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审计文献综述

2024-04-18李长琨

经济师 2024年1期
关键词:危机管理

摘 要:突发公共事件事发突然、社会危害程度高,在审计全覆盖的大背景下,通过对救灾款物进行审计、及时公布审计报告,对于维护社会稳定有着积极的作用。文章通过对国内外相关文献进行归纳总结,对比分析了国内外应急审计实务现状,对目前我国应急审计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对此提出了有针对性的意见和建议。

关键词:危机管理 应急审计 实践状况 研究状况

中图分类号:F23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24)01-119-03

在国家治理制度中,审计是十分重要的一环,它对重大突发公共事件起到了很大的监督和验证作用,对国家治理机制的每一个环节都进行了全面的监督。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爆发以来,学术界对于突发公共事件背景下应急审计的研究呈爆发式增长。在对有关文献进行整理和归纳的基础上,对国内外突发公共事件审计现状进行了比较,总结现阶段研究成果,分析当前阶段存在的矛盾困难,在此基础上提出解决突发公共事件背景下应急审计问题的建议思路,以期为应急审计的实施提供借鉴和参考。

一、国内外应急审计实务现状

(一)国内突发公共事件审计实务现状

完善重大突发公共事件防控机制,健全国家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体系,是一项综合性、系统性的工程,涉及公共卫生、应急响应、救灾保障等领域。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首次提出“突发事件”这一概念,并指出“在涉及到国家主权与安全的一系列国际突发事件中,我们能够沉着应对。”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也提出要“增强防灾减灾救灾和重大突发公共事件的保障能力,强化国家区域应急力量的建设。”审计是国家管理制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它的及时介入,对保证救援资金的合理使用,稳定民情,维护社会稳定都有很大的作用。现有突发公共事件的审计实践,主要集中在应急物资的使用、灾后政策的跟踪落实等方面。

审计署于2003年8月组织全国审计机关,对中央部门及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筹集分配、管理使用防治SARS非典专项资金、社會捐赠款物的情况和国家重大政策措施落实情况进行了专项审计,并将审计结果及时向社会公布。2008年6月,审计机构开展了汶川地震灾害救援资金的筹集、拨付、使用、管理等全过程跟踪审计,确保了安全、完整、公平、合法、高效、规范、透明。通过对抗震救灾资金、物资的审计,有效地预防了抗震救灾工作中发生的各种问题,达到了“确保不发生、少发生、最起码不发生重大事故”的目的。在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审计机构第一时间成立了审计应急小组,发布了《关于做好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防控财政资金和捐赠款物审计监督工作的通知》,对疫情防控工作进行了部署。积极探索利用互联网进行非现场审计,及时掌握疫病防治经费的拨付和使用,利用大数据技术,助力单位复工复产。

(二)国外突发公共事件审计实务现状

从1997到2014年,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审计公署进行了6次大型震灾防灾审计,均为震灾防灾工作的范例。2009年在甲型H1N1大流行中,美国审计机构对其进行了一次特别的追踪审计,发现由于疫苗供给不足而造成的政府信用下降。英国审计署在2013年对国际开发部应对疟疾传染病的行动进行了一次专门的追踪审计,其中提供了关于如何更好地使用投资基金,使执行过程更快更持久的指南。

2020年COVID-19新冠肺炎疫情爆发以来,美国审计机构以提高全国公共危机反应能力为基本目的,重点关注联邦政府机构的责任,对抗疫资金的分配、管理及使用等情况进行了持续的跟踪审计,指出疾控中心由于特朗普政府行政干预,应急迟缓,浪费了宝贵时机。英国的审计机构对呼吸机、药物、疫苗等医疗用品的生产、供应和采购、配送等方面的审计,特别是对一些重要的企业,尤其是对那些需要帮助他们恢复经济的企业,给予支持,以保证这些医疗用品能够有效的使用。意大利国家审计法院注意到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引起的医疗系统瘫痪,表明该国的公共健康制度在基础设施建设、医疗技术水平和医务人员水平上都有缺陷,并建议增加紧急医疗用品的储备。从整体上来看,国外审计实务更注重事前预防、事中跟踪和事后评估全过程的审计监督,同时也更加凸显了审计内容的针对性和审计建议的可操作性。

