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有机肥替代模式下小麦减施化肥的肥料效应分析

2024-03-28周口市淮阳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段清长

河南农业 2024年5期
关键词:节本成穗率田间

周口市淮阳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段清长

为实现小麦绿色标准化生产,做到小麦化肥减量增效,使小麦施肥更加科学合理,实现农业节本增效、环境友好、绿色可持续发展的目标,特安排本试验。

一、材料与方法

(一)试验材料

2020 年10 月,该试验安排在周口市淮阳区安岭镇界牌口村冯全义承包田内。供试小麦品种为泛麦8 号。土壤类型潮土,质地轻壤,肥力中等,肥料选用配方45%(N-P2O5-K2O=25-14-6)复合肥,有机肥选用生物有机肥(有机质≥40%,微生物菌≥0.2 亿个·g-1,Ca+Mg+Fe+Zn+B ≥0.5%)。旋耕整地时作基肥一次性施入,追肥选用尿素(含N ≥46%)、硝酸铵钙(总N ≥14.0%,Ca ≥18.0%)小麦返青拔节期施入。

(二)试验设计

试验采用大区无重复对比试验设计,大区面积为0.13~0.33 hm2,设4 个处理,具体见表1。

表1 各处理每667 m2 施肥情况

(三)田间管理

搞好田间管理,各小区除施肥措施不同,其他除草、病虫害防治等田间管理措施按当地生产习惯进行,并且一致,操作在同一天完成。田间农事操作记载整地、播种、施肥、中耕、除草、灌水、防治病虫害等。

(四)田间调查与收获计产

在小麦关键生育时期,各处理田块随机选取3 个样点,测量行距,量取1 m 双行测量计算亩群体数;2021 年6 月3 日收获时各处理田块随机选取3 个样点,测量行距,量取1 m 双行测量计算亩成穗数,取样20穗调查穗粒数,室内考种测千粒质量,依据产量构成三因子计算理论产量,按缩值系数0.85 折实产量。

二、结果与分析

(一)化肥减量试验不同施肥措施对小麦群体的影响

通过田间群体调查(见表2),农民习惯施肥在化肥施用量较大情况下,前期表现生长旺,群体大,显示化肥速效的特点。但后期表现出无效分蘖多,成穗率不高迹象,4 个处理中,处理1 成穗率最低,仅为49.6%。

表2 不同施肥措施对小麦群体的影响

在增施有机肥的基础上实现化肥减量,表现群体发育稳健,成穗率高,为56.3%,反映出肥效发挥的稳定性。

(二)化肥减量增效试验产量结果及成产三因素分析

通过田间调查与室内考种(见下页表3),4 个处理中,分析产量结果差异不显著。以处理1 每667 m2产量最高,为475.6 kg,说明化肥在小麦生产中的决定性作用。因此,不能盲目减少化肥施用,以免影响小麦生产。沙壤土大量施用化肥表现出后期的早衰迹象,成产三因素中,处理1 千粒质量最低,为42.3 g。实现有机肥、化肥配合施用,三因素协调,说明施肥相对科学。

表3 试验考种测产

(三)化肥减量试验投资效益分析

试验中,实行有机肥部分替代化肥,设计化肥减量是比较显著的,但试验结果并没有表现出节本增效效果,反而呈现出节本增效为负值(见表4)。表明试验设计的合理性有待探讨。微生物肥料在改良修复土壤方面、农田生态改善、小麦提质增效的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没做调查与分析,但须知土壤改良、农田生态改善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在指导实际生产中,应该考虑当前利益与长远利益,且兼顾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该试验中,相对合理的处理应是处理2、处理3,即在合理增施有机肥的基础上每667 m2小麦施用40~50 kg复合肥料。

表4 各处理投入产出

三、结论与讨论

试验表明,化肥在小麦生产中起到决定性作用。有机肥部分替代化肥是化肥减量增效的技术模式之一,有机肥和化肥结合施用,化肥减量效果显著。应进一步探讨微生物肥料的合理施用量与化肥减量目标,真正实现化肥减量又增效。降低微生物肥料价格,提高生物肥质量,是实现有机肥部分替代化肥,做到减量增效的途径之一。

猜你喜欢

节本成穗率田间
春日田间
田间地头“惠”果农
西南水旱轮作区周年高效生产关键技术及应用让云南节本增效24.30亿元
“码”上办理“田间一件事”
田间地头有了“新绿”
水稻应用生物碳硅肥效果研究
豫西旱地小麦农艺农机融合节本增效技术模式
分蘖期控制灌溉对土温及水稻干物质积累等的影响
节本补贴:农业高成本的对策研究
绿先机复混肥对直播水稻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