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数学计算教学中的因错利导研析

2024-04-12丁春梅

文理导航 2024年12期
关键词:计算教学小学数学

丁春梅

【摘  要】计算教学是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数学学习能力得以提升的关键支撑。因此,在新时代教育环境下,教师要积极寻找有效的课堂教学方法,坚持因错利导的原则,解决学生在计算中审题不清、思维固化和习惯不良的问题,充分发挥错题资源的作用,引发学生自我反思,将各数学知识进行连接,帮助学生找到多种计算知识之间的联系,逐步引导其形成利于自身计算能力发展的学习习惯,注重对学生数学思维的培养,实现因错利导原则下学生的高质量成长。

【关键词】小学数学;计算教学;因错利导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错误是小学生在计算过程中不可避免的,重要的是发挥错误的教育作用,坚持因错利导,用错误、错题引导学生进行正确计算方法的总结、正确计算思路的梳理等,让错误成为学生不断强化的计算动力,支撑学生持续向上发展。因此,在因错利导原则的支持下,小学数学教师要积极创新教学方法,正视教学问题,积极进行高质量的小学数学计算课堂教学。

一、学生出现计算错误的原因

(一)审题不清

审题是确保计算正确的关键步骤,但部分学生受到自身专注力、理解能力等的影响,在审题时容易出现审题不清、审题不全等问题,在计算过程中无法对题干信息进行正确使用、有效使用等,最终出现计算错误的问题。

(二)思维固化

小学阶段是培养学生基础计算能力的关键时期,需要学生进行反复练习、反复计算。尽管这一过程实现了对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但在反复的练习过程中,学生的计算思维开始固化,在面对不断变化的题目时,学生无法做到灵活解答,因而出现计算错误。

(三)习惯不良

良好的计算习惯能够帮助学生实现高质量、高效率的计算,但在具体的计算过程中,部分学生受自身学习态度的影响,对计算敷衍了事,并未养成良好的计算习惯,计算错误频频出现。

二、小学数学计算教学中因错利导的应用方法

(一)借助错题资源,引导学生反思

在新时代的教育环境下,小学数学教师要坚持因错利导的教学原则,充分发挥错题资源的价值,带领学生对错题进行深入的分析,挖掘出其中的可借鉴元素,积累更利于提高学生计算能力的有效经验。

在具体的应用过程中,小学数学教师可以利用错题资源进行教学氛围的优化,激发学生更强烈的课堂参与意识,保证其学习效率和学习质量。在学习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四则运算”一课时,教师可以鼓励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错题资源的收集,并将此作为基础进行因错利导支持下的小学数学计算教学。如学生出示下列错题:814+1142=1955;38+56÷7×4=122;209+102÷(52-35)=18。在此过程中,学生之间需要相互交流、相互分享等。能够用错题营造出更加活跃的课堂氛围,为错题资源支持下学生的自我反思做好准备。之后,教师可以鼓励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错题反思,以此帮助学生对自己的计算水平形成更准确的认识,促进学生计算能力的发展。在反思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紧紧围绕错题展开,反思自己在计算中的不足。如对“814+1142=1955”一题的错误,学生可以回忆自己在计算时的思路,得出计算思路正确的结果,最后找到出现错误的原因在于誊写答案时不仔细,由此让学生认识到自身计算态度的不端正;对“38+56÷7×4=122”一题的错误,学生同样可以在回忆计算过程中得出,自己在计算时先计算了乘法部分,后计算了加法部分,违背了四则运算原则,由此让学生认识到自己对计算方法掌握的片面性;对“209+102÷(52-35)=18”這道错题,学生从其他错题原因中得出,该错题同样违背了四则运算的原则,反映了学生缺少对课堂学习内容的复习与巩固等。如此,学生便可以在错题的支持下,反思明确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足与不足,以此丰富课堂教学内容,用自我反思引导学生找到计算能力进步的方向。在学生完成自我反思后,教师还要注意对学生的反思过程进行肯定,不仅要肯定学生的合作能力、反思能力,还要肯定学生的错误,肯定学生在错误中探究得出的新知,让学生更加肯定自己的计算水平,用学生的内在成长助力其外在学习能力的持续发展、持续深化。总之,在因错利导教学方法的支持下,小学数学教师要充分发挥错题资源的价值,引导学生进行自我反思,在反思中明确自己在计算能力发展方面的不足,充分激发学生的计算自信心,用错题促进学生计算能力的持续发展。

(二)连接数学知识,构建知识体系

在因错利导支持下的小学数学计算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发现错题中的联系,鼓励学生挖掘错误形成的原因、纠正方法等,并在此过程中对错误进行批判与联想,逐步形成较为完整的数学知识体系,因错利导,用错误助力学生数学学习能力的全面发展。

