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茶经》解读(一)

2024-03-11杨多杰

月读 2024年3期
关键词:茶经岩茶陆羽

杨多杰

导读

从本期开始,我们将分若干章节,对《茶经》原文进行详细讲解。

原文:茶者,南方之嘉木也。

按:陆羽称赞茶为“嘉木”而非“佳木”,这一点值得格外关注。嘉与佳的字义相近,都含有美好的意味。但细品起来,嘉的内涵更广泛,程度也更重一些。例如我们夸美女,可用“佳人”一词,而形容贵客则说是“嘉宾”。嘉字在形容美好的同时,似乎还承载着对于这份美好的尊重。可能也正因如此,“嘉”字还常出现在年号当中,例如明代的嘉靖,以及清代的嘉庆。至于“佳”字,则似乎未见入年号者。

以“嘉”字夸赞植物,在中国也有文化传统。例如战国时屈原在《橘颂》中,第一句就称橘树是“嘉树”。郭沫若先生在《屈原赋今译》中说,《橘颂》全篇,前半颂橘,后半颂人。屈原笔下的橘树已非植物,而是有品格的君子。以此类推,陆羽开篇便称茶为嘉木,也绝非草率,而是承继了屈原《橘颂》的笔法。在陆羽眼中,茶也是有品格的君子。《茶经》开篇便用“嘉木”二字,也算是一语双关。既说明茶是颇具经济价值、欣赏价值以及研究价值的嘉木,又以“嘉木”二字为茶赋予人格化属性。

后来北宋苏轼又写过一篇赞茶的美文《叶嘉传》,既在题目中称茶为“嘉叶”,又在正文中用“风味恬淡,清白可爱”“容貌如铁,资质刚劲”等词汇来赞美茶,可谓是将陆羽“嘉木”的说法发扬光大。时至今日,我们这些爱茶人不也都敬茶为君子,视茶为密友吗?中国人与茶的这份情谊太深厚,打一千多年前的《茶经》就开始了。

原文:一尺、二尺乃至数十尺。

按:唐代的一尺,到底是多长呢?这事儿很长时间以来都是学界的悬案。1958年湖北武昌向家垄发现了一座唐墓,其中出土了一把龙纹铜尺。大家一量才知道,原来唐代的一尺是29.71厘米,比今天的一尺稍短了一点儿。

由此我们可以算一下,《茶经》中一尺二尺高的茶树,也就是三十至六十厘米。那肯定是灌木型茶树,就跟如今的龙井、碧螺春似的。至于数十尺的茶树,就有三米、六米甚至九米高了,那肯定是大乔木型茶树,类似于做普洱茶的云南大叶种。可见唐代时,我国茶树种类已经很丰富。既有灌木型,小乔木型,也有大乔木型,这应该是茶农长期培育与遴选的结果。

原文:其巴山峡川,有两人合抱者,伐而掇之。

按:巴山,指大巴山。峡川,指巫峡山。巴山、巫峡合在一起,大体就是如今我国川东鄂西这一带。陆羽见识广博,说在川东鄂西一带有两人合抱的大茶树,这是很了不起的见识。因为对于以长安和洛阳为政治中心的唐朝来说,“巴山峡川”已经是相当偏远的地方了。

我在福鼎看到过荒放的福鼎大白茶树,有的也有三四米高。找老乡一打听,敢情是农业学大寨的时候种下去的,树龄也不过四五十年。诸位读者朋友们请注意,高的茶树不一定是老茶树。粗的茶树,才是老茶树。像《茶经》里所写的這种二人才能合围的大茶树,怕是真得有千八百年的寿数喽。

掇,音同多,就是拾、拣的意思。北京人说整理、收拾时,就常说拾掇拾掇。这些两人合抱的大茶树,实在不好采摘。当地居民采茶都是直接把细嫩的枝杈砍下来,然后蹲在地上捡拾上面的嫩芽嫩叶。这就叫伐而掇之。

