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25%吡唑醚菌酯悬浮剂防治丝瓜炭疽病田间药效评价

2024-03-28河南省植物保护检疫站邵欣欣张建李波

河南农业 2024年5期
关键词:嘧菌黄冈市吡唑

河南省植物保护检疫站 邵欣欣 张建 李波

河南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 闫振领 王恒亮

丝瓜炭疽病,也称瓜类刺盘孢,由瓜类炭疽菌引起,主要为害叶片、叶柄、茎蔓及果实。丝瓜生长期均可发病,高温高湿的环境下容易受感染,病斑初为小斑点后扩大成近圆形的红褐色病斑,导致染病部位干枯,病害严重时,全株枯死。它是丝瓜种植中常见的真菌性病害之一,在河南省、江苏省、山东省、湖北省等种植区发病频繁,严重影响产量和瓜农的收入。目前,国内暂时还没有正式登记用于防治丝瓜炭疽病的药剂,为了探索25%吡唑醚菌酯悬浮剂喷雾对丝瓜炭疽病的防治效果和安全性,研究人员于2022 年度在河南省新乡市、江苏省南京市、湖北省黄冈市三地进行了25%吡唑醚菌酯悬浮剂防治丝瓜炭疽病田间药效试验,为其在丝瓜上的大面积使用提供科学依据。

一、材料与方法

(一)试验材料

1.试验地点与作物品种分别为河南省新乡市,香嫩长丝瓜;江苏省南京市,美佳1 号;湖北省黄冈市,夏绿1 号。

2.试验对象为丝瓜炭疽病。

3.供试药剂。25%吡唑醚菌酯悬浮剂〔上海沪联生物药业(夏邑)股份有限公司,市售品〕,30%吡唑醚菌酯悬浮剂(河南勇冠乔迪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市售品,对照药剂),250 g·L-1嘧菌酯悬浮剂(河南绿保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市售品,对照药剂)。

4.试验条件。河南省新乡市:试验地点位于新乡市河南现代农业研究开发基地试验田。土壤为潮土,土壤pH 为8.2,有机质含量1.76%。第一次施药天气多云,气温19~30 ℃,施药时为东北风,风速1.22 m·s-1;第二次施药天气多云,气温19~28 ℃,施药时为东北风,风速0.24 m·s-1。江苏省南京市:试验地点位于江苏省南京市六合区江苏六合现代农业产业园。土壤为壤土,pH 为6.8,有机质含量2.3%,露天种植,前茬作物为番茄。第一次施药天气多云,气温24.1~35.8 ℃,施药时为西南风3 级,湿度58%;第二次施药天气多云,气温24.4~37.1 ℃,施药时西南风3 级,湿度71%。湖北省黄冈市:试验地位于湖北省黄冈市黄州区堵城镇余岭村福耕蔬菜基地。试验地土质为中壤土,pH 为6.8 左右,土壤有机质含量为1.6%左右,前茬作物为菜豆,2022 年5 月20 日每667 m2施用复合肥(15-15-15)40 kg 和100 kg 饼肥作为底肥。2022 年5 月25日播种,行株距为400 cm×50 cm,第一次施药天气多云,气温24~33℃,施药时偏东风2~3 级,相对湿度50%~87%;第二次施药天气多云,气温26~32 ℃,施药时偏东风2~3 级,相对湿度63%~92%。

(二)试验设计

1.试验方法。试验共设6个处理,每个处理4次重复,共计24 个小区,小区面积20 m2,小区采用随机区组排列。试验药剂处理设置及用药量见表1。

表1 供试药剂处理设置及用药量

2.施药时间及方法。河南省新乡市于丝瓜炭疽病发病初期喷雾施药1 次、第一次施药后10 d 再施药1 次。江苏省南京市于丝瓜挂果期、丝瓜结果期各喷雾施药1次。湖北省黄冈市于丝瓜炭疽病发病初期喷雾施药1 次、第一次施药后7 d 再施药1 次。

(三)调查方法、时间、次数及药效计算方法

1.调查方法。一是防治效果调查。每个小区随机5 点取样,每点调查3 株,每株自上而下调查10 片叶,以每片叶片病斑面积占整个叶片面积的百分率分级。二是作物安全性调查。观察药剂对作物有无药害,记录药害的类型和为害程度,记录药剂对试验区内野生生物、有益昆虫的影响。

2.调查时间和次数。河南省新乡市:第一次施药前只有个别叶片发病,将病叶摘去,前基数视为零,于第二次施药前、第二次施药后14 d 调查各级病叶数,共调查2 次。江苏省南京市于第一次施药后9 d 和第二次施药后13 d 调查试验结果,共调查2 次。湖北省黄冈市于第1 次施药后7 d 和第二次施药后10 d 调查试验结果,共调查2 次。

3.药效计算方法。用EXCEL 进行数据输入和统计,DPS 数据处理系统(V18.10)邓肯氏新复极差(DMRT)法或运用SPSS 软件对试验数据进行分析。药效计算方式如下:

若施药前未调查病情基数,防治效果按下式计算:

