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乡村振兴语境下对桂林乡村文化建设的思考

2024-04-18唐利萍

经济师 2024年1期
关键词:桂林乡村振兴

唐利萍

摘 要:党的二十大将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作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大战略举措提出来。文化振兴是乡村振兴的灵魂支撑和基础工程,对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具有重要意义。从一定程度上讲,乡村文化振兴与否,直接关系到乡村振兴战略全局。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下,桂林乡村文化建设富有自身的禀赋优势,但也面临诸多现实困境。要破解困境,需要从加大乡村文化投入、着力培养各类文化人才、推动乡村文化和旅游有机融合等方面下功夫。

关键词:乡村振兴 桂林 乡村文化建设 可行路径

中图分类号:F320.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24)01-140-03

党的二十大将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作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大战略举措提出来,要求“扎实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1]。这当中,文化振兴作为最深沉、最基础的因素,是乡村全面振兴的灵魂支撑。正如费孝通先生所言,“从基层上看去,中国社会是乡土性的”[2]。乡村文化作为乡土社会的产物,因其历史感、厚重性、多样化、延续性,已经成为一方水土表达人文情怀、抒发乡土情结、展现社会凝聚力,促进乡村社会组织结构良性运作的重要精神载体[3]。通过文化的保护传承和振兴,实现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不断发挥文化的引领力、感化力和宣传力,能够有效激发乡村各类人才和广大群众的积极性、创造性,这对赋能乡村全面振兴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笔者拟从文化保护性利用和振兴视角,通过深度分析桂林乡村文化禀赋优势及存在问题,探寻桂林乡村文化建设的可行性路径。

一、桂林乡村文化建设的禀赋优势

桂林乡村文化具有多元性特质,主要以汉文化基因为主,其中夹杂着多个少数民族文化元素。从历史渊源看,桂林多元的乡村文化历来具有在融合中发展、在发展中融合的禀赋优势。这种禀赋优势,主要以三种文化体系的发展为表征。

(一)湘赣文化

湘赣文化的典型代表村落是江头村。江头村是桂林市灵川县青狮潭镇下辖的一个自然村。在江头村居住的周敦颐后裔,迄今为止已有32代。江头村体现的湘赣文化特点主要有:一是崇尚廉学,科第联辉。在江头村,大力弘揚廉洁文化,提倡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的价值理念。在江头村的历史上,不仅为官者数量颇多,总数高达四五十人,其中七品以上34人,五品以上13人,四品以上8人,三品以上2人,二品5人,一品1人;而且官员都将廉洁文化的优良传统代代相传,发扬光大。二是重教兴学,注重践履。江头洲非常重视文化开发和教育,恢复了相关书院,涵养出一个廉政教育基地。三是建基地,培文脉,重传播。江头村建立了爱莲书院和爱莲祠堂,其中爱莲祠堂是汉代儒学文化的典型代表,弥漫着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和时代特征。

(二)客家文化

桂林客家文化的典型乡村是毛村。毛村主要分布在大圩河段北岸3公里,居民很多是福建人黄峭山的后裔。毛村的黄氏族人将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和社会文化有机融合,使其文化富有典型的理学色彩。其客家文化特征主要有:一是水文化。毛村居民世代由于靠近漓江边,因而多以捕鱼为生,其文化特质和渊源为漓江文化保护传承作出了很大贡献。二是妈祖文化。这是客家文化的主要特征。集众祭祀,活动隆重。三是方言文化。其方言具有多样性,而且带有时代性特征。四是团结文化。邻里之间团结互助,通常合力完成事情。五是建筑文化。在毛村的建筑文化上,主要讲究明清风格布局,布局合理,结构严谨。六是祭祀文化。尚存以姐妹会为祭祀三祖婆的独特形式。此外,在婚姻上毛村人遵守客家不许同姓通婚的族规。

