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数字普惠金融对我国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研究

2024-04-18李薇

经济师 2024年1期
关键词:固定效应模型数字普惠金融

李薇

摘 要:通过2011—2019年的省级面板数据,针对数字普惠金融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数字普惠金融能够促进产业结构升级,但这种促进作用存在地区异质性,对东部地区的影响较高;数字普惠金融覆盖广度、使用深度以及数字化程度的发展都在不同程度上推动了产业结构升级。基于以上结论,文章从数字普惠金融发展本身及其各维度等方面,提出了产业结构升级的政策建议,从而发挥数字普惠金融发展对产业结构升级的推动作用。

关键词:数字普惠金融 产业结构合理化 产业结构高级化 固定效应模型

中图分类号:F8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24)01-029-03

一、引言

目前,我国的经济正处在由高速发展向高质量发展转型时期,同时要构建新发展格局,实现这一目标的基础就是要推动产业结构的不断转换升级。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产业不断向第三产业发展,产业结构在不断优化,但产业结构的升级也面临着人口红利消失、国内经济下行的巨大压力、环保等诸多问题。因此,如何加快产业转型、加快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是当前国内经济发展的一个重大课题。目前来说,虽然我国的产业结构不断向第三产业过渡,但仍存在一定的地区差异性,因此产业结构仍需要不断进行调整。

随着金融技术的发展,金融包容性战略向数字金融倾斜,与此同时,数字金融和金融技术在促进普惠金融方面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但是在我国,传统金融存在很明显的金融排斥现象,“金融长尾群体”由于资金短缺、信用档案不相关,得不到有效的金融支持,使得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作用不能充分发挥。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降低了金融服务的门槛并提升了运营效率;通过数字支付消除了地理限制,改善了边远地区以及农村地区普惠金融服务的可及性;通过互联网技术为中小企业和个人提供更有针对性的金融。现阶段,我国东中西部的产业结构和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存在不平衡。本文以我国作为研究对象展开分析,不仅能够研究我国整体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能否促进产业结构升级;同时将我国分为三大地带进行研究,可以为减少我国区域差异以及促进我国经济均衡发展具有理论意义。通过我国数字普惠金融发展对产业结构调整的影响,可以为我国制定金融政策、产业政策提供参考,进而针对性地提出推动产业结构升级的措施,缓解我国经济发展不平衡问题。

二、理论分析

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使数字金融业务得到了扩展,在深刻地影响着金融业的技术创新的同时,也有效缓解了融资约束,可以防止由企业资本结构失衡和资本流动性问题所引起的金融危机。数字技术提高了中小企业获得金融服务的机会,同时降低了贷款风险,减轻了企业的资金限制,增加了中小企业的信用,提高了中小企业信贷的可得性,这可以缓解企业在经营中可能遇到的现金流短缺问题。数字普惠金融也为私营企业和个人提供了资金支持,使其有更多的资金可以经营业务,扩大规模,使得生产效率得到进一步提升,升级企业内部的产业链结构,进而推动了产业结构的升级。

金融发展不但能提高居民的收入,而且还能促进居民的消费需求。首先,数字普惠金融通过数字技术来提高人们的便捷支付能力,拓宽了其覆盖面和应用的深度,进一步激发了社会各个阶层的消费需求;其次,它的发展可以增加低收入家庭的信用,使得其信贷可得性增加,改善其消费水平以及消费习惯,优化他们的消费结构,在需求升级的拉动下促进企业进行生产升级,优化市场的产业结构。

基于以上三种效应,提出假设:数字普惠金融可以促进产业结构升级。

三、实证检验

(一)模型设定

本文设立下述模型构建计量模型进行实证研究,构建面板模型如下:

sop=F+FDFI+FControl+e

其中:i代表地区,t代表年份;Sopti为被解释变量产业结构升级指数;DFI为数字普惠金融指数;Controlit为控制变量;eit为随机误差。

(二)数据说明

数据来源于国家统计局数据库、各省市统计年鉴以各省市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核心解释变量来自北京大学数字金融研究中心的数字普惠金融指数。由于西藏自治区的数据缺失,本文使用了2011到2019年中国30个省级面板数据。

1.被解释变量:产业结构升级,主要有两个维度,分别为产业结构高级化(TS)和产业结构合理化(TL)。为了更好地衡量产业结构高级化,借鉴参考孙倩和徐璋勇(2021)的研究,使用下述的指标对产业结构高级化进行衡量:

TS=Q×i

其中,Qi表示第i产业占总产值的比重,对其赋予不同的值。TS数值越大表明产业结构高级化程度越深。

根据干春晖(2011)对泰尔指数的重新定义后,使得其能够更好地度量产业结构合理化程度,具体公式如下:

TL=ln(/)

其中,Yi表示第i产业产值,Y表示总产业产值,Li表示第i产业就业人数,L表示总就业人数。TL指数趋于0则表明该地区产业结构偏离度越小,产业结构越合理。

2.核心解释变量:数字普惠金融指数以及三个维度,由第三期指数除以100作为核心解释变量的衡量指标。

3.控制变量:本文引入了以下几个控制变量:经济发展水平(RGDP),采用地区人均GDP的对数值对该指标进行衡量;政府干预程度(GOV),采用地区财政支出占GDP的比重进行衡量;对外开放程度(OPEN),采用地区进出口总额占GDP的比重进行衡量;固定资产投资水平(INVEST),采用地区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占GDP的比重进行衡量。