二、结果与分析

(一)防治效果分析

河南省新乡市试验表明(见表2),25%吡唑醚菌酯悬浮剂有效成分用量112.5 g·hm-2、131.3 g·hm-2、150.0 g·hm-2处理在第二次施药前的病情指数分别为6.11、5.54、4.80;防效分别为75.5%、77.8%、80.8%;其在第二次施药后14 d 的病情指数分别为4.87、4.48、4.06;防效分别为82.4%、83.8%、85.3%。对照药剂30%吡唑醚菌酯悬浮剂和250 g·L-1嘧菌酯悬浮剂在第二次施药前、第二次施药后14 d 的病情指数分别为5.91 和6.91、4.81 和5.96;防效分别为76.3%和72.3%、82.6%和78.4%。方差分析结果表明,第二次施药后14 d,25%吡唑醚菌酯悬浮剂低、中、高三个剂量的防效均极显著高于对照药剂250 g·L-1嘧菌酯悬浮剂;低、中两个剂量的防效与对照药剂30%吡唑醚菌酯悬浮剂防效差异不显著;高剂量的处理防效与对照药剂30%吡唑醚菌酯悬浮剂的防效差异显著。

表2 25%吡唑醚菌酯悬浮剂防治丝瓜炭疽病田间药效试验结果(2022 年)

江苏省南京市试验表明(见表2),25%吡唑醚菌酯悬浮剂有效成分用量112.5 g·hm-2、131.3 g·hm-2、150.0 g·hm-2处理在第一次施药后9 d 的病情指数分别为1.20、1.02、0.80;防效分别为70.66%、75.00%、80.38%;其在第二次施药后13 d 的病情指数分别为2.01、1.68、1.35;防效分别为79.92%、83.24%、86.58%。对照药剂30%吡唑醚菌酯悬浮剂和250 g·L-1嘧菌酯悬浮剂在第一次药后9 d、第二次施药后13 d 的病情指数分别为0.87 和1.10、1.67 和1.87;防效分别为78.79% 和73.05%%、83.38% 和81.39%。方差分析结果表明,第一次施药后9 d,试验药剂高剂量的防效显著高于对照药剂250 g·L-1嘧菌酯悬浮剂的防效,与对照药剂30%吡唑醚菌酯悬浮剂的防效不存在显著性差异。第二次施药后13 d,试验药剂高剂量的防效显著高于两个对照药剂的防效。

湖北省黄冈市试验表明(见表2),25%吡唑醚菌酯悬浮剂有效成分用量112.5 g·hm-2、131.3 g·hm-2和150.0 g·hm-2处理在第一次药后7 d 的病情指数分别为1.41、0.93 和0.61;防效分别为62.28%、74.54%和83.14%;其在第二次施药后10 d 的病情指数分别为1.59、1.23 和0.98;防效分别为76.76%、82.24%和85.56%。对照药剂30%吡唑醚菌酯悬浮剂和250 g·L-1嘧菌酯悬浮剂在第一次药后7 d、第二次施药后10 d 的病情指数分别为1.22 和1.41、1.54和1.44;防效分别为68.11%和62.73%、77.78%和79.17%。方差分析结果表明,第一次药后7 d,供试药剂25%吡唑醚菌酯悬浮剂中剂量防效与对照药剂30%吡唑醚菌酯悬浮剂防效差异不显著,但显著高于对照药剂250 g·L-1嘧菌酯悬浮剂的防效;试验药剂高剂量的防效显著高于两个对照药剂的防效。第二次药后10 d,试验药剂各处理的防效和两个对照药剂防效相当,差异不显著。

(二)作物安全性调查分析

两次施药后分别对河南省新乡市、江苏省南京市和湖北省黄冈市三个试验地进行丝瓜安全性田间观察。各药剂处理区内丝瓜生长正常,与空白对照区基本一致,供试药剂对丝瓜无生长受阻、失绿、畸形等药害情况及不利影响出现,也未发现有明显的促进生长等情况;与空白对照比较,未见对其他病虫害及非靶标生物有任何影响。

三、结论

三地试验结果表明,25%吡唑醚菌酯悬浮剂对丝瓜炭疽病有较好的防治效果。考虑到丝瓜生长安全性和经济效益,每667 m2推荐制剂用量为30~40 mL,每公顷有效成分用量为112.5~150.0 g,每667 m2用水量30~50 L,于丝瓜炭疽病发病初期喷雾施药1 次,间隔7~10 d 再施药1 次,共施药2 次,对丝瓜炭疽病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在推荐剂量下使用对丝瓜安全。

猜你喜欢

嘧菌黄冈市吡唑
芸苔素内酯与吡唑醚菌酯在小麦上的应用技术
芸苔素内酯与吡唑醚菌酯在玉米上的应用技术
题黄冈市老干合唱团旅游照
赞黄冈市“校企合作”
250g/L嘧菌酯悬浮剂防治黄瓜白粉病试验效果初报
黄冈市图书馆连续六年为驻黄海军官兵提供图书服务
8%嘧菌酯·22%霜脲氰悬浮剂的制备工艺研究
嘧菌酯与稻瘟灵复配防治稻瘟病
黄冈市老促会工作定位之我见
新型多氟芳烃-并H-吡唑并[5,1-α]异喹啉衍生物的合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