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课程思政视角下的专业背景课教学

2024-03-31王红云王毅高伟伟王成张红艳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2024年4期
关键词:专业课教学内容思政

王红云 王毅 高伟伟 王成 张红艳

陆军工程大学石家庄校区 石家庄 050003

0 引言

随着时代发展,每个时期的高校都有不同的建设任务,2003 年我国启动精品课建设任务,2010—2013年向实战聚焦成为军队院校培养人才的标准,2017 年7 月中央印发《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指出思想政治工作是党的优良传统,是一切工作的生命线,事关党的前途命运,事关国家长治久安。2020年5月28日教育部印发《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目的是进一步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人才培养体系和全面推进高校的课程思政建设,发挥每门课程的育人作用和提升高校的人才培养质量。课程思政已成为高校教育的热点建设主题。

1 课程思政的内涵

课程思政是现阶段国家基于国内高校教育现状、教育发展和实现人才强国战略推出的重要举措。课程思政的精髓是立德树人,是大学所有的课程在传授知识培养能力的过程中,帮助学生塑造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实现知识、能力和价值的统一。课程思政的开展是高校教育的新一轮改革,对高校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不仅要上好专业课,更要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在专业的教学中介入学生的思想行为,触及学生行为认知深处,让学生在正确的价值观环境中受到熏陶,树立正确的国家观、民族观、历史观、文化观,成为社会凝心聚力的担当者、成为国家建设的奋斗者。在这个过程中不仅使学生的意识形态受到熏陶,更要对教师意识形态、价值取向进一步提升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通过文献统计看,尤其是2020 年以来,课程思政相关的研究成果如雨后春笋,呈现出多领域、快增长、高聚焦的不平衡发展特点,而且带“高校”主题的文献达到了50%以上。主要研究方向有:课程思政的发展和现状,课程思政的内涵和要求,课程思政的方法和模式,课程思政与教学内容的融合,课程思政在实践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对策,课程思政评价体系研究等等,这些理论研究成果必将使高校课程思政建设进入一个新阶段。

2 课程思政提出的时代背景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经历了醒过来、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醒过来靠的是一群有识之士,在探求救国救民的道路上奋起抗争,逐步确立了社会主义、共产主义信念,达成只有社会主义、共产主义才能救中国的共识;站起来靠的是小米加步枪,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二十八年的浴血奋战,抛头颅洒热血和前仆后继;富起来靠的是14 亿人民的勇气和智慧,不断探索、革新,吃苦耐劳的实干精神,使中国逐渐摆脱贫困和落后;十八大以后我们站在强起来的新起点上,强起来要靠创新,强起来要靠人才,衡量人才的标准有两个方面,一方面是知识能力,创新能力,一方面看其品德修养,两者缺一不可。2015 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强调教育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育人才是立校之本,习近平总书记还指出青少年阶段是人生的“拔节孕穗期”,需要精心的引导和栽培。但是在当前,部分青年的思想素质和国家对青年的要求有偏差;高校承担着培养合格社会主义接班人的重任,而“德”是成为合格社会主义接班人的基本素质,课程思政就是“立德树人”的解决方案。

习近平总书记在《在同各界优秀青年代表座谈会时的讲话》中对青年提出5 点要求,要有坚定的理想信念,要练就过硬的本领,要勇于创新创造,要矢志艰苦奋斗,要锤炼高尚品格,其中理想信念、艰苦奋斗和高尚品质都是对青年思想素质的要求。当代的青年生在一个好时代,没有战争的硝烟,没有大搞建设时的滚滚浓烟,生在、长在吃穿富足的安逸环境下,所能感受到的主要是中学时代起早贪黑、奔赴各种课外班学习的辛苦,充斥着各种流量明星、微博、直播带货等对青年成长的影响,拍拍视频,直播带货,只要有流量、有粉丝就可以赚钱,为什么还要那么辛苦地去学习去奋斗?铺天盖地的短视频消磨着青年的大好时光,他们的理想抱负、实干精神在逐渐消失。

目前高等院校存在“四个80%”[1],专业课教师占80%,专业课程占80%,学生的专业课时间投入是80%,80%的学生认为对自己价值观有影响的是专业课教师和专业课,但是在一个价值观影响的问卷调查中,58%的学生选择的是家庭教育,学校教育仅占33%,除此以外还有媒体、朋友圈以及榜样,而且当代青年并不是非常了解什么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绝大多数学生也没有感受到专业课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的价值引领,从这些问题可以看出,高等院校在思想教育方面的力度还有待加强,在专业课教学过程中进行课程思政是提升学生思想素养、立德树人的必然。

3 专业课课程思政对标人才培养需求

在当前形势下,不仅要求学生具有扎实的专业背景,更需要学生厚基础、宽口径,具备终身学习能力,具备扩展知识领域的潜在能力,这是走向社会实现个人价值,形成核心竞争力的立足之本。目前,专业课在人才培养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突出。就部队院校来讲,其培养目标是为部队培养人才,专业课的设置应该对接部队的人才需求,将课程思政目标紧密融入专业课程教学的知识目标和能力目标之中,培养学员具有扎实的专业基础,培养学员学习、实践、创新等综合能力,培养学员积极求索、开阔思路、严谨学风、求异思维以及博大的家国情怀。

4 专业课如何做好课程思政

对专业课教师来讲,课程思政要干什么,怎么干,一般要做到五点:1)要熟知思政元素包括哪些类型和种类;2)思政元素进入课堂前有必要进行审核;3)思政元素要和教学内容进行一体化设计;4)思政元素进入课堂;5)思政效果课后反思与追踪,是否做到教学内容和思政元素的有机融合,如盐在水、润物无声。