(三)国内外突发公共事件审计实务现状对比

通过对近几年国内外开展突发公共事件审计事项的介入时机的统计,可以看出,我国已经开展的突发公共事件审计,主要是在事中和事后两个阶段,审计的内容也主要集中在财政资金、社会捐赠款物等方面,很少有开展预防性的事前审计。但是,在国外开展地震、洪灾以及传染病等突发公共事件的跟踪审计的情况较为普遍,其介入时机涵盖了事前、事中和事后的各个环节,审计的内容也扩展到了国家战略储备、规划以及人才队伍建设等各个方面,强调要从更广阔的领域对突发公共事件展开全生命周期的审计监督。

二、国内外应急审计研究现状

(一)当前应急审计存在的问题

1.缺乏复合型审计人才。由于参加处理突发公共事件的部门涉及到多个行业领域,因此,审计师除了要具备财务、会计、审计方面的专门知识,还要在很短的时间里掌握建筑方面的知识、卫生、环保和大数据信息技术等被审行业相关专业知识,才能满足应急审计需要。且由于突发公共事件的复杂性和紧迫性,往往要求参与应急审计任务的人员具备较强的心理承受能力和灵活的应变能力。

罗柔(2022)认为我国审计人员知识结构较为单一,涉及领域较窄,工作经验也多为财务审计,参加应急审计任务时可能无法向被审单位提出专业、合理的审计意见和整改建议,甚至可能受到质疑,增加审计风险。并且我国当前还不具备培养多领域跨学科的复合型审计人才的培养能力。黎娜(2022)认为在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审计内容不应仅限于合规性审计,还应包括医疗项目管理的有效性。由于审计队伍中缺乏复合型审计人才,往往会导致审计意见不准确,增加审计风险。叶陈云等(2021)认为重大突发公共事件往往会对参与应急审计师造成很大的心理冲击,进而影响了审计师的工作效率。而目前大部分的审计师都缺少使用信息化手段进行审计的能力。

2.缺乏完善的法规预案。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审计不同于常规审计,常规的审计规范性文件往往无法适应突发事件应急审计的特殊需求,国内的相关审计法规或审计准则也没有针对突发事件应急审计做详细补充。

朱智鸿(2020)认为,就审计法律规范而言,对紧急情况下的审计监管尚属空白,缺乏现有的可供借鉴的基础和规则。罗柔(2022)认为虽然我国已经初步建立了应急管理治理体系,但是针对突发公共事件的应急审计机制还未建立。赵盈盈(2022)认为相关法律法规的缺失导致审计部门在突发事件中缺少相关的规范性指引,在常规审计中形成的比较系统完善的各种程序、框架、准则、风控体系及成熟的审计模式,无法适应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审计的要求。

3.缺乏适当的审计方法。由于突发公共事件的特殊性,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投入到灾区,传统的事后、现场审计为主的模式,需要针对实际情况进行创新调整,应急审计程序不能墨守成规地按照常规审计相关规范实施。当前应急审计处于探索阶段,联网审计方式和非现场审计方式是研究的主要方向,但是还存在着诸多矛盾困难。

叶陈云等(2021)认为大部分审计人员仅仅使用计算机来存储审核信息,而没有使用计算机来挖掘和分析审核数据信息。能够将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和智能技术运用到审计中的人还很少。刘卓聪等(2021)认为制约联网审计的因素主要包括人员思想上重视程度不够、财政资金支持无法保障、相关技术保障较弱。黎娜(2022)认为当前我国审计大数据平台的构建还处于起步阶段,对大数据审计工作没有针对性的规划,相关的法律法规、工作规范也不健全。与此同时,大数据审计中存在的数据内容不完备、更新滞后等问题,也成为大数据审计发展的瓶颈。

