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不同油菜品种在豫南水旱轮作区养分吸收的利用表现分析

2024-03-28息县农业农村局王敏

河南农业 2024年5期
关键词:油菜籽粒养分

息县农业农村局 王敏

信阳市农业生态与资源保护站 刘欣竹

信阳市农村社会事业发展服务中心 李昀 汪瑞

油菜是我国主要油料作物,也是优质饲料的重要来源。我国是菜籽油消费大国,菜籽油消费量占世界总量的1/4 以上,菜籽油产油量占全国产油作物总产量50%以上。河南省地处中原(地处北亚热带和暖温带的交汇处),年平均温度为12.8~15.5 ℃,年降水量785 mm,日照时数1926~2639 h,光、热资源丰富,气候条件适合油菜的生长。

豫南资源丰富,具有独特的气候条件,油菜生长季节雨量充沛,光照充足,气候温和,种植条件优越,光、热、水资源分配合理,季节气候显著,适宜油菜等作物的生长。2000 年,信阳市被原农业部列入长江流域双低油菜优势区域发展规划,油菜种植面积占河南省油菜种植面积的70%左右。

目前,豫南地区种植的油菜品种存在不耐寒、倒伏等问题,因此,提高豫南地区油菜的产量、养分吸收利用效率等指标对确保油料供应安全至关重要。本试验通过在豫南地区进行6 个油菜品种比较试验,探究不同油菜品种在豫南水旱轮作区栽培综合性状表现,为豫南地区品种选择提供科学依据。

一、材料与方法

(一)试验概况

试验地点位于河南省信阳市固始县郭陆滩镇太平村(北纬32°0′1.69″,东经115°39′23.22″),试验地地势平整,土壤为水稻土,前茬作物为水稻。试验地土壤养分状况为:pH 为5.24,有效硼含量0.99 mg·kg-1,全氮含量为0.9 g·kg-1,速效磷含量12.15 mg·kg-1,速效钾含量111.45 mg·kg-1。供试油菜品种为丰油10号、秦优7 号、双油10 号、秦油1721、双油11 号、双油195,由河南省农业科学院提供。油菜使用专用缓释复合肥(N:P2O5:K2O:中微量元素=25:7:8:5),肥料来自市场。

(二)试验设计

试验为单因素随机区组设计,设品种为单一变量,每个处理设置3 次重复,随机区组排列。小区面积20 m2,播种方法为撒播。播种量为4.5 kg·hm-2,施肥量为750 kg·hm-2。小区间开沟利于排水,四周设置保护行。其他生产管理措施均采用当地常规管理方法。肥料施入方法为一次性撒施。于2021 年10 月6 日播种,翌年5 月30 日收获。

(三)试验项目及方法

1.土壤样品的采集与测定。在油菜播种前取耕层0~20 cm 土壤,分析测定土壤pH、有机质、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有效硼含量。按照常规方法测定:土壤pH 采用pH 计测定(水土比为2.5:1)。土壤有机质采用重铬酸钾容量法—外加热法,土壤碱解氮用碱解扩散法,土壤速效磷用0.5 mol·L-1NaHCO3浸提—钼锑抗比色法,土壤速效钾用1 mol·L-1NH4OAc 浸提—火焰光度法,土壤有效硼采用沸水浸提—姜黄素比色法。

2.植物样品的采集、处理及测定。在油菜成熟收获时,每小区取长势均匀且具有代表性的10 株进行考种,齐地收割全部的地上部,风干,将油菜进行脱粒,分为秸秆、荚壳和籽粒三个部分,用磨样机磨碎,分别用凯氏定氮法、分光光度计法、火焰光度计法测定各个部位全氮、全磷、全钾含量。小区单收单打,进行测产。

3.计算公式。

(四)数据分析方法

使用Excel 2019 软件进行数据整理分析与作图,用SPSS19.0 进行统计分析,用LSD 法检验在XT <0.05水平上的差异显著性。

二、结果与分析

(一)不同油菜品种产量表现

对不同油菜品种的产量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见下页表1):丰油10 号>双油11 号>秦优7 号>双油10号>双油195 >秦油1721,不同油菜品种,产量不同,丰油10 号产量最高,为3159 kg·hm-2,显著高于其他油菜品种。丰油10 号与双油11 号相比,油菜产量增加192 kg·hm-2,增长率为6.47%;与秦优7 号相比,油菜产量提高了586 kg·hm-2,增长率为22.77%;与双油10 号相比,油菜产量提高了656 kg·hm-2,增产率为26.21%;与双油195 相比,油菜产量提高了901 kg·hm-2,增长率为39.90%;与秦油1721 相比,油菜产量提高了972 kg·hm-2,增长率为44.44%。以上结果说明,在田间管理相同的条件下,油菜品种丰油10 号产量最佳,为3159 kg·hm-2。

