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任务驱动阅读,单元统整教学
——以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教学为例

2024-05-07

安徽教育科研 2024年11期
关键词:古典名著原著整本书

高 洁 吴 雪

(1.铜陵市悦江实验小学 2.铜陵市瑞龙小学 安徽铜陵 244000)

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课标2022年版”)五个课程理念中,我们不难洞察到新课标新鲜的理念和方法,同时,“学习任务群”和“大单元”等新概念也让我们耳目一新。“学习任务群”早在五年前,高中就已经提出并实践。2022年教育部又将这一概念放到小学、初中阶段,这无疑是新理念下语文学习的连贯性和科学性的凸显,是极大的挑战,需要我们转变教学观念,改变教学方式,边实践边研究。

“课标2022年版”明确要求以任务型学习的方式进行教学,并根据各个阶段的学习任务确定学习主题,设计具有内在联系的语文实践活动,以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本文以统编教材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为例,谈谈任务群视域下的单元统整学习活动的设计。

一、整体着眼,确定目标

现用统编教材的单元结构为“双线组元”形式,每个主题单元构成一个相对完整的学习单位。这样的单元结构,适合实施基于统整理念的单元任务群教学。但又因为统编教材不是在任务群理念下编写的,所以我们可以依托任务群,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整合教材资源、课内外资料,围绕“单元学习主题”设计“有内在逻辑关联的”“指向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学习主题。

(一)分析教材,梳理目标

五下第二单元的四篇选文以“走进中国古典名著”为主题。其中《草船借箭》是根据《三国演义》的相关情节改写而成,详细描写了诸葛亮巧妙地向曹操“借箭”的有趣故事;《景阳冈》节选自《水浒传》,生动记叙了武松打虎的传奇故事;《猴王出世》节选自《西游记》,主要描写了一块仙石孕育出了一只石猴,成功进入水帘洞,最后被群猴拜为猴王的神奇故事;《红楼春趣》节选自《红楼梦》,描绘了宝玉和伙伴们在大观园玩耍、放风筝的情节。本组课文意在带领学生走入中国古典名著,并初步掌握阅读古典名著的技巧,激发他们阅读古典名著的兴趣。

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初步学习阅读古典名著的方法”。这是小学语文学习中首次集中编排古典名著的学习,学生理解内容肯定会有难度,引导学生掌握一些阅读古典名著的方式方法,既可以助力他们克服困难,又会让阅读变得顺畅。课文的编排,有意从根据名著改写的现代文到原著节选,这种由易到难的编排顺序,符合学生学习特点。另外,提示学生遇到不明白的地方,可以猜测大致的意思,接着读下去,这是提高阅读速度的有效方法。此外,《草船借箭》课后的“阅读链接”提供了与课文内容相对应的原著片段,《景阳冈》课后的“资料袋”提供了原著的相关介绍,引导学生近距离接触古典名著,感受它们的魅力。“交流平台”“词句段运用”帮助学生总结方法实践运用,旨在引导学生更顺利地去阅读古典名著。

(二)结合学情,定位目标

新课标明确指出:在完成学习任务的基础上,要对教材内容和学生情况综合考虑,借助不同类型的学习任务去完成学习内容。这句话里提到的“学生情况”就是我们所说的“学情”。所谓学情,包含学生在学习特定主题时,已掌握的知识结构及他们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的个性差异。从认知心理学的角度看,学生的学习过程其实是他们利用自己现有的知识处理新加入的信息,就是说学生“依赖自己的知识背景来从文本中理解和构建新知”,这是一个动态的信息处理过程。所以,分析“学情”已然成为我们教学过程中至关重要的一个部分。由此我将“学情”与教学内容、单元素养整合,本单元古典名著教学需要达到的语文素养目标可确定为(图1):

图1

再细化为具体的学习目标如下。

基础学习目标:

①主动用各种方式认识本单元的生字和多音字,规范书写,会写生字。

②诵读精彩片段,积累成语典故及优美词句。

发展目标:

①能初步掌握阅读古典名著的方法,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感受主要人物的特点。

②能运用思维导图整理呈现学习内容。

拓展目标:

①通过课文的学习,更乐意阅读古典名著,并乐于与别人分享阅读收获。

②通过整本书阅读能写出富有个性表达的读后感。

基于以上目标,在本单元教学中,可先将交流平台和快乐读书吧的内容整合,提前展示,引导学生阅读四大名著,丰富阅读体验。将语文园地中的词句段运用穿插到课文的学习中,不仅丰富了学习过程,也让练习有了情境的依托。为了让学生能够将阅读方法迁移运用,可将四篇课文的顺序重新编排,将第五课《草船借箭》和第八课《红楼春趣》一前一后展开教学,再将第六课《景阳冈》和第七课《猴王出世》依次教学。这样安排更有利于学生主动迁移运用习得的阅读方法,从而获得阅读信心和提高阅读兴趣。

二、依托任务,提高素养

围绕单元核心目标,在统整的“走进中国古典名著”主题下设计一个真实的学习情境——校园文化古典名著节(图2)。在这个真实的学习情境依托下再设计两个主任务和若干个子任务。这样一个相互关联的学习任务群就应运而生,再发挥“文学圈”的效应将任务落实到位,让每位学生都参与进来,实践体验,互相交流,合作探究。