尽管错误是一个共性概念,但是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所出现的错误是多种多样的,在因错利导原则下,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对错题进行横向比较,得出各错误之间的不同之处,以此巩固学生的计算原理、计算技巧、计算习惯等,以帮助学生找到知识与知识之间的密切联系,构建更具应用价值的知识体系。如在学习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小数的加法和减法”一课时,教师可以提前收集学生在该课学习中出现的计算错误,如70.8÷1.02=8.1、92.4-74.36=18.16等,由此出发,带来学生共同研究出现计算错误的原因。如“70.8÷1.02=8.1”是因为将“70.8”的十分位“8”和“1.02”的百分位“2”直接相加,违背了“相同位数相加”的计算原则;“92.4-74.36=18.16”在计算过程中,将“74.36”中的“6”直接放在了得数的末尾,忽略了其在“百分位”的实际,在正确的计算方法中,应遵循向前错一位计算。如此,学生便在错题的支持下找到了错题之间的不同点,实现了错题支持下学生知识体系的初步构建。之后,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对小数加法和减法中的易错点进行梳理,构建更加完整的知识体系。如计算小数加减法时,要将小数点对齐,当计算得数的末尾有0时,一定要去掉0;在小数加减法的计算过程中,会出现减数的小数位数比被减数的小数多的情况,要注意在被减数的末位后增添“0”;在完成小数加减法的计算后,一定不要遗漏小数点,保证计算结果的正确性。如此,学生就可以在错题资源下,实现相应知识结构的构建,为减少学生计算错误的发生提供支撑。当然,错题不可能遵循学生的知识结构而发生,在阶段性的学习结束后,教师还要注意引导学生对知识结构进行完善,保证知识结构体系的实用价值,实现对因错利导原则的扎实应用。总之,错误并不是毫无规律可循的,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坚持因错利导的原则,引导学生对错题中不同之处进行总结,形成较为完整的知识结构体系,避免同类错误的发生。

(三)做好计算渗透,培养学生习惯

习惯是导致学生出现计算错误的原因之一,也是因错利导下学生需要重点关注的内容之一。小学数学教师要在因错利导教学理念下,将计算错误渗透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在潜移默化中帮助学生形成积极且正确的计算习惯。

在课前预习环节,教师要引导学生养成计算前准备的习惯,包括对计算题目预习的准确、计算所需工具的准备等,由此在计算后对计算算理等数学知识形成更加完整的认识。例如,在学习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的“分数除法”一时,在分析该课错题前,教师便可以引导学生提前做好有针对性的准备,包括分数除法计算中可能会用到的表格、图像,梳理错题所需要的错题本等,由此确保错题分析的效率,在不断分析中帮助学生形成更高质量的计算习惯。在课中教学环节,教师可以将教学导入视角置于学生认知特点、兴趣偏好等角度出发,围绕错题进行更具针对性的教学活动,最大化因错利导教学理念的实践价值。同样以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中“分数除法”一课为例,教师可以带领学生从错题除法,梳理得出分数除法计算中的常见错误。如无法做到对计算方法的灵活掌握,应在计算时忘记除号与乘号之间的转换等,教师便可以鼓励学生养成良好的审题习惯和复查习惯。此时,考虑到小学生对趣味化内容的接受程度更高,教师便可以将分数除法计算时需要计算的问题编写为“顺口溜”,即一看、二想、三算、四查,鼓励学生在进行分数除法的计算时,谨记该步骤,让学生感受计算的趣味所在,激发学生的计算兴趣,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计算习惯。在课后环节,教师不仅要引导学生对巩固自身所积累的计算经验,还要引导学生养成更适合自己的计算习惯结,让习惯成为学生计算能力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动力。如在结束“分数除法”一课的课后计算任务后,教师可以鼓励学生邀请家长检查自己的计算结果,并与家长共同进行错题原因的分析,一是帮助学生养成及时检查、及时纠正的良好习惯;二是营造更加积极且浓郁的家庭计算氛围,为学生良好计算习惯的养成提供更多的支持。总而言之,习惯是学生学习能力得以强化、学习水平得以提升、学习态度得以优化的关键。小学数学教师要坚持因错利导的教学理念,鼓励学生在错题的分析中积累经验,形成习惯,用错题促进自己的成长。

(四)坚持因错利导,发展学生思维

在新课程标准理念的要求下,小学数学教师要将教学重点置于综合二字上,关注学生能力与思维的共同发展。对此,在因错利导教学理念下,教师还要用错打破学生在计算中的思维定式,实现学生计算思维的活跃。

从教学实践中可得,活跃学生思维的有效途径之一是“一题多解”,在学习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中“百分数”一课时,教师可以向学生出示以下问题,引导学生进行一题多解。即王强和李涛比赛足球射门,王强6踢4中,李涛5踢3中,问王强和李涛的命中率分别是多少,谁的命中率更高一些?在此过程中,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寻找百分数与已学知识之间的关系,即与小数和分数之间的关系,引导学生采取多种方法进行问题的解答。当然,在因错利导教学理念的支持下,无论学生给出的答案如何,教师都要及时给予肯定,从错误出发再寻找合理且正确的计算方法,实现因错利导理念下学生学习思维的高效发展。总之,思维能力不仅是助力学生全面发展的关键,还是新时代教育改革的要求,小学数学教师要在因错利导理念下,尽可能地活跃学生思维,助力学生成长。

三、结束语

綜上所述,因错利导下的小学数学计算教学能够促进学生能力与思维的全面发展,为学生学习数学、理解数学、应用数学提供支撑。因此,小学数学教师要明确学生计算错误的主要来源,如审题不清、思维固化和习惯不良等,最大化错题资源的价值,引导学生进行自我反思,围绕错题,引导学生找到知识与知识之间的关系,形成具有实用价值的知识体系,帮助学生自主完成计算习惯的积累,激发学生的计算思维,由此向社会输送更多全面型人才。

【参考文献】

[1]王守玲.浅谈小学数学计算教学中的因错利导策略[J].安徽教育科研,2021(17):2.

猜你喜欢

计算教学小学数学
如何在计算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数感
如何上出计算课的“魂”
小学计算教学的有效性分析
小学数学计算教学中应怎样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
小学数学计算教学的思考
让计算教学不再枯燥
数学错题的自主管理与有效利用研究
建模思想在数学教学中的渗透研究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