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把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作为最大的政治:理论谱系与实践进路

2024-04-16谭敏吴阳松

统一战线学研究 2024年2期
关键词:中国式中华民族现代化

谭敏 吴阳松

摘  要:“最大的政治”凸显了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揭示了党在不同历史时期的中心任务。中国共产党在革命、建设、改革进程中多次把中心任务或重要目标界定为“最大的政治”,以此达到统一思想、凝聚共识、汇聚力量的目的。新时代新征程,党中央聚焦中国式现代化这一“最大的政治”,是基于对中国式现代化理论体系开拓新境界、经济建设中心工作进入新常态、“两个大局”交织激荡呈现新形势作出的战略选择。在当代中国政治语境下,中国式现代化作为“最大的政治”具有统领意义。深厚的人民立场、追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目标导向、强调中国特色的行动旨趣、贡献中国方案的方向指引,共同标注了中国式现代化这一“最大的政治”的思想聚焦,展现了中国式现代化作为“最大的政治”的最新话语内涵。新时代新征程保持“最大的政治”的清醒和坚定推进中国式现代化需要多措并举:坚持政党引领,以“最大优势”助推“最大的政治”;坚持主体激活,以群众路线与统一战线凝聚广泛力量;把握关键抓手,以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为首要任务;用好文化赋能,以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为文化内涵;做到链接内外,以人类文明新形态推动世界发展。

关键词:中国式现代化;最大的政治;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中国方案

中图分类号:D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3378(2024)02-0082-13

2023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必须把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作为最大的政治”[]。随后在全国政协新年茶话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再次强调:“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是新时代新征程党和国家的中心任务,是新时代最大的政治。”[]把中国式现代化视作“最大的政治”,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对中国式现代化重要地位和战略意义的认识实现了新跃升,体现了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高度的理论自觉、历史自觉和实践自觉。

从现有研究来看,学界关于“最大的政治”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一是论述改革开放之后“经济建设是最大的政治”。匡和平认为,邓小平把经济建设以及现代化建设视作“当前最大的政治”,体现了其“政治问题要从经济的角度来解决”的思想原则[]。阎治才认为,邓小平关于“四个现代化是最大的政治”的科学论断,明确重申了经济问题在一定条件下具有重要的政治意义[]。二是关注新时代以来“民心是最大的政治”论断。王培洲认为,习近平总书记作出“民心是最大的政治”的论断,既道出了中国共产党的最大政治优势——密切联系群众,又反映出中国共产党与人民群众所共筑的紧密共同体关系[]。三是聚焦新时代新征程“把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作为最大的政治”。张占斌认为,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深刻洞察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基本规律和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的前提下,作出了“把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作为最大的政治”的重大论断[]。目前,从整体上梳理“最大的政治”的演进、特点与价值的成果仍十分稀少[]。

学界关于“最大的政治”的研究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既有成果对该重大论断的梳理、讨论仍需深化,对该论断内涵变化的原因剖析仍存探察空间。从成果形态上看,有关“最大的政治”论断的研究成果多散见于报纸、网页,研究呈现出碎片化特点,研究的专业性、系统性、整体性有待加强。鉴于此,本文以“把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作为最大的政治”为统领,全面挖掘和梳理“最大的政治”话语的历史嬗变,廓清“最大的政治”的理论谱系,探讨“最大的政治”的推进路径。揭示新时代把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作为最大的政治的内在逻辑,厘清该论断的基本内涵与思想旨趣,对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理论参考意义。

一、“最大的政治”的论断嬗变及特征

中国共产党在革命、建设、改革进程中多次把中心任务或重要目标界定为“最大的政治”,以此达到统一思想、凝聚共识、汇聚力量的目的。挖掘与梳理党中央关于“最大的政治”的論断嬗变,廓清“最大的政治”的理论谱系并剖析其演变的基本特征,有利于党在新时代新征程明确前进方向,更好地引领国家走向富强、民族走向复兴。