(三)少数民族文化

桂林有较多的少数民族文化村寨,这些少数民族文化村寨主要集中在桂林西北部的龙胜县境内。在少数民族乡村中,也存在独居的文化特点。在龙胜县的平安寨、大寨等少数民族聚居区,每年都有大量的少数民族活动。譬如,在龙脊梯田附近黄洛瑶寨的长发表演,具有典型少数民族文化特征。

二、桂林乡村文化建设的现实困境

桂林市作为著名的国际旅游城市和全国旅游创新发展先行区,有着自身得天独厚的乡村文化禀赋优势,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桂林市切实贯彻党中央提出的乡村振兴战略部署,在乡村文化建设方面取得了实质性成效,但也存在诸多影响高质量发展的乡村文化困境。

(一)桂林乡村文化建设投入不够

对桂林市而言,乡村文化建设投入不够主要体现在三下方面:一是多以政府直接投入为主。如在乡村建设的彩调剧院、文化广场等,很大程度上都是政府直接投资。虽然说政府直接投资存在风险低、执行力强等优点,可以达到立竿见影的效果,但地方政府本身财力负担较重,大多乡镇财力更是捉襟见肘,用于产业振兴的资金明显不足,若再增加乡村文化投入,可能财力更是雪上加霜。二是文化投资公司投资缺乏独立性,在投资中主要受政府主导。这种情况造成的问题是:一方面,文化投资的指向性不明确,很多政府主导的文化投资公司在寻找投资项目时,没有找准项目,造成了盲目投资,从而出现亏损现象。另一方面,一些政府主导的投资公司受政府的制约较大,自主权缺乏,在很多投资项目上是基于政府的指令,很大程度上成为政府的附庸。三是民间资本对乡村文化的投资积极性不高。当前,民间资本对乡村的投资在总体上仍然偏少,特别是中小型民间企业对乡村文化的投资较少。从经济学角度来看,私人资本都具有逐利性,利润最大化是民间资本投资的最大原则。很多民间投资者对乡村文化投资存在担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文化产业投资得到的回报周期比较长,难以看到立竿见影的经济效益,具有较大的投资风险。其次,文化投资审批环节过于繁杂,办理投资项目进程缓慢,对民间投资缺乏足够的吸引力。最后,民间投资想要贷款较难,特别是中小企业贷款艰难,融资难度大,容易造成资金链断裂。

(二)桂林乡村文化建设动力不足

乡村文化建设需要动力支撑,但是当前影响乡村文化发展的动力明显不足。一是村民参与乡村文化建设的积极性主动性不够。在很大程度上,乡村文化建设是政府人员在呼号奔走,或是政府动员当地村民开展,村民自主参与的积极性较低。二是乡村文化建设呈现空心化倾向。从整体上看,乡村文化应该包括乡村建筑、乡村语言、乡村生活方式等方方面面的内容。但从实际上看,当前基层政府对乡村文化的投资,很大程度上就是照搬先进地区的模式,没有依据当地的传统优势文化禀赋。在开发乡村文化过程中,政府更多地关注的是带来多少经济利益,美名其曰打造了乡村文化特色点,而实际上破坏了当地乡村文化的历史底蕴和原本意蕴。三是乡村文化建设缺乏创造性转化。文化的要义在于创造性,若缺乏创造性,文化的发展就停滞不前,从而满足不了群众对美好精神生活的需求。当前状况来看,大多数乡村在搞文化建设过程中,创造性转化明显缺乏,很多乡村文化仍然没有活起来,不能够做到保护传承和推陈出新有机融合。

(三)乡村文化开发同质化严重、特色不明显

桂林乡村文化在发展过程中,部分地方存在急于求成的心理,造成乡村文化同质化严重,创造创意不够。一是没有深入挖掘本地乡村文化特色,照搬或模仿成分较多,搞得村村相似,如各地都搞乡村文化广场、文化长廊等,内容大同小异,本地特色不明显,缺乏吸引力。二是乡村文化开发没有注重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利用。有些乡村在文化开发过程中,更多地注重物质文化开发,如乡村石碑、碑文等实物景观,而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开发明显缺乏,如乡村语言、乡村生活习惯、乡村风俗习惯等开发利用严重不足。三是乡村文化开发没有同其他产业开发相互融合。一些基层政府在制定发展规划的过程中,对乡村文化开发规划做得也很详细,但文化开发规划与其他产业开发规划相互割裂。事实上,如果仅仅开发乡村文化,而没有周边的产业发展,这样的文化开发就显得突兀和缺乏吸引力。

