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双减”背景下初中语文线上作业管理策略探究*
——以统编版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为例

2024-05-07陈维严王文英

安徽教育科研 2024年11期
关键词:作业管理双减布置

陈维严 王文英

(1.合肥经济技术开发区中心教研室 2.合肥经开实验学校 安徽合肥 230000)

线上作业是伴随着“互联网+教育”发展应运而生的一种作业新样态,其依托互联网平台、移动终端和大数据技术,分析记录学生学习轨迹,生成学情数据报告,为教师个性化作业设计、布置、批阅、反馈和辅导等提供数据依据和技术支持。本文在充分对比分析线上作业与传统作业优势与不足的前提下,结合当前线上作业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形成“双减”政策下初中语文线上作业管理研究的一些实践与思考。

一、领会“双减”精神,探究作业问题本质

“双减”政策再次强调“作业布置更加科学合理”。减轻学生过重的作业负担已然成为当前深化教育改革,建立良好教育生态的重点和难点之一。从一线教学经验与思考出发,笔者认为:解决作业负担问题的关键在于明确作业问题的本质。当前的作业管理存在以下问题:一是以教师为中心的作业设计和一刀切的作业布置,无法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需求;二是以纸质作业为形式和人工为主的作业批阅方式,导致教师负担重,作业反馈周期长、时效性差;三是缺少数据支撑的统计分析和基于经验的作业讲评,不利于教师精准教学和学生准确补缺。作业长期处于低效、重复状态,逐步衍生出作业数量过多、质量不高、功能异化等系列问题。

“双减”政策实施两年多来,很多学校针对上述问题在作业过程性、动态化数据管理方面开展了大量的探索与实践,作业管理得到了有效增强,但并未实现从聚焦“量”到关注“质”的跨越。本文笔者拟从精准设计、标准布置和准确反馈的“三准”策略出发,形成家校之间作业管理的闭环,以达到减负增效的目的。

二、初中语文线上作业管理模式优化策略

(一)构建校本作业题库,精准设计作业

当前,部分学校在布置线上作业时,只是将纸质教辅中的题目搬到线上平台,对作业的难度适切性与作业所需时长等缺乏研究。符合学情的校本试题库的构建是实施线上作业优化管理的前提。这就要求教师在集体教研时应研究教材、课标,进行学情预判,聚焦教学目标,规划课时作业的数量、内容与梯度,建立年级作业审批制度,最终打磨形成线上特色校本作业题库,并按照个性化作业系统流程规范操作。教师设计作业时,则可根据学情选择题目范围与类型,考虑难度系数与数量,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需求。

图1 “双减”背景下线上作业流程

“精准设计”,即针对学生能力差异,设计出有序、有层次、高效的作业,借助线上平台布置更具实践性、开放性的作业。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学习要点整理如表1,本单元的人文主题是“家国情怀”,要求学生掌握精读、涵泳、批注,把握课文使用的抒情方式,感受作者情怀。

表1 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学习要点

任务群视域下的大单元教学需要基于实践,对课程结构与内容、教学方案进行逐层转化和改造,大概念、人文主题与基本问题协同互动,共同构成了大单元学习的“多引擎”系统(如图2)。基于此,笔者在情境中设置如下任务链式作业:

图2 大单元的多引擎协同

核心任务:开展“天下国家——爱国诗文诵读展示会”。

任务一:梳理文章内容与情感,把握作者共同情感,拟写本单元整合活动的主题。

任务二:给五篇文章分类,每类设计成一个乐章(板块)。

示例:第一乐章“咏叹壮美河山”(以抒情为主):《黄河颂》《土地的誓言》;第二乐章“赞颂家国英雄”(以记叙为主):《老山界》《木兰诗》《谁是最可爱的人》。

任务三:结合文章内容和拟定的主题词,为本次活动撰写一个开场白,100字左右。

任务四:七年级现筹备主题为“致敬家乡爱国人物”的宣讲会,讲英雄故事,抒家国情怀。请你寻找家乡的爱国人物,为本次活动撰写一篇文稿。

任务一,学生在线绘制思维导图(用Xmind等软件绘制),对五篇文章进行横向、纵向的比较,以对每篇文章的情感个性与共性乃至单元人文主题“家国情怀”有更深刻的领会。任务二,学生将对本单元五篇文章的共性和个性进行分析,并总结出抒情的方式与技巧。大单元教学要求侧重渗透高阶思维,以上的作业设计涉及分析、比较、评价、创造等方面,读写结合的设计蕴含着思维训练,符合“双减”政策要求。

(二)依托信息技术,标准布置作业

线上作业新模式涵盖教师、学生、家长三个用户端。作业管理中的布置环节是连接教与学、家与校的重要桥梁。标准化的布置流程有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达到减负提质的效果。

在教师端,每一项作业布置按照“定时定量”原则,提前布置准时推送。教师还应充分利用钉钉等智能化平台的特殊功能设置作业截止时间以及补打卡次数,引导学生及时上传作业,在较短时间内完成练习与复习。此外,教师进一步明确作业要求:音频或视频、图片格式等,规范上传以提升批阅效率。线上教学平台主页任务栏还有“自学”板块,教师可借此为学生提供优质拓展资源。