(一)话语肇始:“最大的政治”的历史考据

笔者系统爬梳党的文献后发现,中国共产党曾多次采用与“最大的政治”相似的话语表达来揭示党和国家当前任务的紧迫性和重要性。“最大的政治”作为一个话语概念,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具有不同的话语内涵与意义指向,其源流可以追溯到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1926年11月,中共中央执行委员会在《中国共产党关于农民政纲草案》中指出:“中国共产党的任务,就在不断的展开农民口号,以提高平民民主革命使之进于下一阶段,同时又适应于这一阶段的总的政治的任务。”[]这一引述表明了“总的政治的任务”的统领地位。1932年4月,《中共中央宣传部为“上海三次暴动宣传大纲”暨“红五月口号”错误的声明》中提及:“领导与扩大罢工,是目前一切工作的中心。因为只有努力完成这一工作,才能实际完成目前许多最中心的政治任务。”[]“最中心的政治任务”凝练概括了党当时面临的重要工作,强调了亟须完成的政治任务。1940年2月,毛泽东在《〈中国工人〉发刊词》中指出:“中国革命尚未成功,还须付出很大的气力,团结自己,团结农民和其他小资产阶级,团结知识分子,团结一切革命的人民。这是极大的政治任务和组织任务。”[]“极大的政治任务”阐明了团结对于革命的重要性,佐证了建立最广泛的统一战线是党克敌制胜的重要法宝。

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最大的政治”具有流变的话语形式和话语内涵。“总的政治的任务”“最中心的政治任务”“极大的政治任务”,这些话语概念尽管在表述上具有差异,但其目的都是为了凸显党和国家当前工作的重要性。“总的”“中心”“极大”等语词彰显了任务的紧迫性和重要性,“政治”这一语词则表现了任务的严肃性和必要性。值得注意的是,在这一历史时期,“最大的政治”暂未形成清晰的话语内涵与固定的话语形式,其最基本的功能在于指出中国共产党在不同历史时期面临的重要议题,或是强调对国家发展、社会进步具有全局性影响的重大事件。

(二)理论脉络:“最大的政治”的创新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最大的政治”的话语内涵逐渐清晰,呈现频率逐渐上升。“最大的政治”话语内涵的创新发展体现了党对改革开放、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以及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深入思考。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邓小平多次强调“经济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是“最大的政治”。1979年3月30日,邓小平在党的理论工作务虚会上强调:“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是我们当前最大的政治,因为它代表着人民的最大的利益、最根本的利益。”[]同年10月4日,他在省、市、自治区委员会第一书记座谈会上进一步指出:“经济工作是当前最大的政治,经济问题是压倒一切的政治问题。”[11]194同年11月26日,他又在会见外宾时强调:“就我们国内来说,什么是中国最大的政治?四个现代化就是中国最大的政治。”[11]234在邓小平的论述中,“经济建设”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内涵目标和价值旨向具有同一性。一方面,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任务是多维度的,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科技、国防等各个领域的现代化,而经济建设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前提和基础。因此,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即“四个现代化”的聚焦点就是经济建设。另一方面,进行经济建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归根结底是为了推动生产力的发展,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进而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这些论断体现了邓小平关于“政治问题要从经济的角度来解决”[11]195的思想,彰显了其将政治与经济结合在一起考察的社会主义政治观。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人心是最大的政治”。2014年12月,他指出:“问题是时代的声音,人心是最大的政治。”[]此后,他多次在不同场合深化强调了这一概念。“加强党的政治建设,要紧扣民心这个最大的政治,把赢得民心民意、汇集民智民力作为重要着力点。”[]“人心是最大的政治,统一战线是凝聚人心、匯聚力量的强大法宝。”[]这些论述阐明了人民群众在政治实践中的真正分量,“人心向背”决定了政党的前途命运与兴衰存亡。党的二十大以后,我国迈向了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新征程,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作出了“必须把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作为最大的政治”的重大论断,对当前的经济工作提出了总要求,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提供了总方针。

改革开放以来,“最大的政治”成为固定的话语表达方式,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独特的政治观。“最大的政治”话语内涵的创新发展从根本上体现了党在不同时期思想认识的发展变化,为党和国家的工作方向及发展目标提供了战略指南。新时代新征程,“两个大局”加速演进、同步交织,发挥“最大的政治”的统领意义,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既契合理论创新的需要,又符合时代发展的要求。

(三)发展特征:“最大的政治”的系统集成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只有用普遍联系的、全面系统的、发展变化的观点观察事物,才能把握事物发展规律。”[14]17梳理“最大的政治”的话语肇始和理论脉络是把握其发展特征的前提基础。