我写作《凤凰单丛》一书时,在潮州凤凰山接触到了一种叫作红茵的冷门茶。红茵属于野生型茶树,因嫩梢新叶的前端呈现斑斓的浅红色而得名。凤凰先民偶然发现红茵叶拿回去烹制后饮用,滋味鲜爽怡人。随后便有意遴选,如今大名鼎鼎的国家级优良茶树品种凤凰水仙,即是由她培育而成。红茵作为野茶,似乎故意躲着人们似的。越是人迹罕至高山上,她生长得越是茁壮。采茶的时候最费劲,别说架梯子,茶树周边就是连个板凳都放不稳。茶农无奈,直接连枝带叶地将茶树砍断,再慢慢采上面的嫩叶。采制红茵就是标准的“伐而掇之”,真是费力不讨好。正因如此,时至今日喝过红茵的人并不多。

原文:其树如瓜芦,叶如栀子,花如白蔷薇,实如栟榈,茎如丁香,根如胡桃。

按:茶圣陆羽生活的唐代,茶树很少大规模种植,多半都是野生或散放状态。所以每一次采茶,简直就是一次野外科考。唐代诗人皇甫曾《送陆鸿渐山人采茶图》一诗中“千峰待逋客,香茗复丛生。采摘知深处,烟霞羡独行”几句,生动地描述了陆羽野外访茶的辛苦情景。那年头研究茶,没个好身体可真不行。

茶树生长在野外,必然是与其他植物共存。所以想要采到好茶的第一个条件,就是得认识茶树。要是采错了会怎么样呢?《茶经·一之源》后文中明确给出了答案:“杂以卉莽,饮之成疾。”您瞧,喝错了八成得闹病。至于是上吐下泻,还是昏迷不醒,陆羽没细说,估计这也取决于您掺杂的什么样的卉莽吧。

可是那会儿也没有照相技术,广大的采茶人怎么能认准哪株是茶树呢?于是陆羽便写下了这样一段文字。瓜芦、栀子、白蔷薇、栟榈(bīng lǘ)、丁香、胡桃,都是一些较为常见的植物。用熟悉的解释陌生的,符合教学逻辑。《茶经》里的这句话,就是在教大家在野外如何准确快速找到一株茶树。如今茶树出现在面前,您能快速识别出来吗?在茶圣陆羽眼中,认准茶树是爱茶人的必修课,咱们可得努力学习才是。

原文:其字,或从草,或从木,或草木并。其名,一曰茶,二曰槚,三曰蔎,四曰茗,五曰荈。

按:茶这种植物,写法有好几种,叫法也不止一个。茶、荼、,都是茶;槚(jiǎ)、茗、荈(ruì)、蔎(shè),也都是茶。您瞧,够乱的吧?这说明茶这种饮品,在唐代大众面前还很小众。如今新电影发布,还总要给媒体一份通稿以便统一宣传口径。唐代的茶,既没有整齐划一的写法,没有达成共识的叫法,十分不利于推广与传播。统一写法与读音,成了茶叶传播所必须要面临和解决的问题。

那么什么时候开始,“茶”字成了正统的表达呢?《茶经·一之源》明确说,“茶”字出自《开元文字音义》。这部书是唐玄宗牵头编撰,本应有三十卷,如今已经散佚。按现有的资料来推测,《开元文字音义》是一部与《说文》《字林》类似的字书。我们可以说,将“荼”省去一笔,定为现在的“茶”字,是唐玄宗以御撰的形式定下来的。

但是新鲜事物的出现,总要面临一个新旧交替的过渡期。从“荼”到“茶”,也并不例外。虽然皇帝拍板了,但是在社会上普及开并没有那么快。清代学者顾炎武,在《唐韵正》中记述了游览泰山时的见闻。他看到了唐代大历十四年(779)的碑文上,刻着“荼药”二字。唐代贞元十四年(798)的碑文上,刻着“荼宴”二字。但是会昌元年(841)柳公权书《玄秘塔碑铭》和大中九年(855)裴休书《圭峰禅师碑》上,就都赫然刻了“茶”字。

