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畜禽养殖生态化:模式、经验与对策

2024-04-18杜孟玟魏玲丽

经济师 2024年1期
关键词:国外模式经验

杜孟玟 魏玲丽

摘 要:我国是世界上畜产品生产大国,畜禽养殖的生态化关系到整个生态系统的平衡与安全,关系到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的全局。但是,目前畜禽养殖给环境带来的粪便污染、水质污染、恶臭污染等问题仍然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难点。文章在充分认识畜禽养殖生态化的必要性,总结借鉴国外畜禽养殖生态化模式与经验,提出加强我国畜禽养殖生态化建设的对策措施。

关键词:国外 畜禽养殖生态化 模式 经验 对策

中图分类号:F30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24)01-041-02

一、引言

世界各国畜禽养殖经过庭院零星养殖的传统阶段,到采用优良品种、全程配合饲料、先进养殖设备工艺等工业化阶段以后,目前正在通过生态化措施解决影响畜牧业可持续发展的突出问题(如畜禽污染物的处理、饲养动物的疫病与抗病力、动物的药物与抗生素残留等)。我国是世界上畜产品生产大国,畜禽养殖生态化关系到我国整个生态系统的平衡与安全,关系到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的全局。可以说,畜禽养殖生态化是我国畜牧业发展的必由之路,代表着未来畜牧业发展的方向,但是,目前畜禽养殖给环境带来的粪便污染、水质污染、恶臭污染等问题仍然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难点。充分认识畜禽养殖生态化建设的必要性,总结与借鉴国外畜禽养殖生态化模式与经验,提出加强我国畜禽养殖生态化建设的对策建议,对于推动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意义重大。

二、畜禽养殖生态化的必要性

在我国“实施生态文明建设工程”的大背景下,加强畜禽养殖生态化建设,有利于我国畜牧业发展方式的转变,有利于为城乡居民提供安全放心的畜产品,推动城乡居民形成绿色生活方式。

(一)转变畜牧业发展方式的需要

发展低碳绿色经济已成为世界的共识。加强畜禽养殖生态化建设,有利于推动我国社会经济向低碳绿色发展方式转变,有利于向城乡居民提供安全放心的食品;对充分利用林地、草地、果园、农副产品和饲草资源,带动农业种植业方式的转变具有重要作用;对构建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生产方式,对形成低碳绿色的生活方式和消费方式具有重要作用。

(二)满足城乡居民消费升级的需要

生态畜产品需求既是城乡居民消费水平提高的要求,也是城乡居民开启绿色健康生活方式/推动消费结构升级的需要。由于生态畜产品价格高于普通畜产品价格,通过畜禽养殖生态化建设,向城乡居民提供生态畜产品,可以在满足城乡居民对绿色、健康、安全农产品需求的同时,提高畜禽养殖户收益,实现城乡居民的双赢、双收。

(三)防治农村环境污染的需要

在畜禽养殖生态化建设过程中,通過构建畜禽养殖生态化生产技术体系,加强养殖场污染防治制度建设,建立规范化的畜禽疫病防控技术体系,积极推广农林牧复合饲养模式和循环农业模式等措施,进行畜禽养殖生态化建设,有利于促进我国畜禽养殖向绿色低碳化方向发展,防治农村环境污染,构建环境友好型畜牧业。

三、国外畜禽养殖生态化的模式与经验

(一)国外畜禽养殖生态化模式

20世纪70年代以来,世界各国在畜禽养殖生态化建设方面,根据各自的资源条件,已成功探索出各具特色的模式。

1.农牧结合型生态化模式。这种模式主要以美国为代表,其畜禽养殖生态化特征主要表现为:(1)集约化和社会化程度高。近年来,在养殖场规模不断增加的同时,美国畜禽养殖场的数量却在持续减少,社会分工越来越细,如将畜(禽)养殖分为种畜(禽)养殖、幼畜(禽)养殖、肉畜(禽)养殖等。(2)高度重视生态养殖的科技研发。在美国,无论是政府、大学,还是养殖企业,都高度重视畜禽养殖技术的研发工作,从饲料生产到畜禽饲养的标准化等环节,均建立了技术成果推广体系。(3)疫病防治体系完善。政府通过官办兽医制度、职业兽医制度等的实施,建立畜禽疫病防治管理机构,监督检查和管理各地畜禽疫病防治工作。