“最大的政治”的论断嬗变体现了重点论与两点论辩证统一的特征。一方面,“最大的政治”流变的话语内涵是由社会主要矛盾决定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邓小平指出:“党和国家工作的重点必须转移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大大发展社会生产力,并在这个基础上逐步改善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邓小平紧扣人民最根本的利益,把“经济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视作“最大的政治”。党的十九大后,习近平总书记根据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转变的现实状况,指出人心是“最大的政治”,致力于解决发展中的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党的二十大后,我国迈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国式现代化是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康庄大道”[],是新时代“最大的政治”。另一方面,“最大的政治”集中体现了党坚持重点论与两点论相统一的工作方法。邓小平以经济建设推动解决政治问题,进一步辨析了经济与政治之间的关系问题,开启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新起点。

“最大的政治”的论断演变彰显了价值性与目的性相统一的特征。“最大的政治”话语内涵随着时代变化而不断演变,从“经济建设”到“人心”再到“中国式现代化”,这些话语概念不仅指明了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更蕴含了中国共产党人一以贯之的立场坚守和价值追求。“人民立场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根本政治立场”[14]550,实现人民群众最根本的利益是“最大的政治”的目标指向和价值追求。归根结底讲,中国式现代化就是以人民为中心的现代化,现代化的根本评价标准是人的现代化。

“最大的政治”的论断流变展现了延续性和发展性相统一的特征。从“最大的政治”内在逻辑主线来看,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贯穿在“最大的政治”话语演变全过程。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邓小平以经济建设这个“最大的政治”为统领,成功开启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新起点。党的十八大以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顺应时代发展,突出人心作为“最大的政治”的作用,谱写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篇章。党的二十大以来,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最大的政治”。可见,“最大的政治”的内涵演变具有延续性和发展性,不能割裂、孤立地看待这一话语概念。

二、新时代“最大的政治”的提出理由

新的历史条件催化新的思想理论。基于中国式现代化理论体系开拓新境界、经济建设中心工作进入新常态、“两个大局”交织激荡呈现新形势的时代变化,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作为最大的政治,赋予“最大的政治”新内涵。

(一)理论维度:凸显中国式现代化理论体系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宣示:“从现在起,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就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14]18中心任务的提出彰显了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论地位和思想价值。中国式现代化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的最新理论成果,是中国共产党人运用马克思主义观察世界现代化进程、总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经验所形成的思想结晶,对强国建设、民族复兴具有统领意义。

理论的体系化学理化体现理论创新的高度和深度,是理论不断走向成熟的重要标志。在2023年2月举办的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研讨班开班式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进一步深化对中国式现代化的内涵和本质的认识,概括形成中国式现代化的中国特色、本质要求和重大原则,初步构建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论体系,使中国式现代化更加清晰、更加科学、更加可感可行。”[]中国式现代化理论体系开拓了新境界,成为指导全国人民接续奋斗的科学指南和行动纲领,成为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向前发展的基本方略。把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作为新时代新征程“最大的政治”,是中国式现代化理论体系形成和发展的必然要求。面对当今世界的发展趋势和人类亟须解决的复杂问题,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作为最大的政治,宣告了中国式现代化理论体系的科学性与正确性,凸显了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可行性和引领性。聚焦“最大的政治”的统领意义,中国式现代化对于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推动世界现代化进程具有重要作用。

(二)实践维度:推动中心工作的内在要求

党和国家的中心工作就是当前时期的主要任务和重要目标。2023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指出,把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作为最大的政治,要聚焦“经济建设这一中心工作”[1]。在前进道路上,经济建设为中国式现代化宏伟蓝图的实现发挥了提纲挈领的作用。