三、桂林乡村文化建设的可行路径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乡村振兴,既要塑形,也要铸魂”[4]。文化振兴是乡村振兴的灵魂,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内生动力。在党中央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部署下,针对桂林乡村文化建设的天然禀赋优势及存在的现实困境,新时代桂林乡村文化建设可循以下路径而为之。

(一)加大乡村文化投入,探寻乡村文化发展的融资方式

乡村文化建设需要足够的投入,要加大对乡村文化建设的投入。一是政府要积极引导乡村文化投入。在预算内资金范围,政府应该加大乡村文化的预算性资金投入。当然,政府投资主要是引导性投资,而不是全盘投资,旨在通过政府引导性投资,达到汇集其他资本进行投资的目的。二是积极探索政府性文化投资公司的作用和功能。首先,对政府性文化投资公司要赋予其独立性,虽然公司是政府出资建立的,但毕竟是公司,因此要给予他们自主权。对于政府性投资公司,政府应该采取宏观监管方式,公司内部事务一般由公司自己决定,对于投资项目,做到政府项目与自我投资项目的统一。其次,在政府公司进行投资之前,应当对政府投资的项目进行评估,评估由专门的第三方机构进行评估,从而提高投资的精准度,更好地做到精准投资。最后,要降低政府投资公司的投资风险,对于那些风险较大的政府投资项目,应当减少投资。三是加大引进民间投资的力度。政府要构造良好的营商环境,提高民间文化投资机构的舒适度。在投资审批上要尽量简化,采取一站式审批方式,开辟乡村文化投资审批的绿色通道,使得乡村文化投资者以最短的时间完成投资的整个过程。同时,要积极采取政府投资和民间投资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可以采用PPP、BOT等模式,以便做到投資的有效衔接。此外,加大乡村文化民间投资的贷款力度。可以采取政府担保、信用担保等方式对乡村文化的民间投资进行担保,减少民间投资的贷款利息,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发放无息贷款。

(二)注重乡村文化建设中人的因素,着力培养各类文化人才

村民文化自觉能够树立乡村文化自信,也为乡村文化与其他多元文化探索出存续和共荣之路[5]。而要实现村民文化自觉,就要在乡村文化建设中充分发挥人的因素,加大各类文化人才的培养力度。一是积极培养乡土文化人才。在每个乡镇专门配备乡村文化管理人员,并定期进行培训,让他们及时了解党和国家对于文化发展的大政方针,成为优秀的乡土文化管理者。二是加强乡村文化站建设,使乡村文化站变成乡村文化人员培养的载体。乡村文化站主要应承担三大功能:首先是负责村级文化管理人员的培训;其次是负责乡土文化传播人员的培训;最后是整合松散的乡村演艺团队,把原先村民自发形成的乡村表演山寨团队规范化,为山寨团队提供演艺的舒适场所,配备良好的音像设备,定期组织专家过来进行指导,并遴选相应的优秀人员和团队到市里面、省里面,甚至参加国家级表演。三是加快乡村文化传承人的培养力度,提升传承和创新的实际效果。要进一步提高传承人的待遇,增加传承人的补贴,为传承人设置专门津贴,从而在物质上给他们一定的保障。对于他们开展传承活动,要给予一定的专项资金支持。要确定传承人的范围和人数,对传承人进行相应的认定,并列明清单。还要对传承人进行分级分类管理,按照其濒危程度,可以分为一类传承人,二类传承人,三类传承人。对于不同类型的传承人,要有不同的保护措施与补偿标准。要激发传承人的兴趣,增强传承人的获得感。比如,可以在县里搭建乡村文化展示平台、展示厅等,让传承人通过表演等形式把他们的兴趣展示出来,从而使他们获得感增强,在展演中使自身价值体现出来。