2.草地畜禽养殖生态化模式。该模式主要以建设人工草场,实现草畜平衡的畜禽养殖生态化为特征,以澳大利亚和新西兰为代表。低平的地势,辽阔的草场,促进了澳大利亚羊、牛业的充分发展。从19世纪初期开始,澳大利亚和新西兰就开始通过无偿投资水、电、路等基础工程,支持家庭农场进行草地建设,同时国家还为家庭农场的自营资金需求提供贷款支持。在牧草地种植方面,两国家庭农场均通过土地清理,播种多年生草种建设牧场草地。两国一般采用人工培植牧草,规定每隔3~4年才能施一次肥,大面积牧草采用飞机播种的形式。两国的牧草使用都是以放牧为主,极少对羊和牛进行补饲。

3.小规模集约化经营模式。这是一种以养殖规模较小的家畜家禽为主要特征的日本模式。日本的农牧资源相对贫乏,天然资源对日本的抑制作用更为明显。所以,日本主要采取以农户小规模饲养为主、集约化经营的方式,并在其生态化建设中,通过构建较为完善的质量标准、法律法规、质量认证和检测监督等体系,确保畜禽产品生产的全程控制,从土地、市场到餐桌,保证全程锁定质量。此外,日本政府重视畜禽产品生产过程的环境治理,通过推广畜禽粪尿治理技术,为畜禽养殖场治污设施建设增加资金投入等措施,实现畜禽养殖生态化。

4.天然养殖模式。该模式旨在开发绿色无污染的天然畜产品,主要代表是英国和德国。天然畜牧业的特点是通过发展绿色、无污染的天然草场和人工草场,采取“以虫补虫”,无农药污染的动物饲料,无虫草料的动物蛋白饲料等措施;采取天然草场放牧牲畜与进舍结合、隔栏放牧等饲养方式,大力发展绿色畜牧业。这种天然养殖模式有三个自然化特征:一是品种自然化,即通过自然繁殖形成优良的畜禽品种;二是饲料的自然化,即不使用添加任何化学成分的饲料,只用天然农产品作饲料;三是饲养方式的自然化,即禁止牲畜圈养,禁止用自动化的方式将动物拴住并全程提供饲料。

(二)畜禽养殖生态化的经验

由上可知,世界各国根据自己的国情,选择了不同的畜禽养殖生态化模式。到目前为止,大部分都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效。尽管这些国家的国情各不相同,发展状况与模式也不尽相同,但他们都有一些共同的经验值得学习和借鉴。

1.加大宣传与政策扶持力度。加大畜禽养殖生态化的宣传力度,有利于在保护生态环境、推进畜禽养殖生态化建设中形成全社会关注、支持、积极参与的良好氛围。在加大宣传力度的同时,政府制定和完善了涉及畜禽养殖生态化的政策、法规和法律,为营造良好的生态环境,做到了以法为据,以科技为动力。

2.建立健全畜禽养殖生态化的技术体系。建立和完善畜禽养殖生态化生产体系,需要有高科技含量的畜禽养殖生态化技术体系。美国等国家之所以在畜牧业方面具有很强的竞争力,主要得益于为推动畜禽养殖向生态化、高效益方向发展,在品种选育、饲料搭配、疫病预防、经营管理、资源利用、环境保护等方面,打造了一整套技术体系。

3.建立健全畜禽养殖安全检测和监测制度。英国、丹麦等国家均制定了畜禽养殖的环境保护标准,将动物卫生纳入管理范围。要求在确保养殖、排污和残留物符合环境保护标准的同时,以科学规范的方式处理动物排泄物和死亡动物。此外,一些国家还从根本上改善了畜产品生产环境,促进了畜禽养殖的生态化发展,包括建立人工草场、饲喂营养平衡和矿物质补充等制度。

