联系生活实际,促进知识迁移

实践结果表明,只有在学生亲身体验并参加到实践中去的时候,他们才可以对所学的知识进行灵活的应用和掌握。因此教师可以设计经历体验类的实践型作业,让学生将思考带进生活,用数学的眼光去看待世界。例如,为让学生更好地认识长度单位“千米”,教师可以设计以下体验类实践作业,增进学生对长度单位的理解:首先测量一步有多长,再根据一步的长度,估计1千米大约要走多少步,最后分别通过步行和乘坐某种交通工具两种方式来实际感受1千米的长度(如表1)。以“1千米有多长”为主线,通过“量一量”“估一估”“走一走”等方式,多元化、多维度体验从抽象的1千米到具象的1千米。学生在体验活动中加深了对千米的认识,深化了长度观念,进一步培养了动手实践能力和数学应用意识。又如,在学习“认识人民币”时可以设计作业:组织学生去实体商店购物,通过亲身经历付钱、找零等交易过程,体会人民币的用途,增加实践经验,同时体验购物的乐趣,提高参与热情。

表1 “1千米有多长”实践性作业设计

(四)利用综合实践,提升学生能力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明确提出,要“设立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加强学科间相互关联,带动课程综合化实施,强化实践性要求”。以“大概念”为整合点进行学科的融合,可以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思考和关联。学科的整合,并不是学科之间的观点和知识的单纯累积,而是学生对不同学科之间的知识的创造性理解。所以,在设计作业的时候,教师们要将多个学科融合,将数学知识与其他学科有机地结合起来,加深学生对周围世界的理解。例如,在学生认识了统计表和统计图之后,教师可以设计数学和体育有效整合的跨学科类实践作业:请同学们计时一分钟跳绳,将跳绳个数填入记录表,最后根据记录的数据制成统计图。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学生经历了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分析的过程,感受到了数学的科学性和严谨性,同时在运动中锻炼了身体,增强了体质。又如,学生学习了“三角形”这一单元后,教师可以设计数学和美术学科相融合的跨学科类实践作业:小组合作,查阅资料,制造一架牢固的纸桥。学生在制作纸桥的过程中,既掌握了三角形的特征、三角形的稳定性等知识,又提升了审美能力和创新能力,收获了成功的喜悦。

(五)注重实践总结,形成多元评价

评价起着导向作用,对实践性作业进行评价时,我们需要明确评价指标,细化评价内容。可综合运用各种评价方式,主要有学生的自评、小组间的互评和家长评价等(如表2)。通过自评,学生可以反思自己的学习行为,明确自己的优缺点;通过小组互评,学生可以互相学习、互相督促,共同提高;而家长评价则可以帮助家长了解孩子的学习情况,同时也能促使家长参与到孩子的学习中来。在对实践性作业进行评价时,除了评价答案的正确性,还应对学生在完成任务过程中的其他表现进行合理评价,如问题解决能力、创新思维、合作意识等,利用多元的评价主体和多样的评价方式,充实和深化学生对作业价值的认识。另外,对于不同水平的学生应设定不同的评价标准,使思维水平不同的学生学有所成,提高他们完成作业的兴趣和进一步学习的自信心。

表2 实践性作业评价量表

综上所述,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设计科学的实践性作业可以有效提高教师的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效果。因此,教师应当紧密结合学生实际情况,精心设计实践性作业,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理论知识,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创造能力以及自主学习能力,从而促进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提升。

猜你喜欢

实践性数学知识作业
节拍器上的数学知识
快来写作业
如何将数学知识生活化
合同架构与合同法实践性教学的完善
作业
让学生在生活中探索数学知识
实践性:音乐课程的本质特征
教师实践性知识的获得:为何与何为
论芬兰高等音乐教育的实践性特点及对我国的启示
我想要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