陆羽写作《茶经》,初稿完成于公元758至761年。这个时候的唐朝知识阶层中,还是“荼”与“茶”二字并用。陆羽在写作中,非常明确地选用了“茶”字。通篇不用“荼”字,就是为了不让人产生混淆。最后的书名定为《茶经》,也对“茶”字的推广起了非常大的作用。《茶经》成书半个多世纪后,“茶”字终于得到大众认可。至于其他那些曾用名,则逐步退出了历史舞台。现如今,槚、蔎、荈这几个字基本没有人提了。“茗”字作为茶的雅称保留了下来,也经常出现在人名当中,例如贾宝玉的书童就叫茗烟。

“茶”字的广泛应用,使得这种“南方嘉木”具有了统一的标识。也只有如此,茶才有可能成为一种行销全国甚至全世界的商品。“茶”這个字,相当于是这种饮品的第一个商标。“茶”字的确立和推广,陆羽功不可没。

原文:其地,上者生烂石,中者生砾壤,下者生黄土。

按:这里的“地”字,指的是茶树生长的土壤。陆羽将植茶的土壤分为上、中、下三个等级。烂石,最为理想。种茶土壤的选择,既要考虑土壤中粗细不同的矿物质颗粒,也要顾及其中有机质的含量,两者缺一不可。《茶经》中排名第一的烂石,这里的“烂”字有两层含义,第一指土壤风化的比较完全,第二指腐殖质较为丰富。说白了,要烂得够彻底,要烂得够全面,才能出好茶。

至于砾壤,是指含砂粒较多,黏性较小,孔隙率大的土壤。这种土地有机物含量高,排水性、通气性也不差,因此可以位居中等。黄土,指的则是结构性差,空隙少的黄泥土。茶树在黄土中也能成活,但您就别指望其出品茶叶的质量喽。

武夷山的正岩区的土壤,就是标准的烂石。武夷岩茶中的正岩茶,口感饱满,茶气十足,回味无穷,很大程度上就是仰仗地利之优势。这些年武夷岩茶市场红火,价格也是一路攀升,武夷山不少茶农将原本的稻田都改为了茶田,在里面插上了肉桂、水仙、黄观音等茶苗。这种岩茶也确实是武夷山所产,但品质和传统正岩区的岩茶却有着云泥之别。您问为什么?武夷正岩区是烂石,改稻为茶的大田里全是黄土。这种田里生长的武夷岩茶,茶汤确实无毒,完全可以喝。这种田里生长的武夷岩茶,茶汤却也无趣,也可以不喝。

原文:艺而不实,植而罕茂。

按:这里的“实”字,不可解为“结实”而应译为“果实”,也就是茶籽。依此而解,这句原文应理解为凡是茶树栽培不用种子直播方式者,种植后都长得不茂盛。种子直播,即是有性繁殖。艺而不实,也就是用无性繁殖手段。无性繁殖,古人主要是压条,今天主要是短穗扦插。无性繁殖的好处,是可以稳定保持茶树品种的特性。例如武夷岩茶的名品肉桂,清末民初只有数株,普通人根本难以染指。改革开放之后,大力推广无性繁殖技术,肉桂这种名丛才得以发扬光大,成为如今武夷岩茶的当家品种。如果您在市场上碰见所谓上世纪六十年代老肉桂,那可千万别买,九成九都是赝品。那年头,武夷山还没有采取“艺而不实”的做法,就没有那么多肉桂茶树,又哪来的肉桂老茶呢。

但无性繁殖的茶树,根系不够发达,抗病虫害能力也较弱。一旦害病中招,往往一传一大片。即使在科技昌明的今天,利用无性繁殖技术大面积种植单一品种茶树,也存在着巨大的风险。一千年前的茶圣陆羽,发出“艺而不实,植而罕茂”的感叹,完全在情理之中。想要把《茶经》撰写得这样精辟,不光要通古文更要懂农学,不光要有文采更要有实践。从这点来说,茶圣陆羽更令人敬重。

猜你喜欢

茶经岩茶陆羽
武夷山的岩茶上好品质竟与石材中的铁质有关
武夷岩茶
武夷岩茶
“茶圣”陆羽:煮茶走天涯
武夷岩茶书写传奇
《茶经》:世界现存最早的“茶叶百科全书”
营养学中看《茶经》
径山寺、径山茶陆羽和《茶经》的故事
万物皆有灵
陆羽弃佛从文