家长登录平台及时了解学生的作业情况,督促学生或提供帮助,并将每日作业完成情况反馈到线上平台,便于教师了解作业整体情况。

(三)遵循“过程性、多元性、开放性”原则,准确反馈作业

作业反馈是线上作业管理的最后一环,包括批阅、评价、答疑三个部分。准确的反馈有助于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激发学习内驱力。

教师进行线上批阅时要更注重精细化。笔者习惯于分类收集学生问题,如书写类、答题格式类、知识点盲区等,通常用截屏等方式将典型错误以图片保存下来,归纳到答疑课件中,这样就实现了线上批阅与问题收集同步化,工作效率大大提升。

“双减”政策下,线上作业管理重视评价。传统作业中A、B、C、D等级只是一种结果性评价,难以帮助学生找到改进作业的方法。一般的智能化平台都具有自定义功能,教师可添加评价维度。如七下第二单元的作文训练,笔者立足中考作文阅卷标准,从“内容”“语言”“结构”等维度细化评价,这样学生就能了解自己的不足之处,在升格作文时目标也就更明确。教师还可以输入个性化批语,进行语音互动等,提升作业批阅效率。

此外,教师对学生作业的评价可依据智能化平台的作业日报、周报等数据,分别从学业质量、作业习惯等维度进行综合分析,并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辅导,真正做到以学定评。线上平台多设有“星级”或“积分商城”等评价板块,教师可充分利用该板块正面评价功能,同时发挥榜样带头作用。

“开放的作业设计,从问题设置、过程组织、答案呈现到评价方式,都应该是多元的,都应该尊重学生的多元理解和多元建构。”在第二单元的整体教学中,我们还可以这样设计任务:

任务五:线上设计朗诵脚本

①结合《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我爱这土地》《我用这残损的手掌》《过零丁洋》《满江红》等,选择朗诵文本。

要求:注意规划朗诵脚本的板块,让脚本丰富充实,像乐曲一样高低疏密相间。其次,每个乐章都要设计领诵词和串词,过渡自然。第三,设计诵读的方式和角色分配,个人与集体诵读相结合。

②参照示例,配乐朗诵并录制朗诵视频分享至微信朋友圈集赞,选拔出最佳“朗读者”,参与最后的线下诵读展示会。

上述作业,线上点评的对象和内容都遵循学生意愿。开放性的作业,“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知识储备和背景,自主建构属于自己的思考和结论”。语文课程走向开放,学生的思维才不会受到限制。线上作业追求跨媒介,形式多元化,实时点评互动,充分发挥了网络时代的优势,学生参与的兴趣也更高,展示更方便,将带来更多样的感官刺激。

教师完成作业批阅后,一些智能化平台会自动记录学生的学习轨迹,生成学情数据。教师在讲评作业时应立足数据,针对学生的共性问题及时进行讲评和反馈,针对个别学生的个性化问题及时进行答疑辅导。笔者在七下第二单元“讲述家乡英雄故事”作文讲评中,结合线上作业情况,以PPT展示“瑕疵作业”与“精美范文”;“我来找茬”中,引导学生指出例文在详略安排、抒情方式等方面存在的问题;然后呈现范文,连线学生实时点评,其他同学则在评论区发表观点,以此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在网络环境下仍能排除干扰、沉浸式学习,同时认清自己作业中存在的问题,教师借此也能真正关注到学生的学习过程。

三、思考与建议

通过“双减”背景下线上作业管理的实践与思考,我们越发清晰:减轻作业负担并非只是单纯减少作业量,而是升级和改进作业的功能。线上教学阶段,我们严格把关作业的设计、布置与讲评等全过程,多种手段并举优化线上作业管理,切实达到了控时长、减重复作业的改进目的,为减轻学生过重的作业负担提供了有效路径,为初中语文学科作业减负增效提供了可能。然而,线上作业作为一种新样态,依然存在很多问题。实施线上作业管理时,教师应充分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如线上操作技术、智能化作业平台的遴选与使用、完成实践性任务中用到的软件操作,从而帮助学生有效解决问题、高效学习。

打开作业管理的新视角,让我们看到了作业管理背后的现代化“教书育人”大文章:看似简单而习以为常的作业设计、布置与评价,撬动的是学校作业管理理念、方法和途径的更新与迭代。作业管理的优化与完善,需要在秉承“双减”精神,培养学生核心素养,助推教师专业发展,提升学校办学水平,促进家校协同育人的大背景下去思考与谋划。

猜你喜欢

作业管理双减布置
“双减”背景下初中生作业管理的实践探究
“减负增质”理念下作业管理的创新策略
“双减”出台,校外培训面临巨震
省教育厅基础教育处一行到莒县开展“双减”工作专项调研活动
持续推动“双减”,强化学校育人主阵地作用
落实各方责任 加强特种作业管理
苹果园实现化肥农药“双减”的路径选择
客车调车作业管理的探讨
活动室不同区域的布置
CTCS-3至CTCS-2等级转换应答器组布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