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课堂教学改革视角的创新人才培养研究与实践*

2024-03-31李凌枫李杨梁明洁钱立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2024年4期
关键词:培育素养职业

李凌枫 李杨 梁明洁 钱立

菏泽家政职业学院 山东菏泽 274300

0 引言

自从熊彼特(Joseph Alois Schumpeter)1912年在其《经济发展理论》一书中提出“创新”这个概念以来,“创新”一直是理论界研究的热点,并在实践中成为推动世界各国螺旋式发展的动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驱动发展必须依靠具有创新素养的人才来实现,创新人才的培养是一个历久弥新的研究课题,笔者所在课题组基于课堂教学改革的视角开展了职业教育创新人才的培养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现分享如下。

1 职业教育课堂教学培养创新人才的现状

1.1 职业教育课堂里的学生

无论是中等职业学校,还是高等职业学校,其生源均是普通高中和普通高等学校筛选后剩下的学生,在知识基础、学习习惯、学习动机、自我约束力等方面均表现不理想,课堂上迟到、睡觉、玩手机、看小说、聊天、发呆等问题行为时有发生,即使那些投入学习的学生,也往往只限于在笔记本上抄抄板书、在教材上标标重点,对知识进行机械的记忆,对教师的启发、知识间的逻辑等缺乏积极的思考。总体而言,职业院校的学生创新素养、创新思维、创新实践能力普遍偏低,应对将来职场新环境、新项目、新工艺、新材料的准备不足。

1.2 职业教育课堂里的教师

职业院校的教师大多是大学毕业后直接进入学校,由于没有相应企业的实践经历,对所任教专业对应产业链的新工艺、新材料、新产品缺乏直接感受,教学中将教材里的次新工艺、次新方法、次新技巧向产业最新工艺、最新方法、最新技巧迁移的知识储备不够,创新实践能力偏低;教材再开发能力不足,不能将产业新项目、新工艺、新材料及时更新到已有教材体系中,不能根据学生已有知识基础、已掌握技能状况、实际的思维特点对已有教材进行再开发,不能“因材施教”,创新思维不足;多数教师习惯传统教学方法,一本教案几年不变,对新的教学理念、新的教学方法、新的教学手段、新的工艺技巧、新一届学生的知识基础及思维习惯缺乏了解的欲望,不能对学生学习新知识、新技能起到示范作用,创新人格不鲜明。

1.3 职业教育课堂里的教学

职业教育课堂里的教学往往采取单向教学模式,教师台上讲,学生台下听,偶尔记记笔记,这种教学模式试图把“压缩饼干”式的知识强行灌输给学生,由于没有经过主动的思考,学生的创新思维得不到有效发展。有的教师试图尝试启发式、探索式教学,多数学生也是“启而不发”,只甘心当“看客”,对于简单的问题,可以勉强配合,对于需要积极思考才能获得解决方案的问题,往往冷漠以对,久而久之,逐渐形成依赖教师给出解决方案的心理,学生的创新人格不能有效形成。对教师布置的练习题,学生不是主动思考,或向教师寻求帮助,而是试图抄袭同学的答案;对教师布置的技能训练项目,部分学生能偷懒就偷懒,实在不行就拿同学的作品替代;总之,既不愿动脑思考问题,也不愿(或不能)动手完成任务,学生的创新实践不能得到有效开展。

2 职业教育课堂教学不能有效培育学生创新素养的归因分析

2.1 学生原因

2.1.1 不敢创新

基础教育长期的“标准答案式”教育培养了一批听话的“乖孩子”,这些学生对“真理”深信不疑,思考问题唯教材、唯教师、唯权威,只满足于记住教材或老师讲解的概念、解决问题的方法手段等知识点,但对这些知识点缺乏想象力和灵活的创新思维方式,对已有“标准答案”形成的思维定式深信不疑,缺乏质疑和挑战的精神[1]。

2.1.2 不能创新

部分学生重理论轻实践,认为把教材和老师教的理论知识学好就行,实践技能将来到就业单位很快就能熟练掌握,这种思维造成了一批心里有很多解决方法(新观点、新思路、新方法、新技术),却不能在真实的生产场景中解决问题的“眼高手低”之士。