图2

(一)走进古典名著

围绕这个主任务,确立“绘制思维导图”“创作连环画”“制作英雄卡”“文化探一探”四个子任务去支撑,合理科学地引领学生参与活动,展开学习。如“绘制思维导图”是一种有效梳理小说情节和人物关系的逻辑思维方式,也呼应了“思维能力”这一核心素养;又如“创作连环画”,一幅幅有创意的、精美的、可爱的连环画是通过学习而收获的输出,更是“审美创作”这一核心素养的体现;再如“文化探一探”“制作英雄卡”,孩子们在参加此类语文实践活动中获得的一定会比知识讲解、技能训练带来的要更丰富、立体、深入,“文化自信”这一核心素养也会自然地在学生们的心中生根发芽,滋养长大。

这些子任务的完成是以“文化圈”的教学范式进行的,这样既发挥了集体的力量,也关注了个性表现。在完成这些子任务时,充分整合利用教材内容,也鼓励学生拓展延伸,丰富阅读体验。如“创作连环画”“制作英雄卡”不单从课文内容出发,还可以充分利用资料袋里的信息,鼓励感兴趣的同学从原著中获取信息;“文化探一探”,从《红楼春趣》课文中鼓励学生探“放风筝”这一文化,甚至更多的文化,如饮食文化、茶文化、服饰文化……

这样一些富有趣味性、挑战性的语文实践活动,不仅促成语言文化在情境中的吸收与活用,更能激发学生思维情感,从而达成高品质的学习,学生核心素养提高何愁不能实现呢?

(二)品味百味人生

这个主任务下分别设计了“热议英雄儿女”“演绎豪情柔肠”和“我的读后感”三个子任务。这三个子任务是基于教材的口语交际“怎么表演课本剧”和快乐读书吧而构建的,目的就是让学生以真实的学习情境为契机,走入文本,让阅读兴致自然而发,让学习动力顺势而生。

让学生们更深入地走进古典名著,品百味人生,阅读原著是最佳的策略,也是新课标中拓展型学习任务群所倡导的最重要的一项。于是笔者在推进整本书阅读的过程中设计了一个多维度的任务工具,就是上面的表1和表2,可使团队阅读进程可视化,实现个性阅读和共性阅读的协同发展。

表1

表2

三、阅读原著,关联评价

“整本书阅读”已经不是新理念,它的实用性和重要性是不能忽视的。新时代的教师再也不能把有限、零碎的知识作为教学的中心,应该着眼于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培养学生热爱阅读的习惯。

(一)百花盛开,多维度激发阅读兴趣

本单元的语文要素就是“学习方法,产生兴趣”,所以,激发学生阅读原著的兴趣应该是教师特别关注、用心呵护的重点。学生对任何陌生领域都有好奇心,教师应该充分利用这个宝贵的好奇心,发挥学习任务群工具的作用,开展递进式的读书活动:《水浒传》整本书阅读,通过阅读活动,实现整本书阅读全历程。在学习任务中,引导学生完成《水浒传》一书的预读、泛读和品读。

本单元的“快乐读书吧”在导读中建议引导学生关注小说的回目,于是笔者在指导学生阅读《水浒传》原著前就设计了“回目听我开心谈”活动。比如,可以预测回目,猜想情节,还可以探寻表达,去说回目,用儿童的语言轻松地表达,一起畅谈。通过两个阅读活动,借助回目,完成了《水浒传》的预读。

通读可以用设计阅读表格的形式来完成,每天阅读打卡,教师还要用心引领学生,将本单元学习到的阅读古典名著的方法,迁移到课后阅读古典名著中。当然,小孩子的热度只有几分钟,阅读打卡只能作用于那些自律的孩子。那么对于那些恒心不够的孩子,教师要换位思考,积极引导。例如,充分发挥原著的本身魅力,原著中精彩的情节、有个性的人物等都是我们引发学生好奇心的利器,还可以引用一些名家的评价来正面引导学生,如鲁迅说《水浒》,马瑞芳说《红楼》。这些尝试不单给孩子带来新鲜感,更多的是获得对原著更深层的解读。教师还可以投其所好,播放古典名著的视频,有效的视觉刺激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激发孩子阅读古典名著的兴致。

(二)百果飘香,全程式阅读评价

任务群视域下的单元统整教学,最终的目标指向是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要让学生学有所悟,过程评价必不可少。整本书阅读评价,应关注全过程,关注学生阅读过程中的行为表现。随着学生学习的深入,评价融入整个学习过程中,评价的内容和形式更要与课标理念相吻合,做到多元互动。

在《水浒传》整本书阅读过程中,笔者努力考量评价工具,力求更全面、更深入地评价,为阅读助力。主要采用了整体式评价、专题式评价和反思式评价,既体现了评价过程性,还引发学生自我反思提高,真正实现评价的意义。

为了让评价更即时化,教师还可以借助新媒体技术,将阅读评价“即时互动”。如借助钉钉、微信等通信平台,引导学生将图文式、赏屏式等多种形式的作品及时上传,让评价更多元互动,来扩大对阅读成果的激励作用和共享范围。我们还可以积极开展“阅读分享会”“名著故事小讲坛”或是举办一场名著课本剧表演,依托评价表,将名著阅读转化为成果导向的项目实践活动,鼓励家校共同参与,让“阅读”走向“悦读”。

总之,依据新课标精神,要推动整体规划设计、任务驱动阅读、多元互动评价。相信每一位学生在这样的单元整合下,统一主题展开学习,一定会时常沉浸于古典名著学习中,也一定会印象犹深,在这一阅读历程中获得升华。

猜你喜欢

古典名著原著整本书
读原著学英语(三)
《论语》整本书阅读
整本书阅读教学的有效方法
低年级整本书阅读的推进与测评
漂流瓶
初中语文古典名著教学探讨
关于研读古典名著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指导运用研究
“粗放式”整本书阅读实施概要
拔牙
阅读古典名著在中心校语文教学中的意义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