表1 不同油菜品种产量表现 单位:kg·hm-2

(二)不同油菜品种地上部干物质分配比例

不同油菜品种地上部干物质产量没有明显差异,对不同部位占总生物质量的比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见表2):不同品种油菜秸秆占总生物质量比例依次为41.05%、39.29%、36.59%、34.61%、33.12%、32.43%,表现为双油195 >双油11 号>丰油10 号>秦油1721 >双油10 号>秦优7 号。不同品种油菜荚壳占生物质量比例依次为45.95%、36.14%、32.55%、32.31%、24.48%、24.39%,表现为双油10 号>秦优7 号>秦油1721 >双油195 >双油11 号>丰油10 号。籽粒占干物重比例依次为39.02%、36.23%、32.84%、31.43%、26.64%、20.93%,表现为丰油10 号>双油11 号>秦油1721 >秦优7 号>双油195 >双油10 号。

表2 不同油菜品种对油菜地上部干物质分配比例

以上结果说明,不同品种油菜地上部干物质分配比例不同,双油195 秸秆干物质分配比例最高,为41.05%;双油10 号荚壳干物质分配比例最高,为45.95%;丰油10 号籽粒干物质分配比例最高,为39.02%,获得的产量也最高。

(三)不同油菜品种地上部养分累积量

对不同油菜品种养分累积量进行分析,不同油菜品种地上部N、P、K 养分累积量结果表明(见表3),N 养分累积量在78.79~187.15 kg·hm-2,其中秦油1721 N养分累积量最低,为78.79 kg·hm-2,双油10 号N 养分累积量最高,为187 .15kg·hm-2,增加了108.45 kg·hm-2,增幅为137.53%,品种间N 养分累积量差异显著。P 养分累积量在24.66~59.84 kg·hm-2,双油11 号 P 养分累积量最低,为24.66 kg·hm-2;双油10号 P养分累积量最高,为59.84 kg·hm-2,累积量最高增加了35.18 kg·hm-2,增幅为142.66%,品种之间P 养分累积量差异显著。K养分累积量在78.88~202.04 kg·hm-2,丰油10 号养分累积量最低,为78.88 kg·hm-2;双油10 号 K 养分累积量最高,为202.04 kg·hm-2,K 养分累积量最大增加量为123.16 kg·hm-2,增幅为156.14%,品种之间K 养分累积量差异显著。

表3 不同油菜品种地上部养分累积量表现 单位:kg·hm-2

以上结果说明,双油10号N养分累积量、P 养分累积量最高、K 养分累积量最高,分别为187.15 kg·hm-2、59.84 kg·hm-2、202.04 kg·hm-2,双油10 号地上部干物质养分累积量为最高。

(四)不同油菜品种对养分吸收利用变化表现

对不同油菜品种N 养分吸收利用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见下页表4),每100 kg 籽粒对N 养分需求量变化趋势为双油10 号>秦优7 号>双油195 >秦油1721 >双油11 号>丰油10 号,变化范围为2.56~7.48 kg·hm-2。N 干物质生产效率变化趋势为丰油10号>双油11号>双油195>秦油1721>秦优7号>双油10 号,变化范围为63.89~99.89 kg·hm-2。N籽粒生产效率变化趋势为丰油10 号>双油11 号>秦油1721 >双油195 >秦优7 号>双油10 号,变化范围为13.38~39.05 kg·hm-2。N 肥偏生产力变化趋势为丰油10 号>双油11 号>秦优7 号>双油10 号>双油195秦油1721 >,变化范围为11.67~16.85 kg·hm-2。