2.1.3 不愿创新

还有部分基础较差的学生存在“躺平”、混文凭现象,对每一门课程只满足于考试不挂科,想着将来不一定从事所学专业,也就没有了获取所学专业新项目、新工艺、新材料的学习动机。

2.2 教师原因

2.2.1 不敢创新

职业院校教师在其成长生涯中,基础教育阶段忙于应付考试,大学阶段忙于专业知识学习,没有接受创新素养培育,部分具有硕士或博士学位的教师虽然接受过一些创新思维的训练,经历过一些创新实践,但这些训练和实践是基于所学专业或专业领域项目开展的[2],来到陌生的职业教育领域,面对学生创新素养的培育,则暴露出教师创新教育素养的欠缺,致使其因循守旧,不敢创新。

2.2.2 不能创新

由于教师缺乏发展学生创新素养的创新知识,没有开展教育创新所需具备的设计、组织和评价等基础能力训练,在教学实践中只能因循守旧而不能开展有关教学内容、教学环境、教学条件和教学组织的创新实践。

2.2.3 不愿创新

学校现有的教学管理规章制度和人才培养方案对专业课程教学没有创新素养培育的要求,日常教学管理也没有对任课教师在学生创新素养培育方面的考核要求,专业课任课教师既没有培育学生创新素养的内在动机,也没有学校赋予的外在要求,也就乐得因循守旧,不愿费心费力地开展教育创新。

2.3 学校原因

2.3.1 专任教师创新素养薄弱

职业院校人才培养方案中大都设置有创新创业教育这门课程,职业教育学生的创新素养培育主要通过这门课程来完成。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任课教师一般由辅导员、思政课教师或其他课时量不足的教师担任,人员流动性大,缺乏创新创业教育专职教师;临时任课教师既没有创新素养培育的教学经验与技巧,也没有一定的创新实践经历,由于是临时任课,大多数任课教师缺乏深入提高其创新素养的动机。

2.3.2 专业课教学创新素养培育缺位

多数专业课教材未设置创新素养培育元素,任课教师没有将创新素养培育融入课堂教学的意识;创新素养培育与专业素养培养的割裂,使职业教育学生创新素养培育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2]。

2.3.3 教学管理规章制度缺位

学校日常教学管理规章制度及人才培养方案对各学科专业素养的培养标准有要求,但在学生创新素养的培育标准方面并没有明确的要求,这也是各专业课教师注重学生专业素养培养,却忽略创新素养培育的根源。

3 职业教育课堂教学有效培育学生创新素养的策略与路径

3.1 职业教育课堂里的创新

创新,简单地说就是生成某种新的东西。对于职业教育课堂里的学生而言,即通过自己积极的思维与实践,将自己已掌握的知识要素和教师传授的新的知识要素进行重组与应用,从而形成新的知识结构、新的问题解决思路、新的操作技能技巧。对于职业教育课堂里的教师而言,即通过自己积极的思维与实践,结合自己已掌握的专业知识与技能、教育知识与技能,以形成创新人格、发展创新思维、开展创新实践为教育目标,在对学生现有知识技能水平、心理认知特点和创新素养现状进行充分评估的基础上,通过对教学内容、教学环境、教学资源进行优化、重组与应用,从而设计出具有创新性的教育方案[1];通过组织学生结合课堂理论与实践教学内容及教学要求积极进行思维与实践,从而形成新的知识结构、新的问题解决思路、新的操作技能技巧、新的生产性产品等创新性成果;通过创新评价内容与评价方式,将学生的专业素养评价与创新人格的形成、创新素养的发展、创新实践的开展等创新素养评价相结合,从而形成具有创新性的学业评价方案。

3.2 职业教育课堂里师生的创新素养

3.2.1 创新素养

创新素养是教师和学生在提出和解决教、学问题时,所表现出来的创新意识与动机、创新情感与态度、创新思维与方法、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是创新行为人的创新人格、创新思维与创新实践能力的综合,是创新的基因和基础。创新人格包括创新意识、创新情感与态度、创新动机与意志、创新信念与价值取向等,是创新行为的动力系统,解决“愿不愿创新”的问题;创新思维包括发散思维、聚合思维、逆向思维、直觉思维、辩证思维等,是创新行为的智慧系统,解决“能不能创新”的问题;创新实践能力是将创新的想法付诸实践的能力,体现的是知行合一的精神,解决“做不做创新”的问题[3]。