政治与经济之间是相互促进、互为补充的辩证关系,经济对政治具有决定性作用,政治的引导和协调又是实现经济与社会共同繁荣的关键要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经济与政治的辩证统一,其内在的政治经济化和经济政治化的本质运动,要求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发展必须充分发挥经济和政治两个方面的优势。”[]把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作为最大的政治,是確保国家经济行稳致远的必然要求。首先,将经济建设作为党的中心工作是党对历史经验的系统总结。党领导人民探索开辟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艰辛历程中,一项非常重要的历史经验就是必须牢牢抓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工作。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把全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开启了改革开放的伟大历史进程。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构成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核心内容,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迈上了新台阶。事实证明,只要牢牢把握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工作,中国的现代化事业就能乘风破浪、不断前行。其次,聚焦经济建设这一中心工作,不断推进拓展中国式现代化,顺应了时代发展大势。当前,我国正处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关键时期,新的发展环境、新的使命任务对高质量发展提出了新要求。高质量发展体现了新发展理念,是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发展,是推动中国式现代化科学运转的发展。中国共产党必须坚定不移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在更加不确定的世界中把握主动,努力实现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最后,中国式现代化作为“最大的政治”,为经济建设提供了行动指南。进入新时代,我国的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机遇与挑战并存。中国式现代化为经济发展提供了强大的动力机制,创新驱动、市场规模驱动和制度驱动三种动力机制为经济建设提供了发展动力和方向指南。

(三)现实维度:统筹“两个大局”的客观要求

站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同步交织、共同激荡的宏阔背景下,党中央聚焦中国式现代化这一“最大的政治”,为党和国家的事业发展提供了思想指引和行动指南,为世界现代化发展注入了澎湃动力和坚强信心。

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全局来看,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一百年前,中华民族呈现在世界面前的是一派衰败凋零的景象。今天,中华民族向世界展现的是一派欣欣向荣的气象,正以不可阻挡的步伐迈向伟大复兴。”[13]488中国共产党在中华民族“衰败凋零”之际挺身而出,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实现了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再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取得了历史性成就。尤其是新时代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砥砺前行,不仅实现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还谱写了人类反贫困历史的新篇章。此后,我国开启了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新征程,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蓝图正逐渐变为美好现实。把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作为最大的政治,是实现民族复兴的客观要求。实践充分证明,中国式现代化是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唯一正确道路,为党和国家的事业发展提供了思想指引和行动指南。

从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来看,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提出了大量亟待解决的新问题,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世界进入新的动荡变革期,迫切需要回答好‘世界怎么了‘人类向何处去的时代之题。”[]中国及世界其他国家发展面临多重挑战、交织着多重危机:一是世界格局与局势处于动荡变化中,国际秩序失灵失效的问题层出不穷;二是世界经济复苏艰难,经济全球化遭遇逆流,国与国之间的发展鸿沟不断拉大;三是冷战思维仍然阴魂不散,局部的冲突和动荡频发。“人类社会现代化进程又一次来到历史的十字路口。”[]但是,无论世界局势在未来如何演变,中国都将坚定站在历史正确的一边、站在人类文明进步的一边。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上,把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作为最大的政治,是应对世界变局的中国答案与中国方案。只有坚持走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把发展的主动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才能有效破解外部环境给我国现代化事业带来的现实挑战,才能为世界的发展注入更多稳定性和正能量。

三、新时代“最大的政治”的思想聚焦

新时代新征程,党中央把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视作“最大的政治”,突出了中国式现代化对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统领意义。中国式现代化作为最大的政治的最新话语内涵——深厚的人民立场、追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目标导向、强调中国特色的行动旨趣、贡献中国方案的方向指引,共同标注了“最大的政治”的思想旨趣。

(一)价值定位:彰显人民立场

早在2014年,习近平总书记便把人心定位为“最大的政治”,该论断的背后蕴含着中国共产党人的立场追求。中国共产党自诞生之际便将“人民”二字深嵌于党自身血脉之中,人民立场是中国共产党一以贯之的根本立场。“话语刻写着主体的集体行动,是实践的鲜活反映。”[]中国式现代化作为最大的政治彰显了最新话语内涵:人民立场不仅贯穿于中国式现代化的发展始终,也是中国式现代化必须贯彻的价值追求。

