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摆脱精神内耗

2024-03-22肖赣贞

检察风云 2024年6期
关键词:内耗乔丹小人

肖赣贞

遵从内心摆脱精神内耗

随着社会发展和竞争加剧,人们生活和工作的节奏越来越快,压力越来越大,精神内耗也日趋严重。精神内耗也称心理内耗,指人在自我纠结中不断消耗心理能量。当能量不足时,人即处于严重的精神内耗状态。

“两个小人”的斗争

美国心理学家罗伊·鲍迈斯特提出了著名的“自我损耗”理论:尽管你什么都没做,但每一次纠结和焦虑,都在损耗你的心理能量。根据这个心理学理论,精神内耗就像一把勺子慢慢掏空一个人,令其不战而败。

心理能量由心理学家荣格提出。他认为,一个人的“人格结构”要正常运行,需要动力,即心理能量。它是一种普遍存在的生命力,与精神状态直接挂钩。心理能量越大,精力就越充沛,身体状态也越好。每个人的心理能量都是有限的,如果将其用来攻克外界的难题,那么每前进一步,心理能量就会增大。反之,内心的纠结会白白消耗心理能量。

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全球有10亿人正在遭受精神障碍的困扰,每40秒就有一人因不堪其扰而尝试结束生命。

精神内耗就好比在我们的精神世界里有两个小人,他们因理念不同、观点各异吵得不可开交,不断相互拉扯。例如,课堂上面对老师的提问,一个小人要举手回答问题;另一个小人却因为害怕答错而拒绝回答。再如,一个小人说,既然已经做了比较充分的准备,那就动手吧!另一个小人却强调,这件事还有未知的困难。主人纠结于是否做这件事,踌躇不前。

美国心理学家苏珊·诺伦最早从心理学角度研究这种“心理反刍”现象。她认为,这是一种消极的思维方式,通常由压力、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引起,最终导致人们的思维固化,难以接受新的观点和思考方式。另外,它还会影响人们的注意力和记忆力,导致错过重要信息。

遵从自己的内心

陷入精神内耗的原因多种多样,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家卡尔·兰塞姆·罗杰斯提出的“价值的条件化”。他认为,每个人都存在两种价值评价过程:一种是自身先天具有的评价过程;另一种是“价值的条件化”过程。“价值的条件化”建立在他人评价的基础上,而非建立在自身有机体的评价基础上。在自我概念形成之后,个体就有了对于来自他人的积极评价的需要,即关怀和尊重。当一个人的行为得到别人的好评,被别人赞赏时,这种需要就能得到满足。

我们能否收获关怀和尊重,往往取决于我们的行为能否满足别人的期待。比如:父母有时会根据孩子的行为是否与自己的价值标准符合,来决定是否给予孩子关怀和尊重。也就是说,父母这种积极评价是有条件的,即孩子的行为要符合自己的价值标准。这就是“价值的条件化”。对于孩子来说,“听话”这个从外部植入的价值标准,并非总是与其内心感受一致。

每个人都有自我实现的倾向,也有积极成长的取向,即活出自己想要的样子。但我们有时会在与他人的联系中屈从于“价值的条件化”,从而阻碍自我实现。这样的经历多了,人们往往会感到像是戴着面具生活。内心的冲突和矛盾会让这些人感到紧张、焦虑甚至恐慌,越来越难以适应环境的变化。

如果我们能消除“价值的条件化”的作用,选择遵从自己的真实感受,充分利用内在有机体的评价过程,就能慢慢找到真实的自己,活出自己想要的样子,走上自我实现之路。

正如罗杰斯在《成为一个人是什么意思》中所言:“他将变得越来越是他真正的自己,开始抛弃那些用来应付生活的虚假和伪装,面具或角色。他力图发现某种更本质、更接近于真实的东西。”

遵从自己的内心,是成功人士的共同特点。国际摇滚明星迈克尔·杰克逊的音乐天赋几乎无人能及,他的一生可以说完成了自我实现的目标。杰克逊在谈及自己高超的音乐造诣时说:“我只是上帝的通道。”事实上,他充分相信内在有机体的评价过程,相信自己的真实感受。