3.2.2 职业教育教师的创新素养

职业教育教师的创新人格体现在不断获取所任教专业对接产业的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知识的过程中,体现在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方法、教学模式的创新活动中,体现在以不懈的创新教育实践启迪学生创新素质养成的示范中,体现在不断提升自身创新教育素养的努力中。职业教育教师的创新思维,体现在已有教材中开发创新元素的创新活动中,体现在将产业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融入已有课程体系的创新活动中,体现在开发新的创新课程、新的教学资源、新的实训项目的创新活动中,体现在探索新的教学手段、教学组织形式、教学评价方式的创新活动中。职业教育教师的创新实践能力,体现在将创新理念融入教材再开发、将科技创新成果融入教学资源再开发的创新实践中,体现在利用新的教学资源、新的教学手段、新的教学组织形式、新的教学方法、新的教学评价方式开展教育教学的创新实践中,体现在利用契合产业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的实训项目对学生开展技能训练的实训活动中。

3.2.3 职业教育学生的创新素养

职业教育学生的创新人格,体现在对瞌睡、手机依赖的抗争中,体现在对知识获取的渴求中,体现在将教师传授的新知识、新技能内化到已有知识体系的努力中,体现在课堂上对教师启发问题的积极应对中,体现在面对产业新环境、新技术、新工艺的迎难而上中。职业教育学生的创新思维,体现在用不同的方法将自己已掌握的知识要素和教师传授的新的知识要素进行重组的尝试中,体现在用不同的方法、不同的角度理解教学重难点的思考中,体现在对技能训练产品、工艺不达标原因的探索中。职业教育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体现在对教师课堂教学引导意图的贯彻中,体现在新旧知识要素的重组效果中,体现在用不同方法解决同一问题、用同一方法解决不同问题的实践中,体现在用不同工艺或不同技术加工同一仿真产品、用同一工艺或同一技术加工不同仿真产品的实训活动中。

3.3 职业教育教师创新素养的自我修炼

职业教育课堂里的创新,是教师以发展学生的创新素养为最终目标的教育教学实践的创新。职业教育课堂里的教师,是在专业学科教育教学中进行创新教育的创新者,应具备扎实的创新教育素养。

3.3.1 树立终身学习理念,提升创新教育素养修炼自觉

终身学习提出的背景是“学无止境”。该理念要求教师利用一切可能的机会,主动更新学科专业知识、丰富自己的教育教学理论,自觉修炼自己的创新素养。1)自主学习。教师可以充分利用书籍、期刊以及网络资源,主动获取产业新知识、新技能,学习教育教学及创新教育的技能技巧。2)项目培训。2021 年7 月,教育部、财政部启动《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2021—2025 年)》,综合采取线下混合研修、在线培训、结对学习、跟岗研修、顶岗研修、访学研修、返岗实践等灵活多样的研修方式,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对接新标准,更新知识技能,提升职业院校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各省教育厅、财政厅根据国家精神,分别制定各自的《素质提高计划》;教育部、各省教育厅分别确定职业院校教师国家级培训项目和省级培训项目,项目涵盖课程实施能力提升、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公共基础课教师教学能力提升、1+X 证书制度种子教师培训、名师(名匠)团队培育、访学研修、教师企业实践等。教师应积极主动地根据自身需求参与国培、省培项目,有意识地丰富学科专业知识,提升学科教育与创新教育的能力和技巧,增强开展教育教学改革的能力,自觉修炼创新教育素养。

3.3.2 借助R&D 项目修炼创新教育素养

“R&D”为研究与试验发展的英文缩写,指为增加知识存量以及设计已有知识的新应用而进行的创造性、系统性工作。R&D 包括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试验发展三种类型,基础研究是为获得(已发生)现象和可观察事实的基本原理、规律和新知识而开展的实验性或理论性工作,不预设任何特定应用或使用目的;应用研究是为获取新知识,达到某一特定的实际目的或目标而开展的初始性研究;试验发展是利用从基础研究、应用研究以及实际经验中获取的知识,开发新产品、新工艺或改进现有产品(工艺)而进行的系统性研究。从R&D 概念的界定看,R&D活动的核心就是创新,获取新知识是创新,开发新产品是创新,改进新工艺也是创新,教师在从事R&D 活动中,既可以获得创新性成果,也可以修炼自身的创新素养。职业教育教师可以主动申报教育科学研究项目,探索教育教学规律,服务“三教”改革,提升创新教育能力,修炼自己的教育创新素养;也可以申报试验发展研究项目,为对接产业排忧解难,服务区域经济,提升社会服务能力,修炼自己的专业创新素养。

