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新型智库肩负起面向现代化的历史责任

2024-04-18李雪

经济师 2024年1期
关键词:智库决策人才

李雪

编者按:踏上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中国特色新型智库需要面对“两个大局”,适应国际环境、国内社会主要矛盾和经济社会发展要求新变化,需要预测世界和中国发展大势、谋划现代化建设基本方略,需要研究内政外交国防重大问题、探索高质量发展思路对策,需要关注人民群众切身利益,提出有效管用善治良策。在2023年召开的《第二十五届全国社科院院长论坛——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会议上,时任河北省社会科学院党组书记、院长,河北省社科联第一副主席康振海探讨了中国新型智库面向现代化的历史责任。

本刊将康振海的发言以专题形式刊发,以飨读者。

本刊:中国新型智库面向现代化的历史责任。

康振海:面向中国式现代化,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很好履行新时代赋予的历史责任,绝非轻而易举之事,而是空前繁重艰巨的任务。我们要将这个历史责任内化于心,抓在手上,外化于行,落在实处,以科学理论指引正确方向,以求真务实接通地气,以创新体制机制激发活力,以优化研究队伍可持续发展,更好地满足党和国家决策需求,助力党中央和各级党政机关重大决策部署制定并落地见效,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发挥最大限度的智力支持功能作用。

第一,以科学理论指导端正新型智库政治方向。

中国特色新型智库是直接服务党和国家事业与人民群众利益的智囊机构,不同于一般研究机构。它需要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需要以马克思主义作为智库研究的理论基础,需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智库研究的指导思想,需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貫穿建设和发展全过程,需要坚定“四个自信”,拥护“两个确立”,做到“两个维护”,将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作为智库研究和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永远成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思想库智囊团。

因此,中国新型智库应组织动员智库研究人员坚持学懂弄通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确保中国特色新型智库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研判国内外环境和形势,探索科学真理、总结发展经验,探索党的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深入学习、全面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的重要论述,坚持党对智库建设的全面领导,坚持服务党委和政府决策、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服务人民群众,始终坚持清醒的理论自觉、坚定的政治信念和科学的思维方法,在复杂环境和风险挑战面前增强政治定力、思想定力和战略定力,以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使命,将以人民为中心的研究导向体现在智库研究和建设过程之中。

第二,以增强“四个意识”确保党和国家重大决策部署落地落实。

中国新型智库应组织智库研究人员及时认真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和党中央决策部署,全面把握国家战略意图与中心工作,超前思考、超前谋划、超前研究,把智库资源聚焦到战略性、前瞻性的重大课题研究上,拿出管用有效的智库方案,推动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落地落实;积极参加地方党委政府决策活动,熟悉地方中心工作和决策部署,紧密跟踪地方高质量发展需求,促使智库成果真正转化为地方党委的决策部署、政策措施、重大项目和工作举措;加强与同级部门联系沟通,凝聚多方智慧,提升智库建议应用价值, 使对策建议更加知识化专业化、更加切实管用;建立稳定畅通的智库成果报送和反馈机制,适时策划智库选题,形成领导出题、智库答题的良性运转模式,提高智库成果服务决策的时效性和实效性。

第三,以求真务实确保智库研究接地气见实效。

中国新型智库要组织动员智库研究人员从世情、国情、党情出发,准确把握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新变化,尤其是新阶段新特征新要求,在改革发展实践中发现问题、总结经验、探索规律,研究对策。要从实际出发开展调查研究,发现问题、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紧紧围绕制约我国高质量发展的制约因素、事关改革发展稳定的全局问题,在调查研究中了解新情况、提炼新经验。既到发达地区、先进地区学习经验,提供决策借鉴;也到后发展地区、问题比较多的地方了解实情,找到问题矛盾的本质根源和解决办法。要通过多层次、多方位、多渠道的调查研究,努力在“第一时间”提供第一手“情况分析报告”和第一份“政策建议指南”;要坚持传统调研方式与新兴技术创新融合,运用多样化调研方式和现代化技术调研手段,借助大数据、人工智能调研分析和预测展望,提高调查研究质量和精准度;要善于运用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方法论,运用科学思维方式,全面综合研究实际情况,剖析问题产生的深层原因,找到问题存在的本质和解决的关键环节,升华智库研究成果质量,努力放大智库研究成果的决策影响力和社会效益。

第四,以体制机制创新激发研究创新活力。

中国新型智库要继续努力创新科研组织方式,优化智库资源配置,凝聚学科方向,打造快速反应、能上能下、灵活高效的创新型科研组织,形成具有突出优势和引领力的智库团队;要建立起注重实绩、倡导精品的绩效评价机制,以生产高质量智库成果为导向,建立智库成果评价体系,综合考量研究成果的学术价值和社会价值,对智库研究人员做出客观量化评价;要构建符合智库研究规律的科研机制,树立智力价值的理念,制定科研岗位智力报偿分配新方式,形成按业绩论英雄的激励约束新机制,在制度上充分体现对知识价值和智力劳动尊重,让有实绩、想干事的人脱颖而出;要建立多层次合作交流机制,强化与国际智库机构的合作交流,借鉴汲取国际智库建设经验;促使党政部门、社科院、党校(行政学院)、高校、科研院所和社会智库等多种类型的智库资源有序流动和优化配置,形成跨学科跨领域交流合作,拓宽智库研究视野,提升研究成果含金量。

第五,以人才为本壮大高素质专业化研究队伍。

人才是新型智库建设的第一资源。智库人才是更加富有创新精神、能够洞察时势、善于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懂得与外界有效沟通的复合型人才,是适应时代发展的可持续性的创新型人才团队,是首席专家、领军人才、骨干人才、管理人才、青年人才“五位一体”的人才梯队,是坚持讲政治、守信誉、强管理、优服务、提水平、作贡献的务实、担当、创新的研究团队。

因此,中国特色新型智库要持续打造德才兼备、富于创新精神的公共政策研究和决策咨询队伍,引导新型智库研究始终站在改革发展的前沿、政策导向的前沿和理论创新的前沿,科学预测展望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和前景,对经济社会发展问题进行分析,提出解决思路和方案;要培育智库中坚力量,依托新型智库重点学科、特色优势学科建设,培养造就一批理论基础扎实、熟悉公共决策、善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复合型人才,准确把握新时代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根据党政机关决策需求开展研究,当好决策者的外脑;要储备年轻智库人才,持续引进新兴学科交叉学科人才,补充新鲜血液,确保智库研究永葆生机活力;要坚持开放汇智,通过学术交流、外聘人才、挂职锻炼等多种方式吸引人才、汇聚智库力量,实现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在新征程上可持续健康发展,更好肩负起新时代新阶段的战略使命。

本刊:在智库高质量发展过程中,一定会最大限度产出量多质优智库成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坚实理论支撑和有效智力支持。(责编:查谨)

猜你喜欢

智库决策人才
人才云
为可持续决策提供依据
决策为什么失误了
忘不了的人才之策
留住人才要走心
“人才争夺战”
微智库
微智库
智库能为我们做什么?
建智库,话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