中国式现代化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最大的政治”,坚守人民立场是题中应有之义。首先,中国共产党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过程中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紧紧依靠人民群众的力量和智慧。在治国理政的探索实践中,中国共产党明确要将中国发展道路的主导权牢牢掌握在本国人民手中,即独立自主走中国自己的现代化道路。中国式现代化是全体中国人民的事业,只有紧紧依靠人民才能不断创造新的历史伟业,才能最终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其次,中国共产党把人民立场贯彻在中国式现代化发展的各阶段。中国式现代化把全部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和社会整体进步有机结合在一起,尊重人民的主体地位和首创精神,保障人民的合法权益,锚定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在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解决人民群众所思所盼所忧所急。最后,人民立场为“最大的政治”提供了价值旨归。新时代新征程,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始终坚持人民立场,发挥中国式现代化作为“最大的政治”的统领意义,不断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人民立场符合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追求,只有坚持人民立场才能获得人民群众的支持,才能更好地推进党和国家的中心任务。总而言之,人民立场是新时代“最大的政治”的逻辑起点,中国式现代化作为“最大的政治”的前提和要求便是坚守人民立场,思人民之所思,忧人民之所忧。

(二)目标导向:追求伟大事业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实现伟大梦想,必须推进伟大事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的主题,是党和人民历尽千辛万苦、付出巨大代价取得的根本成就。”[13]14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之一,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中国式现代化作为“最大的政治”,其目标追求必然指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伟大事业。

中国式现代化的“中国式”从根本上说是基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形成的。“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是‘现代化‘社会主义‘中国化三个维度有机结合的现代化。”[]以“最大的政治”的清醒和坚定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必须始终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定不移地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在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两大奇迹的基础上,推进物质基础更加坚实、制度保证更加完善。党的二十大开启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进一步作出“把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作为最大的政治”的重大论断。该重大论断从话语上肯定中国式现代化对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事业向前發展具有重要作用,从事实上说明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当前党和国家的中心任务。“最大的政治”的目标追求在于激发中国式现代化的强大活力,坚定不移地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

(三)行动旨趣:强调中国特色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既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己国情的中国特色。”[14]18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作为最大的政治,突出了中国式现代化的特色与优势。

国情规定了我国现代化的基本特征和特色。其一,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实现现代化“一个都不能少”,让14亿多人民整体迈入现代化。其二,中国式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共同富裕彰显了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体现了人民群众的共同期盼。其三,中国式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物质贫困不是社会主义,精神贫乏也不是社会主义”[14]19,中国式现代化是实现物质与精神两个文明全面发展的现代化,物质富足、精神富有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要求。其四,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把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统一起来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实践中应把建设美丽中国的理念转化为全体人民的自觉行动。其五,中国式现代化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中国始终是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国际秩序的维护者”[],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原则。中国式现代化在实践中不断深化中国特色,“如何定位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特色和经验,事关人类现代化建设和世界历史发展的未来走向”[]。把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作为最大的政治,就要求中国式现代化把自身最鲜明的特色转化为最独特的优势,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新认识。

(四)方向指引:贡献中国方案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式现代化既有中国特殊价值也有世界普遍意义。“现代化是世界各国发展的共同目标,多元化的现代化路径才符合人类文明多样性发展规律。”[]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成功探索证明了通往现代化道路是多样的,打破了“现代化=西方化”的迷思,为世界上其他发展中国家探索一条具有本国特色、符合本国实际的现代化道路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中国共产党不仅关切自身的发展,还积极推动世界的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国共产党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党,也是为人类谋进步、为世界谋大同的党。”[]新时代新征程,中国式现代化作为“最大的政治”,不仅要发挥国内统领作用,还要发挥世界引领作用,推动解决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树立世界眼光,深刻洞察人类发展进步潮流,积极回应各国人民普遍关切,为解决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贡献中国智慧。”[]当今世界,“四大赤字”问题不断冲击全球治理秩序,不稳定不确定不安全因素层出不穷,但人类相互联系、彼此依存的程度前所未有。中国共产党应坚持胸怀天下,以中国式现代化的成功经验化解国内国外的风险挑战,彰显大党大国的世界情怀和责任担当。中国式现代化这一“最大的政治”,为中国的发展提供了动力支撑,为世界的发展贡献了中国方案,为人类社会的进步指明了前进方向。

四、新时代新征程“最大的政治”的推进路径

把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作为最大的政治,是指导党和国家进行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政治宣言书和实践动员令。新时代新征程,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这一“最大的政治”应多措并举:要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善用“最大优势”;要发挥群众路线与统一战线的强大合力,画出最大同心圆;要以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为首要任务,激活最大引擎;要以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为文化内涵,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要以人类文明新形态推动世界发展,为世界贡献中国力量。