3.3.3 借助教改实践修炼创新教育素养

教师是教育理念的创新者,是课程内容的创新者,也是教学方法的创新者,更是“三教”改革的实践者。

1)在教育理念创新实践中修炼创新教育素养。学术理论研究可以生成先进的教育理念,教育教学实践也可以生成先进的教育理念,对于这些先进的教育理念,教师可以采取拿来主义,也可以通过自己的学术理论研究和教育教学实践自主生成。拿来的教育理念要通过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转化成实际的教学成果,生成的教育理念要在同行中分享产生溢出效应。教师要在转化中求效益,在生成中求质量,通过不懈的努力,逐渐在教育教学实践中生成独特的、具有时代先进性的教育理念,使自身的创新教育素养得以修炼,专家型教师的专业发展目标得以实现。

2)在课程内容创新实践中修炼创新教育素养。随着产业的发展,新材料、新工艺、新产品不断问世,这些新的生产要素要及时更新到专业课程中;对于给定的课程内容和教学对象,不同的课程内容组织形式和呈现方式会产生不同的教学效果,教师要基于学生发展持续地探索课程内容新的组织形式和呈现方式,实现“因材施教”;实践是最好的学习方式,根据课程内容的更新,教师要不断地设计新的实训项目,开发新的实训教学资源,创设新的教学环境,想方设法创造条件,让学生在实践中训练技能、提升能力。通过更新课程内容、创新课程内容组织形式、开设新的实训项目,在实现专业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零距离”对接的同时,教师自己的创新素养也得到了修炼。

3)在教学方法创新实践中修炼创新教育素养。教学方法是师生为完成教学任务而采用的办法,它包括师生双方教与学的方法,现阶段成熟的教法有很多,比如讲授法、演示法,成熟的学法也有很多,比如合作学习、问题驱动(PBL)、角色扮演。教与学是师生互动的创新活动,选择和应用何种教学方法,要根据教学内容、教学资源、教学手段、教学环境以及学生的认知特点灵活确定,既可以对现有教学方法进行创新性应用,也可以创造出新的教学方法[1]。网上授课成为常态,新的授课环境倒逼教师要创造新的教学方法或者创新性地应用现有教学方法,新的常态为教师修炼创新教育素养提供了机遇,“教学有法,教无定法”,教师要恰当地选择和创新性地运用教学方法,研究教学艺术,逐渐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

3.4 职业教育课堂学生创新素养的培育路径

3.4.1 创新教学管理机制,坚持“三全育人”创新素养培育新理念

“三全育人”概念来自2017 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本意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坚持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该理念高屋建瓴,是高校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教学应坚持的原则,亦是职业教育课堂学生创新素养培育应坚守的理念。首先,创新不是少数精英学生的专利,人人都有创新的潜质[4],只有建立起长期培育每一个学生创新素养的责任意识,全社会“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才能得以实现;其次,无论中职还是高职,创新素养培育都应该贯穿学生在校的全过程;最后,在创新素养培育路径方面,学校不仅要通过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培育学生的创新素养,还要在专业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中融入创新素养培育,全方位促进学生形成创新人格、发展创新思维、提升创新实践能力。

3.4.2 创新课程标准,构建创新素养培育课程体系

1)构建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从2010 年教育部出台《关于大力推进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和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的意见》,到2014 年李克强总理提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概念,再到2015 年《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若干政策措施的意见》文件的颁布,“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理念得到全社会的认可,职业院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也就成了社会发展的必然。但当前的创新创业教育依然存在一些问题。①学校对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够。虽然多数学校将创新创业教育纳入了人才培养方案,但也仅仅是将其设为选修课程,而没有使其成为学习内容的主流,也没有很好地与其他专业课程相融合,而是孤立地存在于众多选修课程之中。②创新创业教育课程设计体系不够完善。目前多数学校都是一门创新创业教育课程面向所有专业开设,由于其课程设计与学生所学专业课程没有多大的关联,导致所开设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难以激发学生基于所学专业的知识创新。基于此,职业院校要构建完善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①开设面向所有专业的创新创业教育通识课程,传授有关创新人格、创新思维、创新实践方法的通用知识,训练通用创新技能。②开设与专业相关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将通用的创新知识、创新技能有机地融入相关的专业知识中,激发学生基于所学专业的知识创新,提高学生学习创新创业教育课程的积极性。