(三)推动乡村文化和旅游有机融合,借助桂林世界旅游城独特优势实现乡村文化的开发利用

党的二十大强调:要“发展乡村特色产业,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6]。为此,要促进桂林乡村文化振兴,就必须把乡村文旅产业做大做强。具体而言,主要应从两个方面努力。一是借助现有的旅游线路尤其是精品线路,打造乡村文化旅游的经典线路,如开设漓江、桂北等乡村文化旅游线路,打造一景一文化的优美形象。在桂林各大景点开设乡村文化展示厅,特别是在桂林的古镇,如在兴坪古镇、福利古镇、大圩古镇等,推出乡村文化旅游精品线路。要拓展“乡村文化+文化旅游”的形式,使乡村文化更好地融入到当地文化旅游当中去。通过搭建旅游文化平台,让乡村文化更好地融入其中。二是把民宿开发同乡村文化开发结合起来,突出民宿开发的特色。当前,桂林的民宿已经达到3000多家,民宿开发已经进入高速发展期,民宿旅游也已经成为一个热点项目。目前,桂林民宿比较集中的地区主要分布在阳朔县城、遇龙河、兴坪一带,龙胜的龙脊景区,兴安的猫儿山高寨一带,以及桂林市区的鲁家村和七星公园、象山公园、南溪山公园和“两江四湖”附近。另外,还有少部分民宿在桂林市区的居民区以及资源县等地。这些民宿构成了桂林新的旅游点。实际上,民宿就是传播乡村文化的重要资源。在民宿的外观设计上,政府给民宿宾馆一定的补贴,让业主在民宿设计上添加一些乡村文化遗产的内容,如该地区乡村文化遗产的资源禀赋介绍、内容介绍等,从而提高游客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认知度。与此同时,在民宿活动的设计上,还应丰富旅游资源的内容,如统一在民宿活动中进行一些与文化保护传承相关的活动,这些活动都是体现当地乡村文化遗产的内容。还有,要把民宿的装饰与乡村文化遗产融合,如福利画扇是较有名的景点,可以将福利画扇的元素添加到阳朔的诸多民宿当中去。

四、结论

文化振兴是乡村振兴的灵魂支撑和基础工程,要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就要从加大投资、培育人才、文旅融合等各个层面加强乡村文化建设,有效促进乡村文化的传承保护和开发利用,实现乡村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桂林要实现乡村文化振兴,助力其世界级旅游城市建设,必须以习近平文化思想为指导,充分利用自身乡村文化资源禀赋优势,积极推动乡村文化高质量发展,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文化生活需要,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奉献力量。

[基金项目:广西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周敦颐修养文化在桂北地区的传承及对新时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的启示”(项目编号:18FZZ001)。]

参考文献:

[1] 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人民出版社,2022:30-31.

[2] 费孝通.乡土中国乡土重建[M].北京:三联书店,2021:6.

[3] 吕宾.文化自信视角下乡村文化振兴:实践困境与应对策略[J].湖湘论坛,2022(04)

[4] 习近平.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讲话[EB/OL].(2021-03-11).http://www.qstheo

ry.cn/laigao/ycjx/2021-03/11/c_1127198193.htmivk_sa=1024320u.

[5] 费孝通.对文化的历史性和社会性的思考[J].思想战线,2004(02)

[6] 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2:31.

(作者单位:中共临桂区委党校 广西桂林 541104)

(责编:吕尚)

猜你喜欢

桂林乡村振兴
桂林,美
乐!乘动车,看桂林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几个抓手
激发“乡村振兴”内生动力破题寻路
民建贵州省委携手中天金融集团推进“乡村振兴”贵州赫章县结构乡“扶志扶心扶智”项目开工
桂林游记
桂林游
桂林:击浪现代理化技术
居住桂林很潇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