(二)应急审计的对策建议

1.培养应急审计人才,强化能力素质。针对参加重大突发事件应急审计人员缺乏被审行业相关专业知识的客观情况,罗柔(2022)认为在审计人员招录时就要注重跨领域复合型人才的招录,同时注重培养其应急审计思维,使其具备灵活的审计能力。孟志华(2020)认为招聘应聘临时审计师时,应当综合考虑人才质量和不同专业背景。黎娜(2022)认为审计机构应该制定措施引导审计人员跨专业学习法律和大数据信息技术等知识技能。王建平(2022)认为要构建应急审计人才库,将审计人员的现状搞清楚,并将其建好。可以吸收财会审计专业以外的其他专家,按专业特长和所属地区划分,形成垂直管理模式,以便在有需求时,能够快速响应工作要求。

针对参与应急审计任务的人员需要具备较强的心理承受能力这一特点,李翼恒等(2012)提出,可以通过模拟演练的方式,强化审计师的应变能力和心理素质,从而提升审计师对环境的适应性。

除此之外,审计机构还应该注意各类专业人员的合理搭配,根据每个人的特点和兴趣爱好,由其选择两到三门其他专业进行学习。审计机构应做好引导,避免出现同一专业学习的人较多,其他专业无人去学的情况发生。审计机构应该采用平战结合的思想,组建一支应急审计分队,这个分队的审计人员在平时会进行正常的审计工作,如果有重大突发公共事件,应该立刻进入应急状态,快速转变自己的角色。

2.建立应急审计预案,完善制度机制。许多专家学者对完善突发事件的审计计划谈了自己的看法和建议。王建平(2022)提出,在确保审计质量的基础上,应急审计计划可以对审计过程进行适当的简化。吴超(2011)提出的审计计划应该包含审计的指导思想与原则,审计的目标,审计的力量配置与组织,审计的范围与重点内容,审计的方法,审计的时机,审计的程序,审计的质量与要求,审计可能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王中信(2009)提出,国家应急审计计划应当被纳入到国家的整体应急计划之中,应急审计计划应当包含以下内容:健全的组织领导体系,健全的组织结构,高效的运行机制,审计工作方式,风险控制体系,独立的应急审计结果评估体系。

在保证审计质量的前提下,应急审计预案中要充分预想可能会发生的特殊情况,要给予审计人员充分的自主权。在制定了应急审计计划之后,应根据实际情况对其进行补充和完善。应该从法律上保证公共危机中的审计工作行使监督的权利,被审单位不得以处理突发事件为由拒绝接受审计。

3.创新应急审计方法,提高审计质量。当前大多数学者都提出从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等方面创新应急审计方法。王建平(2022)认为应该要对有关的审计数据资料进行收集、整理、分析,并准确地确定扩展范围和审计事项,以充实的审计大数据为支持,加速5G和区块链等技术在审计领域的应用。罗柔(2022)认为要加快打造数字化智能平台,借助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由现场审计转为非现场审计,履行审计监督职能。唐衍军等(2021)提出,应该通过对分布式账本、智能合约、时间戳等一系列区块链的核心技术的优化,来提高审计证据的获取、信息的传递和审计监督的效率,为有效地进行突发公共事件的审计提供技术的赋能,以达到实时收集审计证据、自主执行审计流程、及时出具审计报告、高效使用审计结果的目的。

我国在应用大数据技术审计这条路上任重道远,数据安全和数据标准化都是亟需解决的问题。在互联网之后,区块链技术是下一代颠覆性核心技术,目前还停留在理论研究阶段,与实践的结合还不紧密,但这也给应急审计研究指明了今后研究的方向,给未来带来了无限的可能。

三、研究述评与展望

当前,我国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审计仍然以资金物资合规审计为主,而国外的应急审计的内容比较丰富,包括国家战略储备、规划和人才队伍建设等各方面。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爆发后,专家学者开始逐步关注突发公共事件背景下的应急审计,结合我国应急审计实际情况,指出了我国当前应急审计发展还存在的矛盾困难,并针对性地提出了对策建议。