2)促进创新素养与专业课程的融合。创新素养培育目标的实现不是一蹴而就的,除了需要上述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来传授基本的创新知识、训练基本的创新思维,还需要在专业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中融入创新素养培育,循序渐进地养成创新人格、发展创新思维、提升创新实践能力。实力雄厚的院校,可以开发融入创新素养的专业课程教材,以创新素养培育的视角架构知识框架、设计任务驱动项目及课后思考练习题;实力雄厚的专业课教师,可以从创新素养培育的视角开发课程拓展资源,设计实训项目和实训环境。

3.4.3 创新课堂教学,促进创新素养培育落实落地

1)创新课堂管理,提高创新素养培育效率。美国学者雷德尔(Fritz Redl)与瓦腾伯格(William W.Wattenberg)在研究课堂管理时提出团体动力理论。团体动力理论认为,任何行为与冲突的产生,其原因都是基于某种内在的动机;团体动力能够影响团体成员的行为,导致学生独处时表现出的行为与其在班集体中表现出的行为有可能完全不一样;要想了解和改变学生的行为,必须知晓其动机,了解学生的动机,课堂的管理就成功了一半[5]。教师在走进课堂前,要充分分析学生各种行为的可能动机,课堂教学才能做到“因材施教”,有效激发学生的创新动机,促进积极主动思考、敢于表现所思所想所能等有利于创新素养培育的积极课堂行为,消除睡觉、玩手机、聊天、发呆等不利于创新素养培育的消极课堂行为,从而形成创新素养培育的有效课堂。

2)创新课堂教学,提高创新素养培育效果。①创新教学目标设计。设计教学目标时,要列入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进取心、自主性、敢于冒险、勇于挑战等创新人格特征,发散思维、聚合思维、重组思维等创新思维表现,以及提出问题、多角度分析问题、引入新的思路和方法形成解决问题方案并付诸实施产生创新成果的创新实践活动等指标。②创新教学方法手段。在教学方法和手段上,实施合作学习、问题驱动、角色扮演等教学方法,探索混合式教学模式,基于情境与问题,引导学生开展创新思维,充分赋予学生创新的自由,引导学生主动开展创新实践。③创新教学内容设计。教师在设计教学内容时,要找好切入点,选择好视角,将创新知识有效融入专业知识的传授中,将创新思维有效融入专业技能的形成中,将创新实践有效融入实验实训教学中,让学生在解决真实问题的过程中,不断尝试各种切实可行的新方法、新技巧,不断生成新颖、有价值的知识产品或物质产品,让学生经历创新,享受创新带来的成就感。

3)创新教学评价,提高学生养成创新素养的主动性。将创新素养纳入教学目标后,推动了创新素养培育与学科专业素养培养之间的融合,随之而来的是课堂教学评价标准也需要相应地做出调整。在评价内容上,增加对学生创新素养的评价,提升学生对创新素养养成的关注度,在设计专业素养评价试卷时,可以嵌入创新思维评价指标,通过案例分析、论述题等主观试题、开放试题,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进行发散思维、聚合思维,最终给出问题的解决方案[6];在评价方式上,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既了解学生最终的创新素养与学科专业素养是否达标,也了解学生素养的形成过程,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在活动中形成创新人格、训练创新思维、检验创新实践成果。

4 结束语

没有创新素养的教师,是培养不出具有创新素养的技术技能型人才的。要想培育职业教育学生的创新素养,首先要加强职业教育教师创新教育素养的自我修炼。获得创新教育素养的教师在职业教育教学中开展课程标准创新、课堂管理创新、课堂教学创新、教学评价创新,才能培育出高素质、创新型技术技能人才。

猜你喜欢

培育素养职业
守护的心,衍生新职业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四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三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八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七测
职业写作
第十二道 共同的敌人
未来或可培育无味榴莲
我爱的职业
念好"四部经"培育生力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