(一)政党引领:以“最大优势”助推“最大的政治”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26]党的领导既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必然要求,也是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最大优势。坚持党的全面领导符合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是确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取得胜利的根本政治保证。新时代新征程,党中央把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视作“最大的政治”,不断推进“最大的政治”要坚持党的全面领导,以“最大优势”助推“最大的政治”。

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核心力量是中国共产党,中国现代化事业必须在党的领导下展开,以党的领导这一“最大优势”助推“最大的政治”。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党的领导直接关系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方向、前途命运、最终成败。”[17]首先,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为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铸魂塑形,在性质和方向上对“最大的政治”作出根本规定。党的根本属性和中国的具体国情,规定了中国式现代化具有“社会主义”和“中国特色”的双重属性和前进方向。其次,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为中国式现代化的发展谋篇布局,在目标和任务上为“最大的政治”进行了系统谋划。新中国成立后,党逐步确立起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目标,并在不同历史时期根据实际情况提出不同的阶段目标,锚定目标接续奋斗。最后,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能够更好地发挥我国社会主义制度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显著优势,在动力和保障上助力“最大的政治”行稳致远。中国共产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核心地位决定了其能调配各方力量,协调各方关系,充分发挥我国社会主义制度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显著优势,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凝聚强大合力。事实证明,坚持党的全面领导不仅是推进“最大的政治”的必然要求,也是“最大的政治”行稳致远的根本保证。

(二)主体激活:以群众路线与统一战线凝聚广泛力量

统一战线是党在革命实践中形成的强大法宝,群众路线是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毛泽东曾用“要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人”[]形象描绘了统一战线、群众路线的深刻内涵。新时代新征程,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这一“最大的政治”,必须发挥群众路线和统一戰线凝聚人心、汇聚力量的政治作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毛泽东强调:“把群众组织起来,把一切老百姓的力量、一切部队机关学校的力量、一切男女老少的全劳动力半劳动力,只要是可能的,就要毫无例外地动员起来,组织起来。”[]组织群众、凝聚力量是统一战线与群众路线的关键作用。群众路线和统一战线凝聚的相同价值旨向,不断巩固和发展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使中国共产党不断从胜利走向了新的胜利。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与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任务和目标具有内在的一致性,是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必经之途。实现中国式现代化需要凝聚全国各族人民的智慧和力量,共同奋斗、共享成果。纵观国内外“两个大局”,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还面临西方霸权主义以及“台独”分裂势力等现实挑战。这需要中国共产党发挥群众路线和统一战线的强大优势,以群众路线扩大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群众基础,以统一战线不断整合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主体力量。二者同向同行,促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不断激活推进“最大的政治”的主体力量。

(三)关键抓手:以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为首要任务

实现高质量发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之一。中国式现代化归根到底是要使生产方式发生革命性的变化,既要推动生产力的大力发展,又要促进生产关系的根本变革。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这一“最大的政治”的重要抓手:一方面要以科技创新为基点,提高生产力发展水平;另一方面要以共同富裕为基本原则,促进生产关系的变革完善。

现代化实现的基础在于物质富足、精神富有。从生产力方面看,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新质生产力的本质是先进生产力,以科技创新推动新质生产力跃迁升级是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新时代新征程提出、形成并发展新质生产力,有助于以科技创新推进产业创新、以产业升级形成竞争新优势,有助于积蓄发展新动能、实现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进而有助于以高质量发展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新质生产力是生产力随着科技创新的提质增速和高端产业的勃兴融合呈现的高级形态,是适应我国经济发展阶段转变的必然选择和应对日趋激烈国际竞争的战略举措[]。随着第四次科技革命的浪潮席卷而来,科技创新之于一国实现现代化的作用越来越大。在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进程中,必须把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作为高质量发展的战略支撑,坚决打赢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提升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推动新质生产力快速发展。从生产关系方面看,中国式现代化这一“最大的政治”不仅要求生产力水平不断提高,更要求生产关系不断变革完善。在中国式现代化的视域下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就是要以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不断完善实现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扬弃,以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目标和要求实现对西方现代化的内在性超越。共同富裕不仅要做到让每个人都能享有物质发展成果,更要做到推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协调发展。总而言之,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这一“最大的政治”的关键环节。