许多专家学者对审计预案的建立提出了自己的看法,要根据国家历次突发事件中审计查出的线索及审计自身暴露出的问题去完善应急审计预案。早日通过立法等手段将应急审计纳入到国家应急体系中去。要加快对审计人才的培养,尤其是要让大部分审计人员掌握大数据和人工智能审计技术,并让这部分人员在常规审计任务中得到锻炼,才能在应急审计任务中熟练运用大数据等技术,提高审计效率,降低审计风险。区塊链作为新兴技术,还值得我们去深入学习和研究,并应用到审计中去。

参考文献:

[1] 王建平,吴凡,赵旭东,等.国家审计在突发公共事件中的作用研究[J].审计研究,2022(03):40-46+57.

[2] 刘卓聪,叶陈刚,王湘漪.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审计研究——以新冠肺炎疫情联网审计为例[J].国际商务财会,2021(18):66-70+94.

[3] 罗柔.突发公共事件国家审计的研究[J].财务管理研究,2022(10):85-89.

[4] 刘洪洁,江振春,周维培.美国审计署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审计研究[J].审计研究,2022(05):56-62.

[5] 朱智鸿.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社会捐赠款物国家应急审计探究[J].陕西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40(03):63-69.

[6] 黎娜.免疫系统论视域下重大突发公共事件中国家审计的作用研究[J].宿州学院学报,2022,37(06):53-58.

[7] 赵盈盈.基于疫情背景下公共卫生突发事件应急审计模式探析[J].西部财会,2022(03):69-72.

[8] 唐衍军,黄益,蒋煦涵.区块链技术赋能突发公共事件审计研究[J].会计之友,2021(17):150-155.

[9] 王祥,郝玉贵,徐荣华.国家审计在突发事件防控中的作用与实现途径[J].财会月刊,2021(14):88-93.

[10] 叶陈云,叶陈刚.重大灾情背景下社会慈善资金审计规制的现状、成因及对策[J].财会月刊,2021(06):94-98.

[11] 郑小荣,董新.疫情防控政策跟踪审计研究[J].财会月刊,2020(22):98-104.

[12] 郭强华,闫维艳.重大突发性公共事件跟踪审计的中国经验与提升路径[J].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20,60(05):52-59+236.

[13] 孟志华.对重大突发公共事件审计的思考[J].财会月刊,2020(09):89-92.

[14] 朱智鸿.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审计探究——以新冠肺炎疫情为例[J].财会月刊,2020(07):92-96.

[15] 钱恺.政府与非营利组织应急救助活动审计模式研究[J].财会通讯,2013(22):75-77.

[16] 任正夫.应急救援专项审计工作的几点思考[J].水利水电技术,2013,44(03):66-67.

[17] 李翼恒,张婉怡.突发事件应急资金审计研究[J].会计之友,2012(25):94-95.

[18] 吴超,宁志明,陈然.应急保障经费物资审计探析[J].财会通讯,2011(22):100-101.

[19] 殷文玲,刘新梅.突发重大自然灾害应急审计研究[J].财会通讯,2011(13):88-89.

[20] 王中信.重大突发性公共事件全过程跟踪审计方式探讨[J].审计研究,2009(06):3-7+12.

[21] 周小林.应急财政资金的审计监督[J].财政监督,2010(07):37-39.

(作者单位:陆军勤务学院 重庆 401331)

[作者简介:李长琨,陆军勤务学院财务审计系非全日制研究生。](責编:贾伟)

猜你喜欢

危机管理
对制约少数民族地区旅游发展的几个关键问题的探讨
建立应急管理总体框架与三级机制的研究
论提高政府危机管理能力
网络舆论危机下的高校形象塑造
试析国家治理现代化与政府公共危机管理能力建设
危机管理视角下我国出版经纪人的发展前景
浅析我国民族企业品牌发展的问题与对策
公共危机管理中的政府形象塑造的途径
基于危机管理理论的边疆危机预防与应对策略研究
数字环境下图书馆危机管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