(三)基准回归结果

本文以产业结构高级化(TS)、產业结构合理化(TL)作为被解释变量,数字普惠金融指数(DFI)作为解释变量,建立面板模型。

表1中显示了数字普惠金融对产业结构高级化的影响,经过F检验、LM检验以及Hausman检验了可以得出固定效应模型更加符合样本特征。通过三种模型结果可以看出数字普惠金融指数与产业结构的高级化存在着正相关,即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会使得产业结构高级化有所提升,进而使得产业结构升级。数字普惠金融指数与产业结构的合理化存在着负相关,即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会使得产业结构合理化指数有所下降,影响产业结构合理化发展。相比较而言,数字普惠金融对产业结构高级化的作用更为突出。

数字普惠金融指数的各维度所包含的信息和侧重点也不尽相同,为探讨各维度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以产业结构升级两个指标作为被解释变量,数字普惠金融的三个维度指数作为解释变量,回归结果如表2所示。

表2中前三列为产业结构高级化的实证结果,各维度对产业结构高级化有促进的作用,但促进作用不尽相同,其中覆盖广度以及使用深度对其作用较数字化程度高。表中的后三列为各维度对产业结构合理化的回归结果,可以看出各个维度中覆盖广度以及数字化程度会对产业结构合理化产生积极作用,覆盖广度越深、数字化程度越高就会使得泰尔指数越趋向0,产业结构越合理;而使用深度对产业结构合理化作用不显著。随着数字普惠金融覆盖广度的加深,能够提供的金融服务会增加,同时也使得所覆盖的各产业之间的信息、要素以及资源流动加快,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推动产业结构向高级化、合理化发展。从使用深度方面来看,数字普惠金融可以为更多的中小企业与个体提供金融产品,更好地满足各方的需求,有效促进资源配置,因此推动产业结构高级化发展;但是随着数字普惠金融的不断发展,也会造成其与实体经济有所脱离,从而导致其对产业结构合理化的影响不显著。数字化程度对于产业结构高级化与合理化均会产生影响,数字化程度的加深会使得数字普惠金融的优势得以充分发挥,提高其配置市场资源的能力,加快产业结构高级化的进程;数字化程度的发展加速了各产业间的信息交流,各产业之间的发展更加协调,推动产业结构合理化发展。

(四)异质性检验

不同地区间的经济发展水平不均衡,数字普惠金融发展的差异性对不同地区产业结构的调整也存在不同的影响。以数字普惠金融指数及其三个维度指数作为解释变量,分三大地带进行回归,来探究不同区域数字普惠金融发展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异质性。

由表3可知,与中部、西部相比,东部地区数字普惠金融在产业结构升级方面的作用更加明显;西部数字普惠金融在产业结构高级化方面的作用大于东部地区;在中部地区,数字普惠金融在区域内的产业结构合理化作用要比东部更大。

四、结论与建议

本文以30个省份数据为样本,对数字普惠金融在产业结构升级中的作用进行了探讨,并将数据分为东、中、西部三大地带对该影响是否存在地区异质性进行研究,得出如下结论:第一,数字普惠金融对我国产业结构升级有显著的推动作用,对产业结构高级化的促进作用更加明显。第二,从数字普惠金融各维度对于产业结构升级的作用来看,覆盖广度与数字化程度均会推动产业结构转向高级化与合理化,但使用深度影响产业结构高级化的程度高于产业结构合理化。第三,数字普惠金融在区域内的作用是有异质性的,其效应在东部地区比中部和西部更为显著;然而,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将会使西部地区的技术水平得到进一步的提高,从而推动产业结构的升级;中部地区的数字普惠金融发展使得资源在各产业之间的配置更加有效率。

因此,提出以下建议:第一,推进普惠数字金融的发展,建设普惠的数字金融体系,推出多样化的金融产品。单一的金融机构体系所提供的金融服务有限,为使得金融服务供需均衡,可以在传统金融机构的基础上,发展数字普惠金融,使普惠金融机构更加多样化,满足不同的需求。第二,在发展数字普惠金融时,要充分利用数字普惠金融的广度、深度和数字化水平,充分发挥普惠金融在促进产业结构升级方面的作用,最终推动产业结构升级。第三,强调不同地区的普惠数字金融协调发展。在推进数字普惠发展的过程中,要加大对中西部地区的支持力度,减少对资金流动的阻碍,促进经济发展,促进区域内的普惠金融发展,提高区域间数字普惠金融发展的合作程度。

参考文獻:

[1] 王文静,侯典冻.金融集聚对产业结构升级影响的实证分析[J].统计与决策,2019(24)

[2] 张庆君,黄玲.数字普惠金融、产业结构与经济高质量发展[J].江汉论坛,2021(10)

[3] 孙倩,徐璋勇.数字普惠金融、县域禀赋与产业结构升级[J].统计与决策,2021(18)

[4] 杜金岷,韦施威,吴文洋.数字普惠金融促进了产业结构优化吗?[J].经济社会体制比较,2020(08)

[5] 杨虹,王乔冉.数字普惠金融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及机制研究[J].投资研究,2021(09)

[6] 干春晖,郑若谷,余典范.中国产业结构变迁对经济增长和波动的影响研究[J].经济研究,2011(05)

[7] 郭峰,王靖一,王芳,等.测度中国数字普惠金融发展:指数编制与空间特征[J].经济学(季刊),2020(19)

(作者单位: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经济学院 北京 100070)

(责编:若佳)

猜你喜欢

固定效应模型数字普惠金融
合肥县域村镇银行科技与数字普惠金融应用研究
数字普惠金融发展中所面临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数字普惠金融下的互联网个人征信业务探索
数字普惠金融的县域测度
数字普惠金融推动脱贫攻坚的优势分析、具体实践与路径选择
肯尼亚M—PESA发展经验及其对我国数字普惠金融发展的启示
中国地区环境公平影响因素实证分析
创造与替代:对外投资与本地就业关系研究
我国商业健康险保费收入影响因素实证分析
社会救助制约我国弱势群体发展权实现的实证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