沃伦·巴菲特因为在投资上的巨大成功被称为“股神”。2023年,他以1060亿美元财富位列福布斯全球亿万富豪榜第五。他年轻时,父亲曾告诫他:“尊重你的感觉。你的感觉越是别具一格,别人就越喜欢对你说三道四。这时候,你更需要相信自己的感觉。”巴菲特表示,这是他一生中聆听到的最宝贵的教诲,已经深入骨髓。正因为如此,他才能做到“别人贪婪的时候我恐惧,别人恐惧的时候我贪婪”。

苹果公司创始人史蒂夫·乔布斯一次在斯坦福大学演讲时深有体会地说:“你们的时间有限,所以不要浪费时间活在别人的生活里。不要被教条束缚,盲从教条就是活在别人思考的结果里。不要让别人的意见淹没你内在的心声。最重要的是拥有跟随内心与直觉的勇气。你的内心与直觉或多或少已经知道你想要成为什么样的人了,任何其他事物都是次要的。”

停止胡思亂想

停止胡思乱想是摆脱精神内耗的前提。想得越多、越复杂,内在的拉扯就越剧烈,人就越痛苦。在影片《说来有点可笑》中,年仅16岁的男主角克雷格怀疑自己有自杀倾向,到精神病院寻求治疗。医生让他描述近期压力较大的一件事。他表示,想申请去一所暑期学校就读,可自己一直摆脱不掉申请失败的想法。医生问:“如果你没被录取,会发生什么呢?”他回答:“那我就不能把这所学校填在大学的申请表上,这也意味着上不了好大学。我会因此找不到好工作,过不上好生活,找不到女朋友……”克雷格想多了,很多陷入精神内耗的人都像他一样,把一件事与很多原本毫无关联的事情强行关联起来。

日本作家松浦弥太郎曾说:“所谓人生困境,不过是你胡思乱想自我设置的枷锁。”当陷入精神内耗时,不如停下来思考——让自己纠结的到底是什么?这时你很可能会发现,事情并没有那么糟糕。任何时候,我们都是自己精神内耗的制造者,也是唯一的终结者。告别内耗,是一场自己与自己的战斗。

摆脱精神内耗的关键是正确认识自己。“我到现在还一事无成”“我不配被爱,因为不够优秀”……要把这类想法清除出自己的内心。社会中的每个人,真正须关注的不是他人,不是外在的变动,而是自己内心的声音。与自己和解,是最难也是最重要的事情。要学会相信自己,欣赏自己,看到自己身上的闪光点。

美国社会心理学家利昂·费斯汀格提出了著名的“费斯汀格法则”:生活中的10%是由发生在你身上的事情组成的,另外90%则是由你对所发生的事情如何反应决定的。如果你总想着已经发生的事情,就会追加投入精力,消极情绪会让结果越来越坏。

迈克尔·乔丹曾经是一名普通球员,瘦小的他在高中的球队里不被重视,被教练从一队降入二队。但乔丹没有放弃,而是努力练习。高三时,他入选全美高中生最佳阵容。有一次,他在球队赢得比赛后得意忘形。教练严厉地训斥道:“你是一名出色的球员,但今天你在赛场上发挥得并不好,没有什么突破。这不是我想要的乔丹!如果你想在NBA一鸣惊人,就必须学会淘汰过去的自己,永不满足。”这番话深深地铭刻在乔丹年轻的心中,从此他不断精进球技,最终成为家喻户晓的“篮坛飞人”。

行动是摆脱精神内耗的最佳办法,想说的话就赶紧说,想做的事就尽快做。过度执念于结果,是开启行动的最大阻力。因恐慌而拖着不行动,精神内耗的旋涡就会越来越大。

我们的精力是有限的。如果把80%的时间花在精神内耗中,就会失去动力。每个人都有对未知的恐惧,如果一直深陷其中,恐惧就会在内心无限放大,并支配我们的行为,最终自己击败自己。与其患得患失地担心,不如把精力花在让事情顺利推进上。宁可让自己经历一段真实的体验而失败,也不要因设想种种不利结局而止步。

编辑:姚志刚    winter-yao@163.com

猜你喜欢

内耗乔丹小人
如何拯救陷入“精神内耗”的自己
编辑部内耗研究室
追求卓越,拒绝内耗
鞋子里的盐
平儿是“全人”还是“尤奸”“小人”
指印小人来了
鞋子里的盐 你听说过吗
乔丹献瑞
科比与乔丹的差距
木勺小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