表4 不同油菜品种对养分吸收利用变化的表现 单位:kg·hm-2

对不同油菜品种P 养分吸收利用进行分析,变化规律(见下页表4),每100 kg 籽粒对P 养分需求量变化趋势为双油10 号>秦优7 号>双油195 >秦油1721 >丰油10 号>双油11 号,变化范围为0.74~2.39 kg·hm-2。P 干物质生产效率变化趋势为双油11号>秦油1721>双油195>丰油10号>秦优7号>双油10 号,变化范围为199.81~372.39 kg·hm-2。P 油菜籽粒生产效率变化趋势为双油11 号>丰油10 号>秦油1721 >双油195 >秦优7 号>双油10号,变化范围为41.83~134.95 kg·hm-2。P 肥 偏生产力变化趋势为丰油10 号>双油11 号>秦优7 号>双油10 号>双油195 >秦油1721,变化范围为41.67~60.18 kg·hm-2。

对不同油菜品种K 养分吸收利用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每100 kg 籽粒对K 养分需求量变化趋势为双油10 号>秦优7 号>双油195 >秦油1721 >双油11 号>丰油10 号,变化范围为2.50~8.07 kghm-2。K 干物质生产效率变化趋势为丰油10 号>双油11 号>双油195 >秦油1721 >双油10 号>秦优7 号,变化范围为53.68~102.43 kg·hm-2。K 油菜籽粒生产效率变化趋势为丰油10>双油11号>秦油1721>双油195>秦优7 号>双油10 号,变化范围为12.39~40.05 kg·hm-2。K 肥偏生产力变化趋势为丰油10 号>双油11 号>秦优7 号>双油10 号>双油195 >秦油1721,变化范围为36.46~52.65 kg·hm-2。

以上结果说明,丰油10 号的N 干物质生产效率、油菜籽粒生产效率、肥料偏生产力均最高,分别为99.89 kg·hm-2、39.05 kg·hm-2、16.85 kg·hm-2。双油10 号每100 kg 籽粒对P 养分需求量最高,为2.39 kg·hm-2;双 油11 号 的P 干物质生产效率、油菜籽粒生产效率均最高,为372.39 kg·hm-2、134.95 kg·hm-2;丰油10 号的P 肥偏生产力最高,为60.18 kg·hm-2。双油10 号对每100 kg 籽粒 对K 养分需求量最高,为8.07 kg·hm-2;丰油10 号的K 干物质生产效率、油菜籽粒生产效率、肥料偏生产力最 高,分别为102.43 kg·hm-2、40.05 kg·hm-2、52.65 kg·hm-2。综上所述,丰油10 号对养分吸收利用最高。

三、结论与讨论

随着人口的增加和可用耕地面积的不断减少,最大程度地提高作物单位面积产量已成为当前亟须解决的重要问题。试验结果表明,丰油10 号产量最高,为3159 kg·hm-2,籽粒干物质分配比例最高,为39.02%,籽粒干物质分配比例越高,产量就越高。养分吸收利用变化:丰油10 号的N 干物质生产效率、油菜籽粒生产效率、肥料偏生产力均最高,分别为99.89kg·hm-2、39.05 kg·hm-2、16.85 kg·hm-2。双油10 号每100 kg 籽粒对P 养分需求量最高,为2.39 kg·hm-2。双油11 号P 干物质生产效率最高,为372.39 kg·hm-2。双油11 号P 油菜籽粒生产效率最高,为134.95 kg·hm-2。丰油10 号P 肥偏生产力最高,为60.18 kg·hm-2。双油10 号每100 kg 籽粒对K 养分需求量最高,为8.07 kg·hm-2。丰油10 号的K 干物质生产效率、油菜籽粒生产效率、肥料偏生产力均最高,分别为102.43 kg·hm-2、40.05 kg·hm-2、52.65 kg·hm-2。综上结果表明,丰油10 号产量、地上部干物质中籽粒分配占比、养分吸收利用效率均最高。

综合6 个供试品种产量表现、养分的干物质生产率、养分吸收利用效率指标表现,丰油10 号表现相对最佳,其次为双油11 号,豫南水旱轮作区生产中建议优先选择丰油10 号,根据实际生产情况也可选择双油11 号,其产量水平也较高,仅次于丰油10 号,显著高于其他几个供试品种。

猜你喜欢

油菜籽粒养分
籽粒苋的饲用价值和高产栽培技术
油菜田间管理抓『四防』
籽粒苋的特性和种植技术
油菜可以像水稻一样实现机插
苹果最佳养分管理技术
养分
年轻时的流浪,是一生的养分
玉米机械脱粒籽粒含水量与破碎率的相关研究
油菜烩豆腐
种油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