四、加强畜禽养殖生态化建设的对策

畜禽养殖生态化是我国畜牧业发展的方向,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点,是满足城乡居民对绿色健康安全农产品需求的必然选择。根据笔者对上述国外畜禽养殖生态化模式与经验的分析,结合我国的国情,对加强我国畜禽养殖生态化建设提出对策建议。

(一)提高畜禽养殖生态化意识

畜禽养殖生态化既是我国畜牧业发展的方向和终极目标,也是生态文明建设的要求。草坡、树林以及我国丰富的农作物秸秆等资源,为畜禽养殖生态化提供了很好的条件。但是,在利用这些资源进行畜禽养殖的同时进行生态化建设,首先需要提高广大群众特别是从业人员的认识,通过政府和各业务部门的引导和宣传,促进畜禽养殖的生态化建设。

(二)強化养殖场污染防治体系建设

畜禽养殖场的污染防治需要建立畜禽粪便、污水处理制度;建立养殖场消毒防疫工作指导的程序规范、均衡日粮配制规范、饲养管理规范、产品加工规范等制度;建立将养殖场粪便转化成有机肥等生物处理的技术体系,防止养殖场的粪污对环境的影响。

(三)推广农林牧复合饲养模式

我国拥有丰富的可供畜禽生态化饲养的农用土地(如草地、林地、果园等)资源,要充分利用这些资源发展生态畜牧业。除此之外,还可采用先进的农业技术,通过优化配置和综合利用耕地、草地、林地、果园等资源,实现时空互补,推广农林牧复合生产与饲养模式,实现畜禽养殖生态化。农林牧复合饲养的典型模式是“林—果—草—畜—禽”模式。这种模式的特点是通过采用多种类型的复合生产方式进行畜禽的生态养殖,提高生物资源的利用率。如以栽培果树为主,在果园中种植豆科牧草,牧草能够更好地保证果园水土肥力,牧草可作牲畜饲料,牲畜粪便可提高土壤肥力。再如,通过种植林木,既可发挥林业畜牧业的作用,又可防止水土流失,获得林、畜、水土和种植与养殖结合的复合效应。

(四)推广循环农业模式

该模式是将农产品生产、畜禽养殖、沼气工程等有机结合在一起的模式。“猪—沼—果”“猪—沼—菜”“猪—沼—经”等是循环农业的典型模式,积极推广利用这些循环农业模式,对实现畜禽养殖生态化具有重要意义。如“猪—沼—果”模式,就是在果树植株下套种牧草,牧草可作为牲畜的饲料,牲畜产生的粪便经沼气发酵后产生的沼渣、沼液又可作为果树的肥料。果树结实后,经筛选后不能售卖的水果又可以作为畜禽饲料。循环农业模式的推广应用,既可以实现种植业与畜牧业的协调发展,又可以实现畜禽养殖的生态化,还可以解决农村能源不足的矛盾。

参考文献:

[1] 郑苏平,黄立春,何佳颖.畜禽养殖业生态化发展与污染防治对策研究——以浙江省苍南县为例[J].农村经济与科技,2020(11):35-36.

[2] 孙良媛,刘涛,张乐.中国规模化畜禽养殖的现状及其对生态环境的影响[J].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02):23-30.

[3] 梅强.规模化畜牧养殖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及对策[J].新疆农业,2021(05)

(作者单位:西南科技大学 四川绵阳 612000;四川旅游学院 四川成都 610110)

(责编:吕尚)

猜你喜欢

国外模式经验
2021年第20期“最值得推广的经验”评选
经验
2018年第20期“最值得推广的经验”评选
探析国外税务会计的经验和启示
国外现代家庭农场研究
国外市政工程管理质量控制对我国的启示
永续债券探析
国外收益报告价值相关性实证研究文献综述
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研究述评
中学数学创造性教学的模式与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