(四)文化赋能:以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为文化内涵

中国式现代化赋予中华文明以现代力量,推动了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生成和发展。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华民族的旧邦新命,必将推动中华文明重焕荣光。”[16]不仅如此,“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文化形态,是中华文明的内核传承与现代表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无疑是中国式现代化在文化层面的直接反映,标注了中国式现代化的文化底蕴。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与全面建設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密切勾连,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中国式现代化文化发展的愿景展现[]。在文化层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这一“最大的政治”,要以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为文化内涵,促进中华文明复兴。

理念是行动的先导。历史充分证明,世界上任何国家和民族的崛起,都以文化的创新和文明的进步为先导。中国式现代化生成于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进行革命、建设、改革的实践过程中,成熟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上。保持“最大的政治”的清醒,坚定推进强国建设和民族复兴,离不开文化认同和文明复兴。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行稳致远的思想保证、精神动力、文化条件。中华民族现代文明能够增强中华民族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思想基础,提升国际社会对中国发展道路的认同和理解,让中国的发展优势转化为话语优势。从二者的内在关系来看,中国式现代化为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生成和发展提供了实践场域。中国式现代化的实践成果为中华文明带来新的内涵,标注了中华文明的现代化特质,为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生成和发展奠定了基础。另一方面,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在文化层面为中国式现代化赋能助力,赋予中国式现代化以深厚的文化内涵和文明底蕴,彰显了中国式现代化的鲜明特色和独特优势。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与中国式现代化相互融通、彼此成就,是中国式现代化作为“最大的政治”不断前行发展的精神支撑与文化基础。

(五)链接内外:以人类文明新形态推动世界发展

在现代化的历史方位上,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成功走出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中国式现代化是在中国大地上内生性演化而来的现代化模式,但其具有普遍的世界意义和文明价值,实现了对西方文明现代性危机的超越。中国式现代化作为“最大的政治”,必将为世界现代化发展和人类文明进步作出更大贡献。

中国式现代化创造的人类文明新形态能够推动人类文明转型、促进世界文明发展。中国式现代化这一人类文明新形态耀世而出,不仅从根本上扭转了近代以来中华民族的命运,也深刻地改变了世界格局,为解决人类共同关切的问题、创造一个更加和平美好的世界提供了新的路径和可能。中国式现代化不是西方现代化的“翻版”,而是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在维护世界的和平与发展中谋求自身的发展。这一重要特征为人类文明新形态标注了独特的内涵,“人类文明新形态之‘新,即新在它的批判性、超越性、前瞻性和生成性,新在它开创了人类文明发展的新动向、人的解放的新途径和人类发展的新前景”[]。中国式现代化创造的人类文明新形态突破了西方现代文明的视野局限,重塑了世界文明的格局和走向,引领了人类文明的发展方向,弱肉强食、零和博弈不再是人类文明的必经之途。从世界范围来看,中国式现代化作为“最大的政治”的作用和意义更加凸显,不仅推动了中华文明的复兴,还为人类文明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五、结语

“最大的政治”作为中国共产党的原创性话语概念,在不同历史时期具有流变的话语内涵,“也包含着对哲学社会科学学术话语的创新与形塑”[]。新时代新征程,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基于对中国式现代化理论体系开拓新境界、经济建设中心工作进入新常态、“两个大局”交织激荡呈现新形势的考量,明确作出“把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作为最大的政治”的重大论断。该重大论断的思想旨趣彰显了中国式现代化这一“最大的政治”的显著特征和独特优势,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提供了有效路径。概言之,“最大的政治”是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智慧的集中体现,有利于党在带领人民群众完成中心任务时统一思想、凝聚力量,形成同心共圆中国梦的强大合力。从世界意义来看,把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作为最大的政治,有利于破解时代难题,促进人类文明进步,为世界发展、人类进步贡献中国智慧、中国方案。

猜你喜欢

中国式中华民族现代化
边疆治理现代化
中国式民主
中华民族的独立之路
聚焦中华民族之瑰宝“非遗”
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有力保证
From Xia People to Han People and to Chinese Nation— A Study of the Trajectory of the Cohesion and Integration of Chinese Ethnic Groups
不要让中国式焦虑,废掉了你的孩子
Hair Highway--Studio Swine 的现代化诠释
中国式失败
国内某1 700 mm热轧厂现代化改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