4.1 思政元素的分类与挖掘

专业课中的思政元素,不是指在专业课中“嵌入”思政,也不是在专业课程中“融入”思政元素,而是在专业课程中挖掘其蕴含的“思政元素”。龚一鸣将思政元素由面到点分为三层,第一层为思政素养、科学素养和文化素养三大类,每个大类中又分为三个层次,包括国家—社会—个人,精神—态度—行为,鉴赏—传承—交流,继续往下分就直接对应着思政元素的点,比如爱国、敬业、质疑、批判、创新、严谨、执着、自信等等,而我们在专业课中需要挖掘的思政元素就是这一个个点,以点带面,由浅入深。

这些思政元素藏在哪?现在教学倡导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模式,将学生和教师联系在一起的是课程,课程的知识点,教师和学生都是思政元素的源泉。教师在向学生传授知识培养能力的同时,注重对学生优秀专业精神、科学精神、价值追求、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家国情怀、民族自豪感有意识地培养,注重用科学道路的曲折艰辛感染学生,用隐藏在知识背后的价值观引导学生,用自己的形象、德行、修养浸染学生,用榜样熏陶学生。

4.2 思政元素的审核

由于目前各高校的课程思政都是在摸索前行,从唯物辩证法的角度来讲,课程思政需要一定的循环步骤才能有效实现,是一个从实践到认识,从认识再到实践,再实践、再认识的渐进过程。在初始阶段,尤其是对年轻教员来讲,可能有很多问题把握不准,有必要经专家组、课程组进行审核。主要基于四点考虑:1)花费时间精力挖掘的思政元素学生到底喜不喜欢听,是不是学生都知道,能不能给学生启发,让学生感受到某种精神,感受到正能量?2)建立的思政元素能不能经得起推敲,要用多长时间来讲,领导的讲话精神是不是思政?3)某一事物的发展,从历史的角度、建设的角度、技术的角度等方面的引入属不属于思政?4)有没有必要每节课都思政?

4.3 思政元素与教学内容的一体化设计

为了避免在专业课程中出现强思政、硬思政、伪思政,需加强思政元素和教学内容的一体化设计。教学设计是集中体现课程性质、课程地位、课程目标、教学理念、教学内容模块划分、学时分配、教学目标、教学重点难点、教学方法手段的顶层设计,针对教学内容特点和学情分析,在课程目标和教学目标部分要充分体现思政情感目标及特色目标。

比如,某课程的教学总目标为:本课程针对XX 装备专业技术军官及分队指挥军官岗位,学员通过本课程的教学,能够理解XX 射击基本概念、射击误差分析理论,掌握陆军XX 装备杀伤概率、杀伤区、发射区计算方法,射击效率评估方法,奠定学员具备初步的导弹射击指挥能力理论基础,使其具备扎实的专业业务能力和创新发展能力。贯彻课程思政要求,提升立德树人、为战育人水平,培养严肃认真的工作态度和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树立强军报国的价值追求和敢打必胜的责任担当。如某一模块的教学目标有这几种。1)知识目标:能准确复述影响杀伤概率的因素,辨析杀伤区、发射区的概念内涵,发射区与杀伤区的关系。2)能力目标:会根据态势绘制射击区,分析计算射击区主要参数。3)情感目标:建立射击指挥的基本理论知识,培养扎实、担当的军人品质。4)特色目标:培养对空中目标射击的战场数据分析与决策能力。

4.4 思政元素进入课堂

思政元素能否巧妙地融入课堂,教师是关键,内容是载体。加强师德师风培塑,引导教师身教为先,让政治态度、政治认同融入专业教学,言传身教示范影响学员、感召学员;强化思政意识,启发思政自觉,提升思政能力,把课程思政当做一门学问、一种价值、一种信仰。内容强调从思的角度、看的角度、达到的方式和蕴含的深层次内涵上下功夫,比如思政可以以讲故事的方式与内容相结合,学科发展史、专业成就、重要事件、科学家和大师的故事,教师个人亲身经历,注重故事背后的价值观提炼,在传承中创新,在创新中突出特色。

4.5 思政效果反思与追踪

著名教育家叶澜说过[2],“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一个教师写三年教学反思就可能成为名师”,这句话告诉我们教学反思的重要性。对于思政效果反思可以用四个度来检验:挖掘的思政元素与培养目标契合度,思政元素与教学内容的匹配度,思政元素进入课程师生满意度以及持续跟踪未来社会对学生的认可度。一般整个教学活动包括课前动员、课中座谈、答疑、课后反思四个环节,通过课前动员,引起学员重视,做好心理准备;通过课中座谈、答疑,及时收集学员的反馈意见,动态调整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及时解决重难点问题,不留死角;通过课后对教学内容、教学目标、重难点、学员积极性等多方面进行教学反思,构成闭环的、动态的教学模式机制,每一个环节都是课程思政不容忽视的场所。而且经过多年的教学,对于课程知识目标达成效果评价有一套科学可行的方案,某些能力目标(学习能力、实践能力以及知识拓展能力)也可以在短时间内得到提升,但是思政目标需要一个长期不断熏陶的过程,专业课在其中起到接力棒作用,每一门专业课程都在百年树人的进程中发光发热。

5 结束语

课程思政是当代高等院校教师的重要使命,教师在育人过程中要勇于承担起这个职责,利用好和学生在一起的每一个环节,传播正能量,虽然效果可能不能立显,但是“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只要我们用心去做,就在立德树人的人才培养之路上接好了自己的一棒。

猜你喜欢

专业课教学内容思政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导入课”在高校专业课实施“课程思政”的实践与思考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挖掘数学教学内容所固有的美
“启蒙运动”一课教学内容分析
服务学习在高职社会工作专业课内实践教学中的探索
“清末新政”也可作为重要的教学内容
研究生专业课学分制教学改革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